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5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5份)

资源简介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狭隘/洋溢 骄横/纵横 贮藏/储蓄 粗糙/制造
B.垂涎/筵席 漂泊/琥珀 诡计/龟裂 镌刻/隽永
C.渲染/绚丽 菲薄/绯闻 攒射/积攒 脉络/脉脉
D.窥伺/祠堂 逞能/惩创 倔强/顽强 友谊/适宜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纤细 冒昧 脍灸人口 运筹帷幄
B.幅员 吹嘘 因地制宜 悄无声息
C.摩砺 漫妙 推陈出新 稍纵即失
D.纹身 怂恿 半斤八两 广有羽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告诉记者,皮肤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之一。精神过度紧张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促发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以及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
B.南航A380在国内运营12天后就因故障停飞了。民航业内人士说,按照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停飞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
C.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审议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要依法登记居民指纹信息。
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4.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个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
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5.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3分)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为什么?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启示: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 杨大眼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都督李崇 隶:隶属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当世推其骁果 果:结果
D.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偏指一方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为其宗亲顾待 吾属今为之虏矣
B.大眼往求焉 何处不勉焉
C.常作我蛮形以射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坐而听之 而母立于兹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3分)

(2)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3分)

(3)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颈联“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 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3分)

(2)尾联“征人正垂泪”一句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3分)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4)举世皆浊我独清 ▲ 。 (《楚辞 渔父》)
(5)《诗》三百篇,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不登高山, ▲ ; ▲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忍辱苟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惑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诚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2.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中有何特定的含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阐释。(4分)
答:               ▲                       
                 ▲                      
13.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6分)
答:               ▲                      
                 ▲                         
14.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               ▲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               ▲                    
15.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          ▲                      
(2)司马迁择生:         ▲                      
(3)他们的择死与择生: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 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诗歌《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6月29日,有删改)
16.作者在文中对“文艺精品”做出了怎样的解释?(3分)
▲ 17.“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一句中,“精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6分)

18.概括本文作者对待“文艺精品与市场”关系的主要观点。(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1年11月3日重庆晨报报道,11月2日大盘上演华丽转身好戏,早盘沪指在2433点安然“脱险”,随后逐级上攻,最后竟一举攻克了此前几天仰若高山的2500点大关。
华丽转身让沪指再创佳绩,而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转身让我们难忘: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二、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薛奎说:“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三、古诗词鉴赏
11.参考答案: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4分)
14.参考答案:(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
(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
(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审题
三、范文参考
1、转身
也许你的面前有阴影,那么,请转过身来,前面就是阳光。
是的,换一个角度,转过身来,前面将是阳光灿烂。
转身是在沮丧时转向快乐。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生活不是康庄大道,生活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人行走在生活之路,时不时就会被刺伤。这时,请转过身来,你会看到荆棘中点缀着鲜花,你会看到前方的路途上充满光明。转过身来,你会在一个酸的橘子中发现它的大,你会在一个小的橘子中发现它的甜。
转身是在寒冷的冬天转向对春天的记忆。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许这个冬季特别漫长,特别寒冷,人情冷酷,生活拮据,连友情也凝固成了冰冷的雪花。这时请转过身来,学学刘禹锡,在“悲”秋的中吟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学学程颢,在“哀”秋中寻找“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儒道合一的境界。 转过身来,你会看到,冬天的天空也是高远明朗的,你会发现,冬日的阳光比任何时候都温暖舒适。
生态度的变化。人生漫长,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面对困境我们需要适时“转身”。立意较深刻,有较深的文化积淀。并列式结构,规范而严谨。但文章第4段分论点与所引用材料不完全一致,影响论证的质量。判一类卷偏下,拟赋分50分。
2、转 身
当鲁迅先生意识到中国人已经彻底麻木了,只有解放中国人的思想才能真正地解救中国人时,他选择了转身——弃医从文;当共产党意识到只有从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进玫,才有可能获得胜利时,他选择了转身——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杨振宁意识到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他时,他选择了转身——放弃美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他们的转身,为中华历史添上了有力的一笔,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这四个字的力量!
汶川地震中,若不是解放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转身,也许,废墟底下的那些生命等来的只是死亡;北京奥运会中,若不是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的转身,为外国宾客热情服务,也许,奥运会就不会如此成功;三鹿奶粉事件中,若不是检测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转身,彻底清理掉那些“毒粉”,也许,会有更多的无辜的孩子患上结石。
转身,会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8分)一 填空题
1. 不等式的解集为  ★ .
2. 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若,,则=  ★ .
3. 表示数列的点在直线上,则  ★ .
4. 函数有两个零点和,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
5. 点在直线的上方,则的取值范围为  ★ .
6. 已知,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 .
7. 若,则的最大值为  ★ .
8. 某种菌类生长很快,长度每天增加1倍,在20天中长成4米,则长成米需要 ★ 天.
9. 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若成等差数列,且,则
的形状是  ★ .
10.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且成等比数列 ,则使得的值为  ★ .
11.(文)已知一个凸多边形各个内角的度数组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最小角为,则这个多边的边数是  ★ .
11.(理)已知是正实数,且满足,则使恒成立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12. 在等比数列数列的前2n项和=  ★ .
13. (文)已知命题:“在等差数列中,为该数列的前项和,若,则为定值”为真命题,由于印刷问题,括号处的数模糊不清,可推得括号内的数为  ★ . 
13(理)设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为数列的前项和,记,设为数列的最大项,则  ★ .
14. 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元素个数是  ★ .
二解答题
15.  在中,已知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⑴求;
⑵若,求.(结果用根式表示)
16.  ⑴已知等差数列,,求.
⑵已知等比数列,公比,,求,
17. 在直角中,,,点分别在上,若,求的长.
18. 已知二次函数满足条件:①;②的最小值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⑵解关于的不等式:.
 
19.(文)某烟酒公司以每瓶10元的价格销售某种白酒,一个月可售出800瓶,若将该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 %,则销售量将减少%,且该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幅度不超过80%(期中为正常数).
⑴当时,该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百分之几,可使销售的总金额最大?
⑵如果涨价能使销售总金额比原销售总金额多,求的取值范围.
19.(理) 如图所示,某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块矩形空地,其长为32米,宽为18米,现要在此空地上种植一块矩形草坪,三边留有人行道,人行道宽度为米与米均不小于2米,且要求“转角处(图中矩形)”的面积为8平方米.
⑴试用表示草坪的面积,并指出的取值范围;
⑵如何设计人行道的宽度、,才能使草坪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草坪的最大面积;
⑶直接写出(不需要给出演算步骤)
草坪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的值.
 
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⑴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⑵设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⑶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令,问是否存在常数,使得是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应满足的条件,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  ⑴已知等差数列,,求.
⑵已知等比数列,公比,,求,
17. 在直角中,,,点分别在上,若,求的长.
18. 已知二次函数满足条件:①;②的最小值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⑵解关于的不等式:.
解:⑴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
⑵不等式可化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所以当时,不等式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综上所述:(略)
 
19.某烟酒公司以每瓶10元的价格销售某种白酒,一个月可售出800瓶,若将该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 %,则销售量将减少%,且该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幅度不超过80%(期中为正常数).
⑴当时,该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百分之几,可使销售的总金额最大?
⑵如果涨价能使销售总金额比原销售总金额多,求的取值范围.
解:⑴设白酒的价格每瓶上涨 %,销售总金额为元,由题意得:
所以:,当时恒成立,
所以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19.(理) 如图所示,某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块矩形空地,其长为32米,宽为18米,现要在此空地上种植一块矩形草坪,三边留有人行道,人行道宽度为米与米均不小于2米,且要求“转角处(图中矩形)”的面积为8平方米.
⑴试用表示草坪的面积,并指出的取值范围;
⑵如何设计人行道的宽度、,才能使草坪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草坪的最大面积;
⑶直接写出(不需要给出演算步骤)
草坪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的值.
