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临川十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化学试卷
命题人:3756
I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组内各种物质都属于烃的是( )
CH4、C2H6O B、C100H202、C6H6
C、H2O2、C2H6 D、C2H4、C6H5NO2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是同系物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烯烃各同系物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3、在集气瓶内使甲烷与氧气混合,点燃,进行爆炸性实验,下列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同温、同压),爆炸声最大的是:
A、1:1 B、1:2 C、1:3 D、3:1
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 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是多的是 ( )
CH4 B、C2H6 C、C3H8 D、C4H10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6、1 mol丙烷最多和几摩尔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
A、4 mol B、 8 mol C、 10 mol D、2 mol
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C2H4Br2 B、C3H8 C、C4H10 D、C
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 CH3 B、(CH3CH2)2 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均为120°
分子中共价键数为8,其中有一个碳碳双键
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从碘水中提取碘的是( )
乙醇 B、苯 C、四氯化碳
D、直馏汽油(主要成分为C5~C11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性质稳定)
13、下列关于羟基和氢氧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不相同 B、羟基比氢氧根少一个电子
C、两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D、羟基性质比氢氧根稳定
14、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5、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VL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相同状态下的O23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
A、1:1 B、2:2 C、1:2 D、任意比
16、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
A、1 mol乙醇燃烧生成3 mol水
B、1 mol乙醇可以生成1 mol乙醛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金属Na作用得0.5molH2
D、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
17、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该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II非选择题
18(14分)有两种有机物A和B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C2H4O已知
①B氧化得C,还原得A
②A能脱水生成烯烃F
③F能跟溴水反应得D
④D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溶于水的产物E
写出B的结构简式
写出上述①至④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对E命名
19、(12分)A、B两种有机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均为54,各取5.4g使之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并分别消耗氧气约为9.52L(标态),将燃烧产物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35g,已知A能与卤化氢(HX)发生取代反应,B则不能,B能与NaOH溶液反应,A却不能;B能使FeCl3 溶液显紫色,且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2种。试求:
(1)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2)分别写出A、B可能的结构简式
(3)写出A与H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B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0分)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CHCH)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碳碳三键(—CC—)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烷烃中脱去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环已二烯( )脱去2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已二烯 (填“稳定”或“不稳定”。
(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 事实(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4)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 。
21、(12分)某些有机物互相转化的衍生关系如下(反应需要的其他无机反应物或无机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乙醛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以氧化为乙酸,A为饱和链烃,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0%;B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E为饱和一元羧酸,含6.0gE的溶液恰好中和0.5mol·L-1NaOH溶液200mL;F的分子式为C4H8O2,G为高分子化合物。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类型:
B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 F+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I、B与溴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C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D与银氨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C
D
E
F
G
H2催化剂
O2/催化剂
O2催化剂

催化剂
引发剂
浓H2SO4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英语试卷 命题人:3717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 30分)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
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
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is the time now
A. 9:10 B. 10:00 C. 9:4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new roommate
A. She is polite . B. She is noisy. C. She is proud.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A. Fruit. B. Candies. C. chocolates.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e
A. A university student. B. A university teacher. C. A businesswoman.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 She missed her home. B. She was tired of hotels. C. She enjoyed travel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How does the woman support herself through school
A. She has a scholarship. B. She does a part-time job. C. Her parents help her.
What does the do as a part-time job
A. He is a waiter. B. He is a cook. C. He is a manag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What will the woman buy for the winter season
A. Some hats. B. Some sweaters C. Some shirts.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winter in the city where the woman is studying
A. It rains a lot in the mountains.
B. It's too cold to go outside.
C. It often snows in the mountain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Why doesn't the woman like her current apartment
A. It's too expensive. B. The neighbourhood is noisy. C. It's too far from school.
How much rent can the woman afford
A. Not more than $200 B. Not more than $300 C. Not more than $400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A. Some furniture. B. A car. C. A parking space.
听第9段材料,回答13至16题。
For how many years has the man not played basketball
A. At least five years . B. At least twenty-five years. C. At least two years.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Do some physical exercise. B. See a doctor. C. Visit a fitness trainer.
