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8科8份)含听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8科8份)含听力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试卷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信丰中学 赣县中学
命题人:刘海香 曾宪贵 叶芳 王善平 审题人:刘海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1年8月12日至2011年8月23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广东深圳举办,8月23日晚8点在深圳世界之窗圆满闭幕。据此回答1—2题。
.深圳大运会开幕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
A.A点附近 B.B点附近
C.C点附近 D.D点附近
2. 赣州某中学,要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一座新教学楼,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主要考虑(  )
A.A的正午太阳光照 B.C的正午太阳光照
C.E的正午太阳光照 D.F的正午太阳光照
3. 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4~6题。
4.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5.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6.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12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下表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读表完成7—8题。
地点 甲 乙 丙
日期 1 2 3 1 2 3 1 2 3
最高气温(℃) 12 0 2 12 3 3 12 13 4
最低气温(℃) 2 -7 -6 4 -4 -5 4 5 -3
天 气 晴 阴雨 晴 晴 阴雨 多云 晴 晴 阴雨
7.下列表示3月3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 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大气削弱作用弱
C. 受暖气团影响 D. 大气逆辐射强
9. 读下图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四幅图中山地所处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巴西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右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
A.⑤⑥ B.②⑥
C.③④ D.①⑤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2008年全国在110以上的有27个省(区、市)。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完成14—15题。
1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
A. 增速在不断加快 B. 增速始终较慢
C. 增速没有变化
D. 增速在不同时段有不同变化
15.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失业率增加
C. 男女比例失调 D. 人口增长过快
读我国部分省、市、区某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16—17题。
省市 人口总数(万人) 年净增人口(万人)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城市人口比重(%) GDP(亿元)
海南省 817.83 7.32 14.77 8.98 45.8 790.12
北京市 1 492.7 36.3 6.1 0.7 83.6 4 283.3
上海市 1 352.4 10.62 6 -1.2 90.3 7 450.27
新疆 1 963.11 29.16 16 10.91 21.8 2 200.15
16.北京市该年出生率只有6.1%,而人口净增长却达到了36.3万人,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增长人数多 B. 机械增长人数多
C. 逆城市化现象 D. 死亡率低
17.该年四个省、市、区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  )
A. 海南省 B. 北京市 C. 上海市 D. 新疆
读台湾铁路线路图,回答18-19题
18.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
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19.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
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完成20—21题。
20 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
中心向外依次是 (  )
A. 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 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
C. 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 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
21. 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
要区位优势是 (  )
A. 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 地价、市场 D. 政策、地价
读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回答22—23题。
22. 影响该城市主导工业部门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市场 B. 科技
C. 廉价劳动力 D. 气候
23. 下列区域存在或属于此类型城市的是(  )
A. 德国鲁尔区 B. 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
C. 印度班加罗尔 D. 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读我国天津滨海新区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 图中南港重工业区布局
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原料 B. 交通
C. 人才 D. 环境
25. 图中各功能区,发展低碳经济的
压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②南港重工业区 
③滨海高新区 
④临港工业区
A. ②④①③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③② D. ①③②④
读“2010—2012年世界某种经济作
物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 由图判断,该作物理想的生长环境是(  )
A. 降水充沛,土壤呈酸性
B. 冬季干燥夏季湿润,无霜期短
C. 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7. 该作物主产区还盛产 (  )
A. 柑橘、葡萄 B. 水稻、油菜
C. 小麦、大豆 D. 荔枝、甘蔗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28~29题。
28.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29.该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石化工业的区位因素,说法正确(  )
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④有丰富的水资源  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 ⑥有廉价的土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⑤⑥
30.若右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
根据图形所示的相互关系,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
A.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B.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 读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9分)
(1)图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___ _____(地形区),其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有何特点?(3分)
(2)在澳大利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过程中,哪些区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2分)
(3)与乙区域相比,说明甲区域农业的自然优势。(2分)
(4)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特点,列举澳大利亚其他农业地域类型(至少列举两种)。
(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国务院决定,我国于
2010年11月1日0时进行第六次全
国人口普查。 此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
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
龄等。右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
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下面甲图为1950-2010
年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统计图,乙图为
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以下与
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201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
(1)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2分)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结合材料二中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中1950-2050年中国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可以看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4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5分)
33.铁路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 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2007年10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领导小组成立,意味着其前期准备完毕,开工在即。京沪高速铁路预算为2200亿人民币,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
材料三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1)分析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2分)
(2)京沪高速铁路将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有何好处?(4分)
(3)京沪高速铁路在山东省境内长500余万里,将设立德州、济南、泰山、曲阜、枣庄五站。试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对山东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34.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将图中的符号与其代表的工业类型用线连接起来。(3分)
(2)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 处最合适,并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4分)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精密感光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位于 处,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4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A C D A C B D B A D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A A B B C D A D A B C A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9分)
(1)墨累—达令盆地(1分);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或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1分)。家庭农场经营,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1分)。
(2)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国家政策的变化等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起了主导作用(2分)。
(3)甲区域有河流(水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2分)。
(4)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等(2分,任答两点)。
32.(10分)
(1)B(2分) 
(2)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偏年轻;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3分,任答三点)。
(3)2030(1分);
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2分)
负面影响: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比例大,社会负担重等。(2分,任答两点)
33.(10分)
(1)南北连接两大城市群(1分),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1分)(或沿线经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客货流量大)
(2)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2分)减少与其他交通线路的相互影响(2分);保障京沪高铁的正常安全运行,保护沿线居民的生活和生产(2分)。(答对两点就可)
(3)铁路建设大量投资,将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1分);缩短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加强山东与两大城市群的联系(1分);增大客流量,促进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1分)。
34、(11分)
(1)▲ 重度污染工业(3分)
□ 轻度污染工业
△ 中度污染工业
(2)d(1分),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河流上游,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3分)
(3)丁(1分),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大气环境较好;靠近文化区,易取得技术支持;靠近公路,交通便利(3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31.(9分)
(1)(3分) 地形区,特点:
(2)(2分)区位因素:
(3)(2分)自然优势:
(4)(2分)农业地域类型:
32.(10分)
(1)(2分) 。
(2)(3分)基本特点:
(3)(5分) ,
原因:
负面影响:
33.(10分)
(1)(2分)
(2)(4分)
(3)(4分
34、(11分)
(1)(3分)
(2)(4分) ,
(3)(4分) ,
重度污染工业
中度污染工业
轻度污染工业



考场座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
重度污染工业
中度污染工业
轻度污染工业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命题学校: 龙南中学 命题人:钟显添、钟汉兰、胡子明、陈进奎
审题人:钟显添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2.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下列各项体现的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利或思想,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有
①2007年5月法国人民投票选举萨科齐为法国总统 ②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但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以2/3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 ③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辩论 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5.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
6.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 B.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
7.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8.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
C.国内外形势影响的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9.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代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的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11.明朝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亦主要靠“商人从北部镇、淮、扬、楚、湘等贩油豆来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门镇出现了雇佣关系 B. 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石门镇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石门镇的榨油原料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地
12.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1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
13.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读书笔记。以下正确认识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拔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以下实现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有
① “七大” ②七届二中全会 ③“八大”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16.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农民对生产缺乏积极性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7.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
C.中共十五大召开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8.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①在上海打电话给朋友 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坐公共汽车出行 ④到广州吃西餐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碰撞的反应之一
③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碰撞的结果
④碰撞给亚洲造成“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2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推动近代化进程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2.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年份地区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两地出现了近代工业
③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新航路开辟后引起所谓“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①世界市场商品种类增多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贸易范围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经过长期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法国,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这场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C.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的胜利 D.海岛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
25.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该国家应是( )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28.(9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男子 孙中山 旧式婚礼 文明婚礼
材料二 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申报》 维新运动中的报刊 革命派创办的报刊
(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回答:
(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3分)
(3)按照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19世纪40—70年代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对中国农业文明造成冲击,推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其主要表现。(6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6题9分、27题10分、28分9分、29题12分)
26、请在答题框内作答
27、请在答题框内作答
28、请在答题框内作答
29、请在答题框内作答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命题人电话:钟显添15297736319、钟汉兰13097337937、胡子明15387867679、陈进奎13576724121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B D A C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D B A C D D B
21 22 23 24 25
C C A B B
二、非选择题(3大题,26题9分、27题10分、28题9分、29题12分、共40分)
26、(1)重农抑商、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
(2)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生产力发展。(3分)
(3)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27、(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3分)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1分)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3)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4分)
28、(1)变化: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倡导婚姻自由。(2分)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4分)
(2)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可给3分)
29、(分)(1)新航路的开辟。(1分)(答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具体航海活动也得1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
(2)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
(3)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2分)
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以上三点任答出其中的两点给2分)
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的思想。(2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
考场座号
(1)(2分)
(2)(3分)
(3)(4分)
(1)(3分)
(2)(3分)
(3)(4分)
(1)(6分)
(2)(3分)
(3)(6分)
(2)(3分)
(1)(3分)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试卷
命题学校:龙南中学, 定南中学, 全南中学, 安远一中
命 题 人:刘虔文 缪群兵 邓书鹃 刘春梅 审题人:刘虔文
第Ⅰ卷(共两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hospital. C. In a post office.
2.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Looking for a new job.
