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2. 如下图是载于1949年苏联报纸上的一幅漫画。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星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这幅漫画是在讥讽( ) A.马歇尔计划 B.罗斯福新政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铁幕演说 3. “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以上材料有助于我们研究(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柏林危机”D.珍珠港事件 4.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大学者阿隆感叹道:“对比一下半个世纪以前的欧洲和今天的欧洲吧!先前,在德国将领指挥下一小支欧洲军队进军北京,它的霸权由此得到分明的象征。如今的欧洲却分裂不一,羸弱无能,这里由苏联政委统治,那里受美国议员支配。”阿隆的话主要反映了( ) A.欧洲已成为苏联和美国的殖民地 B.欧洲的霸权因德国风光不再而衰落 C.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欧洲霸权体系 D.苏联和美国造成了欧洲的羸弱 5. 下列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美元危机 C.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衰退 D.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6. 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时间(年) 国民生产 总值增长 工业生 产上升 农业生 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共体的成立 7. 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1/3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 A.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D.十分重视教育 8. 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规模日渐扩大,由于其内容日趋复杂,使得中央政府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和无效。从以上材料可以总结得出( ) A.经济规模扩大并不是苏联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经济规模扩大暴露出苏联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 C.苏联行政统筹经济的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苏联中央政府正在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力 9. 东欧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于(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0. 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 ) A.赫鲁晓夫下台 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 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D.“八一九”事件 11. 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 A.?埃及独立?????????????????????????B.?纳米比亚独立????????????????????????? C.?埃及收回运河主权?????????D.?非洲独立年 12. 二战后兴起的非洲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而标志着非洲遭受欧洲的殖民统治长达几百年奴役历史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D.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3. 1959年,用武装斗争方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的拉美国家是( ) A.海地 B.巴拿马 C.古巴 D.智利 14. 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 15. 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希腊和土耳其是内外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自由国家,美国不能也不应该让这些国家孤立无援。这样做将在中东、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三 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8国在华沙召开欧洲和平与安全第二次会议,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 ——《世界现代历史》 请回答: (1)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材料三 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18. 二战后,亚非拉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主权。观察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1是印巴分治图。 (1)印度是于______年实行印巴分治的,印度的首任总理是________。 (2)请问此政治形势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图2是1982年8月,为支持和声援纳米比亚人民的正义斗争,我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纳米比亚日》纪念邮资封。 (3)“非洲独立年”是______,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一年有________个国家赢得了独立。纳米比亚是________年独立的,它的独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开展的地区是______,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最终被推翻是在20世纪______。 图3是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同______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终于在______年收回了运河的主权。 (6)图4人物是________,他领导了______,并使该国走上了______道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CC 6-10BDCBC 11-15CDCAB 二、非选择题 16. (1)遏制共产王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7. (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3)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②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18. (1)1947;尼赫鲁 (2)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3)1960年;17;1990;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4)北非;90年代 (5)美国;1999 (6)卡斯特罗;古巴的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