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行为与习惯:整理带来方便,整齐,美观,有兴趣参与整理活动。 情感与态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 过程与方法:寓教于活动中,合作学习,持续实践。 【教学重难点】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能力。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教学过程】 猜谜导入——认识生活中的“小伙伴” 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半年多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玩具。) 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交流这些“小伙伴”的作用。 出示课本上谜语两则,猜一猜生活用品“小伙伴”。 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总结:不管是学习用品、玩具还是生活用品,我们都离不开这些小伙伴。我们拥有这么多“小伙伴”幸福吗?是啊,习爷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我们的“小伙伴”应有尽有,所以我们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过渡:“小伙伴”虽然和我们关系密切,但是,有时候也会带来麻烦。 图片激趣——“小伙伴”找不到家了 故事引入,观察图片(图片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的满头大汗的情景。) 讨论交流:图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着急?他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会怎么做?你能想到哪些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 【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实践操作——我们把“小伙伴”送回家 出示课本插图把“小伙伴”送回家 同桌交流:怎样帮迷路的“小伙伴”找到家? 小组汇报。 小结整理方法:分类摆放物归原位(板书) 实践操作,整理书包①说整理方法。②比赛整理书包。③点评。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学会分类摆放,物归原位等整理方法,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判断正误——养成整理好习惯 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分组交流:这样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小结: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师生一起读儿歌,归纳整理小妙招 小结:习爷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了整理小妙招,养成整理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将来才能做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五.课外拓展:放学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卧室、客厅、厨房......请家长帮忙录制一段整理视频放到班级微信群,评比整理小能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