B. Planning her vacation.
C. Talking with Ms. Martin.
3. Which train will the woman catch
A. The 10:50 one. B. The 10:20 one. C. The 10:15 one.
4.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what the woman said
A. Disappointed. B. Surprised. C. Frightened.
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s never been to Australia.
B. She will go to Australia with the man.
C. She’d like to see the bears in Australia.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re is the man’s house
A. Opposite the station. B. Across from the park. C. Next to the bank.
7. How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o to the man’s house from the station
A. On foot. B. In the man’s car. C. By taxi.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en did the accident probably happen
A. At 8:00 p.m B. At 11:00 a.m. C. At 7:30 a.m.
9. What most likely caused the accident
A. The bad weather. B. The drunk driver. C. A careless passer-b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3题。
10. What does the man need to do
A. Have his car fixed.
B. Give the woman some money.
C. Get a permit to park his car.
11. What’s his student number
A. 9301321. B. 9310321. C. 9301231.
12. What information of the man is not needed
A. His postal code.
B. The license plate number of his car.
C. His birth date.
1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was fined yesterday.
B. She knows where the man lives.
C. She works in the Service Buildi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o does the pen belong to
A. The man. B. The man’s wife. C. The man’s son.
15. Which pen does the man choose at last
A. A purple one. B. A red one. C. A yellow one.
16. How much does the red pen cost
A. $3.00. B. $8.00. C. $14.00.
17. What is the woman like
A. Warm-hearted. B. Impatient. C. Inexperience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many meetings are there every workday in the U.S.
A. About 11000. B. About 110000. C. About 11000000.
19. Why do Americans like meetings according to the talk
A. To have a good time.
B. To form better ideas.
C. To meet more people.
20. How can a meeting be well controlled
A. By dividing into groups.
B. By advanced planning.
C. By having a good chairman.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1. —Shall I give you a ride as you live so far away?
—Thank you.___________.
A. It couldn’t be better B. Of course you can
C. If you like D. It’s up to you.
22. Washington, a st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 was named _____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sidents.
A. in honor of B. in control of C. in favor of D. by means of
23. The police _____ the lost boy everywhere when he suddenly turned up in a supermarket.
A. searched B. searched for C. was searching D. were searching for
24. It’s hard to get _____ work these days. It is said, however, that he has been offered _____ nice job in a big company.
A. a;a B. /;/ C. /;a D. a;/
25. —Did they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Judging by their smiles, they _________ have enjoyed themselves.
A. might B. must C. could D. would
26. ______is known to all, the Amber Room belongs to the Russians.
A. As B. Which C. That D. What
27. The strong earthquake lasted over ten minutes. _______, most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city fell down.
A. On the contrary B. On the other hand
C. As a matter of fact D. As a result
28. John is very tall, so he is easy to ________ in the crowd.
A. stare B. glare C. spot D. ignore
29. There is no________from my bedroom window except for some factory chimneys.
A.view B.scene C.sight D.look
30. For years people thought the picture was a(n) _____ Van Gogh, but in fact it's a fake.
A. absolute B. artificial C. genuine D. sincere
31. This school has strict rules. Almost no one can ________ cheating in exams.
A. get away from B. get away with C. get out of D. get down to
32. I asked her _____ have to study before I could go to university.
A. how long would I B. how soon would I
C. how long I would D. how soon I would
33. With time _____ by, I gradually forgot the unhappy experience.
A. goes B. going C. to go D. gone
34. _____ surprised me most was to see so many women crying sadly there.
A. That B. It C. Which D. What
35. You will be successful in your study _____ you have confidence.
A. before B. once C. until D. though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撑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Seven loyal readers came to the Teens’ office two weeks ago. They had a wonderful day learning how to make a newspaper. But what 36 made them excited was that they had their say(发表意见).
“What most impressed me was 37 I was saying something, I found all eyes were 38 me,” said Tang Shining, one of the students. Her friend, Li Chunbei agreed, and felt very glad that when she was talking, the editors nodded and even 39 notes.
Students were happy to see the editors listen to their 40 . You may often 41 about being neglected (忽略) by teachers and parents. 42 before complaining, please 43 that you have already spoken about your thoughts.
It’s common in China that teachers at school and parents were 44 the ones to tell teenagers what they should and shouldn’t do. The young are 45 to doing what they are told, rather than thinking by themselves. But then their ideas would be locked in their brains and not be 46
A girl wrote to Teens about her family 47 . She used to be very sad because her father seldom talked and played with her. After years of consideration, she 48 decided to write her father a letter, telling him about her sadness. To her 49 , the father 50 , saying that he didn’t realize his mistakes. From then on, he really 51 .
Sometimes, we need to let our 52 be heard, so others can understand 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Don’t be afraid of being 53 for what you have done. You know it is your 54 to speak your mind. 55 your ideas are denied (否定), at least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 You will not be left with any regret.
A. directly B. really C. completely D. immediately
A. when B. how C. where D. what
A. at B. for C. in D. on
A. read B. saw C. took D. copied
A. speeches B. opinions C. songs D. articles
A. complain B. talk C. write D. speak
A. And B. So C. Instead D. But
A. make good B. make of C. make sure D. make up
A. seldom B. never C. hardly D. always
A. reduced B. used C. advised D. told
A. remembered B. used C. heard D. touched
A. history B. story C. event D. report
A. sadly B. suddenly C. finally D. angrily
A. sorrow B. disappointment C joy. D. surprise
A smiled. B. apologized C. laughed D. shouted
A. changed B. exchanged C. talked D. played
A. decisions B. voices C. suggestions D. secrets
A. blamed B. punished C. beaten D. fined
A. duty B. task C. pleasure D. right
A. Because B. Even if C. Instead D. Not until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 work at a Care Center where most of the people are elderly. About a year and a half ago a 59-year-old lady came to us who had cancer. She had to have her right leg amputated(切除)and she didn’t have a family to take care of her after the operation.
This lady was a quiet lady who mostly stayed alone. But in the afternoons, when she was feeling well, she would go to visit the other people in the Care Center. She would visit a lady who was blind and read to her. She would go into the room of a young girl with severe cerebral palsy(脑瘫)and sing to her. In her quiet and gentle way, she would go about the Care Center doing goods.
She passed away last Wednesday and after her passing, stories are coming forward of her quiet acts of kindness in her own hour of sorrow.
We never know what impact we have upon others. She had every reason to be bitter, to be angry, or to be swallowed up in her own grief. But she wasn’t. She didn’t have a family and probably felt forgotten, but her small and quiet acts of service made an impact upon the entire Care Center.
Each of us feels better than before for having known her. We have pledged(发誓)to be more aware of the service that we can offer to others.
56. Why did the old lady live in the Care Center
A. Because she was suffering a very serious illness.
B. Because she felt very lonely at home.
C. Because she wanted to prove her importance.
D. Because she was invited by many patients there.
57. What did the old lady do in the Care Center
A. She practiced her singing here and there.
B. She tried her best to comfort the other patients.
C. She was there waiting to be cured of her cancer.
D. She would do nothing but keep silent.
58. The underlined word “impact”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ay most probably mean “______”.
A. result B. condition C. situation D. effect
59. The writer wrote the story to ____.
A. describe the bad situation of the Care Center
B. let everyone know about the kind old lady
C. praise the noble character of the old lady
D. show off his writing kills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Old though she was, she proved better loved
B. Deep in trouble, but great in help
C. Better known for one’s kindness
D. Lost in grief, passing away in love
B
Why buy ar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ask yourself what your reasons are for thinking of getting a piece of art. Artwork can cos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ut if it meets your needs, it’s worth every penny. Anyone can buy art for almost any reason. Many people buy art simply because they like it, even if the artwork may be by an unknown artist. Art, as long as you enjoy it, is never a waste of money.
Art Is for Enjoyment
Art is meant to be shown. Don’t ever feel pressured to buy something you won’t enjoy looking at day after day, no matter what other people may say. Don’t buy something that doesn’t attract you just because it is trendy, or because the artwork will make a good investment. If you don’t like the artwork at all, don’t buy it!
Art Improves Your Environment
Have you ever noticed that all beautiful homes have art as an integral(不可分割的) part of the decoration Art lends life and color to otherwise plain and ordinary walls. A well thought-out art collection will help create a unique ambience(格调) in your home and make it more attractive.
Art Make a Statement
The kind of art you surround yourself with says much about your personality, tastes and values. Art truly is a mirror of the soul.
Art Enriches Your Life
Love (even the love of a work of art) contributes to healthier living and a longer lifespan (寿命). Art should enrich your life. Otherwise, why do you spend specious time and resources on it
Just remember to select something that will appeal to your tastes, and keep to a sensible budget. Good art needn’t cost an arm and a leg.
Happy art collecting!
6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should you consider when buying a piece of art
A. Whether it brings pleasure to you.
B. Whether it is fashionable at present.
C. Whether you can profit from it in the end.
D. Whether it is created by a famous artist.
62.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
A. art can show what you look like
B. art is an expression of what you are
C. a mirror has the feature similar to art
D. a mirror can be a true work of art
63.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art ______.
A. is a good way to make big money
B. improves your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C. can makeyou live longer
D. is a waste of money for most collectors
64. 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A. To advise people to buy art works.
