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第6课戊戌变法要求: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小组内就尚未解决为题进行讨论。(限时2分钟)1.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为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努力?3.百日维新的时间、内容、结果?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影响?自主学习第一篇章:公车上书揭序幕1.这些知识分子为什么要上书皇帝?2.上书的内容是什么?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公车上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一、变法序幕——公车上书影响内容时间人物结果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参加会试的举人拒和、迁都、变法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失败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阅读课本P28、P30人物扫描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组织学会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名称地点强学会北京上海强学会上海南学会长沙农学会广州兴儒会瑞安励学斋西安蜀学会成都强学会旧址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强学会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梁启超《变法通议》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天津的《国闻报》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阅读课本P30人物扫描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观点:宣传变法图强思想第二篇章:百日维新现曙光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百日维新开始时间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光绪帝,清朝第11位皇帝。1875年,年仅四岁的光绪帝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1889年,18岁的光绪帝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官僚机构臃肿经济:封建经济占主体,重农抑商文化:八股取士,四书五经军事:绿营兵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假如你是一位改革家,面对当时清政府的下列状况,你会采取哪些改革措施?合作探究一类别内容影响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地主阶级顽固派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第三篇章:吾辈少年当自强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谭嗣同刘光第“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阅读课本P31相关史事3.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1.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二历史意义“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年轻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兴起:发展:高潮:创办报刊:结果:组织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强学会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失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课堂小结维新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评价: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2、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原因是()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变法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课堂小练CB3、它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其创办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4、下列关于维新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维新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维新变法④维新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公车上书.wmv 第6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