 
19 解:⑴由条件知:
因为所以,即
又因为,所以
⑵因为
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取得最大值为
⑶当时取得最小值384。
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⑴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⑵设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⑶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令,问是否存在常数,使得是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应满足的,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⑴
 ⑶,设存在使得是等差数列,则有(是一
D
18
C
A
B
E
G
32
F
草   坪
教  学  楼
人行道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主观题),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2.将第Ⅰ卷试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客观题 66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B.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表明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3.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一论断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4.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5.“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者被知道。”下面的说法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就是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6.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D.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8.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是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真正的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自己时代的人们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
A.以改变世界为目的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C.坚持了实践的观点 D.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智慧的结晶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哲学发展推向了最高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马列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12.下列与“飞矢不动”说法意思相同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3.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2011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14.漫画给人们唯物论哲学启示是
A.人类与自然是对立的
B.人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
C.人与动物没有联系
D.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5.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 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长安花”问世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动选择性
②艺术创作不存在自身特有的规律
③艺术创作可以随心所欲
④艺术创作能实现对创作原型的主观超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行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回答17—19题
17.从唯物论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表明
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量变自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8.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点前瞻性,培养遇事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就可以真正做到我的未来不是梦,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从哲学上看,要进行准确的预测,需要
①思考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
②适时关注星座运势,占卜人生祸福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掌握科学思想方法,能一眼望穿天下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从“神一”到“神八”,每一次的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每一次空间实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A.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0.《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阵,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
A.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C.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这说明“动物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肯定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肯定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否定高等动物的抽象思维 D.否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2.阅读右边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A.实践是不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3.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海啸引发福岛核危机,核危机又使得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核安全问题,反思本国的核电发展战略。据此回答24-25题
24.材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则是主观的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目前,地震预报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的预报。这说明
A.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真理是无条件的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6.一些办公室白领们将自己的电脑桌面壁纸换成明星李嘉欣、刘亦菲的照片,因为他们相信“拜嘉欣,能加薪;拜亦非,事业腾飞”。这显然违背了联系的
A.多样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7.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首位。到2012年,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这说明
①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③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速度最慢的船只。”下列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②态度决定一切 ③细节决定成败 ④墨守成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9.“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30.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鲁迅先生说:“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其中人们对“较新的事物”“初兴之事”的态度反映了
①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②旧事物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
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新事物最初出现时不可能完全具备并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奥巴马访华时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3.“拯救森林,筷行动”公众环保项目由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起,旨在倡导公众从拒绝一次性筷子做起,共同保护森林资源。“拯救森林,筷行动”体现的哲理是
①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②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 共54分)
二、简答题:请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每题12分,共3小题)
34.近年来,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了风水因素,各地的“风水楼”不断涌现,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风水楼”与公共权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其实,在公共建筑兴建过程尤其在政府建筑工程中,无所不在的“长官意志”几乎决定了任何一个细节。不断出现在“风水宝地”上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来自主政官员的“构思”。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2)运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35.2011年《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36.上世纪90年代的苹果公司一度濒临破产,乔布斯毅然砍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创新产品,领导企业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苹果公司是如果实现“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的。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18分
37.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1)试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取得的进步与成功。(6分)
(2)有人赞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表明中国航天人能够成功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8分)
(3)某班级同学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为背景出一期黑板报,请你为板报设置两个标题,并分别从唯物论和辩正法角度加以简单说明。(4分)
灌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参考答案(选修)
第Ⅰ卷(客观题 66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第Ⅱ卷(主观题 共54分)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18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政治的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治国理念 B.道德准则 C.哲学基础 D.变革精神
2、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3、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魂宝。 该唐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儒学在明朝时期传入西藏 B.儒学文化影响深远
C.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4、韩非子和黄宗羲都主张“法治”,二人在这一问题上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是否坚持封建道德观念
C.是否主张“法不阿贵” D.是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5、文艺复兴时期的巨著《巨人传》中的主人公攻击矛头直指教会圣地—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抨击封建等级观念;同时期中国产生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上天、入地、下海,但始终未来人间捣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把主人公美好的爱情寄托在梦幻之中。形成中国明清文学创作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 B 未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
C 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D 中国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7、《汉书 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有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8、下列对中国近代“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目的是学习西方,走“夷”之道路 ②目的是抵抗西方侵略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抵抗派曾对该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0、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11、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12、“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趣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上述言论出自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鲁迅 D陈独秀
13、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14、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与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有
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②总的思路是先农村再城市
③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教训而形成的正确认识 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④ D.①③④
15、下图是某同学研读毛泽东某一著作后的整理笔记,该著作是 ( )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6、十年文革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遭到严重困难,但在科技领域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 “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③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④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9、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0、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 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6分)
(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2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对后世中国影响最为深远 哪一学派对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最大?(2分)
(2)1895~1911年期间,中国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新思潮 这些思潮宣传了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所倡导的主张 (3分)
(3)据材料判断,文中所说“这场思想变革”是指哪一事件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5分)
⑷根据作者本书的叙述内容,你认为作者还可能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哪些思想理论成果评价很高?(2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3分)
(2)据材料二,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作用有哪些?(3分)
(3)材料三中胡适“首举义旗”指的是什么?并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三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4分)
(4)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四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教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五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基本主张。(4分)
(2)材料三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这幅漫画的含义,并说明其作用。(3分)
(3)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选修)参考答案
21、【答案】
23、【答案】(1)农业与土地问题(民生问题)。(2分)
原因:出身农民;人口众多、农民贫困;海外所学,报效祖国。(任答两点4分)
(2)核定地价,平均地权。(2分)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分)
25、【答案】
(4)特征:起源(或萌芽);复兴(或发展);成熟。注意: 1.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2.试卷分为Ⅰ、Ⅱ卷, 将第Ⅰ卷的答填涂在答题纸上,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O-16
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等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B.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制得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C.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D.工业酒精价格较低,用于勾兑白酒可节约成本,提高酒厂的经济效益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丙烯的键线式:
C.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图: D.乙醇的结构式:
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2-乙基丙烷 B.CH3CH2CH2CH2OH 1-丁醇
C.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
4.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A.沸点:已烷>2,2一二甲基戊烷>2,3一二甲基丁烷>丙烷
B.属于脂环化合物
C.含氢量:甲烷>乙烷>乙烯>苯
D.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质量
5、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2H6O B.C2H4Cl2 C.CH4O D. C4H10
6.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 CH2O2和C2H4O2 B.
C. C3H8和C5H12 D.
7.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右图。下列关于乙醇在不同的反应中化学键断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金属钠反应时,键②断裂
B.与CuO反应时,只有键①断裂
C.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③断裂
D.与浓硫酸共热至140℃时,键②或⑤键断裂;共热至170℃时,键①、②断裂
8、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消去、加成、取代 B.加成、消去、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9.已知甲醛()分子中的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 B. C. D.
10.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被提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乙烷(溴)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B 乙醇(水) CaO 蒸馏
C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D 苯(苯乙烯) 溴水 过滤
11.某炔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则该炔烃的名称是
A.2,2-二甲基-3-丁炔 B.2,2-二甲基-2-丁炔
C.2,2-二甲基-1-丁炔 D.3,3-二甲基-1-丁炔
12.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C.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D.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B.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
C.0.5 mol 1, 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 NA
D.标准状况下,11.2 L己烷所含分子数为0.5 NA
1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结构或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法区分乙醇和甲醚
C.检验某卤代烃是否是氯代烃:
D.由于苯环受侧链影响,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苯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15.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因此1,2-二氯乙烯可形成和两种不同的空间异构体,称为顺反异构。下列能形成类似上述空间异构体的是( )
A.1-丁烯 B.2-甲基-1-丙烯 C.2-丁烯 D.1-丙烯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和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的是
A.丙烷和丙烯 B.乙烯和环丙烷 C.乙烯和丁烯 D.甲烷和乙烷
17.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
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溴水褪色
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5 mol H2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18、乙烯酮(CH2=C=O)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如下的加成反应:CH2=C=O+HA→。乙烯酮在一定条件下与下列试剂加成,其加成产物不正确的是
A.与HCl加成: B.与CH3COOH加成:
C.与H2O加成:CH3COOH D.与CH3CH2OH加成:
Ⅱ卷(非选择题)
19. (12分)
㈠请指出下列有机物中含氧官能团名称。
CH3CH2OCH=CH2 _____▲____;____▲_____;OHCCH2CH2OH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新型弹性材料“丁苯吡橡胶”
(结构简式如右)合成时用的单体的结构简式是
▲ 、 ▲ 、 ▲
20.(10分) 双环戊二烯()是一种化学活性很高的烃,存在于煤焦油中。
(1)写出双环戊二烯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
(2)双环戊二烯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
a.碳碳双键 b.碳碳叁键 c.苯环
(3)C7H16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___▲____种, 写出其中一种的名称 ____ ▲ _ 。
(4)篮烷()是双环戊二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21.(14分)下图为苯和溴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其中A为带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
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   ,该反应的类型为   ▲   反应。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  ▲  ;反应开始后,观察D试管,看到的现象为  ▲  ;能说明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的现象为  ▲  。
(3)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   ▲   (填字母)。
(4)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   。
22. (16分)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下:
(1)A的分子式是_____▲ __ __。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1molA与足量钠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B的结构简式为)
,其反应方程式为 ▲ ,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酯基的共有__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同
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已知:苯和卤代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烷基苯和卤化氢。根据以下转化关系(生成物中所有无机物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⑥6个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反应编号) ▲ 。
(2)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F ▲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D ▲ ,
G →H ▲ 。
H→I ▲ 。
24.(10分)0.3 mol某有机物在充有0.6 mol O2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物为由CO2、CO和H2O(g)组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经过浓硫酸后,浓硫酸增重16.2g,再通过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使CuO失重4.8 g,最后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 g。请通过计算推断:
(1)生成物中CO2、CO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
若0.2mol的该有机物能与足量的钠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L。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写出推断过程)。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选修)参考答案
22
(1)C7H10O5 (2) 加成反应
24 (1)1:1:3 (2)C2H6O (3)HOCH2CH2OH
CH=CH-CH-CH2Cl CH2Cl
CH3 CH3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
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都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B.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读甲、乙两地区间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①整体性特征 ②差异性特征 ③开放性特征 ④稳定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②甲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③图中物质、信息流动有利于缩小甲、乙地区的发展差距 ④图中物质、信息流动会加大甲、乙地区间贫富差距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5.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土壤 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土壤