B. Toremind people to be careful with expensive art.
C. To teach people how to choose art works.
D. To explain the benefit art can bring to people.
65. In which part of the newspaper are you most likely to find this passage
A. Health Report B. Art & Life
C. Life Story D. Painting & Celebrity (名人)
C
Taiwan police cannot decide whether to treat it as an extremely act of stealing or an even cheat. Either way, it could be the perfect crime(犯罪), because the criminals are birds—homing pigeons !
The crime begins with a telephone message to the owner of a stolen car: if you want the car back, pay up. Then, the car owner is directed to a park, told where to find a bird cage and how to attach money to the neck of the pigeon inside. Carrying the money in a tiny bag, the pigeon flies off.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four such pigeon pick-ups in Changwa. What at first seemed like the work of a clever stay-at-home car thief, however, may in fact be the work of an even lazier and more inventive criminal mind—one that avoids(避免)not only collecting money but also going out to steal the car in the first place. Police officer Chen says that the criminal probably has pulled a double trick: he gets money for things he cannot possibly return. Instead of stealing cars, he lets someone else do it and then waits for the car-owner to place an ad (advertisement) in the newspaper asking for help.
The thought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so far, none of the stolen cars have been returned. Also, the amount of money demanded-under 3,000 Taiwanese dollars–seems too little for a car worth many times more.
Demands for pigeon-delivered money stopped as soon as the press reported the story. And even if they start again, Chen holds little hope of catching the criminal. “We have mor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he said.
66. After the car owner received a phone call, he _______.
A. went to a certain pigeon and put some money in the bag it carried
B. gave the money to the thief and had his car back in a park
C. sent some money to the thief by mail
D. told the press about it
67. The “lazier and more inventive” criminal refers to _______.
A. the car thief who stays at home
B. one of those who put the ads in the paper
C. one of the policemen in Changwa
D. the owner of the pigeons
68. The writer mentions the fact that “none of the stolen cars have been returned” to show _______.
A. how easily people get fooled by criminals
B. what Chen thinks might be correct
C. the thief is extremely clever
D. the money paid is too little
69. The underlined word “they”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
A. criminals B. pigeons
C. the stolen cars D. demands for money
70. We may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the criminal knows how to reach the car owners because _______.
A. he reads the ads in the newspaper
B. he lives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
C. he has seen the car owners in the park
D. he has trained the pigeons to follow them
D
When Mary Moore began her high school in 1951, her mother told her, "Be sure and take a typing course so when this show business thing doesn't work out, you'll have something to rely on." Mary responded in typical teenage fashion. From that moment on, "the very last thing I ever thought about doing was taking a typing course," she recalls.
The show business thing worked out, of course. In her career, Mary won many awards. Only recently, when she began to write Growing Up Again, did she regret ignoring her mom," I don't know how to use a computer," she admits.
Unlike her 1995 autobiography(自传), After All, her second book is less about life as an award-winning actress and more about living with diabetes (糖尿病). All the money from the book is intended for the Juvenile Diabetes Research Foundation (JDRF), an organization she serves as international chairman. "I felt there was a need for a book like this," she says." I didn't want to lecture, but I wanted other diabetics to know that things get better when we're self-controlled and do our part in managing the disease."
But she hasn't always practiced what she teaches. In her book, she describes that awful day, almost 40 years ago, when she received two pieces of life-changing news. First, she had lost the baby she was carrying, and second, tests showed that she had diabetes. In a childlike act, she left the hospital and treated herself to a box of doughnuts (甜甜圈). Years would pass before she realized she had to grow up —again—and take control of her diabetes, not let it control her. Only then did she kick her three-pack-a-day cigarette habit, overcome her addiction to alcohol, and begin to follow a balanced diet.
Although her disease has affected her eyesight, she refuses to fall into self-pity. "Everybody on earth can ask, 'why me ' about something or other," she insists. "It doesn't do any good. No one is immune (免疫的) to heartache, pain, and disappointments. Sometimes we can make things better by helping others. I'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at as I've grown up this second time. I want to speak out and be as helpful as I can be."
71. Why did Mary feel regretful
A. She didn't achieve her ambition.
B. She didn't take care of her mother.
C. She didn't complete her high school.
D. She didn't follow her mother's advice
72. We can know that before 1995 Mary_______.
A. had two books published
B. received many career awards
C. knew how to use a computer
D. supported the JDRF by writing
73. Mary's second book Growing Up Again is mainly about her_______.
A. living with diabetes B. successful show business
C. service for an organization D. remembrance of her mother
74. When Mary received the life-changing news, she_______.
A. lost control of herself B. began a balanced diet
C. tried to get a treatment D. behaved in an adult way
75.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Mary feels pity for herself.
B. Mary has recovered from her disease.
C. Mary wants to help others as much as possible.
D. Mary determines to go back to the dance floor.
第II卷 (非选择题 满分35分)
第四部分:一,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1]With rapid increase of economic rate in western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married young couples tend to have no child or only one. At the meantime, many developing nations adop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o get rid of poverty. All these facts result in a world with population growth rate declining. But I myself would like to grow up in a big family.
[2]Of course, a small family had its advantages. Firstly, small family makes it easier for parents to bring up and educate their children. Parents could spend more time and money educating one child than several. The child could grow up in an influential environment. Secondly, the child could learn more survival skills for future success.
[3]Howe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nly child becomes the little emperor. It would make the one child ask more for him and think less of others. Besides, after the child grows up and gets married, the new couple has to take care of four old parents. That means the two children must work hard to support the old parents. At present, many nation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becoming aged society. China will face this situation in a short time to come.
[4]On the contrary, a big family weighs over a small family in many aspects. Firstly, parents could educate several children with almost the same time as they spend with one. Moreover, the old brothers or sisters also could help their parents bring up little children. Secondly, if one of the children turns out to be successful, it may mean he or she is becoming a model for other children to learn from.
[5]Despite the fact that parents have to spend more time and money bringing up several children, it is not as difficult as people think it to be. With the help of good educational system and modern technology, it is becoming easier to afford several children.
76.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whether it is good to grow up in a big family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with suitable words (no more than 8 words)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a small family is that the child could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 or phrases.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in line 3 paragraph5)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书面表达(共25分)
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以“On the Internet”为题写一篇字数120左右的短文。
优点 看国内外新闻、获取信息
发E-MAIL、打电话
上网络学校、阅读各种书籍、自学外语
欣赏音乐、观看体育比赛、玩各种游戏
网上购物
缺点 网上交友、购物存在风险
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
参考词汇:上网络学校:attend on-line schools
网上购物: go shopping on-line.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英语)参考答案
听力参考答案: 1—5 CABBA 6—10 BACBC 11—15 ACBBA 16—20 CACBC
单项选择: 21-25 AADCB 26-30 ADCAC 31-35 BCBDB
完形填空:
36—40 BADCB 41—45 ADCDB 46—50CBCDB 51—55ABADB
阅读理解:
56—60 ABDCB
61-65 ABCDB
66-70 ADBDA
71-75 DBAAC
阅读表达:
76. He would like to grow up in a big family. / The writer supports the idea of a big family. / The writer thinks big families have more advantages.
解析: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判断作者的观点。
77. be brought up easier or be educated easier.
78. A small family had its advantages. / Advantages of small families.
解析:第二段的第一句即为本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
79. the small families also have their disadvantages
解析: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判断,该句应该是说小的家庭的弊端。
80. to afford several children
书面表达参考答案:
On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We can not only read news from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get information, send emails, make phone calls, attend on-line schools, read various books and study English by ourselves. What’s more, people can enjoy music, watch sports matches, play all kinds of games and go shopping on-line. However, it’s risky to make friends and shop on-line. What’s worse, some students who a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don’t study hard and even quit school.
录音原文:
Text 1
M: I want a stamp, please.
W: Is it for a letter or a postcard
Text 2
M: Are you going to tell Ms. Martin that you are looking for another job
W: No, not yet. Besides, if I don’t find one, I’ll stay here a while longer.
Text 3
W: Excuse me. When’s the next train to Oxford
M: There’s a slow one in five minutes, at ten fifteen, or a fast one at ten twenty.
W: I’ll catch the fast one.
Text 4
W: There you are! I’ve been looking for you everywhere.
M: Everywhere Why We’ve been right here all along. At least, I have.
Text 5
M: Have you been to Australia
W: No, I haven’t.
M: Would you like to go there
W: Yes. I’d love to go there. I’d really like to see the Great Barrier Reef. My friends tell me the fish there are incredible.
Text 6
W: How can I get to your house
M: Oh, it’s very easy. My house is only five minutes’ walk from the station. Turn right outside the station, and then it’s the third street on the left. You can’t miss it. It’s got the number on the gate. It’s exactly opposite the park.
W: I see. Thanks.
Text 7
W: Did you see the large crowd on the street corner when you ca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
M: Yes, I did. What was that all about
W: A serious accident happened. A drunk driver hit a bus full of passengers.
M: Oh dear! A lot of people must have been hurt or even killed
W: You are right! All the injured people were taken to the hospital immediately.
M: I hope so. Drivers must be careful, especially during rush hour.
W: I agree with you. We will all be safe if everyone obeys the traffic rules.
Text 8
M: Tell me about the parking regulations on campus. I got fined yesterday.
W: You have to get a parking permit first.