What's the woman's advice on the woman's diet
A. She should eat less salt. B. She should eat fatty food.
C. He should eat less fruit.
16.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Doctor and patient. B. Husband and wife . C. Coach and player .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What is the coldest month in the city
A. December B. March C. January.
What do people usually like to do in spring
A. Go on picnic. B. Go water-skiing. C. Drive into the mountains.
What is the summer season like in the city
A. Mid and windy. B. Hot and dry. C. Warm and rainy.
20. What is the man ?
A. He is a teacher. B. He is a weather reporter . C. He is a travel guide.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将该答案写在答卷上。
21.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marriage
--------______, if I were Kate, I would not marry him.
A. Generally speaking B. I have no idea
C. To be honest D. To my surprise
22.________ I can see, 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As far as B. Even if C. As long as D. As soon as
23. After three years’ study, Jane got a ________ for teaching English.
A. qualification B. composition C. collection D. satisfaction
24. It is very common that former soldiers have difficulty in ___________ civilian life.
A. sticking to B. relating to C. adjusting to D. connecting to
25. Was it two years ago ________ they first met
A. since B. which C. while D. that
26. As the busiest woman in the village, she made _____ her duty to look after all the other people’s affairs in that village.
A. this B. that C. one D. it
27. I was given three books on sewing, the first ______ I really enjoyed.
A. that B. which C. of which D. of that
I ______ my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use, which was out of my
expectation.
A. came out B. came across C. came about D. came along
29. — Why didn’t she ask for help at that time
— You know, at such a midnight, there was no one ________.
A. she could turn to B. for whom to turn C. who to turn to D. for her to turn
30. With the guide _______ the way, we finally got to the village which we were looking for.
A. led B. leading C. to lead D. had led
31. These articles are written in simple language, ______ makes it easy to read.
A. that B. this C. which D. it
32. 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_____ one of my old classmates made a call to me.
A. when B. as C. while D. that
33. In ______ Chinese culture, marriage decisions were often made by parents for their children.
A. historic B. remote C. traditional D. further
34 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__ 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
A. to persuade B. persuading C. being persuaded D. be persuaded
35. — I’m dead tired. I can’t walk any farther, Jenny.
— _______, Tommy. You can do it!
A. No problem B. No hurry C. Come on D. That’s OK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For a few years, I have been wearing a ring on my right hand. It’s not always the 36 ring, but it’s always a ring that has 37 on it so that when I look at it, I’m 38 or reminded of something important. I have made a 39 of buying rings like this whenever I see one in a store. Sometimes I give them away as 40 to someone like Jennie.
I first met Jennie in the 41 waiting room and we had talked several times. One night I sat down beside her and 42 how her son was going because I knew that he was in very 43 condition. She told me that s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any more because it seemed none of the 44 from the doctors was good. They weren’t at all sure her son was going to 45 the accident that had hurt him so badly. With 46 in her eyes she said, “They’re taking away my 47 .”
I knew then that it was 48 just a coincidence that I was wearing the ring that I had on that day. As she 49 to talk, I 50 slipped the ring off my finger and placed it in Jennie’s hand. I told her to wear it to remember that God loved her and He would be with her 51 all of this. 52 Jennie looked down at the ring, she got excited and then held it tightly, 53 the word written on the ring was “HOPE”.
The last day I was at the hospital, I saw Jennie in the distance as I got on the lift. She 54 and held up the hand with the ring on it as she called out to me saying, “Look, I 55 have Hope!”
36.A.same B.special C.valuable D.expensive
37.A.symbols B.words C.names D.pictures
38.A.encouraged B.trusted C.admired D.puzzled
39.A.list B.point C.habit D.plan
40.A.thanks B.prizes C.awards D.gifts
41.A.airport B.school C.hospital D.railway
42.A.thought B.asked C.explained D.found
43.A.favorable B.normal C.excellent D.serious
44.A.instructions B.advice C.news D.comfort
45.A.survive B.defeat C.predict D.experience
46.A.apologies B.tears C.anger D.doubt
47.A.hope B.sadness C.thought D.finger
48.A.less than B.rather than C.other than D.more than
49.A.refused B.started C.attempted D.continued
50.A.cautiously B.nervously C.quietly D.shyly
51.A.within B.over C.beyond D.through
52.A.Since B.When C.Until D.While
53.A.so B.yet C.for D.and
54.A.waved B.hesitated C.cheered D.shouted
55.A.ever B.only C.still D.just
第三部分:阅读(每小题2分,共20题,满分40分
A
I found out one time that doing a favor for someone could get you into a lot of trouble. I was in the eighth grade at the time, and we were having a final test. During the test, the girl sitting next to me whispered something, but I didn’t understand. So I leaned over her way and found out that she was trying to ask me if I had an extra pen. She showed me that hers was out of ink and would not write. I happened to have an extra one, so I took it out of my pocket and put it on her desk.
