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缤 纷 舞 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舞蹈 听一听,说一说 (1)乐曲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节奏?旋律?) (2)它属于那种音乐体裁? 聆 听 与 感 受 节奏——快(小快板) 旋律——优美 体裁:1、从大的范围看它属于“管弦 乐合奏曲” 2、从具体的音乐体裁说,它属于舞曲——波尔卡。 波尔卡(Polka) “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 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 19世纪30年代,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 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其典型节奏为:? 2/4 XX X XX X | X X X 0 | — — — — 雷鸣电闪波尔卡 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作者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约翰·施特劳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吊镲的衬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疾风、雷雨和闪电的音响。 作曲家: 约翰 . 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几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 乐 曲 分 析 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引子 A段 B段 A′段 尾声 a-b a-b-a a-b 乐 曲 分 析 A—a :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 为特色。 A—b :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B—a :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吊镲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B—b :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思考下列问题: 1、作品中哪里出现了雷声呢?(如果听到雷声,请你用举手的方式告诉我 ) 2、你认为乐曲中轰隆隆的雷声是用哪种乐器表现出来的呢? 3、把你喜欢的部分唱一唱 思考下列问题: 1、作品中哪里出现了闪电声呢?(如果听到闪电声,请你用举手的方式告诉我 ) 2、你认为乐曲中的闪电声是用哪种乐器表现出来的呢? 3、听这段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到来了,坐落在维也纳内城的皇家城堡中,贵族们身穿盛装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仍然沉浸在欢乐的舞蹈之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