M: Where can I get a permit
W: Over there in the Service Building. I can go with you... Right, here is the form you need... OK, surname, well I know that, Hanks... Other names, just Andrew. What’s your student number
M: Oh, yes. It’s 9301321.
W: Your address. I know, it’s 16 Bull Creek. And the postal code
M: It’s 6150.
W: What’s the license plate number of your car
M: Er... It’s BGF739.
W: BGF739. OK, I can write the date, but you have to sign it yourself.
M: Oh, OK, I can manage that I think.
Text 9
W: Can I help you
M: Yes, my son and daughter bought this pen here for my wife’s birthday, but it doesn’t work, so I’d like to exchange it.
W: Let me see. Was it dropped or anything
M: No, but you can see that the point is bent a little bit.
W: Yes, it is, isn’t it We’d be happy to exchange it for you. But I’m afraid we don’t have another purple one. We only have this pen in black and yellow now.
M: My wife doesn’t care for either of those colors.
W: We have one with a red leather cover. That’s three dollars more.
M: The children worked hard to save up the eleven dollars for this one. They would probably be upset if I paid for part of their present.
W: If you want, we can order another pen just like this one.
M: 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Would you please go ahead and do that
W: We’d be very happy to. It will take a week or ten days. We’ll call you when it comes in.
M: Thank you very much.
Text 10
Americans like to have meet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about eleven million meetings taking place every workday. The reason is that people can often find better ideas when they get together. A meeting gives each member a chance to present his or her ideas and to discuss them with others. People hope that they can make better use of their time and money in this way. However, meetings must be controlled. If everyone wants to have a chance to speak during a meeting, it can be very noisy, and some people may even get angry. On the other hand, if no one wants to say anything, the meeting will be very dull and awkward. How can we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fact, at meetings there is a person called the chairman whose job is to keep the discussion in order. He helps to guide the discussion and makes decisions. Therefore, whether a meeting is a success or a waste of time often depends on the chairman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考场座号
高一年级英语学科答题卷
题 型 第I卷 第Ⅱ卷 总分
听力 单选 完型填空 阅读理解 阅读表达 书面表达
得 分
第I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五.阅读表达
7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化学试卷
命题人:石城中学 许忠添 会昌中学 汪裕春
瑞金中学 黄琴发 寻乌中学 刘永康
审题人:石城中学 许忠添
温馨提示:1、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请同学们将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上,收卷时只收答题卷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 : 16 S :32 Cl :35.5 Na :23 Mg :24 Al :27 Fe :56 K :39 Cu : 64
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暨会议于2009年6月3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海外展商有包括美国、法国的23个国家和地区。大会的主题是“节能减排,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2006年12月1日为世界第19个艾滋病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60,发现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断裂DNA杀死细胞,抑制艾滋病。关于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4C原子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14C原子与14N原子所含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13C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3、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NaOH和HCl 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推算一定量稀H2SO4和NaOH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B.用沸点数据推测两种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
D.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气溶于水:Cl2 + H2O = 2H+ + Cl- + ClO-
B.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C. 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H2↑+OH—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小苏打:Ba2+ + OH- + HCO3-= BaCO3↓ + H2O
5.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
中(如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X Y Z
A NO2 HCl AgNO3
B NH3 O2 Al2(SO4)3
C CO2 SO2 CaCl2
D NH3 CO2 CaCl2
6. 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7.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特性。以下各组粒子结构不相似的是(  )
A.CO和N2 B.O3和NO C.CO2和N2O D.N2H4和C2H4
8.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物质间的不同作用力,下述物质中只含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碘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6g重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B.16.0g的过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C.100mL 3.0mol/L的盐酸与5.6g铁屑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含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金属铜完全反应,产生SO2分子数为NA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2的电子式:
B.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D.NaH与重水反应的方程式:NaH+D2O=NaOH +D2↑
11.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 )
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
C.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可迅速放出气体
D.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
12.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13. 如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W、X、Y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质量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WB.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强酸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
液具有弱碱性
C.X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Y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发生激烈反应的单质
1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15.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
(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
16.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若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共36分)
17.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与D、C与E分别同主族,D、E、F同周期;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与C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均为液态,A分别与E、F形成的气体分子电子总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2) A2C比A2E沸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同时含A、B、C、E四种元素的三种盐的化学式 、 、 。
(4)A2C的电子式为 ,C和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与A2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在一定条件下,A、C的单质和A、C、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构成电池,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已知A、B、C、D、E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且五种物质中均含有A元素。
(1)若A为气体单质,则D→C的离子方程式
(2)若A为非金属固体单质,则①D的化学式为
② E→D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将E通入某黄绿色单质的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强酸,
写出化学方程式
(3)下图中,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固体
C→D的化学方程式为
19.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①0~1、②1~2、③2~3、④3~4、⑤4~5 min,下同)反应速率最大 (填序号,下同) ,原因是 。
(2)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 ,原因是 。
(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 Na2CO3溶液 D.CuSO4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 。
20、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2LiH Ⅱ.LiH+H2O===LiOH+H2↑
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LiH中Li+与H-的半径大小关系为
用锂吸收224 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三、实验题(共10分)
21、已知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钠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Na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条件,指出二者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三、计算题(共6分)
22.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 2NH3(g)
(1)若反应某时刻t时,n t (N2) = 13 mol,n t (NH3) = 6 mol,则a =__________mol;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始)∶n(平) =__________;
(4)原混合气体中,a∶b =__________;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H2)= __________;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化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48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填空题(共36分)
17、(1) 。
(2)
(3) 、 、 。
(4) ,
(5)
(6)
18.(1)
(2)① ② ;

(3)
19.(1) ,
(2) ,
(3)
(4)
20、(1) 、
(2)
(3)
(4)① 、
② ③
三、实验题(共10分)
21、(1)
(2) ;
(3)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三、计算题(共6分)
22、(1) ;(2) ;(3) ;
(4) ;(5) ;(6) ;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化学答案
命题人:石城中学 许忠添(13970716718) 会昌中学 汪裕春(13766313020)
瑞金中学 黄琴发(15579718656) 寻乌中学 刘永康(18970138212)
一、选择题(共48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B C B D B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D A C B B
二、填空题(共36分)
17、(共10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第二周期第VA族 ,
(2) 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3)NH4HSO3、 (NH4)2SO4 、NH4HSO4 、 (NH4)2SO3 (任写3种)
(4) H∶∶H ,2Na2O2+2H2O=4Na++4OH- +O2 ↑(2分)
(5) NH3+H+=NH4+
(6) 减小
18.(共9分方程式2分)(1)3NO2 + H2O =2H+ +2NO3- +NO
(2)①SO3 ② 2SO2 +O2 2SO3 ;
③SO2 + Cl2 +2H2O =2HCl + H2SO4
(3)2Na2O2+2H2O=4NaOH+O2 ↑
19.(共8分)(1)③ (1分),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 min时温度高。(1分)
(2)⑤(1分),因为4~5 min时H+ 浓度小。(1分)
(3)0.1 mol/(L min)(2分)
(4) A、B (2分)
20、(共9分)(1)有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分) 由 a b(1分)
(2)2H2 + 4OH_ -4e-= 4H2O或H2 + 2OH_ -2e-= 2H2O(2分)
(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 和O2 的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1分)
(4)① Li (1分) H2O(1分) ② Li+<H- ③ 32(2分)
三、实验题(共10分)
21、(共10分)(1)分液漏斗(1分); B(1分)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 反应温度不同;(2分)
(3)(2分)
(4)(每空1分)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将紫色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三、计算题(共6分)
22、(共6分每空1分)
(1)16 mol; (2)8 mol; (3)5∶4;
(4)2∶3; (5)1∶2; (6)3∶3∶2;
Y
X
Z
A
E
C
D
B
O2
O2
O2
H2O
H2
B
C
D
A
O2

O2

H2O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物理试卷
命题学校:龙南中学 定南中学 全南中学 安远中学 命题人: 张建明 张海东 刘添才 欧阳春明
审题人: 张建明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开普勒、卡文迪许 B.牛顿、伽利略
C.牛顿、卡文迪许 D.开普勒、伽利略
2.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一定做曲线运动
B.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不可能受恒力作用
D.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跟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如图甲所示,起重机将货物沿竖直方向匀加速吊起,同时又沿横梁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此时,站在地面上观察,货物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乙中的哪一个?( )
4.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 2009年被定为以“探索我的宇宙”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完成了既定任务,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成功撞月.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的模拟图,卫星在控制点1开始进入撞月轨道.假设卫星绕月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根据题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以求出月球的质量
B.可以求出月球对“嫦娥一号”卫星的引力
C.“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点1处应减速
D.“嫦娥一号”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5.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如果地球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同步卫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受到地球引力为 B.周期T=24h
C.距地面的高度 D.定点于北京上空。
6.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率是下列的( )
A 一定等于7.9km/s B 等于或小于7.9km/s
C 一定大于7.9km/s D 介于7.9 ~ 11.2 km/s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边向碗底滑动,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若物体滑到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是f,则物体与碗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f/mg B. C. D .
