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2. 建国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人民的意志 B.党的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农民的意志
5. 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
A.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6.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 1990年桓台县2.6万公顷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20公斤,成为长江以北第一个全年粮食亩总产量超过1 000公斤的“吨粮县”。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淄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B.家庭联产承包解放生产力
C.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D.农村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0.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
11.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12.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战略
13. 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导致两岸制度化沟通协商机制被迫中断,两岸交流合作和广大同胞利益深受影响,两岸各界无不深感忧虑。由此可见,危害祖国统一大业的是(  )
A.美日干涉中国内政 B.两岸协商机制中断
C.两岸民众情绪焦虑 D.“台独”分裂势力执政
14.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下列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材料 朝鲜战争大事记(1950年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6月25日 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 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
8月27日 美国F-51型军用飞机2架,侵入安东市(今辽宁丹东市,中国东北鸭绿江畔城市)浪头机场上空,扫射2分钟,打死机场工人3名,打伤19名,击毁卡车2辆
8月29日 美军飞机4架沿宽甸拉古哨、长甸河口、古楼子(均系鸭绿江中国一侧地区)一线扫射,打死渔民4人,打伤7人
9月15日 “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仁川港登陆,开始大举北犯
9月22日 美国B29型轰炸机1架,侵入宽甸拉古哨上空侦察,继而飞抵安东市区上空,在振安路一带投炸弹12枚,炸死居民2人,炸毁房屋28间,震坏800余间的屋瓦和玻璃,炸毁菜田3 330平方米
10月1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致中国政府求援信函:我们不得不请求……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10月7日 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
(1)根据以上大事记,概括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的主要背景。
(2)请列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国内、国际意义各一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博鳌演讲
材料一 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酿……小岗人“大包干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一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在全国农村改革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小岗村刚开始搞大包干, 公社干部就向县委书记作了汇报,县委书记说,已经穷到这个程度了,就让这个队试试吧,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允许小岗干三年,继续进行试验……1980年1月,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指出包产到户是责任制的一种形式,从而为包产到户落了“户口”,同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李孙强《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时间 阶段 内容
1978-1984年 改革启动、局部试验阶段 改革重点在农村,中心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成功强烈冲击着仍停留在传统框架内的城市。城市改革开始了试点探索阶段,主要是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等
1984-1988年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探索阶段   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搞活国企为中心环节,承包制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同时试点租赁制、股份制等
1988-1992年 治理整顿、维护稳定阶段
1992-2002年 经济体制改革框架构建阶段   1992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明确在中国全面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2002-今 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阶段
——邱家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小岗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纳2点原因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成功对城市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的特点。
18.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前提。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
(1)西藏和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哪个朝代,西藏和新疆正式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统治者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2)近代中国的腐败无能,导致香港一点点被殖民者侵占。香港从哪一条约开始被哪国殖民者侵占?
(3)历史上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明清时期,台湾因为谁重回祖国的怀抱?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回祖国的怀抱?
(4)造成祖国大陆与台湾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5)综上所述,关于“统一”你有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DAB 6-10DDCBA 11-15BCDDD
二、非选择题
16.(1)美国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新中国领土主权遭受侵犯;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威胁;美国侵犯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朝鲜政府请求援助。
(2)国内:保卫了国家独立;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国际: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大势力范围的战略部署;捍卫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3)战争的正义性;中朝军队的精诚团结、浴血奋战;军事指挥得当;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等。
17.(1)①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外部环境;②小岗人的首创精神;③地、县领导的实事求是;④邓小平、万里的高层支持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强烈冲击着仍停留在传统框架内的城市,为城市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3)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或农村改革由点到面,由地方到全国;城市改革由易到难,从微观到宏观,由外围到内核的渐进式道路。
18. (1)西藏:元朝时;新疆:西汉时;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南京条约》;英国殖民者。
(3)郑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
(4)原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退守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强盛是国家统一的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