6.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非地带性差异
7.右图所示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按区域分布方位)。读图判断(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分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北部为界
8.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水是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水量的多少及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读下面两景观图,回答9~10题。
9.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悄悄流淌……结合材料和左图,该景观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10.右图为“我国某地的景观图”。该图所在省级行政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网密集,支流少 B. 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
C. 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D. 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
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11—12题。
11.在左图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全球变暖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产生于右图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某商场销售的下列产品,有可能获得环境标志的是
A.一次性木筷 B.蟒蛇皮背包
C.含磷洗衣粉 D.无氟冰箱
14.“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共同性 B.持续性 C.公平性 D.阶段性
15.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与环境 B.科技和卫生
C.文化与教育 D..经济与科技
1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不包括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人口持续增长 D.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17.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D.经济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19.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回答20-21题。
20. 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21.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回答22~24题。
22.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的堆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地壳的垂直运动
23.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 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
24.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 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丰富的煤炭资源 B. 广阔的市场
C. 丰富的铁矿资源 D. 丰富的水源及便利的水运
26. 有关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B. 重视完善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
C. 普遍缩减煤、铁企业的规模 D. 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A.稻谷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28.此工程完成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海水入侵
C.水旱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29.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平原缺水的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D.东线地势北高南低,黄河以南需抽水北送
30.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城市分布 B.地形类型 C.气候条件  D.河流状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
31.我国的华北地区并不全是旱地,而是有一些零星的水田,这反映了区域的整体性。
32.区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从时间上看呈现阶段递进,一般分为初级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
33.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由分散走向集聚。
3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差距主要是资源利用率低。
35. 科学发展观符合“谋求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
36.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38.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的沪宁杭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9.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0.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过大,人均产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4小题,共30分)。
41. 读“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示意图” ,“黄土高原某地区各工业部门的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把下列A、B、C、D、E字母填入图13中相应的空格内。
A. 粮食需求量增加 B. 粮食产量下降
C. 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D.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 过度放牧
(2)从可持续发展着眼,解决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的首要措施是__________,
人类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原则。
(3)图 14显示出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 工业。由此判断形成黄土高原新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是( )。
A. 轮荒耕作 B. 兴修厂房    C. 地下开挖矿井 D. 露天开矿
42.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既_____的需求,而且又_____。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性原则。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全填图中的字母)。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
材料三:德国鲁尔区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并填写下表。
相同点(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不同点(从自然条件分析)
德国鲁尔区 辽中南工业区
(2)填写下表,请你从资源利用、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三方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的主要对策。
44.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项目 主要对策
资源利用
产业调整
环境保护
(1)评价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优缺点。
(2)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开源:    ;  节流: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3.(1空1分,共7分)
(1)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任答两点得2分)
不同点: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鲁尔区铁矿资源贫乏(1分)
鲁尔区水资源丰富而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1分)
(2)
项目 主要对策
资源利用 开发新能源 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
产业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
环境保护 治理污染 营造绿色空间 加强环境监督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4.(共6分)
(1)优点:水量大,可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大。(1分)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1分)
(2)开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2分)
节流: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2分)
异同点
工业区



②总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据此,回答3—5题:
3.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4.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5.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
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6.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回答7—8题。
7.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8.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岛国,英国是大西洋东岸岛国。据此完成9-10
9.关于两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的领土都由四大岛组成 B.两国的海岸线都十分曲折
C.两国的气候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两国矿产资源都十分缺乏
10.关于两国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工业布局类型均属临海型
B.两国工业布局类型均属资源型
C.两国的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D.两国的渔业都比较发达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高 D.光照条件不同
1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13.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14题。
14.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15.有关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人地中心论
B.人地中心论---地路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人地伙伴论
D.人地伙伴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
16.“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中的哪个方面?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于任何一方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17.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18.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9.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  )
A.资源充足 B.环境恶化
C.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据此完成20-21题。
20.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
B.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C.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21.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
A.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B.东线工程难度小
C.东线工程依托三峡工程取水,水量大
D.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22.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C.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D.阶段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2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24.下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B.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C.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D.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石油化学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26.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B.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C.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D.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图为美国的 工业区,乙图为德国的 工业区,两工业区目前都处于区域发展的 阶段。(3分)
(2)甲图中A城市初期阶段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4分)
(3)试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图所示工业区的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3分)
28.读“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①、②、③、④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
①_▲_(高原),②_▲ (平原),③__▲ (山脉)。
(2)阴影部分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
(3)甲、乙、丙三地,哪地最适宜建窑洞?为什么? ▲ ▲
(4)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下列措施与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填字母)
打坝建库 ▲ ; 种草护坡 ▲ ; 平整土地 ▲   修筑梯田 ▲ 。
29.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读京杭运河地势剖面图,回答:
①图中A为 河,B为 河。
②国务院决定以京杭运河为主干,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简述该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
(2)读“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回答:
省级行政区 人均用水量(m3/人·年) 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 人均生产用水量(m3/人·年)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亩·年) 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
江苏 610 70 540 446 570
宁夏 1780 26 1754 1352 4000
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2分)
②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分)
30. (12分)下列左图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右图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4分)
①地理位置 ;②地形 ;
③气候 ;④矿产 。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4分)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当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3)你认为要实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3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又_____。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 、 、 。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全填左图中的字母)。
(3)读右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4)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5)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 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0. (10分)
(1)位置: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国土的东北部(任答一点)
地形:都以平原(或平原山地)为主 气候:大陆性气候都较强(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矿产资源:都有丰富的煤和铁矿资源 (4分)
青藏地区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季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75分钟。
2、请将第Ⅰ卷试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的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下列叙说不正确的是
①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A:如把③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B: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C: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D: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生长的是①
2.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3.农田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
下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
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 理由是什么
A.果园;一定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一定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一定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一定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4.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既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既发”的“气”是指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5.完成人体膝跳反射的基本结构是
A.大脑 B.反射弧 C.小脑 D.下丘脑
6.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7.在昆虫种群内部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A.脑激素 B.蜕皮激素 C.保幼激素 D.信息激素
8.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血液
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最全面的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0. 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 组织液 B.血浆 C. 淋巴 组织液 D.组织液 血浆
1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12.下列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征的是
A.多尿、口渴、多饮 B.空腹时血糖含量高于7.0mmol/L
C.饮食增加,体重变轻 D.糖、脂肪、蛋白质利用都发生障碍,分解减慢
13. 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
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C.体温需要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
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
14.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15.用新鲜的斐林试剂与糖尿病人的尿液混合后,隔水加热煮沸1-2分钟后呈现的颜色是
A.浅蓝色 B.棕色 C.深棕色 D.砖红色
16.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1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病毒性肝炎
C.类风湿关节炎 D.风湿性心脏病
18.关于人的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19.样方法适合调查下列哪种生物
A.麻雀 B.兔子 C.榆树 D.鲨鱼
20.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是……( )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21.三角瓶中有适宜培养液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培养,它的增长曲线一般是
A.“J”型 B.“S”型 C.稳定不变 D.一直下降
22.神经元结构中不具备下列哪一结构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线粒体   D.突触间隙
23.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24.常吃海带、紫菜等海生植物可以防治
A.糖尿病 B.心脏病 C.脚气 D.地方性甲状腺肿
25. “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生理基础是
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B.茎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C. 茎的向光侧细胞死亡快 D.茎的背光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快
26.小明因故没有吃早饭就上学去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这时他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不正确的是( )
A.低血糖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低血糖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27.下列哪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
A.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 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 D. 生长激素和肾上腺激素
28.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在K值时,种群中没有新个体的产生
D.假设这是海洋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29.淋巴B细胞起源于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
3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可能差异很大
C.年龄组成是种群特征 D.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的密度
31.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一半大一半小的歪西瓜。将这种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按大小分成两半。发现较大的一半西瓜中是黑子,而发育较差的较小的一半西瓜中有较多的白子。产生歪西瓜的生理原因是( )
A:由于部分种子不发育,使西瓜较小的一侧得到的生长素较少而成歪西瓜
B:由于瓜地中有较多的石头,使西瓜长得不圆
C:西瓜较小的一侧从叶片得到的营养较多
D:西瓜较小的一侧见不到阳光,发育较差
32.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与人脑功能有关
3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构成的是
A.一个种群   B.多个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34. 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请分析此鼠的免疫状况,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B.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丧失 D.细胞免疫功能加强,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35. 人们常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促使鱼类排卵,这是由于垂体内含有
A.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第II卷(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一分,共计30分。
36.(6分)图示小麦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1)如把盒子放在转盘上缓慢转动,一段时间后,胚芽鞘
将: 生长,原因是在单侧光照射下 。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 。
(3)生长素运输特点是 。生理特性具有
37. (4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各液体的名称:② ④
(2)内环境可由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组成。
(3)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
38.(5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甲代表的激素是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需要通过 的运输,才能到达肝细胞等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2)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经多次检测,某人空腹时血糖浓度均高于9. 8mmol/L,此人可能患 病
(3)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因有 、 、(至少二点)
39.(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A、B、C、D、E中,表示感受器的结构是 。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 完成的,此图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将电信号转变为 再转变为 。
40.(5分)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1)该细胞为 细胞,它是由 分化而来的,能够分化为这种细胞的原因可以有: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它能消灭 。
41.(5分)(5分)已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科学工作者经大量研究后,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请设计实验以验证“酸生长”学说中H+分泌与细胞伸长的关系。
(1)实验材料与药品:
10-5mol/L生长素溶液、pH值为5.0、9.0的缓冲液、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培养皿等器材和试剂,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
(2)实验步骤:
①材料处理:选择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用镊子取下胚芽鞘并切掉___________,平均分成三组。
②平均分组的胚芽鞘放入编号为l、2、3的培养皿中,加不同试剂,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测量各组胚芽鞘平均长度,并进行若干次重复实验。并记录结果.