8.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1 m/s,河岸笔直,河宽恒定,河水靠近岸边的流速为2 m/s,河中间的流速为3 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船速小于流速,船不能到达对岸 B.船能垂直河岸过河 
C.船划行中航向一直不变船过河的轨迹为一直线 D.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一定的
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细杆一端,绕细杆的另一端O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球转到最高点A时,线速度大小为,则( )
A、杆受到mg/2的拉力 B、杆受到mg/2的压力
C、杆受到3mg/2的拉力 D、杆受到3mg/2的压力
10.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半球形容器的圆心O点分别以水平速度υ1、υ2抛出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点和B点,已知OA与OB相互垂直,OA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两小球初速度之比υ1:υ2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题4分,13题4分,12题6分,14题6分 计20分)
11. 物体水平抛出时速度大小为V,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为g,则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12.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
13.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______________倍
14.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1.25厘米,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各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闪光频率是 赫兹。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取g=10m/s2)
三.论述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一条小河两岸的高度差,一辆摩托车(可看作质点)以的水平速度向河对岸飞出,恰好越过小河.不计空气阻力,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试求:
(1)摩托车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小河的宽度.
16.(10分)(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太。
(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试计算地球的质量M地。(G=6.67×10-11Nm2/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7.(10分).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从倾斜角为θ的斜面顶端P处抛出一个小球,测得经过时间t小球落在斜面上的另一点Q,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18.(12分) 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8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2kg的物体,M的中点与圆孔的距离r=0.2m,已知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使此物体M随转台绕中心轴转动,问转台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m会处于静止状态?(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 物理参考答案
命题学校: 龙南中学 定南中学 全南中学 安远中学
命题人: 张建明 张海东 刘添才 欧阳春明
联系电话: 13767770978 18979705733 13870763485 1387076614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D C AC AD B B D B D
二.填空题 (11题4分 13题4分 12题6分 14题6分 共20分)
11. . 1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等时性)
球1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2;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 13. 2 。 14. 28 。 0.7 m/s.
三、计算题答案
15.(8分)解:(1)由于摩托车越过小河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 ----------------(2分)
解得摩托车在空中飞行的时间---------------(2分)
(2)设小河的宽度为,由于摩托车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2分)
解得 --------------------(2分)
16.(10分)解:(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3分)
于是有 ②--------(1分)
即 ③--------(1分)
(2)在月地系统中,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由②式可得
④--------(3分)
解得 M地=6×1024kg ( M地=5×1024kg也算对 ) ⑤--------(2分)
17.(10分)解:(1)小球从P到Q的过程中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因为
由①②③得
(2)对星球表面附近的卫星有:
由④⑤得:
18.(12分)解:当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反向且最大时,角速度最小.则有:
-------------------(2分)
-------------------(1分)
得:rad/s --------------------(2分)
当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同向且最大时,角速度最大.
-----------------------(2分)
------------------------(1分)
得: -----------------------(2分)
所以:m处于静止状态时转台角速度ω的范围为: (2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物理答题卷
考场座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11题4分,13题4分,12题6分,14题6分 计20分)
11.
12.
13.
14.
三.论述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
16. (10分)
17.(10分).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从倾斜角为θ的斜面顶端P处抛出一个小球,测得经过时间t小球落在斜面上的另一点Q,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18.(12分) 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8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2kg的物体,M的中点与圆孔的距离r=0.2m,已知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使此物体M随转台绕中心轴转动,问转台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m会处于静止状态?(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
1
12题图图
图18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
图18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数学试卷
命题学校: 命题人: 审题人:陈式才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θ为第二象限角,sinθ=,则tanθ等于
A. B.- C.± D.-
2. 已知数列2,x, y, 3为等差数列,数列2,m,n,3为等比数列,则x+y+mn的值为
A.16 B.11 C.-11 D.±11
3.已知中,分别是角的对边,,则=
A. B. C. 或 D.
4.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的前项和
A.160 B.180 C.200 D.220
5.,,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是偶函数        B.的最小正周期为
C.的最小值为       D.的最大值为
6.若,则的值为
A.     B.       C.      D.
7.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n等于  
A.6 B.7 C.8 D.9
8.已知的三个内角满足: ,则的形状为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9.在中,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如果成等差数列,B=60°,的面积为,那么b=
A. B. C. D.
10.已知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数列前10项的和等于
A.511      B.512      C.1023     D.103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1. 已知,,则 .
12.等差数列中,若,,则=
13. 设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
14.在中,满足,且,则角C的值为
15.将全体正奇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 行(n ≥3)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考场座号
高一数学答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1. ;12. ;13. ;14. ;15.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12分)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17.(本小题12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的面积为.
(1)求的值; (2)求的值.
18.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f(x)在上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19.(本小题12分)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n=1,2,3,….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前n项和.
20. (本小题13分)某人在汽车站的北偏西 的方向上的处(如图所示),观察到处有一辆汽车沿公路向站行驶,公路的走向是站的北偏东。开始时,此人在处测得到汽车的距离为,汽车沿公路向站前进后,到处的距离缩短了。问汽车还需行驶多远,才能到达汽车站?
21. (本小题14分)设数列满足且对一切,有.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设 ,求的取值范围.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BB ; 6~10. AABCD
二、填空题
11.; 12.100; 13.-2; 14. ; 15.
三、解答题
16.解:(1)是等比数列,………………………..2分
所以q=2……………………………………………………… …..4分
…………………………………………………………….6分
(2),… ………………………………….8分
即数列是以4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0分
…………………………………………………… 12分
17.解:(Ⅰ)由已知,,知
得 ……………………………………………………………………………3分
由余弦定理可得,从而可知 ……………………6分
(Ⅱ)由(Ⅰ)知,由于是三角形的内角,……8分
故……………………………………………………10分
所以 ……12分
18解:(1)
…………………………………2分
=………………………………………4分
所以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6分
(2)由,即
当,,函数f(x)取得最小值为5………………………9分
当,,函数f(x)取得最大值为6……………………………12分
19.解:解析: (1)∵n=1时,a1+S1=a1+a1=2,
∴a1=1. ……………………………………………… …2分
∵Sn=2-an,即an+Sn=2,
∴an+1+Sn+1=2.
两式相减:an+1-an+Sn+1-Sn=0.
即an+1-an+an+1=0……………………………………………………… …4分
故有2an+1=an,∵an≠0,∴=(n∈N+),
∴an=n-1. …………………………………………… …6分
(2)∵
①…
而②…………………………8分
①-②得
………………………………10分
………………………………………………………………12分
20解法1:在
,………………… …………4分
………………………………………6分
………………………………………8分

……………………………………………………………………………10分
答:汽车还需行驶13.7km,才能到达汽车站…………………………13分
解法2:在
,…… ………… …………4分
… …… …………6分
…………………… 8分

… ………………………11分
答:汽车还需行驶13.7km,才能到达汽车站………………………13分
21解(1)由可得
∴数列以首项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3分
(2)可得∴ …………4分
∴… 7分
(2)由(1)可知: ……… 8分

…………11分
易知:在时,单调递增,∴ …………13分
∴ …………14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政治试卷
命题学校:石城中学 瑞金一中 会昌中学 寻乌中学 命题人:温昌荣 邓丁文
江金珠 叶少军 审题人:温昌荣 2012年3月
温馨提示:1、本卷考试范围:政治生活第1-5课。
2、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3、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4、请用0.5mm黑色中性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全社会谋福利的。”这一论断(  )
A.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B.看到了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C.揭示了全民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D.肯定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加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五位学者向全国人大建言审查拆迁条例,2011年国务院颁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采纳了北大五位学者的部分建议,这一事实
A.表明专家咨询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 B.表明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
C.说明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D.要求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监督权
4.2011年8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表明 ( )
①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扩大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发展
③我国真正实现了全民民主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012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次修改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全国人大修改此法有利于:
①确保法律正确有效实施,更好地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 ②强化人大立法和监督职能
③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强政府权威 ④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法治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在2011年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各地根据新修订的选举法,保障流动人口参选,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保证基层代表和妇女代表的比例有所上升和党政干部代表比例有所下降,使少数民族代表比例按照法律规定予以保证。这样做(  )
