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19年4月3日,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中韩双方举行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韩国向中方送还10具志愿军遗骸。这些战士当年奔赴朝鲜战场的原因不包括(  )
A.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B.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C.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2.8万名中国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前往苏联受训。156个苏联援助的工厂的厂长、总工程师和大批工人在苏联的工厂接受专门训练;长春汽车制造厂派500人前往莫斯科利哈切夫汽车厂受训。”可见,“一五计划”(  )
A.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
B.建成了数个新工业基地
C.促使各个领域捷报频传
D.使重工业摆脱了落后面貌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 1953年,陕西农民侯永禄曾在其日记中写道:“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人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并按各地段、地名编顺序号数;按照评出的产量等级进行折算;将入社的牲口、车辆、农具等进行折价登记。”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开辟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
6. 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7. 从如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D.“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的含义是(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华西村 B.小岗村
C.叶桥村 D.水利村
1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盐城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资源丰富土地辽阔
B.陆陆交通便利
C.多数地区具有沿海沿边的特点,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D.人口众多,素质较高
12.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B.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C.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3.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尼赫鲁 D.吴努
15. 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下列反映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清政府派詹天佑等人赴美国留学
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以下是我国1953—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表,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表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二
时间 1966—
1967年 1967—
1968年 1972—
1973年 1974—
1975年
工农业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1)表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段时间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1953—1976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请你谈谈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在短暂的时间里人口从只有2.5万,发展到已经超过1000万,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能在短短三十多年间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这幅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开放的主要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对外开放,我国现在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题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词;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 拉萨火车站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为此专致贺电.
材料二?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材料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55少数民族占6.7%,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等15个.
请回答
(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__________周年.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__________。这一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4)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ABB 6-10DBBBC 11-15CABBD
二、非选择题
16. (1)过程: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
不正常的情况: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原因: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
(2)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7. (1)1980年国家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都位于沿海地区。
(2)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8. (1)70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作用: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新型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