根据上述内容,填写下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酸化学说正确):
组别 处理方法 结果
1 10只胚芽鞘+10–5mol/L生长素溶液
2 胚芽鞘生长不明显
3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生物(必修)参考答案
41答案:(2)尖端 (3)
组别 处理方法 结果
1 10只胚芽鞘+10–5mol/L生长素溶液 胚芽鞘生长明显
2 10只胚芽鞘+10–5mol/L生长素溶液+pH值为9.0的缓冲液 胚芽鞘生长不明显
3 10只胚芽鞘+pH值为5.0的缓冲液 胚芽鞘生长明显
备注: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时间
K
种群大小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F-1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属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
2. 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B.油脂 C.淀粉 D.纤维素
3.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4.通常所指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①合成橡胶 ②涂料 ③塑料 ④合成纤维 ⑤黏合剂 ⑥复合材料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5.根据生命元素在人体中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下列元素中是微量元素的是
A.C B.Na C.P D.Cu
6.下列材料中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水泥 B.钢化玻璃 C.尼龙 D. 结构陶瓷
7.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错误的是
A.调味剂——亚硝酸钠 B.防腐剂——苯甲酸钠
C.疏松剂——碳酸氢钠 D.着色剂——叶绿素
8.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民用上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
B.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可有效控制酸雨的形成
D.酸雨能直接破坏农作物,使土壤酸性增强,腐蚀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可以把它放入硝酸中进行鉴别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10.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和封闭式焚烧
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填埋垃圾不需要处理,只要深埋即可
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
11.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见的硅酸盐材料有玻璃、水泥、陶瓷
B.橡胶只有天然的而不能人工合成
C.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D.高吸水性材料、光敏材料等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12. 右图照片显示:一只可爱小猫站在一块高分子合成材料上,下面烈火灼烧而小猫却若无其事。这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绝缘性 B.良好的绝热性
C.良好导热性 D.熔点低
13.将维生素C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中,可观察到氯化铁溶液的黄色褪去,这说明维生素C
A.有较强氧化性 B.有较强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遇热易分解
14.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1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而水污染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 ②雨水和土壤接触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⑤生活垃圾和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6.创建和谐社会,保护生存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B.对聚乙烯等塑料垃圾进行深埋或倾倒入海
C.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
D.采用可降解塑料制一次性饭盒
17.下列有关一些工业生产原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B.变色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小晶粒
C.氮化硅高温结构陶瓷可由硅和氮气在常温反应制得
D.制造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灰石
18.下列叙述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A.某广告语:本饮料纯属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B.到城乡结合处燃放鞭炮,可避免污染环境
C.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19.关于食品添加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让食品保存得更长一些,可以多加一些添加剂
B.在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无害
C.染衣服的染料也可以用来给食品染色
D.某腌制肉类颜色鲜红,说明该食品既新鲜又安全
20.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但再加水稀释,沉淀不会溶解的是:
A.Na2SO4 B.NaCl C.CuSO4 D.NH4Cl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钡或硫酸钡做钡餐
B.药物能治疗疾病,故多吃点没关系。
C.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毒品危害极大,没有任何益处。
D.为了预防、治疗疾病,家庭应自备一些常用的非处方药,以供急用。
22.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2+,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欲采用化学法除去有害成分,最好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硫酸 B. 铁粉、生石灰 C. 胆矾、石灰水 D.苏打、盐酸
23.不粘锅内壁涂有一薄层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商品名为“特氟
隆”(如右图)。下列关于聚四氟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不饱和烃
B.聚四氟乙烯能够承受高温而不发生任何变化
C.聚四氟乙烯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
D.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活泼性较大
二.填空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12分) (1)下列为生活中常用药品:
A.碘酒 B.青霉素 C.阿司匹林 D.葡萄糖注射液 E.抗酸药(成分为碳酸氢钠)。
①上述药品中属于抗生素的是 ▲ (填写字母,下同);
②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的是 ▲ ;
③下列关于药物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外敷消毒
B.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毒副作用
C.使用青霉素,可直接静脉注射,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D.随着平价药房的开设,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服用,不用到医院就诊
(2)某食堂的午餐食谱为:米饭、馒头、烧鱼、烧排骨,该食谱中还应增加是 ▲ ;米饭、馒头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烧鱼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其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稀蛋白质溶液和稀淀粉溶液这两种无色液体,可使用的试剂是 ▲ 。
(3)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维生素,能防治坏血病。用淀粉溶液、碘水为试剂,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
(4)某种胃药的止酸剂为碳酸钙,测定每片中碳酸钙含量的方法有以下几步操作(设药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① 配制0.100 mol·L-1稀盐酸和0.100mol·L-1NaOH溶液
② 取一粒药片(0.100g)研碎后加入20.0ml蒸馏水
③ 加入25.0 mL 0.100 mol·L-1稀盐酸,搅拌,充分反应。
④ 用0.100 mol·L-1NaOH溶液中和剩余的盐酸,用去体积为V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增加实验的精确性,某同学四次测定的V数据平均为13.00ml,请根据这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
25.(8分)2012年世界青年奥运会将在南京举办。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①在处理产生的废水时,需先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 明矾起净水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通入氯气或二氧化氯,其作用是 ▲ 。
②改善空气质量,必须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是对化石燃料进行 ▲ 。汽车尾气需要用催化转化器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写出汽车尾气中CO、NO相互作用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
③为确保青奥会期间空气质量的优良率,有关部门要定时测定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 ▲ (填字母)的浓度。
a.氟氯烃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26.(11分)材料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①在下列材料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硬币 B.聚氯乙烯塑料 C.氮化硅陶瓷
②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会因腐蚀出现红褐色锈斑。试回答:铁锅的腐蚀主要是由 ▲ 腐蚀造成的。为防止轮船的船体在海水中被腐蚀,一般在船身连接 ▲ (填“锌块”或“铜块”)。
③铝合金是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铝制物品能经久耐用的原因是 ▲ 。
④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它由钢筋混凝土、7000多块红色铝板和1200多块玻璃等建成。钢筋混凝土 ▲ (选填“是”或“不是”)复合材料。玻璃是一种常用的硅酸盐材料,制备普通玻璃的原料有CaCO3、 ▲ 和 ▲ (填化学式)。石英玻璃化学稳定性强、膨胀系数小,是一种特种玻璃,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际上不是硅酸盐材料,而是一种 ▲ (选填“橡胶”或“纤维”或“塑料”)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 ▲ 反应(选填“加聚”或“缩聚”)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灌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答案
26.(11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F=k 可知,当r→0时,有F→∞
B.点电荷实际并不存在
C.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D.物体带的电荷可以是任意值
2.如图1所示,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相隔一定距离有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从静止同时释放,则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   )
A.速度变大,加速度变小
B.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
C.速度变大,加速度变大
D.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大
3.如图2所示电场线,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
和电势分别用EA、EB和φA、φB表示,则(   )
A.EA>EB,φA>φB
B.EA>EB,φA<φB
C.EAφB
D.EA4.如图3所示,先接通S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当
增大两极板间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电量Q、电容C、两
板间电势差U、电容器两极板间场强的变化情况是 (  )
A.Q变小
B.C变小
C.U不变
D.E变大
5.如图4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释放一带有恒定电量的小
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运动到N点静止,则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
A.小物块所受电场力逐渐增大
B.小物块具有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C.M点的电势一定低于N点的电势
D.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一定大于克服摩擦力
做的功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O分.
