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武昌起义D.黄花岗起义2.下列孙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创建黄埔军校。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3.电影《非诚勿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台湾女孩说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中记录:“民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这里的“民国三十八年”指的是( )A.1912年B.1937年C.1945年D.1949年4.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给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有着“首义之城”的美誉;2020年年初,它同样承接着历史的使命,走在抗疫一线,成为名副其实的“首‘疫’英雄城市”。这里的“它”是( )A.北京B.上海C.昆明D.武汉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7.新文化运动的几个基本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一批热血沸腾、志存高远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维护了民族尊严D.挽救了民族危亡8.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0.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的时期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二.填空题1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 。12.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和 。1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15. 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三.辨析题16.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错误: 改正: 。17.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错误: 改正: 。18.京师同文馆是北京大学的前身。错误: ;订正: 。1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判断: ;改正: 。20.观察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涂“√”,否则涂“×”。①科技革命②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形成对立的军事集团④爆发战争(1)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2)①指第一次工业革命(3)在②的进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4)③中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5)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6)①②③④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四.材料题21.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所创办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什么?(2)他领导了什么革命?这个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他领导的革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叶圣陶?日记材料二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叶圣陶的日记,这则日记最可能记于哪一年?与这则日记相关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万恶政府”叫什么?(2)材料二中的“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这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是谁?(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你认为说辛亥革命是个“飞跃”的理由有哪些?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图1材料三:图2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度”是由谁建立的?(2)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向几千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宣战所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果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从材料三提供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试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故选:A。2.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并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创建黄埔军校。故选:B。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38年,1912+38﹣1=1949年。故题干中“民国三十八年”指的是1949年。故选:D。4.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剪辫令,要求全体国民剪去发辫,做新国民。故选:C。5.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因此武汉被誉为“首义之城”。故选:D。6.根据材料“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经实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的不足,反映出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故选:D。7.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的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8.1919﹣1922年,“革命”出现的次数较多,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故A正确;B错在“普遍”,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A。9.依据题干信息“1920年、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不合题意;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与材料无关,故CD不合题意。故选:A。10.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据“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的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故选:B。二.填空题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为:辛亥革命.12.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故答案为:民主;科学。1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答案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不断扩军备战,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答案为:萨拉热窝事件。15.根据所学可知,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故答案为:李大钊。三.辨析题16.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答案为:错误:民主;改正:民族。17.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故答案为:错误:北京;改正:南京。18.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故答案为:错误:京师同文馆;订正:京师大学堂。19.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20.(1)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2)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4)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5)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6)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因此说①②③④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故答案为:(1)√.(2)×.(3)√.(4)×.(5)√.(6)×.四.材料题21.(1)观察题干图片人物可知,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他所创办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这个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孙中山的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答案为:(1)孙中山;同盟会。(2)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2.(1)据材料一“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故叶圣陶的这则日记最可能记于1911年,与这则日记相关的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万恶政府”叫清政府.(2)“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3)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故答案为:(1)1911年;武昌起义;清政府.(2)1912年;资产阶级;孙中山.(3)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终于结束,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3.(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自称皇帝的是秦朝建立者秦始皇(秦王嬴政).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内容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并把它当做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的是推翻满清统治,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指的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指的是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民生主义。(4)根据所学可知,广州在辛亥革命前是发生过两次武装起义,即1895年广州起义和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首义武昌起义的发生地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一,且后来在武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南京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同时也孙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因此,以上三地均与辛亥革命有关,均能代表辛亥革命。故答案为:(1)秦始皇或者秦王嬴政。(2)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族、民权、民生。(4)广州:孙中山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或说出相关史实,如黄埔军校所在地等也可适当给分。);武汉:武昌起义发生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民国首都、孙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