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国工业革命,是被一个男子“一脚踢出来”,然后才开始。它比旧式纺车的纺纱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一发明是蒸汽机 B.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 C.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D.标志着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2.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览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 ) A.通过《权利法案》 B.开始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 D.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3. 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它提出的六条要求中有五条后来都逐一实现了。列宁评价这次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是指( ) A.巴黎公社成立 B.英国宪章运动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4.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以法律的形式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消灭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D.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6. 下图人物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从恶魔般的困境中走出来。“恶魔”指( ) A.英国殖民统治 B.南方奴隶主叛乱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苏争霸 7.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危机在不断加深,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据沙俄政府统计,1826—1854年,共发生了709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沙皇政府的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惊恐地说:“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材料旨在表述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9.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提高国民的识字率,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体系。这表明其实行的政策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征兵制 10. 1872年,明治政府内阁提出:“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迅速进步……”表明当时日本( ) A.决心全面学习西方 B.策划推翻幕府统治 C.准备对外开港通商 D.发动殖民掠夺战争 11. “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下列不属于“灾难”的是( ) A.增加资本积累 B.丧失精壮劳力 C.沦为殖民地 D.土著居民遭屠杀 12. 人们如此歌颂一位民族解放运动中的英雄:“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这位英雄是( ) A.圣马丁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克伦威尔 13. 给世界带来光明,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 ) A.爱因斯坦 B.格雷 C.富兰克林 D.爱迪生 14.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这盏电灯稳定地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这说明( ) A.电力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 B.新技术的出现冲击了传统工业部门 C.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D.煤气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 A.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便捷 B.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C.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对立尖锐 D.恐怖活动日益猖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也就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发展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材料二 17—19世纪初,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一场产业革命。 材料三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柱着拐杖走动了!”。 (1)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请你写出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标志性事件。 (2)请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列宁说”打得半死”到”能够柱着拐杖走动”的理由是什么? (4)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虽然有失误,但也取得一些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结合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教训,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谈谈看法。 17.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材料二 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导致失职失业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不聊生之感。 材料三 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8%上升到1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洋务运动却失败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18. 经济的飞跃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次序排列表 ???????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第1位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第2位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第3位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第4位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材料三 有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发展,而且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的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以后,其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从197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微处理机到20 世纪80年代初期,微处理机已更新了四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材料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华为列第三。在国家排名上美国第一,日本、德国和中国列第二位至第四位。另外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33 .4%。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和美国。 ——《深圳商报》2012年3月7日 (1)阅读材料一,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该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当时英国军舰“皋华丽”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要研究鸦片战争的历史,材料一中的照片(图1)和抄本(图2)属于第几手材料? (2)材料二中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排序各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4)材料四说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你认为深圳市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以推动深圳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CD 6-10BACCA 11-15ABDBB 二、非选择题 16. (1)洋务运动 (2)政治上: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最早开始、最先完成工业革命。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依据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 17. (1)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积极学习西学;大量翻译、编著有用的书籍,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各个方面;积极开化民众。而中国洋务运动学习西学者少;主要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注重开化。 (2)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要建立君主立宪制;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变化: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大。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18. (1)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风力或蒸汽动力。第一手资料。 (2)英法排位下降,美德排位上升。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法。 (3)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等。 (4)科教兴国战略;吸引、培养创新人才,奖励科技发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