6.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根据公式B=F/IL可知,通电导线受磁场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B.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N极指向S极
C.磁感应强度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受力方向
D.磁感线就是磁场中碎铁屑排列成的曲线
7.如图5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电性
B.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较大
8.如图6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
左移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流表读数变小
B.小灯泡L变亮
C.电容器C上电荷量增加
D.电压表读数变小
9.图7为一个示波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电子经电压为
U1的加速电场后以速度v0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电
场时的偏转量是h,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电势差
U2,板长L,为了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每单位电压引
起的偏转量h/U2)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减小两板间电势差U2
B.尽可能使板长L长些
C.尽可能使板间距离d大一些
D.使加速电压U1降低一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共计26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4分)读出下列测量的读数。
11.( 12分)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一个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下表是他在实验时获得的通过灯泡的电流I和灯泡两端电压U的一系列数据。
I/A 0 0.14 0.23 0.36 0.42 0.46 0.49
U/V 0 0.69 1.15 2.15 3.05 4.15 5.15
(1)请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个小灯泡的U-I图线。
(2)请比较电压为1.0V与3.0V时小灯泡的电阻大
小,并说明其原因。
(3)实验前,实验室里有下列器材,这位同学在
实验过程中选用的是(填字母代号) 。
A.直流电源
B.0~30Ω的滑动变阻器
C.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D.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E.电流表(0~0.6A,内阻约0.1Ω)
F.电流表(0~3A,内阻约0.01Ω)
G.开关
H.导线
(4)实验时,这位同学应选用下列所示的电路图 。
12.(10分)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器材 规格
待测干电池 电动势为1.5V,内电阻小于0.1Ω
电流表G 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Ω
电流表A 量程0~0.6A,内电阻0.1Ω
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为10A
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为200Ω,额定电流为1A
定值电阻R0 990Ω
开关、若干导线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中的甲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图 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R1”或者“R2”)
(2)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出的数据经转换后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帮他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U—I图象,并由图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 = ▲ V,内阻r = ▲ Ω;
四、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共计63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0.05N,求:
(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
(2)若导线中电流强度变为5A,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
14.(10分)一个电源接8Ω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0. 15 A,接
13Ω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0.10 A,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5.(11分)某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20V,正常工作电流是2.5A,
内部线圈电阻是0.4Ω。求:
(1)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正常工作时线圈的发热功率?
(2)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突然被卡住不转,此时电动机的发
热功率为多大?
16.(10分)(10分)在电场中把一个电荷量为-6×10-8C的点电
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3×10-5J,将此电荷从B
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4.5×10-5J,求:
(1)A与C两点间的电势差。
(2)取C点为电势零点时,B的电势为多大?
17.(10分)如图8所示,质量为9×10-3kg的带电小球,用
2.0m长的绝缘丝线悬挂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板间,
平衡时小球偏离竖直位置2.0cm。如果两板间的电压是3.0
×104V,两板间的距离是10cm。求:小球带有多少多余
的电子?(g=10m/s2 e=1.6×10-19C)
18.(12分)一束电子流在经U=5 000 V的加速电压加速后,
在距两极板等距离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
9所示.若两板间距离d=1.0 cm,板长l=5.0 cm,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大能加多大电压?
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物 理(选修)
四、计算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0.1
U/V
I/A
0
0.2
0.3
0.5
0.4
1.0
2.0
3.0
4.0
5.0
A
V
B
A
V
A
A
V
C
A
V
D
A
G
S
R0
G
A
S
R0
a
b
图甲
U/V
1.80
1.40
0.20
0.60
1.00
0.10
0.30
0.50
I/A
2.00
I/A
0.10
0.17
0.23
0.30
U/V
1.20
1.00
0.80
0.60
α
+

2.0m
2.0cm
图8
图9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can the man see Professor Brown
A. On Monday. B. On Wednesday. C. On Friday.
2. Where does the dialogue take place
A. In a shop B. In a hospital. C. At home.
3. What is the man
A. A waiter. B. A shop assistant. C. A clerk
4. Where is the man most probably going
A. To the office. B. To his home. C. To a supermarket.
5. What’s Mary’s address
A. 1664 Garden Street. B. 1646 Guard Street. C. 1646 Garden Stre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did the man say to his father
A. That he didn’t like the farm.
B. That his farm was a poor one.
C. That he didn’t want to be a farmer like his father.
7. How did his father feel
A. Terrible. B. Unhappy. C. Very surprised.
8.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now
A. Work or leave later. B. Say sorry to his father. C. Tell his father he likes the far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The photographs. B. The plays. C. The films.
10. What does the man find difficult for him to follow
A. The story. B. The language. C. The plot.
11. What made the man amused
A. The dialogue of the local picture.
B. The unique story of the foreign picture.
C. The ending and the plot of the local pictur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time is it now
A. Nearly 10:00 a.m. B. 10:00 a.m. C. After 10:00 a.m.
13.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have
A. Cigarette. B. Coffee. C. Water.
1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 doctor’s. B. At an office. C. At the woman’s hom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speakers
A. Salesgirl and customer. B. Lovers. C. Strangers.
16. What is the nationality of the man
A. America. B. Britain. C. Strangers.
17. Where are the woman’s parents living now according to the talk
A. In Beijing. B. In Washington. C. In New York.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ere did the woman find the precious stone
A. In a small river. B. In a forest. C. In a mountain.
19. What did the wise woman share with the other traveler
A. Her water. B. Her precious stone. C. Her food.
20. From the story,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traveler
A. The traveler was self-confident. B. The traveler was wise. C. The traveler was greedy.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 Have you heard of the fire in Southeast Asia
---- Yes, it was caused by ________ nature not by _______ man.
A. /, the B. the, / C. /, / D. the, the
22. Mr Lin first spoke for about three minutes, and then Mr Qian took the ______ for another three minutes.
A. floor B. chance C. voice D. speech
23. The factory has decided to cut back ______ the production _______ 10% next year.
A. upon, of B. on, by C. of, by D. for, to
24. Project Hope is _______ to helping those children in poor areas to get educated.
A. under way B. in the way C. on the way D. all the way
25. Tom is out of job and cannot earn much money per month, and ______.
A. so did his brother B. neither did his brother
C. so it is with his brother D. nor did his brother
26. While reading, readers can ___ quite well without knowing the exact meaning of each word.
A. get over B. get along C. get in D. get out
27. ---- Have we ________ water
---- Yes, _______. We’d better get some.
A. run out of, we have run it out B. run out of, our water has run out
C. run out of, our water has been run out D. run out, our water has run out
28. The old couple decided to ____ a boy and a girl though they had three children of their own.
A. adapt B. bring C. adopt D. receive
29. George didn’t pass the final exam. He ________, while his parents blamed the failure _____ the teacher.
A. was blamed, in B. was blamed, with C. was to blame, for D. was to blame, on
30. In 2011,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school reached 5, 000, which was _______ it was fifteen years ago.
A. about three times that B. more than three times what
C.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that D. three times as larger as what
31. ______the right decisions _____ with the future is the key to our economic growth.
A. Making, concerned B. Make, concerning
C. To make, concerned D. Making, concerning
32. With the government’s aid, those ____ by the earthquake have moved to the new settlements.
A. who affected B. affecting C. affected D. were affected
33. Leonardo da Vinci is said_________ birds kept in cages in order to have the pleasure of setting them free.
A. to be buying B. to have bought C. to buy D. to buying
34. As the light turned green, he stood for a moment, not _______, and asked himself what he was going to do.
A. moved B. moving C. to move D. being moved
35. The teacher said with a smile that the students ______ in their exercise-books could go home then.
A. handed B. handing C. having handed D. who had hand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young boy loved football with all his heart. But being half the size of the other boys, this
hopeful athlete 36 the bench and hardly played.
