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2.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北约建立 C.马歇尔计划 D.苏联模式 3. 这幅漫画反映的世界局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提出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德国分裂 4. 有学者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这里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 ) A.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B.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 C.冲击了华沙条约组织 D.有助于美国控制西欧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是( ) A.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6.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经济体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7. 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8. 20世纪80年代,东欧部分国家发生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民族构成的变化 D.文化观念的变化 9. 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之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 A.经互会有利于解决战后的经济困难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经济被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D.经互会某种程度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10. 因国内政局动荡,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后宣布重新并入俄罗斯。对此,乌克兰代总理亚采纽克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重建苏联的梦想是本世纪最大的灾难。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瓦解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11.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属于非洲人民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B.?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C.?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2. 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便推出了经济改革的主张,受阻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领域。同时,改革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直至形成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改革路线,从而引起苏联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和意识形态出现全面危机,导致苏联解体。材料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苏联改革失误 B.苏联共产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背叛 C.西方国家长期“和平演变”的结果 D.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13. 中新网2009年2月20日电 曾领导古巴近半个世纪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退出政坛,到今天满一周年。你知道卡斯特罗领导哪个国家的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吗( ) A.埃及 B.古巴 C.印度 D.巴拿马 14. 下列对英国实行印巴分治殖民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印巴长期冲突的根源 B.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局面 C.英国妄图以此来继续维持殖民利益 D.印巴两个共和国同时成立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以下哪些因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动荡( ) 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②领土的争夺 ③水资源的争夺 ④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1)德国挑起两次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一战前以德国为核心形成的军事同盟是什么?一战后处置战败的德国的会议及签署的条约是什么? (3)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体系?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4)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指的是什么?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大深渊可不容易啊,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谈话 (1)材料一中的“大深渊”是指什么?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如何“‘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他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共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3)若没有材料三中事件的发生,苏联会解体吗?为什么?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的演说 【材料二】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尼赫鲁 【材料三】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能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的犹太国、犹太独立国家和耶路撒冷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公里,阿拉伯国11000平方公里(分三块,有走廊联结)。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财富已经归还我们”是什么意思? (2)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他们也有一个这样的财富,它的命运和埃及人民的这个财富有着相似的命运。巴拿马“这样的财富”是什么? (3)结合这一时代特点?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 (4)请你再举出一件这一时期类似的事件? (5)根据材料三中的“决议”,“分治”后的巴勒斯坦建立了哪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6)该决议并没有解决问题,到1973年为止,巴勒斯坦地区发生了四次什么战争? (7)你认为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DD 6-10CBADB 11-15AABDD 二、非选择题 16.(1)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三国同盟(同盟国);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联合国家宣言》;冷战;两极格局。 17. (1)苏联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3)会。原因:因为苏联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势力影响等都会迫使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8. (1)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2)巴拿马运河 (3)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实力削弱;②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③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 (4)1952年,埃及独立。1959年,古巴独立。 (5)以色列 (6)中东战争 (7)原因在于历史的渊源,即复杂的民族和宗教背景,其次是大国的插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