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二战后,杜鲁门声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意味着(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美国开始谋求世界霸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2.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3.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大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双方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的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政治宣传的较量 C.谍报系统的健全 D.核武器的威慑 4.下边地图是哪一政治格局下的欧洲地图( ) A.拿破仑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欧洲 C.两极格局下的欧洲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欧洲 5. 美国历史距今为止也不过二百多年,但它的经济却一直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请问: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是在( ) A. 二次科技革命后 B. 二战后 C. 一战后 D. 工业革命后 6. 条约规定:“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该条约中的“联盟”是( ) A.三国同盟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7. 如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社会改革 B.美国大力扶持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推行非军事化 8.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论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9. 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 A.帮助东欧解放 B.成立“经互会” C.组织华约 D.进驻朝鲜半岛 10.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决投票,其中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6.6%,克里米亚议会17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后加入了俄罗斯,此后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安。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都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20世纪80年代 B.19世界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11.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反殖民斗争,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反殖民斗争一的是( ) A.?萨拉托加战役????????????????????????? B.?章西女王起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纳赛尔领导的武装起义 12.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失去了政治尊严。非洲国家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平等,找回“政治尊严”的史实是( ) A.印度独立 B.纳米比亚独立 C.古巴建立革命政府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3. 在这个非洲国家宣告独立的第二天,即1990年3月22日,中国就与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它)获得了国家独立……宣告了帝国主义在非洲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彻底崩溃。这里的“它“是指( ) A.埃及 B.阿尔及利亚 C.纳米比亚 D.利比亚 14.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是( ) A.尼赫鲁 B.真纳 C.纳赛尔 D.卡斯特罗 15. 下列历史事件与美国有关的是( ) ①印巴分治 ②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 意. 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国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国;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自标的巨大障碍。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二战期间. 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变化,美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所述的会议召开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简要评价这一格局。 (3)根据材料三,列举二战后美苏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二. 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个国际格局的相同之处。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大深渊可不容易啊,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谈话 (1)材料一中的“大深渊”是指什么?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 公开化. 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如何“‘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他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共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3)若没有材料三中事件的发生,苏联会解体吗?为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11月29日,美苏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等13国反对,英国等10国弃权,通过把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的“决议”。根据该决议:约旦河西岸的整个巴勒斯坦土地分为一个面积15850平方千米(占57%),人口60多万(占1/3)的犹太国;一个面积11000平方千米(占43%),人口130多万(占2/3)的阿拉伯国家。158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管理。 请完成: (1)联合国“分治决议”公正吗?对谁有利?由此可以看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没有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联合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建立了哪一国家?哪一国家宣布结束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 (3)这一“分治决议”导致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DCB 6-10CCABC 11-15DBCB 二. 非选择题 16. (1)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战略同盟关系破灭,因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形成对抗。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也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军事上,分别成立北约,华约。 (4)都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体系;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和大国争霸的性质;都建立了国际性组织机构: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都带有不稳定性;都随着大国间经济. 军事实力的变化而瓦解等。 17. (1)苏联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3)会。原因:因为苏联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势力影响等都会迫使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8. (1)不公正。对犹太国家有利。联合国“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他们反对这一决议。 (2)以色列国。英国。 (3)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5,70多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至1973年,阿以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巴以双方长期陷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