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 努尔哈赤 B. 朱元璋
C. 皇太极 D. 李世民
2.引发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
①政治腐败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 ③陕西连年大旱 ④朝廷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616年,_________自立为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骨力裴罗  D. 努尔哈赤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是( )
A.寇准抗辽 B.文天祥抗元
C.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
5.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 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鼓励官员进谏
6.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  )
A.打击倭寇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设立驻藏大臣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7.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  )
A.开通丝绸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
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 )
①胡萝卜 ②占城稻 ③甘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9.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10. 《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对外贸易遍布世界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1.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B.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
12.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


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单刀赴会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3.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 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14.“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15.康熙. 雍正. 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条约的主要异同点。(通过签定背景. 内容. 影响进行比较)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17. 材料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朝代?编纂了哪部科技名著?有何价值?
(2)图二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人对此书有怎样的赞誉?
(3)图二中所引的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材料二 这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4)材料二中的这部“农业百科全书”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这部书在中国科技史上开了怎样的先河?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 广东. 浙江. 山东. 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
材料二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它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才能发展?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DDC 6-10BBAAA 11-15BACBA
二. 非选择题
16.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同:1. 背景:清政府战败. 妥协的产物。2. 内容:都有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3. 影响:都丧失了主权。
异:1. 背景:《南京条约》签订时中国主权完整,《马关条约》签订时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内容:《南京条约》有关税权《马关条约》规定在华设厂;3. 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李时珍。明代,《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 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
(4)《农政全书》,徐光启。这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18. (1)闭关锁国政策。
(2)广州。广州十三行。
(3)200多年。封建制度的腐朽(或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4)中国只有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能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