This young man was still the 37 of the class when he entered high school. He decided to
try his best at every 38 , and perhaps he could play later. All through high school he 39
neither a practice nor a game, but 40 a bench-warmer all four years.
When the young went to 41 , the coach kept him on the list 42 he always put his heart
and soul to every pract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43 the other members with the spirit they badly needed. But during his four years at college, he never 44 to play in the game.
In the last football match, the game was not going 45 .When the team was ten points 46 , the silent young man came to the coach and said, “ Coach, please let me 47 . Believe me.” The coach pretended not to hear him. There was no 48 he wanted the worst player in this close playoff(快结束的) game.
But the young man 49 , and finally the coach, feeling sorry for him, 50 . “All right,” he said, “ You can go in.” Soon, the coach, the players and everyone in the 51 couldn’t believe their eyes. This little 52 man, who had never played before, was doing everything right. The opposing team couldn’t 53 him. He ran, he passed, and he blocked like a star.
The 54 was (were) soon tied. In the closing seconds of the game, he intercepted (拦截)a 55 and ran all the way for the winning touchdown. The fans applauded and his teammates raised him onto their shoulders. Such cheering he never heard.
36. A. stood by B. carried up C. sat on D. moved away
37. A. smartest B. bravest C. biggest D. smallest
38. A. risk B. practice C. step D. match
39. A. hated B. missed C. joined D. watched
40. A. forgot B. earned C. remained D. displayed
41. A. his hometown B. his coach C. school D. college
42. A. before B. though C. because D. when
43. A. charged B. applied C. changed D. provided
44. A. persuaded B. managed C. promised D. wanted
45. A. well B. badly C. any more D. anyway
46. A. later B. above C. over D. behind
47. A. play B. go C. stay D. think
48. A. idea B. doubt C. need D. way
49. A. won B. tolerated C. insisted D. scared
50. A. took in B. broke in C. gave in D. sent in
51. A. stands B. families C. corners D. queue
52. A. unknown B. puzzled C. boring D. polite
53. A. accept B. believe C. stop D. defeat
54. A. ball B. score C. judges D. fans
55. A. fly B. pass C. jump D. paus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here Is God
A couple had two little boys, aged 8 and 10, who were excessively mischievous. They were always getting into trouble. And their parents knew that. If any mischief (恶作剧) occurred in their town, their sons were probably involved.
The boys’ mother heard that a clergyman (牧师) in town had been successful in disciplining (管教) children, so she asked if he would speak with her boys. The clergyman agreed, but asked to see them individually. So the mother sent her 8-year-old first in the morning, with the older boy to see the clergyman in the afternoon.
The clergyman, a huge man with a booming voice, seated the younger boy down and asked him strictly, "Where is God ” The boy's mouth dropped open, but he made no response, sitting there with his mouth hanging open, wide-eyed. So the clergyman repeated the question in an even sterner tone, "Where is God!! " Again the boy made no attempt to answer. So the clergyman raised his voice even more and shook his finger in the boy's face and cried, "WHERE IS GOD! "
The boy screamed and ran away from the room, ran directly home and rushed into his closet, slamming the door behind him. When his older brother found him in the closet, he asked, "What happened "
The younger brother, gasping for breath, replied, "We are in BIG trouble this time, brother. God is missing – and they think WE did it!"
56.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1 means _________.
A. their sons probably played a part in it B. their sons were probably hurt
C. their sons were probably beaten D. their sons were happy
57. The clergyman promised to _________.
A. frighten the children B. talk to the two children one by one
C. blame and criticize the children D. beat the children
58. By “where is God”, the clergyman wanted to tell the child ________.
A. God is missing B. he was angry, for the child had stolen God
C. he should behave himself D. to find God
59. At last, when the younger child rushed home, he was_______.
A. happy B. frightened C. ill D. angry
(B)
A car drew up outside the Swan Hotel and a young man got out.Pausing only for an instant to see that he had come to the right place,he went into the hotel and rang the bell on the counter of the bar.
Mrs.Crump,the landlady,who was busy in the kitchen at the time,hurried out,wiping her hands.The young man raised his hat.
“Excuse me,”he said.“I’m looking for my uncle,Mr.White.I believe he is staying here.”
“He was staying here.”Mrs.Crump corrected him.“But I’m afraid that he went back to London yesterday.”
“Oh,dear,”said the young man,looking disappointed.“I understood that he was going to stay here until the end of the month.At least that is what his servant told me when I rang up his house.”
“Quite right,”said Mrs,Cramp.“He intended to stay here the whole of July,as he always does. But yesterday he got a telegram to say that his relative was ill.So he caught the train back to London immediately.”
“I wish he had let me know,” The young man said.“I wrote him a letter saying that I was coming.I’ve had all this trouble for nothing.Well,since he isn’t here,there’s no point in waiting.”
He thanked Mrs.Grump and went out.Mrs.Grump went to the window and watched him drive off.When his car was out of sight,she called out:“You can come out now, Mr.White. He’s gone.”
Mr.White came out of the kitchen,where he had been waiting.
“Many thanks,Mrs.Grump,”he said,laughing,“you did that very well.These nephews of mine never gave me any peace.That young man is the worst of them all.As you see,when he needs money, he even follows me into the country.Well,perhaps next time he won’t warn me by writing a letter!”
60.The young man said “Oh,dear” to express his .
A.disappointment B.sadness C.surprise D.anger
61.This story is about a man .
A.who was very much loved by his nephews
B.who liked travelling abroad
C.who was too mean to his nephew
D.who was not willing to meet his nephew
62.When his nephew came to the hotel,Mr.White .
A.took the train back to London B.left to visit a sick relative
C.went to pick up a telegram D. hid himself in the kitchen
63.Mr.White didn’t like his nephews because .
A.they always follow him around
B.they frequently disturb their relatives
C.they won’t write to him often
D.they usually visit him in hotels
(C)
Family activities School’s out and it’s time to get the family active.
DivingThis is a great way to make swimming even more fun. Highboard diving needs muscle control. Lessons begin at the poolside, where you will learn some basic skills before moving on to the boards . Try a saltwater pool, on warmer days, and enjoy the fresh air, high boards and water games.Suitable for: 13+Cost: The first lesson, which lasts one hour, is usually free if you decide to carry on. 10/ 20 an hour.Contact: Find your local swimming pool at www. britishswimming.org; 015 096 18700
SailingSailing is great for building confidence and provides a mental and physical challenge from the beginning. It can be done alone, and picking up the basics is easy.Suitable for: 8+Cost: FreeContact: Royal Yachting Association; 084 534 50400; www.rya.org.uk
SurfingBalance, coordination (协调) and patience are required to learn the art of surfing, but the excitement of jumping to your feet on the boar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riding a wave into the shore is an excellent experience.Suitable for: 8+Cost: 30 an hourContact: www., 016 378 50737
GymnasticsGymnastics improves flexibility(灵活性), strength, and teaches self-discipline. Although Olympic-level gymnastics take years of practice to master (掌握), more simple moves are easy to learn in a day and can be practiced at home.Suitable for: 4+Cost: 6 an hourContact: British Gymnastics; 084 512 97129; www.british-gymnastics.org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64. If you are a child of seven, you should choose _ .
A. Diving B. Sailing C. Surfing D. Gymnastics
65. If you have a 10-hour course in diving, you should pay at least __ .
A. 100 B. 200 C. 90 D. 30
66. If you want to increase your confidence, you can call _ .
A. 084 512 97129 B. 015 096 18700 C. 016 378 50737 D. 084 534 50400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 .
A.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sailing
B. surfing offers you the excitement of riding a wave
C. strength is needed to do highboard diving
D. it is impossible to practice gymnastics at home
(D)
Geniuses (天才) amaze us, impress us and make us all a little jealous. How do they differ from the average person Scientists are working hard to figure out that answer. Tune in to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to find out about the discoveries they’re making in the series My Brilliant Brain.
When Marc Yu was only two years old, he began to play the piano. After a year, he started learning pieces by Beethoven. Now he’s a world-famous concert pianist at age eight. He learns newer and more difficult pieces with ease and can identify any note he hears. He seems to be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usic. In Born Genius, National Geographic looks at the science behind child prodigies (神童) to explain why some children seem to be born without limits.
Genius didn’t come naturally to Tommy McHugh. His came only after he nearly died from bleeding in his brain. After recovering, McHugh’s head was filled with new thoughts and pictures. So, he began to express them in the form of poetry and art. Now, he’s a seemingly unstoppable creative machine. Sufferers of autism and brain injury have shown that great mental ability can sometimes come from damage or disease. Accidental Genius explores this puzzling relationship.
