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长颈漏斗 试管 集气瓶 小木条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导管 酒精灯 铁架台 针筒 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忆】: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的特征及判断 3、氧化反应的定义及特征 4、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阅读】:课本P41—42页相关内容 【讨论】:1、工业制氧的原料? 2、工业制氧的方法? 3、工业制氧的原理? 4、工业制氧属于的变化类型? 【小结】:工业制氧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探究】: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小结】: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缓慢产生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探究】: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小结】: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速率 2、待上述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 (木条复燃) 【小结】: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将上述反应后的物质进行分离,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小结】: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小结】:1、催化剂的定义 2、催化剂的作用 3、催化剂定义中改变的含义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料: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设问】: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教师提供仪器】:师生共同讨论 【板书】:发生装置采用 固—液不加热型 【提问】: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生共同讨论】:氧气的收集方法: 【板书】:收集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讨论】1、如何检验氧气? 2、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已收集满? 3、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板书】:1、检验: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2、验满方法:用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实验探究】:1、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小结】: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讨论】:两瓶无色液体分别是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 【课堂小结】:1、制取氧气的原料,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验满方法 五、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工业制氧: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取氧气 Ⅱ、1、原料: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催化剂的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作用 3、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性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实验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