Later, after the test papers had been turned in, the teacher asked me to stay in the room when all the other students were dismissed(解散). As soon as we were alone she began to talk to me about what it meant to grow up; she talked about how important it was to stand on your own two feet and be responsible for your own acts. For a long time, she talked about honesty and emphasized(强调)the fact that when people do something dishonest, they are really cheating themselves. She made me promise that I would think seriously about all the things she had said, and then she told me I could leave. I walked out of the room wondering why she had chosen to talk to me about all those things.
Later on, I found out that she thought I had cheated on the test. When she saw me lean over to talk to the girl next to me, it looked as if I was copying answers from the girl’s test paper. I tried to explain about the pen, but all she could say was it seemed very very strange to her that I hadn’t talked of anything about the pen the day she talked to me right after the test. Even if I tried to explain that I was just doing the girl a favor by letting her use my pen, I am sure she continued to believe that I had cheated on the test.
56. The story took place exactly __ __.
A. in the teacher’s office B. in the language lab C. in an exam room D. in the school
57. The girl wanted to borrow a pen, because ____ .
A. she had not brought a pen with her B. she had lost her own on her way to school
C. her own had been taken away by someone D.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own
58. The teacher saw all this, so she asked the boy ___ _.
A. to go on writing his paper B. to leave the room immediately
C. to stop whispering D. to stay behind after the exam
59. The thing(s) emphasized in her talk was (were) ____ .
A. sense of duty B. honesty C. seriousness D. all of the above
60. The boy knew everything ____ .
A. only some time later
B. the moment he was asked to stay behind
C. when the teacher started talking about honesty
D. when he was walking out of the room
B
Wearing ties was originally the mark of Britain's most powerful classes, which made the tie itself a symbol of power and respect. And that led it to be adopted(采用) by a much larger group-the business group.
You cannot wear a tie if you work with machinery (机械). So wearing a tie became a sign that you were a man who used your brain to make a living, rather than your hands. It showed you were serious. It showed you were a professional (专业人员). It meant that everyone who wanted a job in business had to wear one. It was just impossible to take seriously a man who didn't wear a piece of colored silk around his neck.
This is how millions of people came to be wearing ties across the world. They are part of the uniform of business.
Is there a future for ties The signs are not promising. Many political leaders, including former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now go without ties.
It was common for men across the western world to wear hats as part of their business uniform up until around 1960. That changed with the election of John F. Kennedy to the presid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Kennedy never wore a hat-in fact his nickname(绰号) was "hatless Jack". Seeing that the most powerful man in the world did not have to wear a hat, millions of other men decided that they did not have to, either. Hats simply vanished across the Western world. Perhaps "tieless Tony" (former UK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will have the same effect as "hatless Jack"
61. In Britain, ties were first used as a sign to show a person's .
A. Personality B. social position C. wearing style D. favorite hobby
62. The underlined word "vanished" in this passage may mean .
A. sold B. washed C. disappeared D. appeared
63. The writer may hold the opinion that .
A. Blair is the best leader in the world
B. Kennedy is the best leader in the world
C. people will wear hats instead of ties
D. millions of people will go to work without a tie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UR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If you are a professional, you can't wear a tie in Britain.
B. The tie will become more fashionable and popular in the future.
C. Men across the western world didn't wear hats as part of their business uniform
until around 1960.
D. It was the election of John F. Kennedy to the presid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changed the fact that wearing hats as part of their business uniform.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know that ___________.
A. It is possible that wearing ties will not be fashionable in the future.
B. Wearing ties remains very popular with powerful men in the world.
C. Wearing ties shows a man's social identification, so it is likely that people, especially men
around the world still will have to follow this fashion.
D. It will be in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wear ties and hats at work.
C
In my long years of teaching, I often ask my student to read the texts until they can recite(背诵) them, and I tell them that reci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homework. However, some of my students are tired of doing so, thinking that it is both hard and useless. They argue that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recite a text from memory and text itself never appears in a test paper.