Can normal people be trained to be geniuses Susan Polger has shown no signs of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Yet, during her childhood, she studied thousands of chess patterns and learned to recognize them immediately. As a result, she was able to beat skilled adult players by age 10 and can now play up to five games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even seeing the boards. Make Me a Genius examines what it takes to turn an ordinary brain into that of a genius.
If becoming a genius were easy, we’d all be one. Yet, there is much more to super intelligence than simply being born lucky. Learn more about amazing brains this month on National Geographic’s My Brilliant Brain.
68. The author takes Marc Yu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a child prodigy is .
A. a person who learns something easily
B. a child who is eager to learn new things
C. a student who practices an instrument a lot
D. a kid who works hard to do well in school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New things about the brain are still being discovered.
B. People without natural abilities can learn to do things well.
C. Some people naturally have more active brains.
D. People are usually smarter when they recover from brain injury.
70.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
A. scientists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brain
B. people can only be born as geniuses
C.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true genius
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 being a genius
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个空格只填1个单词。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There are some very good things about open education. This way of teaching allows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interests in many subjects. Open educ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education. Some students do badly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 The open classroom may allow them to enjoy learning. Some students will be happier in an open education school. They will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grades or rules.
But many students will not do well in an open education. For some students, there are too few rules. These students will do little in school. They will not make good use of open education. Because open education is so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se students may have a problem of getting used to making so many choices. For many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 rules in the classroom. They worry about the rules even when there are no rules. Even a few rules will help this kind of students. The last point about open education is that some traditional teachers do not like it. Many teachers do not believe in open education. Teachers who want to have an open education may have many problems at their school.
You now know what open education is. Some of its 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have been explained. You may have your own opinion about open education. The writer thinks that open education is a good idea, but only in theory. In actual fact, it may not work very well in a real class or school.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most students, but of course not all students, want some structure in their classes. They want and need to have some rules. In some cases, they must be made to study some subjects. Many students are pleased to find subjects they have to study interesting. They would not study those subjects if they didn’t have to.
Title : Open Education
Definition Open education is a way of teaching which allows students tolearn what they are ___72____ in without many rules.
_____71______ ●Open education enables students to realize they are learning for_____73_____, not for others.●In open classrooms many students don’t need to be ___74___ about grades or rules.●Some students find ___75_____happiness in open classroom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s.
Disadvantages ●Many students can’t make good use of open education, because open education is so 76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There are so many choices for students to ____77____that they can’t use open education properly.●Some teachers are not in ____78____ of such way of teaching.
The writer’s attitudes to open education ●Open education is just theoretical (理论上的)but not ____79_____ in a real class or school.●The ____80____ of students want some structure in their classes.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李华。你家附近有一家工厂。它常向河里排放废物,同时放出有毒气体。这导致了饮用水的不安全。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坏影响。看到这些,你不能忍受。你想请他们削减产量,同时,阻止他们排放污水和毒气。但你的父亲是这家工厂的厂长,这样会使他失去工作。另外,他已经为此向人们道歉,而且给了人们一些钱。你想原谅他,但又觉得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你给专栏主持人Annie写信,向她诉说你的烦恼,并请她给你一些建议。字数120字以上。
Dear Ann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sincerely ,
Li Hu
Keys:
一、听力:
五、任务型阅读:(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8小题,每小题3分,共84分)
1.传感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性能也各不相同,空调机在室内温度达到设定的稳定后,会自动停止工作,其中空调机内使用了下列哪种传感器( )
A.生物传感器 B.红外传感器 C.温度传感器 D.压力传感器
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B.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C.线圈中的磁通量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D.线圈放在磁场越强的地方,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3. 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的大小与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无关
B.根据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D.一个正电荷激发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4.如图所示,a、b、c是一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用Ea、Eb、Ec表示a、b、c三点的电场强度,可以判断( )
A.Ea>Eb>Ec    B. EaC.Ea=Eb=Ec   D.无法判断
5.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已经标出了电流I和磁场B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力F三者的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6.下列关于电磁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B.电磁波具有能量
C.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公式适用于电磁波
7.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应是( )
A.牛/库 B.牛/焦 C.焦/库 D.库/牛
8.关于交流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只改变一次
B.交流电器设备上标出的电压和电流值都是指有效值
C.某正弦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311V,则该交流电压最小值为-311V
D.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测交流电流或电压时,应测得交流电流或电压的最大值
9.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
10.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I=q/t可知,I与q成正比
B.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
C.电流有方向,因此电流是矢量
D.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11.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则( )
A.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B.磁感线在空中能相交
C.磁感线的疏密不能反映磁场的强弱 D.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一系列曲线
12.在赤道上某处有一竖直直立的避雷针,当带有正电荷的乌云经过避雷针的上方并通过避雷针形成电流时,地磁场对避雷针的安培力的方向为( )
A.向南 B.向北 C.向西 D.向东
13. 如图所示,磁带录音机即可用作录音,也可用作放音,其主要部件为匀速行进的磁带a和绕有线圈的磁头b,不论是录音或是放音过程,磁带或磁头软铁芯均会存在磁化现象,下面是对它们在录音、放音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放音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录音的主要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录音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放音的主要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C.录音和放音的主要原理都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录音和放音的主要原理都是电磁感应
14.关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大 B.电磁波的能量越强,传播速度越大
C.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大
D.频率、波长、强弱都不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15.下列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磁场一定能产生变化的电场 B.电磁波由真空进入玻璃后频率变小
C.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进行解调 D.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16.下列事例中属于静电应用的有( )
A.油罐车拖一条铁链 B.飞机机轮用导电橡胶制成
C.织地毯时夹一些不锈钢丝 D.静电复印
17.图中展示的是下列哪种情况的电场线( )
A.单个正点电荷 B.单个负点电荷
C.等量异种点电荷 D.等量同种点电荷
18. 如图所示,电流表与螺线管组成闭合电路,以下不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 )
A.将磁铁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
B.磁铁放在螺线管中不动时
C.将磁铁从螺线管中向上拉出的过程中
D.将磁铁从螺线管中向下拉出的过程中
19.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毛皮和硬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荷
B.电量为2.0×10-19C的电荷实际上是找不到的
C.只有导体才会带电,绝缘体是不会带电的
D.导体能感应起电,绝缘体也能感应起电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动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发电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D.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1.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置于匀强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若仅将导线中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导线受到安培力的大小将( )
A.减小为原来的1/4 B.减小为原来的1/2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增大为原来的4倍
22.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相同的( )
A.频率 B.波长 C.波速 D.能量
23.关于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线分布,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24.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传感器。其中有一种是动圈式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膜片后面粘接一个轻小的金属线圈,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就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传感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B.该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膜片振动时,穿过金属线圈的磁通量不变
D.膜片振动时,金属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5.可视为点电荷的A、B两带点小球固定在真空中,所带电荷量均为+q,若仅将A球所带电量变为-q,则B球所受的库仑力( )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26.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点电荷A和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A>FB B. FAC.FA=FB  D.电荷正负不明无法判断
27.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间的静电力为F、如保持它们间的距离不变,将其中一个的电量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它们间的作用力大小变为( )
A.F/3 B.F/9 C.3F D.9F
28.在匀强磁场中,一带电粒子沿着垂直磁感应强度的方向运动.现将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为原来的 2 倍,则该带电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 ( )
A.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B.增大为原来的 4 倍 C.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改变为零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作答(本部分4小题,共16分)
29.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 V. 同样的电压或电流加在人体上, 电(填“交流”或者“直流”)的危害更大。
30.试判断下列各图中带电粒子受洛仑兹力方向或所带电荷种类或运动方向。
31.一个共有10匝的闭合矩形线圈,总电阻为10Ω,置于水平面上.若线圈内的磁通量在0.02s内,由垂直纸面向里,从0.02wb均匀增加到0.06wb,则在此时间内,线圈内导线的感应电动势为_________V。
32.如图所示,把长为的导体棒置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导体棒与磁场方向垂直,棒中通有电流,则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为增大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可采用的方法是  增大电流或增大磁感应强度 (只填一种方法).