①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②确保了县乡两级基层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④有利于优化代表结构,增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A.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事。这表明(  )
A.网络使我国公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B.政府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C.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D.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8.2011年,某选区投票站悬挂着这样的横幅:“珍惜民主权利,投出理性一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通过自己选的代表反映意见,可避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定
B.通过赞成或反对审慎表达意见,有利于维护我们的切身利益
C.选举是重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发扬民主只能通过选举来实现
D.选民不可放弃自己的投票权,必须参加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
9.为学习《政治生活》 中“政治权利和义务”这一节课,小东在网上搜索到以下素材:①某中学生通过网站向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②一些村民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为顺利抓获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创造了条件;③某选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回答9—10题。
9.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10.通过这类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D.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11.为打造“阳光村财”,有的村委会每月召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逐项审核村级财务支出,有效地堵塞了村级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解决了以前存在的“口头帐”、“糊涂帐”问题。这一做法( )
①增加了基层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保证了公民行使质询权和监督权
③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④提高了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政府能办很多事情,但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则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下列问题必须找政府解决的是 ( )
①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②发现有饭店使用地沟油
③公司的产品没有销路 ④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PM2.5,外号“灰霾杀手”,专家认为,它将取代抽烟成为肺癌首因。最近,一个有数万网友参与的网上投票活动掀起,他们认为,国家应该引入PM2.5标准。民间呼声引起国家发力监测PM2.5。环保部部长周生贤12月21日公布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表示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奥氯监测。材料说明(  )
①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③民意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关键 ④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话值得中国城市深思。2011年的暴雨让我国的多个城市“停摆”。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
A.加强立法,确保城市建设有法可依
B.求真务实,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C.加强监督,确保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依法执政,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15.近来,一些地方连续出现令人痛心的重大校车事故。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力求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国务院此举旨在 ( )
①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民权利 ②制定行政法规,确保有法可依
③参与校车运营,强化政府责任 ④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新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可以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这一规定:
A.表明高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B.有利于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最终维护政府权威
C.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
17.经济职能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下面各项行为与经济职能的对应正确的是(  )
①某省严厉打击普通食盐断档脱销、擅自提高盐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2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③赣州市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青岛市蓝色经济区改革试行,拟调整七区五市区规划
A.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经济调节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经济调节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经济调节
18.清代张聪贤的《官箴》:“吏不畏吾言,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怠,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做到: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③正确履行管理职能 ④依法行使手中权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9. 2011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并“原汁原味”地公布社会公众的意见。这一举措(  )
①保障了我国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③尊重了公民的表达权、参与权和知情权 ④有利于国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这就是西方政治学的“塔西佗陷阱”定律。这一定律给我们政府的启示是 ( )
①倾听群众呼声,科学民主决策 ②切实履行职责,树立政府权威
③限制行政权力,拓宽民主渠道 ④严格依法执政,自觉接受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2年1月,我国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提请县政府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别听取了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政府工作报告等提出了意见。这表明 ( )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④人民代表享有质询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3.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等。这表明
①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2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 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 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 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25.2012年阳光财政、民主财政再次成为政府打造阳光政府、民主政府的标志。阳光、民主财政,即公共财政的决策、执行的程序、资金的流向都必须公开,人大代表可以对其进行监督。阳光、民生财政的出现( )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②体现了人大与政府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说明人民民主权利的日益扩大 ④保证了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场座号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政治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6、27、28、29四大题,共计50分)
26. 2011年12月12—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是“进”的基础,为“进”创造基本条件和良好环境。
某班级同学在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进行讨论,认为各地政府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基层的经济运行情况就非常重要。广大公民也有义务将下情上达。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可以采取哪些途径以实现“下情上达”?(8分)
答:
27.(6分)“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一位选民在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作了较深入、详细的了解和咨询后,慎重地投出理性的一票。一位当选的人大代表承诺,坚决不当挂名代表,要多做实事,为人民谋福祉。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选民慎重投票的理由,以及当选人大代表如何兑现其承诺。(6分)
答:
28.(16分)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信心的头等大事。“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豆芽”、“地沟油”……一次次冲击着公众神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家、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媒体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各负其责。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针对食品安全问题,2011年11月,卫生部组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的制定工作。
(1)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关注食品安全的依据。(8分)
答:
材料二:某地部分群众买了“染色馒头”后极其不满,借机对销售“染色馒头”的超市实施打砸行为,给超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对某地部分群众的行为进行评价。(8分)
答:
29.(20分)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011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3岁生日。43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某校高一(9)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对“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 ”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当前青少年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专家认为:“有目的的接触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放松,获得快乐,是孩子的权利。网络存在于现代社会,教会孩子们如何选择,用何种标准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1)阅读材料一,从政府职能角度,谈谈政府应如何使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放松,获得快乐。(12分)
答:
材料二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问政”应运而生。从政府网站开通,到地方领导留言板、“民生博客”的设立,“网络发言人”的诞生,各地政府借助新兴传播手段,关注、回应舆情民意更为积极,更为规范。
(2)结合材料二,谈谈政府还可以如何利用网络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8分)
答: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C B A D B B C D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D C D A D B C D B
二、非选择题
26.①公民可以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即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来实现“下情上达”。
②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来实现。
③公民也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来实现“下情上达”。
④公民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达国家权力机关。
⑤公民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以上达呼声。
⑥公民可以通过政府热线电话、信访部门的来信来访、电子政务等方式和途径以实现“下情上达”。(答出其中4点给8分)
27、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1分)
② 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接受人民监督;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分)
28.(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3分)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分)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2分),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上述部分群众借机对销售“染色馒头”的超市实施打砸是违法行为。(3分)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上述部分群众的行为损害了国家、他人的合法权益。(3分 )
29.(1)①履行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整治网络犯罪分子,维护网络秩序。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网络运营商行为。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加强对青少年如何选择网络的教育。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点3分 共12分)
(2)①政府必须科学、民主决策,可以通过网络广泛倾听社情民意,问计于民,顺应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生。