In my opinion, it naturally takes time to recite a text, but it is worth doing so. When you are able to recite a text, you are sur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en you need them in reading or writing or doing exercises, they will come to your mind quickly, and so you will give quick response to all kinds of language situation. How can we say that it is useless
Besides, many students complain that they soon forget what they were once able to recite. This is true, but you don't need to worry. While you are reading and forgetting the texts, your language level is being raised. Sure you don't remember your Chinese texts that you once read in the primary school, but now you are able to read novels and newspaper. So, recitation of the texts will help you improve your language ability.
66. The writer often asks his students to recite the texts,_______.
A. But they don't like to do so.
B. And they are eager to do so
C. But they wrote a letter to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porting the thing.
D. But they do more exercises instead of reciting the texts.
67. 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 teacher's advice _______.
A. The English teacher tries his best to help them with English.
B. The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kind to them.
C. The English teacher should let them study on their own.
D. The English teacher asks them to do something useless.
68.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rrect _____.
A. The students think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in reciting the texts and get nothing.
B. The teacher thinks the students are too naughty to learn English well.
C. The students say that they often forget the words.
D. The students take no interest in English.
69. When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his suggestion, the writer_______.
A. patiently explains to them why they should recite the texts
B. often criticizes them
C. wants to give up his idea
D. is afraid that he is criticized by the headmaster.
70. Why does the writer suggest that the students recite the text _____.
A. Reciting the tex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 Reciting the texts i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C. The students should remember all the texts that the teacher has taught them.
D. Reciting the texts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pplying English.
D
A person may have an idea about himself that will prevent him from doing good work. He may have the idea that he is not capable (能胜任的) of it. A child may think he is stupid because he does not understand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his mental faculties(机能), or he may accept another person's mistaken estimate(评价) of his ability. Older people may be handicapped(阻碍) by the mistaken belief that they are incapable of learning anything new because of their age.
A person who believes that he is incapable will not make a real effort, because he feels that it would be useless. He won't go at a job with the confidence necessary for success. He is therefore likely to fail, and the failure will strengthen his belief in his incompetence. Alfred Adler, a famous doctor, had an experience which illustrates this. When he was a small boy he got off to a poor start in arithmetic. His teacher got the idea that he had no ability in arithmetic, and told his parents what she thought in order that they would not expect too much of him. In this way, they too developed the idea, “Isn't it too bad that Alfred can't do arithmetic?” He accepted their mistaken estimate of his ability, felt that it was useless to try,and was very poor at arithmetic, just as they expected.
One day Adler succeeded in solving a problem which none of the other students had been able to solve. This gave him confidence. He rejected the idea that he couldn't do arithmetic and was determined to show them that he could. His new found confidence stimulated him to go at arithmetic problems with a new spirit. He now worked with interest, determination and purpose, and he soon became extraordinary good at arithmetic.
This experience made him realize that many people have more ability than they think they have, and that lack of success is as often the result of lack of knowledge of how to apply one's ability, lack of confidence, and lack of determination as it is the result of lack of ability.
71.Why might a person be prevented from doing good work ________.
A. Because he thinks he is old enough to make the most of his mental facilities
B. Because he accepts another person's mistaken estimate of his ability
C. Because he has the idea that he is incapable of doing everything
D. Because he believes in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him
72.A person who believes in his low ability will ________.
A. spare no efforts to do things B. fail to go at a job but never lose heart
C. change to learn other course instead of mathematics D. show complete lack of confidence
73.As a boy, Alfred Adler was poor at arithmetic because ________.
A. he lost his self- confidence B. he was weak in thinking
C. his parents expected too much of him D. his teacher had no confidence in herself
7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Alder's success?________
A. Spirit and experience B. Interest and self -respect
C. Co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 D. Purpose and knowledge
75.Alder's experience made him realize that ________.
A. people are not as capable as they think B. people can be more capable than they think
C. lack of confidence leads to failure D. lack of ability results in lack of determination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回答问题(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Electronic devices(装置)are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sten to music. But studies show the devices may be causing hearing loss in many people. Some experts say people may be playing them too loud and for too long. And experts say sound levels on these devices need to be set lower.
Researchers did a study with three hundre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one thousand adults. They were asked about their use of portable music devices. For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nd adults said they set the sound levels high on their players. But students were two times more likely to play the music at a very loud volume.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said they would not probably limit listening time.
The study found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and less than forty percent of the adults had at least one kind of hearing loss. Some reported difficulty hearing parts of a discussion between two people. Others said they had to raise the volume on a television or radio to hear it better. And, some experienced ringing in their ears or other noises.
