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处于实力的顶峰。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苏联实力强于美国 B.美国、苏联矛盾突出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2. 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的形成 3.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4. 以下为美苏“冷战”对峙的基本过程。其中序号①-④的分别为( ) A.杜鲁门主义出台、“铁幕”演说、北约成立、华约成立 B.“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华约成立、北约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铁幕”演说、华约成立、北约成立 D.“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北约成立、华约成立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科技成果……美国增加对高新工业的投入,使科技成果很快就能转化为生产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 A.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B.美国经济发展起伏不定 C.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高 D.美国重视发展教育 6.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刺激社会消费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8.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的重点是( ) A.军事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9. 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②东欧各国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③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 某论文的主要内容有“民主化”“公开性”“政治多元化”由“一党政治”的“多党政治”过渡等。该论文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苏联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1. 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这一年( ) A.非洲开始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B.非洲取得独立的国家数目最多 C.彻底结束了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 D.彻底结束了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的历史 12.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 A.?埃及的独立?????????????????B.?“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革命的胜利 13. 下图所示的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14. 2006年是中印文化交流年。下列有关中印两国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国都曾沦为西方大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独立后两国都走上了社会主义民主化道路 ③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④当今两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均取得较大成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 2017年5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特阿拉伯,开始上任后首次出访。打破传统,首访选择中东,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对于中东问题的重视。那么,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A.?伊拉克问题????????????B.?巴以冲突问题??????????????????????? C.?伊朗问题????????????? ??D.?叙利亚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了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北约与华约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2)材料二标志着什么样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 17. 日本从19世纪中期的落后封建小国发展成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强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大力学习西方,毫不犹豫地采用当时来说堪称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铁路和轮船为中心的产业革命的成果,聘请外国专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用了短短几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 ——摘编自《世界通史》 (1)1868年日本开始了什么改革?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近代化进程呈现什么特点?导致这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日本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络任何强国。 ——《海地独立宣言》 材料三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材料一反映了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奴隶贸易对非洲和欧洲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伦敦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依据材料,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DC 6-10ACACD 11-15BCDDB 二、非选择题 16.(1)由战时的同盟到战后的对峙。 (2)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谁都不敢先挑起战争。 17.(1)改革:明治维新。 特点:时间短、速度快。 原因:采用西方最新技术,重视教育等。 (2)特点:持续、高速增长。 原因: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引进技术;重视教育;美国扶植。(答三点即可) (3)重视科技教育、引进先进技术(善于学习)、善于抓住机遇。(言之有理即可) 18. (1)印第安人的反抗和被屠杀,无法为美洲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主提供足够劳动力。 对非洲: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动力,极大制约了非洲发展,造成了非洲的长期贫困与落后。 对欧洲:黑奴贸易是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804年;鼓舞了拉美人民的反殖民斗争,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3)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发展,工厂大量出现,煤炭的使用,城市化等;(或工业化带来大量的工业污染,城市化带来的人、物的集聚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