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行政效率,实现高效便民。
③政府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可以利用网络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等政治权利。
④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途径。可以利用网络接受公民的求助与投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每点2分 共8分)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
1,3,5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信丰中学 赣县中学南区 赣县中学北区
命题人:申丽君 肖芳勇 陈红莲 审题人:温永琪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敕(chì)造 厢庑(wǔ) 朱拓(tà) 便(biàn)宜行事
B.被褥(rù) 诧(zhà)异 歆(xīn)享 瘦削(xuē)不堪
C.攘(rǎng)外 吮(yǔn)血 朔(shuò)漠 水流湍(tuān)急
D.惘(wǎng)然 宵柝(tuò) 饿莩(fú) 呕哑嘲哳(zhāoz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广袤 膏腴 气势磅礴 五彩斑澜 B.嬉闹 鞭笞 阿谀奉承 闻名遐迩
C.烟蔼 磨砺 涎皮惫懒 晕炫战栗 D.宫绦 诽谤 缪种流传 走头无路
3.下列各句中,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趋于滞销的高价手机,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顺应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趋势,很多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也沸反盈天地开展起来。
C.中国人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道出了处世的精妙:一碗清水,才看得出真心。
D.其实,漫漫人生旅途中,并非所有的烦恼和忧愁只需微微一笑便会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今很多青少年学生发生脊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坐姿不端正等诱发的。
B.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瑜珈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年轻有为,指挥才能超群,富有献身军旅生涯,敢于除陈革弊。
D.大宝看着同事天赐那乐不可支的样子,无限感慨地说道:“还是生一个女儿好啊!”
5.将以下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她穿着很旧的棉袄,破布鞋,显得很寒伧。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来度日。
③回到家乡之后,又受着轻视、排斥、欺侮,很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公交车进城了。
⑤说起自己的经历来,她说她后来没有经费,不能再读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有一回的回目中有这样一句话“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说的是宝玉房里有一个叫晴雯的姑娘,曾跟宝玉说她是最喜欢撕扇子的。结果宝玉真把扇子递给她,好好一把扇子被她“嗤嗤”几声给撕毁了。(《红楼梦》)
B.高老头是《高老头》中住在伏盖公寓是的一个面条商,他有两个无情无义的女儿。她们榨干了高老头的钱财之后,对自已的父亲不闻不问。可怜的高老头死后竟然由穷学生拉斯蒂涅来埋葬。(《高老头》)
C.王熙凤的性格中有着很狠毒的一面,笑里藏刀,脸上笑着,脚底下使绊子。她曾经使用借刀杀人之计,借秋桐之人除了贾琏深爱着的而且还为他怀了子嗣的尤二姐。(《红楼梦》)
D.雷斯多伯爵夫人曾经碰上一件很丢面子,让她觉得有损自己贵族身份的事情。那就是她自己的情人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的陪嫁竟然准备抛弃她,和一个暴发户的女儿结婚。(《高老头》)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从波动方程到无线电
我们生活在一个波的世界里,我们的耳朵将空气中的压缩波识别为声音,我们的眼睛探测光波。发生地震时,破坏是由穿透地球的地震波造成的。
数学家和科学家们几乎必定会想到波,但他们受到的启发来自艺术:小提琴的琴弦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发现如果两根同样类型、同样拉力的弦的长度为简单比,如2:1或者3:2,它们就会产生共同弹奏时听起来极为和谐的音符。弄明白这种现象的是瑞士数学家约翰 伯努利。他得出,弦振动最简单的形态就是一根正弦曲线。还有其他的振动方式——一条以上的波合入这条弦的正弦曲线,也就是音乐家所说的和声。
近20年之后,让 勒朗 达朗贝尔进行了一个相似的过程,但他关注的是简化运动方程式而非方程式的解。结果他得到了一个描述弦的形态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优美的方程式,这就是波动方程,它表明弦的任何一小段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是简单数字比率产生和谐音符的原因之一。
波动方程经过修正后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混乱的现象,如地震。成熟的波动方程让地震学家能够探测到我们脚下数百英里处的情况,这个领域最大的成就将是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可靠方法,而目前正在研究的诸多方法都是基于波动方程的。
但波动方程影响最深远的产物来自对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的研究。1820年,大多数人还在用蜡烛和灯笼照明,如果要发送信息,你就得写信。100年之后,家中和街道都有了电灯,电报则意味着可以发送跨越大洲的信息,人们甚至开始通过电话与人交谈了。
这场社会和技术革命是由两位科学家的发现所引起的。1830年左右,迈克尔 法拉第建立了电磁学基础物理理论。当时,绝大多数致力于电和磁方面研究的物理学家都在寻找与万有引力类似的东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在间隔一定距离的物体之间发生作用的力。法拉第则不这么认为:他假设电和磁这两种现象都是遍布在空间中的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够通过它们所产生的力而被探测到。
麦克斯韦通过模拟流体运动数学重建了这些公式。到1864年,麦克斯韦已经写出了4个方程式,描述电场和磁场间基本的相互作用。他通过对方程式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成功得到了波动方程并推导出光肯定是一种电磁波。这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因为从未有人想到过,光、电和磁之间存在这样的重要联系。不仅如此,麦克斯韦的方程式催生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预言——所有波长的电磁波都应当存在。一些波长超过我们所能看到的电磁波将改变这个世界:它们就是无线电波。
1887年,海因里希 赫兹从实验上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但他没有意识到它们最具革命性的用途。如果在这样的波上加入信号,那么你就可以和世界对话。尼古拉 特斯拉、伽利尔摩 马可尼和其他一些人将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而现代通讯的全套装备——从无线电和电视到雷达以及手机使用的微波通讯——都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了,而这些都是源自4个方程式和一些简单的计算。麦克斯韦的方程式不光改变了世界,它们还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节选自伊恩·斯图尔特《主宰你生活的七个方程式》,有删改)
7.下面关于“波动方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波动方程是一种简化方程式,它表明弦的任何一小段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是简单数字比率产生和谐音符的主要原因。
B.波动方程让很多科学家得到启示,但它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对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的研究,以至随后产生的无线电和电视到雷达以及手机使用的微波通讯都与它有间接的关系。
C.波动方程能够帮助地震学家探测到我们脚下数百英里处的情况,并处理更加复杂和混乱的现象,如地震。
D.波动方程的发现最早来自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发现如果两根同类型、同拉力的弦的长度为简单比,共同弹奏时就会产生极为和谐的音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麦克斯韦的4个方程式,描述了电场和磁场间基本的相互作用,还催生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预言——所有波长的电磁波都应当存在。无线电波将改变这个世界。
B.1864年,麦克斯韦已经写出了4个方程式,并由此推导出光肯定是一种电磁波,首次证明了光、电和磁之间的重要联系。
C.绝大多数致力于电和磁方面研究的物理学家认为间隔一定距离的物体之间存在一种发生作用的力。法拉第却认为,电和磁这两种现象都是遍布在空间中的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够通过它们所产生的力而被探测到。
D.海因里希 赫兹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却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对话用途,是尼古拉 特斯拉、伽利尔摩 马可尼和其他一些人将它变成了现实。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生活在波的世界里,波无处不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数学家和科学家们都会想到波。
B.如果弦的任何一小段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就会产生和谐音符,这意味着频率不成简单比的波会产生噪音。
C.波动方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但引起了社会和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D.在地震学领域,波动方程将是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可靠方法,目前正在研究的诸多方法都是在它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①,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王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②,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③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新。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④,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⑤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注释】①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宫廷音乐。②齐音:指齐国的宫廷音乐。⑥③洋洋然:犹茫茫然。④鲋(fù):小鱼。鲵,大鱼。这句话是隐语又是预言。⑤触子:与下句的“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犀蔽屏橹:当作“犀蔽犀橹”。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橹: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变色。底:通“砥”,磨砺。乘:登,指登上敌城。战斗之上:犹战斗之间或战斗之时。
10.下面加点得字解释错误的是( )
A.言直则枉者见矣 枉,邪曲
B.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障,屏障
C.哭国之法若何 哭,哀悼
D.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说,道理
11.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 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一鼓而士毕乘之
C.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 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
D.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2.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B.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C.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D.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3分)
译文:
(2)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4分)
译文:
(3)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一别心知两地秋”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2)这首诗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8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杜甫《登高》)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白居易《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荀子《劝学》)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
(贾谊《过秦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将门之后
  岳青每次说自己是北宋名将岳飞的后代时,那准是和岳大婶干仗的时候。岳大婶就狠命地在地上跺着自己的一双小脚儿,仿佛那脚下的土地就是岳青。岳大婶把牙撮得“啧啧”有声,说:“你也不撒泡尿照照,就您老那身子骨儿,捏把捏把不够一碟子,还将军的后呢,给将军牵马恐怕还不够格儿呢!”
  与岳大婶开战,岳青一感到力不从心时,便败走麦城。出了自家的后门儿,直奔南园茶楼。在那里,岳青是实足的将门之后,只要给钱,就是山呼“万岁”,跑堂的小二儿也照呼不误。岳青往往要上一杯铁观音,一面品茶,一面看着楼下熙来攘往的人流和车流。唉,人少多了,车也少多了,就几天的功夫,这街就不像个街了!岳青在心里叹惜。岳青暗骂:狗娘养的日本人,真做孽呀!那苍凉的情景让岳青的眼里仿佛要生出热泪来一般。
正在岳青心里潮乎乎的时候,金四爷一挑帘子进来了。金四爷是岳青在茶楼最不想见到的人。关于将门之后的问题,谁也不跟岳青较真儿,可就是这个金四爷,却以大清八旗子弟的后代自居,一百个不把岳青放在眼里。
金四爷一进门,就看见岳青坐在那里,端着茶碗的手悬在半空,眼睛却向他这边张望。也不等跑堂儿的招呼,金四爷径直朝着岳青对面的座位走了过去。到近前,却不坐下,而是把一只脚踩在岳青对面的那张椅子上,手搭着椅背,眼睛斜瞟着岳青,说:“你不是将门之后吗?有种跟日本人试试,杀个把日本人让老子瞧瞧,也不枉你是将门之后!”岳青拿着茶碗的手抖了一下,险些洒了那铁观音。看岳青还是坐着不说话,金四爷把腿从椅子上放下来,抬屁股坐了上去,直冲着岳青的脸低声说:“不行就本本分分做孬种吧!”岳青还是没有搭话,举着茶碗,一口一口地啜茶。待一碗茶饮尽,放下茶碗,冲着金四爷一抱拳,说了句“四爷您慢用。”不待金四爷回复,径自走下楼去。
  谁也没在意岳青的离去,大家依然喝茶的喝茶,下棋的下棋,外界的纷乱仿佛早已阻隔在了茶楼的门外。可是,天知道,人们的心却是浮躁的。张歪脖将军时居然忘记了拿掉对手的棋子,长胜将军孙二庆连输三盘,可大家却都端着一个平静的表情,藏着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要不是岳大婶找到茶楼里来,大家还以为岳青是回家了。可是,岳青没有回家。从早上出门一直到日头西斜都不见人影,岳大婶就着急了,岳青从来没有出去这么长时间过。岳大婶说,我们是吵了,可是我们哪次不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呀!大家不禁哗然。岳大婶却哭了,那死鬼一定是出事了!
  金四爷带了一帮人去寻找岳青,因为金四爷认为岳青的失踪跟他头晌说得那番话有关系。金四爷想,这老小子不至于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吧?要是那样,我金四以前还真是小看了他了。
  天一擦黑时,从出西关的坟场上找到了岳青。那情景,把金四爷着实吓了一大跳。
  已经是初秋的夜了,天一黑,就更显露出夜的苍凉。岳青躺在一个坟头上,清白的月光映照着他苍白的脸,前胸挂满了血迹。他的身体早已冰凉,但他的手却紧紧地掐着一个日本军人的脖子,两个手指陷到脖颈里边,血顺着他的手背流入袖口,早已凝固。而他的另一只手则抓着日本军人戳在他前胸的刺刀。想来,他死前,是和日本军人进行了生死对视,那目光早已刻入彼此的心里。
  金四爷缓过劲来,就长嚎一声:“岳青,原来你真是将门之后啊!”在场人无不低泣。
帮岳大婶料理完岳青的丧事,金四爷就参军了。他临走时说:“我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凯旋!”