Hearing experts say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e listening equipment people are using. They say larger earphones that cover the whole ear are probably safer than smaller earphones that come with most music players. Hearing loss may not be obvious for years, however, once it happens, there is little chance of curing. About thirty million Americans have some hearing loss. One third of them lost their hearing as a result of loud noises.
The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is working with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on setting rules for the use of portable music devices. The group say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your hearing is to , limit listening time and use earphones that block out outside noises.
7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4 words)
Compared to adults, teenagers are more likely to at a very loud volume.
78.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5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5 words)
79. What trouble will happen to a person if he suffers some hearing loss (no more than 12 words)
80.What does the word“They”(line 1, paragraph 4)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3 words)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请以“My View on Money”为题写一篇120词左右的文章。
内容要包含以下要点:
1) 表明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2) 说明你的理由。
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英语试卷答案
CBACB AABCC ACAAB BCABA 21. CAACD DCBAB CACCC
36. ABACD CBDCA BADDC DBCAC 56. CDDBA BCDDA ADAAC BDACB
Hearing loss caused by 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s may cause hearing loss.(评分要
求:根据文章内容能与参考答案的意思相近的程度酌情给分。只写出类似“Hearing loss”
等过于笼统的答案不得分。)
77. play the music.
78. reduce the volume./ turn down the player./ lower the sound levels (评分要求:凡是能表达“调
低音量”的含义,并且表述无误者,均得分)
Failing to hear parts of a discussion between two people./ Having to raise volume while
watching TV or listening to radio./ Ringing in their ears or other noises. (评分要求:根据文
章内容能与参考答案的意思相近的程度酌情给分。能列举出一条即可。)
80. Hearing experts.
My View on Money
In modern society it seems impossible to live without money. For instance, a country needs money to develop its economy and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For a person suffering from poverty or a serious disease, he has to go hungry or to wait to die. Money is even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wealth and status.
Perhaps sometimes money is very important. With lots of money we can live comfortably. But I don’t think it is all-powerful. There are still things like friendship and love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There are also certain things that money cannot buy, such as health, youth and happiness. For a millionaire suffering from a serious cancer, money cannot serve its purpose. Money is only a medium of exchange, a symbol of our work or achieve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earn money by honest and legal means. Only when money is obtained by hard and honest work can it make us really happy.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肖恒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则导数 ( )
A. B. C. D.0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B. C. D.
3. 已知的值是( )
A. B. C. 2 D. -2
4.以下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B.“”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D.对于命题使得,则,均有
5. 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左焦点重合,则的值为( )
A.- B. C.-2 D.2
6.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AB|=4,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有( )
A.2条 B.3条 C.4条 D.无数条
7.空间四边形OABC中,= a,= b,= c,点M在线段OA上且OM = 2MA,N为BC的中点,则等于( )
A.ab +c B.a +bc C.a +b +c D.a +bc
8.已知点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点E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点F且垂直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是直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3 D. 2
9、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 ,若且, 则有( )
A. B. C. D.关系不确定
10、若函数的导数是,则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上)
11、若a = ( m+1 , 2 , 4 ), b = ( 5 , m-3 , 9 )且a与b垂直,则m = _______
12.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点A(0,2). 若线段FA的中点B在抛物线上,
则B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________.
13.在长方体中,和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和,则异面直线和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4、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__
15.以下四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
①设A、B为两个定点,k为正常数,,则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
②双曲线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
③方程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④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则点P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解题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命题: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命题:实数满足不等式<0.
(1)若命题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是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过点作曲线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品牌电视生产厂家有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参加了家电下乡活动,若厂家A、B对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金额分别为p、q万元,农民购买电视机获得的补贴分别为p、lnq万元,已知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总额为10万元,且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金额均不低于1万元,请你制定一个投放方案,使得在这次活动中农民得到的补贴最多,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0.1,参考数据:).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为常数)
(I)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II)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圆柱的高为2,底面半径为3, AE、DF是圆柱的两条母线,B、C是下底面圆周上的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求证:;
(2)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上顶点为,在轴负半轴上有一点,满足,且.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过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相切,求椭圆的方程;
(3)在(2)的条件下,过右焦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如果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A B C D B A
二、填空题
11、-5 12、 13、 14、 15、②③④
三、解答题:
16.解(1)∵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3分
解得:………………6分
(2)∵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是不等式=解集的真子集…9分
法一:因方程=两根为.
