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但此后历代丞相的地位不断下降,最终被废除。决定罢黜丞相之职,权归六部的皇帝是( ) A.李世民 B.朱元璋 C.忽必烈 D.赵匡胤 2.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 A.平买平卖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均田免粮 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3.八旗制度是( ) ①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创建的 ②女真族统一过程中推行的制度 ③军政合一的制度 ④它开始推行时女真族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5.韩老师为学生上网课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源包中有以下材料,该专题复习的是( ) 资源 名称 地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视频 影视作品《民族英雄郑成功》、《东归英雄传》 图片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金奔巴瓶、伊犁将军府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A.华夏与戎、狄等族的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鲜卑与汉、羌等族的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 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7.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 D.新航路开辟 8.关于明朝手工业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纺织业已由南方推向北方 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 C.清朝时南京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D.景德镇是全国著名瓷都 9.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 10.明朝后期出现的“农业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1.某读书会正在就一部清代小说进行交流分享,内容涉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产生原因;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这部小说是( ) A.《西游记》 B.《三国志》 C.《窦娥冤》 D.《红楼梦》 12.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出了中国的自信和境界,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 A.《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 《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 《黄帝内经》 1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 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14.军机处位于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南侧(如图)。它的设置使( ) A.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强 B.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15.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台了禁止南洋贸易、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等政策。这些政策( ) A.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妨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率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2)材料二中的外甥指的是谁?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 ……(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元政府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除此之外元朝还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材料四 下图 金奔巴瓶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个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5)依据所学的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二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3)在《反分裂国家法》中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哪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科举制出现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DCD 6-10DBBDD 11-15DADCD 二. 非选择题 16.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 (2)吐蕃赞普(或者尺带珠丹);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3)宣政院;台湾。 (4)清朝;历世的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5)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7. (1)历史依据: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结果:收回台湾。 (2)措施: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方案:和平统一、非和平方式统一。示例:实行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提供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原因:起草敕令,加强皇权,提高效率,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职能:商讨国是,提出对策建议,起草谕旨。 (3)因时因事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以巩固统治为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