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明太祖朱元璋日理万机,史料记载,从洪武十七年9月14-21日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这实质上表明:( ) A.废除丞相后,皇帝负担增加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内阁地位提高 D.明代缺乏辅政机构 2.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3.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有意抹掉女真族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就把女真族改为( ) A.汉族 B.满洲 C.回族 D.白族 4.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5.清军平定台湾后,主帅施琅认为台湾地大物博,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各省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清政府设置(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辖地 C.台湾府 D.台湾省 6.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和巩固西北边疆的举措中,与乾隆皇帝相关的是( ) A.册封达赖和班禅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7. “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鉴真 8.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时传人我国的粮食作物是 ( ) ①水稻 ②粟 ③玉米 ④甘薯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9.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北京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请问明朝时期,北京是在______基础上建立的( ) A.辽上京 B.金上都 C.元大都 D.秦咸阳 11.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12.《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人人都有绰号,这些绰号非常形象,具有脸谱化的功能。下面人物,与其绰号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鼓上蚤——时迁 B.青面兽——杨志 C.矮脚虎——王英 D.黑旋风——武松 13.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祖训”,要求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朱元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思想 B.发展经济 C.强化皇权 D.巩固边疆 14.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尚书省 15.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材料二 金奔巴瓶(金瓶) 材料三 拉萨3·14暴力事件 请回答: (1)以上几副图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我国的什么地区?这个地区最早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当时管理这个地区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 (3)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清朝统治者除颁赐材料二反映的制度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1)材料一结合唐朝历史,列举一位“舍身求法”的人及其贡献。 材料二从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定居中国,他们同汉. 蒙. 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2)材料二陈述的现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下图 (3)回答与材料三上图邮票中人物有关的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材料四 1553年,他们利用广州重开海禁的机会,贿赂买通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取得合法通商资格。又诡称商船遭遇风暴袭击,以晾晒货物为借口,霸占不去。1573年,他们攫取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4)结合材料四回答,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西方殖民国家是哪国。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二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大清王朝的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极尽夸张之词,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 请回答: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说这件事的意义。 (2)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材料二致使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它导致了什么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BBAC 6-10DBCDC 11-15CDCBB 二. 非选择题 16. (1)西藏;元朝;宣政院。 (2)吐蕃。 (3)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驻藏大臣制度,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统一。 (4)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破坏西藏稳定、制造分裂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7. (1)玄奘写成《大唐西域记》和翻译大量佛经。 (2)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葡萄牙。 18. (1)郑和下西洋。 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2)明朝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明末清初荷兰侵占台湾;清初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答到一点即可)。 (3)政策:闭关锁国。 结果:导致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绝,使得中国近代社会落伍。 启示: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