16、小说中“南园茶楼”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7、请概括岳青的性格特点。(4分)
答:
18、岳青杀日本人,你认为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答: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金四爷帮岳大婶料理完岳青的丧事后就参军,一方面是他想弥补内心的愧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誓死也要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B.岳青是将门之后的说法没有得到岳大婶的认可,岳大婶还因此常与岳青吵架,除此以外,岳大婶对岳青还是非常关心的。
C.岳青面对苍凉的街道,眼里直想流泪;金四爷鼓动岳青去杀个把日本人,这样的言行表明了他们的心里对日本人的憎恨。
D.茶楼中的人们内心平静,说明日军的恶行已经激起人们的不满,但胆小怕事的他们只求能置身纷乱之外。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岳青如何证明自己是将门之后,深层的用意是为一个懦弱的民族能够强大起来指明方向。
六.(15分)
20.一天下雨,你在路边避雨,看到有个中年人没有打伞走在雨中。请展开合理想像,描写出中年人在雨中行走的样子。
要求:(1)运用神态、细节描写。(2)突出人物性格。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成功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要求:(1)以“成长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18分)
1.选A(B诧chàC吮shǔnD莩 piǎo)
2.选B(A“澜”应是“斓”C“蔼”应是“霭”,“炫” 应是“眩” D“缪”应是“谬”,“头”应是“投” )
3.选C(A、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B、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4.B.(A句式杂糅C“富有”缺宾语D歧义.可理解为“想生一个小孩”或“想生一个女儿”)
5.选B(从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对主人公的描写顺序是:从现在追溯到过去,再回到现在。③句中出现“又”说明③不是首句。 ⑤句是对前面不佳状况的解释,不宜作首句。 从逻辑关系看, ①②句是对现在状况的描写, ⑤句是对这一状况的解释, ④句是转折句,紧承⑤句,最后由③句进一步描写现在。)
6.选D(应为“鲍赛昂夫人”)
二.(9分)
7、B(A项“这是简单数字比率产生和谐音符的主要原因”错,应是“原因之一”; C项应为“波动方程经过修正后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混乱的现象,如地震。成熟的波动方程让地震学家能够探测到我们脚下数百英里处的情况。” D项“波动方程的发现最早来自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错,波动方程是近20年之后,让 勒朗 达朗贝尔得到的。)
8、A(B项“并由此推导出光肯定是一种电磁波”错,应是“他通过对方程式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成功得到了波动方程并推导出光肯定是一种电磁波。”C项“电和磁这两种现象都是遍布在空间中的场”错,应是“他假设电和磁这两种现象都是遍布在空间中的场”。D项“海因里希 赫兹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错,应是“海因里希 赫兹从实验上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9、C(“改变了世界并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应是“麦克斯韦的方程式”而不是“波动方程”。)
三.(9分)
10、B,阻塞
11、D(两个“乎”都是“在”A、因为/替,都是介词B、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C、助词,的/助词,提宾的标志)
12、C
四.(28分)
13、(1)唉!士卒变坏竟然快到这个地步(“速”,快;“弊”,变坏;“一”,竟。每个1分,共3分)
(2)这是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看重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 (“欲”,想得到的;“轻”,轻贱;“贵”,崇尚,看重;“奚”,何,哪里。每个1分,共4分)
(3)先逃出去的人,穿着葛草麻衣;后逃出去的人,充满监狱。我现在看见百姓都浩浩荡荡地向东边逃去,却不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安家落户。(“衣”,穿葛草麻衣;“满”,充满;“东”,向东;“走”,逃;每个1分,句意1分,共5分)
14、(1)“两地秋”使用了双关的手法。(1分)“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2分)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1分)
(2)以景结诗。(1分)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2分)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了作者的悠悠情思,含蓄蕴藉,回味无穷。(1分)
15、(8分)(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五.(21分)
16.①“南园茶楼”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写照,点明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下文岳青杀日本人提供了典型环境。 ②“南园茶楼”是岳青能够找到自己“将门之后”尊严的地方,暗示下文岳青“将门之后”的壮举;③“南园茶楼”里金四爷与岳青的“较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每点2分)
17.①懦弱②充满民族血性③自尊心强④勇敢(一点1分,共4分)
18. 答案一:必然。
①岳青以“将门之后”自居,表明其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他时时想成为英雄;②岳青面对苍凉的街道,眼里直想流泪,表明他心里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一直等待着机会;③岳青面对金四爷的“较真”表现得十分冷静,表明了当时他杀个日本人决心的坚定和内心的镇定。
④茶楼中的人们表情平静却内心浮躁是为了衬托出岳青此时对日本人行为不可忍受,表明岳青将做出不“平静”的举动;⑤一个日本人是不会出现在坟场的,岳青杀日本人的场地在坟地,说明是他故意为之。(答第⑤点3分,其他任一点2分,共7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二:偶然。
①从岳青在与岳大婶的干仗和金四爷的较真中表现出的懦弱来看,岳青不可能主动去杀日本人;②岳青杀日本人是在金四爷对他的“较真”之后发生的,没有这次“较真”,就没有岳青杀个日本人的故事。③岳青杀日本人是在坟场,特殊的环境,日本人的出现是偶然,岳青杀日本人也是偶然。④岳青杀日本人的偶然并不妨碍文章岳青作为“将门之后”,偶然也是一种血性和勇敢的表现。(答第③点3分,其他任一点2分,共7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19.AC(解析: B项岳青与岳大婶吵架的原因小说未交待,“因此”说法太绝对;D项中“茶楼中的人们表情平静却内心浮躁”。另外,“只求能置身纷乱之外”的想法未必是当时所有人的真实心理。E项“一个懦弱的民族”的说话不成立。另外,小说的深层用意也不是“指明方向”。)
补充说明:回答既有偶然也有必然的酌情给分。
六.(略)七.(略)
附:【参考译文】
贤主所崇尚的莫过于士人。之所以崇尚士人,是因为他们言谈正直。言谈正直,邪曲就会显现出来了。君主的弊病,在于想闻知邪曲却又厌恶正直之言,这就等于阻塞水源又想得到水,水又从何而至:这是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尊尚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
能意见齐宣王。宣王说:“我听说你喜好正直,有这样的事吗 ”能意回答说:“我哪里能做到正直 找听说喜好正直的士人,家不居于政治混乱的国家,自己不见德行污浊的君主。如果我来见您,家又住在齐国,我哪里能算得上正直!”宣王生气地说:“真是个鄙野的家伙!”打算治他的罪。能意说:“我年轻时最好直言争辩,成年以后一直这样做,您为什么不能听取鄙野之士的言论,来彰明他们的爱好呢 ”宣王于是赦免了他。象能意这样的人,如果让他在君主身边谨慎地议事,一定不会曲从君主。不曲从君主,君主得到的教益难道会少吗 这是贤明的君主所追求的,不肖的君主所厌恶的。
狐援劝说齐湣王:“殷的大鼎陈列在周的朝廷上,殷朝祭祀的神社被周朝的人用屏障覆盖在上面,殷朝的宫廷音乐在周朝人们耳间回荡。已经被灭亡了的国家的音乐不可以放在宗庙里弹奏,已经被灭亡了的国家的神社不可以让它重见天日;已经灭亡了的国家的器皿陈列在朝廷之上,是用来作为当朝的警戒。大王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齐国的大钟陈列在朝廷之上,不要让齐太公的神社被人盖上屏障,不要使齐国的音乐在别国的百姓之中以供娱乐。”齐王不采纳狐援的劝说。狐援出去为国家哭了三天,他的哀悼辞说:“先逃出去的人,穿着葛草麻衣;最后要逃出去的人,就逃不掉而要进监狱。我现在看见百姓都浩浩荡荡地向东边逃去,却不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安家落户。”齐王问官吏说:“对于哀悼国家灭亡的人,法令是怎样的?”官吏说:“对于哀悼国家灭亡的人是要斩首的。”齐王说:“那就执行法令。”官吏就把斧头架在东门,可是又不忍心杀死狐援,反而是想放他逃走,狐援听说之后就急忙跑去见过那位官吏。官吏说:“对于哀悼国家灭亡的人是要按法令规定斩首的。先生你是老糊涂了,还是神经错乱了呢?”狐援回答说:“什么叫神经错乱了呢?”他于是就对官吏解释说:“有一个人从南方来到这里,他像鲋鱼那样前来,但是就像鲵鱼那样伏居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要使别人的朝廷长满野草,国家变为废墟。殷朝有比干,吴国有伍子胥,齐国有我狐援。大王既然不采用我的劝说,而且要在东门将我斩首,要斩我的脑袋的那个人就是把我跟比干和伍子胥两个人放在一起来让后人议论吧!”狐援并不是喜欢被斩首,是因为国家已经混乱不堪了,君王已经变得悖逆昏庸,他为社稷和百姓感到悲哀,所以才发出这样的言语。发出这样的言语并不是凭空而论,是想要解救将要衰败的国家,所以他根本不惧怕自己的危险。齐王无道,这就是触子之所以逃跑、达子之所以战死的原因。
赵简子进攻卫国,迫近了外城。他亲自统率军队,可是到了交战的时候,却站得远远的,躲在屏障和盾牌后面。简子击鼓,士卒却动也不动。简子扔下鼓植感叹道。“唉!士卒变坏竟然快到这个地步!”行人烛过摘下头盔,横拿着戈走到他面前说:“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能做到罢了,士卒有什么不好!”简子气得勃然变色,说:“我不委派他人,而亲自统率这些士卒,你却当面说我有些地方没能做到。你的话有理便罢,没理就治你死罪!”烛过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就兼井了十九个国家,用的就是这样的士卒。惠公即位二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喜好美女,秦人袭击我国,晋军绩逃到离绛城只有七十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卒。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砺士卒,所以三年之后士卒都变得非常坚毅果敢,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围困卫国,夺取曹国,攻占石社,安定天子的王位,显赫的名声扬于天下,用的还是这样的士卒。所以说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能做对罢了,士卒有什么不好 ”简子于是离开屏障和盾牌,站到弓箭石磐的射程以内,只击鼓一次士卒就全都登上了城墙。简子说:“与其让我获得兵车千辆,不如听到行人烛过一句话!”行人烛过可算得上能劝谏他的君主了。正当击鼓酣战之时,赏赐不增多,刑罚不加重,只说了一句话,就使士卒都乐于为上效死。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
座位号
高一语文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一、二、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四.(28分)
13.文言文翻译(12分)
(1)(3分)
(2)(4分)
(3)(5分)
14.阅读唐诗,回答问题。(8分)
(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__
15.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21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
19.( )( )(4分)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0
七.21.作文(50分)
题目:
200
400
600
700
800
班级 姓名 学号 准考证号 考场序号
…………………………………………密……………………………封……………………………线……………………………………………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