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2.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3. “当中共领导人为新形势制定政策时,他们开始以一种更自觉的批判态度审查苏联模式。在此之前,毛泽东及其助手已经对苏联的榜样作了重要的改变,并且发出了使苏联的经验适合中国国情一般号召……的确,毛泽东晚至1956年1月仍公开表示中共不过是在苏联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这表明我国建国初期( ) A.经济建设照搬苏联模式 B.完全避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C.已经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项目 D.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4.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6. 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B.进行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7.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1. 1951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由此可见(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C.我国各少数民族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 D.法制建设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行 12. 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13.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14.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右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15. 在如图反映的这件重大历史事件中,中国(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和美国正式建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决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政府亦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途径。 ——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声明 材料二 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征服独立国家……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杜鲁门1950年6月27日声明 材料三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周恩来对美国的警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材料二中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的借口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1950年,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来应对美国政府?到什么时候结束?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如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经济比较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雄安新区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区。当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全国南北方经济将更加均衡,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强北弱”“南富北穷”将在这个世纪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中最大的是哪个? (2)图一和图二各代表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的开发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找出雄安新区的成立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4)说一说我国的对外开放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影响?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两岸交流简表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8年 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余万人次 1990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材料一表中所列事件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两岸关系好,台湾有前途”?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3)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请就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CC 6-10AADAA 11-15BAAAC 二、非选择题 16.(1)材料一:美国对台湾没有野心,不想使美军卷入中国国共两党的斗争。材料二:美军已侵入台湾,公然干涉中国的内政。背景:朝鲜战争的爆发。 (2)借口是共产党部队攻击朝鲜并将攻击台湾。 (3)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7.(1)改革开放。海南岛经济特区。 (2)图一: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图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目的:浦东的开发,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3)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区,全国南北方经济将更加均衡,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强北弱”“南富北穷”将在这个世纪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 (4)使我们能迅速了解和学习世界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为开阔等。 18.(1)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落实好“一国两制”;增进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3)“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