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日本在这里挑起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同时,也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的抗战时间地点发动者简单经过影响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本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一、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中国守军的反击1.卢沟桥事变在演习中失踪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县人。据考证,事变后被送回家乡。1941年,再次入伍。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结合示意图,分析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理由是?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赵登禹、佟麟阁壮烈牺牲;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2.北平保卫战: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局部侵华全面侵华日本中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合作建立的背景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决心抗日工农红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2.中国共产党的努力阅读课本P92【材料研读】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合作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历史意义: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8月13日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三、淞沪会战日军迭次增援,军舰达百余艘,陆军五师团,海军万余人,飞机二百余架,倾全国精锐,大举侵略。我淞沪守土之忠勇将士……前仆后继,浴血抗战,迄今扼住阵线,且迭予敌人以重大之打击。——《科学画报》(1937.9.18)中方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西方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你眼中的淞沪会战如何?2.罪行: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1.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四、南京大屠杀日本的残暴罪行战后日本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其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海——淞沪会战南京——南京大屠杀启示: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一面旗帜:两大政党:课堂小结三座城市:北京——卢沟桥事变1.《灾难与转折1937》这本书之所以将1937年称作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灾难与转折点,是因为( )A.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B.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抗日战争C.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内战升级C课堂小练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和《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材料表明( )A.中国从此开始局部抗战B.蒋介石号召全民族抗战C.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D.卢沟桥事变激化华北危机B课堂小练3.2020年年度热门电影《八佰》讲述了一个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加强营固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一故事的背景是( )A.北平保卫战B.宝山保卫战会战C.西安事变D.淞沪会战4.“…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里“三十万冤魂”的遇难地点是( )A.南京B.北京C.上海D.东北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课 南京大屠杀纪实_标清 截取视频.mp4 第19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