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物 理(必修)
a b c
E第Ⅰ卷(客观题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三者之间联系是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B.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C.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物质与意识是两个独立的本原
根据材料回答4-6题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⑤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⑥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4.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①②③ B.③⑤ C.④⑤⑥ D.①⑥
5.上述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 D.①⑥
6.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可知性 C.永恒性 D.客观实在性
8.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10.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我在故我思
B.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
11.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 ②四季更替、昼夜循环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④苹果落地
⑤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⑥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人们在最初的惶恐与惊惧后,开始直面地震,开始思考未来的应对。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据此回答12-14题
12.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表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C.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D.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1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终有一天能准确的认识地震。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③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了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 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15.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本质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7.很多成功人士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态度决定高度”。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D.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8.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19.“股神”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这启示我们
A.精神离不开物质
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1.右图漫画《对接》体现了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人类能够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C.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2.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事例。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十几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类事例说明
A.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B.狼孩没有同外部世界接触
C.狼孩的脑子天生是不聪明的 D.狼孩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不可能产生思维
23.11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指出,要把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同加强国际发展合作结合起来。加强国际间合作的哲学依据是
A.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24.下列各项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经济体制改革 B.蜘蛛织网
C.中国科学家南极考察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5.下列成语或短句能够体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有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C.严师出高徒 D.活到老,学到老
26.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27.10月31日,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二期南线合龙,不久的将来,舟山将能饮用富春水。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8.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 人定胜天 B.千虑一得 C.望梅止渴 D. 胸有成竹
29.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A.具体性 B.上升性 C.反复性 D.客观性
30.“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B.权威的观点是经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C.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D.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同时,哲学的发展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3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34.正确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来源于人脑
35.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36. 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7.科学发展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8.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也是一种主观活动。
39.认识的来源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40.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第Ⅱ卷(主观题 共30分)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第4l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
41. 10月5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获奖。
人们一直以为,在所有固体物质中,原子都以周期性不断重复的对称模式排列构成晶体。但舍特曼发现,原子并没有以简单重复的模式排列。因为这项发现极具争议性,他努力为自己辩解,他的抗争最终迫使其他科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物质最本质的属性。
根据舍特曼的发现,科学家们随后创造了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俄罗斯一条河流内的矿物样品中发现了自然生成的准晶体。目前,科学家正在试验将准晶体应用于煎锅和柴油发动机等多项产品中。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8分)
42.2011年10月15-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1)结合材料,请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意义。(6分)
(2)请你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几条合理化建议。(4分)(至少4条)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本题12分)
43.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并成功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某校高二(1)班同学们观看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后感慨万千。
甲同学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有利于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这说明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1)请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评价这种观点。(6分)
乙同学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人们就可以获得对太空的全部认识。
(2)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个观点。(6分)
灌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参考答案(必修)
第Ⅰ卷(客观题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
4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舍特曼发现原子并没有以简单重复的模式排列。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他的发现最终迫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他们对物质本质的观念。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根据舍特曼的发现,科学家们随后创造了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俄罗斯和瑞典发现了准晶体。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家正在试验将准晶体应用于煎锅和柴油发动机等多项产品中。
(每点2分,只答原理不联系材料最多得一半分。)第I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 )
 A.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兴奋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垂体后叶兴奋
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红细胞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有
A.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
B.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只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C.体液调节的途径是血液的运输
D.神经调节的途径是反射弧
5、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的不自觉战粟,这时
A、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B、温觉感受器兴奋
C、皮肤血流量增加 D、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6、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
A.+,—,+,—,+,—
B.+,+ ,+,+,—,+
C.—,—,—,+,+ ,—
D.+,+ ,+,+,+,+
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T细胞及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8.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I一Ⅳ都收缩
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0、下列生理活动在突触小体中不能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1、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12.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13、植物体中,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外施赤霉素可使矮秆植株明显增高
B.如果植物缺乏赤霉素或生长素,可能是基因突变使有关酶不能合成造成的
C.生长素一般是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获得的
D.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激素从释放到消失所经过的代谢时间称为该激素的半衰期。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激素半衰期短有利于
A.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 B.反应发生慢C.作用时间长 D.使作用范围广
15.将大白鼠从 25 ℃ 移至 O ℃ 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 .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6、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A.150只 B.100只 C.200只 D.300只
17、下左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 )
18、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 ,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
19.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 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哪一点
2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二、多选题 (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会直接导致 ( )
A.运动性失语症 B.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C.呼吸频率发生变化 D.渗透压感受异常
22.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 )
(横轴代表前者,纵轴代表后者)
A.饮水量一一抗利尿激素 B.HIV浓度--T细胞数量
C.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性腺激素浓度——性激素浓度
23.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ppm 2ppm 0ppm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24、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有
A.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
B.我国的东北到海南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大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光照的影响
D.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食物种类的影响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65分)
26.(8分)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 (填标号)。
(2)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所致 [ ] 。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细胞,它主要存在于图中的 (填标号)。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 。
(4)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 ] ,引起这种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 ,此病对人体有氧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 阶段。
27、(8分)在下图中,左图所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右图表示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______________,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    ;二是主要通过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泌物a和b表现为 作用,图中b激素是_____________,调节血糖浓度与b激素表现协同作用的激素为: ;
(3)图中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a,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 调节。
(4)Ⅱ型糖尿病人的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上右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 _________。
28、(9分)下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 。
(2)图中所示物质d的化学本质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
(5)若某患者先后两次被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和患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则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 ,表示人体患病程度的曲线是 ,
(6)图中a229、(10分)下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某些结构的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刺激”可由哪些因素引起 如 。
(2)、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激素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和“(一)”分别表示 和 。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激素A、B的含量将___________,我们称此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调节。
30.(9分)甲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甲OH段说明 。(2)曲线甲HB段说明 。
(3)曲线甲上C点表示 。
(4)甲图中,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范围应是 。
(5)若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是为1∶2,则据甲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6)生长素类似物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 ;图乙中①②曲线中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________;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________(用字母表示)点左右。
(7)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溶液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根尖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31.(6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左图所示。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其子代为第1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数目为 头。
A、a×8n-1 B、 a×8n+1 C、a×8n D、 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的曲线 。
32.(7分)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以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处理 不定根平均数(条) 平均长度(mm) 50颗绿豆芽重量(g)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③全营养液④浓度为85umol/L的生长素溶液⑤浓度为170umol/L的生长素溶液⑥蒸馏水 5.294.163.825.445.023.17 371417292414 592726593323
实验二:用天竺葵叶片作如下图处理:图A表示在叶片不同部位分别滴加14C标记的葡萄糖、水和生长素(IAA)溶液;图B是48h后放射自显影的情况,其中原滴14C标记的葡萄糖部分已经切除。
(1)①与②相比,前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后者,
这是因为 。
(2)若用生长素浓度为260umol/L处理绿豆芽,预期不定根平均长度与⑤比较将会 。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 (填序号)。
(4)根据实验一表中①②与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5)青少年食用豆芽,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请说明理由。 。
33、(8分)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物质有 。(写出两种)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 ;刺激Ⅲ处,肌肉 。
(5)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毫米/毫秒。
(6)若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试验思路,以
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还是单向)
a.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思路是:
b.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实验思路是:
高二生物选修选择题答案:
30.(9分)
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血糖降低






细胞1
血管
细胞2

甲考试时间长度: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个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
A. 纲常礼教 B.礼乐制度 C.儒家思想 D.以法治国
2、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气者,理之依也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下列历史现象和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4、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发展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6、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不包括 ( )
A.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B.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政治文化影响
D.科举考试方面:考试选官,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
7、《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8、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B. 科技的进步
C.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D. 理学的演变
9、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10、关于下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评述错误的是
A.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明清时期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C.这些作品都属于章回形式的长篇小说 D.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特色
11、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是 ( )
A.南戏 B.杂剧 C.京剧 D.昆曲
12、《青花瓷》歌词借鉴的是宋词的韵味。下列名句属于宋词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3、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 )
A.《各国律例》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14、下列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5、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16、“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这一主张应该属于 (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
1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
A .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 C. 浪漫与现实 D .科学与民主
18、在近代的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在学习西方时经历的演变是 ( )
A.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 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D.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19、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0、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理论渐趋成熟和完善,表现在
A.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B.提出了三民主义
C.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D.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21、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
①“神舟"飞船载人航天 ②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 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23、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
A. 科教兴国 B .百家争鸣 C .百花齐放 D .文化大革命
24、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5、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兴起后,迅速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并达到高潮的根源是
A、人文主义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B、近代民族国家普遍形成
C、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各国普遍出现 D、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没落
26、恩格斯曾经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都非常革命”,是因为他们都①要求实行法制 ②主张实行共和制
③反对专制王权和特权等级 ④主张废除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7、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8、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①普罗塔(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30、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B.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C.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 D.体现了民主思想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 (判断为对的选A,判断为错误的选B)。
31、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渐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的思想。 ( )
32、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风骚”一词来源有关的文学体裁是《诗经》和楚辞。( )
3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3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
35、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智者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6题10分,第37题10分,第37题10分)
36.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
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2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2分)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94—1966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1分)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 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由谁引发 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分)
3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 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2分)
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 (2分)
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2分)
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 (2分)表明了什么实质 (2分)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必修)参考答案
38、 (1)洋务派。
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7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