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地理(地质)学《大雁归来》生态学《时间的脚印》古生物学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说明文的阅读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2、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摹状貌4、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周密、生动1、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2、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咀嚼文章标题请借助文章关键句段(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过渡段),理清文章的思路,阅读时,在文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段,并思考:作者主要回答了哪些问题?(1)(2)(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4)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请尝试一次性(即无修改)写下上述问题的答案。理清行文思路追踪说明顺序(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1)(2)(4)逻辑顺序附加题:1、第1-3段是“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现象理论主要次要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标志顺序的词语是?按什么顺序排列?首先、第二、第三、此外。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由主到次)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什么叫“逆温层”?为什么会有“逆温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于是形成“逆温层”。“逆温层”出现在什么时间、地点,需什么气候条件?有什么现象?时间:秋冬两季,特别是早晨地点:山地气候条件:天气晴朗,无风现象: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鉴定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例句作用作比较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仿照例子,试试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并说说其作用。品析说明语言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说说它们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征。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请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其他句子,并分析给同伴听。考前初试练兵初夏,我国一些地方会迎来梅雨季节,但不同地区梅雨季节却不同,如以下诗句中所写: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农历三月)。---柳宗元《梅雨》(写于广西柳州)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广西柳州地处北纬23°54′~26°03′,成都地处北纬30°05′~31°26′)请根据以上诗句,为“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的差异)”补充一个例子。搜集农谚:1、燕子低飞雨来到2、麻雀囤食要落雪3、清明前,开秧田4、柳毛开花,点豆种瓜5、馒头云,天气晴6、泥鳅静,天气晴。7、猪衔草,寒潮到8、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9、鱼跳水,有雨来10、燕子低飞要落雨11、蚂蚁垒窝要落雨12、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13、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14、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15、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16、龟背潮,下雨兆……课堂小结科学小品咀嚼文章标题理清行文思路追踪说明顺序鉴定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考前初试练兵单元总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