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2. “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 A.国家利益 B.意识形态 C.地缘政治 D.社会制度 3.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政策( )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经济全球化 4.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成立,“北约”与“华约”的成立,德国的分裂与柏林墙的修建。这些史实反映了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B.交流与合作是总体趋势 C.复兴与联合是首要任务 D.冷战与对抗是鲜明特征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将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了战争漩涡,各国的经济在战争中都遭到巨大破坏,而其中惟一一个不仅没受损失反而加强了自己的实力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6. “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 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 A.三国同盟 B.轴心国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7.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近2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英国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成立了8个社会主义国家。下列国家不属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 A.南斯拉夫 B.阿尔巴尼亚 C.罗马尼亚 D.联邦德国 9. 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是( ) A.普遍实行了政治改革 B.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C.普遍没有改革 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10.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描述的大国是( ) A.南斯拉夫 B.苏联 C.奥匈帝国 D.德国 11. ??二战后,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英国同意印度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动主权???????????????????????????????????????? C.?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D.?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 12. 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 A.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B.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C.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D.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3. 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的时间是在( ) A.20世纪60年代后期 B.20世纪70年代后期 C.1999年底 D.2000年底 14. 1973年3月在巴拿马城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许多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正义立场。同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也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可见,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原因是( ) A.国际地位提高 B.综合国力增强 C.领导人英明决策 D.国际社会支持 15. 某班同学正在研讨“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的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B.亚非拉的奋起 C.动荡的中东地区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 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 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 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争论“辩”成败】 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成与败,两位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根据两位同学的争论,请说一说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成功“树”楷模】 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曾经说:“我在访问中看到中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很多惊人变化令我惊叹不已。”该报道称,金正日承认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2)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谁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 【曲折“引”思考】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究竟为什么改革,如何改革,改革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3)结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成功或失败,谈一谈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11月29日,美苏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等13国反对,英国等10国弃权,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根据该决议: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158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 请完成: (1)联合国“分治决议”公正吗?对谁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建立了哪一国家?哪一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 (3)这一“分治决议”导致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ACDD 6-10CBDBB 11-15BBDCD 二. 非选择题 16. (1)政策:冷战政策。原因:外交战略上的矛盾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 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 (3)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17. (1)两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3)要进行全面改革,改革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18. (1)不公正。对犹太国家有利。联合国“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他们反对这一决议。 (2)以色列国。英国。 (3)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至1973年,阿以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巴以双方长期陷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