资源简介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通过 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张青莲教授的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1、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离子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要想达到稳定,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 ? 倾听,思考。 ? ? 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问题4】教师先播放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然后提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结合生成生成氯化钠?” ???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动画示意图。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交流大致得出:钠原子应该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应该得到1个电子,就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 学生观看,加深理解。 ? ? 培养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作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表演。 加深学生对氯化钠形成的微观理解。 ? 【问题6】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什么是离子?离子又可以分为哪几种?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1)离子的概念,就是带电的原子;(2)离子又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数(先数字后正负,“1”省略不写)来表示离子。 ? ?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 ? 【问题7】原子和离子是可以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请同学们思考原子和分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 教师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对原子、离子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交流,并概括总结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原子质量与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也有质量,让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原子的质量。 【投影】氢、碳、氧、铁原子的质量: 倾听,并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直接使用很不方便;并思考有什么可以更方便使用方法。 ? ?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讲述】利用投影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 【问题8】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讲解,自己总结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 ? ? 【问题9】同学们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 ? 【课堂练习】(略) ? ? 倾听,理解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 ? ? ? 交流表达,得出: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讨论交流得出下列表示式: 完成练习,并交流方法。 ? (1)通过图示的方法,将抽象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地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 ?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 ? 巩固所学知识。 【投影】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 【问题10】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 ? ?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投影】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和中子数。 【问题11】观察表中数据,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引导看书】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课本62页,我们可以查阅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看书62页和53页表格,体会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 ?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