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 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 B.唐朝——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 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2.“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指(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李自成 D. 陈胜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封建王朝是( ) A. 宋. 元 B. 明. 清 C. 元. 清 D. 元. 明 4.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5. 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归福建管辖,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历史事件相同的意义是( ) A.驱逐殖民势力 B.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C.开始对台湾行使主权 D.巩固我国东南海防 6. 如图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戚继光抗倭,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 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7. “(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8.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9.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 《胡雪岩》 《乔家大院》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10.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是一部( ) A.长篇历史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长篇神话小说 D.短篇小说选集 1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齐民要术》——李时珍 B.《天工开物》——贾思勰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12.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水浒传》 D.黛玉葬花——《牡丹亭》 13.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4.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上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 A.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15.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为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 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夜夜召唤我,在梦里,用你的声音…… (1)材料中“绅士的洗劫”. “文明的大火”发生在哪场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2)是谁夺去了圆明园的美丽? (3)40年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侵华事件?其结果怎样? (4)从这两场战争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 罗刹扰我黑龙江. 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jiào)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皇帝采取了什么举措?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CDB 6-10DDCBC 11-15DDDAD 二. 非选择题 16. (1)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夺去了它的美丽。 (3)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4)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17. (1) “海波平”:东南边境安定,没有倭寇骚扰。 努力:戚继光训练了“戚家军”,通过台州大战等,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 (2) “罗刹”:沙皇俄国。 举措: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条约:《尼布楚条约》。 历史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8. (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全国的军政大权,都已集中到皇帝手里。 (3)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集权。 (4)锦衣卫。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