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43330011163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能正确的唱会,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绝不可能采用理性说教的方式来实现,它必须是很具体的、形象的、实实在在的。这节课,学生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场景之中,在各种角色的体验之中,了解了国旗、国歌的相关知识和礼仪,更体验到了国家的伟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潜移默化地获得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音乐教学有承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职责。 3.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坐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的表现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学目标: 1. 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 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评价任务: 1. 分组讲述学生国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简介(落实目标1) 2. 各组比赛词曲的演唱,看那组唱的效果更具有国歌的雄壮气势。(落实目标2) 3. 带感情铿铿有力的整体演唱比赛,看哪组更优秀。 (落实目标3) 学习环节 一、导入: 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 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 赶了出去;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 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 1、设问: 你对于国歌了解多少? 2、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田汉 作曲者:聂耳。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学习环节及学习活动 3、 重难点指导: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 ?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 音一个比一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 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 ? 学习评价 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 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随伴奏演唱。 五、总结 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学习评价二 歌曲的节奏是激烈的还是平缓的?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问题,师总结。(略) 板书设计 本歌曲的情绪 慷慨激昂的 本歌曲的节奏;铿锵有力的 本节课的旋律 跌宕起伏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