故只需………………12分
法二:令,因……………9分
解得: ………………12分
17、解:,过点的切线切点为,
则:,即:,
解得:或,
由得或,得:或
18、解:设B型号电视机的投放金额为万元,A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金额为万元,农民得到的补贴为万元,则由题意得
…………5分
,令得…………7分
当时,;当,时,…………9分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11分
故厂家投放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金额分别是6万元和4万元,农民得到的补贴最多,最多补贴约1.2万元。 …………12分
19. 解:依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1,+∞).
(Ⅰ) 当m=4时,.
== =.………………2分
令 , 解得或.令 , 解得.
可知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和(5,+∞),单调递减区间为.……6分
(Ⅱ)= +x-(m+2)=. ………………………8分
若函数y=f (x)有两个极值点, 则 ,…………10分
解得 m>3. ………………………………………………………12分
20、解:(1) AE是圆柱的母线底面BEFC, …… 1分
又面BEFC …… 2分
又ABCD是正方形
又面ABE
又面ABE …… 3分
(2)四边形为矩形,且ABCD是正方形 EFBC
四边形EFBC为矩形
BF为圆柱下底面的直径 …… 4分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则AD=EF=AB=
在直角中AE=2,AB=,且BE2+AE= AB,得BE=2-4
在直角中BF=6,EF=,且BE+EF= BF,的BE2=36-2 …… 6分
解得=,即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 7分
(3)如图以F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2),B(,4,0),
E(,0,0),(,0, 2),(,4,0), (,0,0) … 9分
设面AEF的法向量为(,,),则
令,则即(,,-) …… 11分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则
…… 12分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3分
21、解:(1)由△是直角三角形,可得
(3)由(2)知, 设:
由 得
设, 则, -----------------8分
的中点
则 ----------------10分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38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6.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7.明未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8.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9.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10.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于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11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
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至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3.鸦片战争后,西学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 )
A.民主与科学 B.耕者有其田 C.君主立宪 D.男女平等
14.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15.“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实业救国 D.辛亥革命
16.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7.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
21.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2008奥运会会徽就是以中国篆字形式出现的一副精美艺术品。汉字书写之所以能演变成书法艺术,其关键在于( )
A.汉字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B.汉字影响范围广,到处流传
C.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具有美感 D.汉字的书写工具十分先进
2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思想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学注重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索
B.中国古代思想宣扬唯物思想,不讲究天人合一
C.中国古代思想有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
D.中国古代科学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忽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
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 ③④
24.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百花齐放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25.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影响。(6分)
28.中学生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某地拟举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1)展览一:伟大的三民主义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旗帜。、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三民主义中任意两个主张的内容。(4分)
(2)展览二: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4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
写入党章 中共十五大
核心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地位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展览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以下是展览主题句: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3分)
(4)展览四:重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探索并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请根据结束语及所学知识,就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展重大理论成果提一条建议。(2分)
29.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4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2分)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6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A B C B D B B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A B B D C B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4分)
26.(1)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5分)
(2)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3分)
(3)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给3分)
27.(1)打破坊市制度(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化程度提高。(2分)
(2)宋词、元曲、风俗画等。(答出两项即得分)(2分)
(3)理学形成,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和理论化,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3分)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28.(1)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革命后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分)
(2)(4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
核心思想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地位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分)
(2)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一是泯灭人性,材料二是提倡重视人性。(4分)
(3)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主要批判神学到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6分)临川十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邹国祥
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第I卷
一、单顶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样(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6、“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7、《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D.①④
9、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造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们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                (    )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1、在长期的实践中,京剧艺术家们根据现实生活的一些特点,创造出京剧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表演中,演员们在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这说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京剧脸谱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③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想象 ④京剧脸谱是对人类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2、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     (    )
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14、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1 5、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 、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16、“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   )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7、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   )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18、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这认明     (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 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1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三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之所以强调“更要与真理为友”主要是因为     (     )
A、真理作为正确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B、真理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世界观,能够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D、追求真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1、“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表明                          (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4、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5、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类实践的历史经验以及各门具体科学为材料,同时又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践,引领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12分)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的哲学?(6分)
(2)上述材料说明了哪些道理?(6分)
27、2012年6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各级公安机关要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不断向纵深发展,确保在关键之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4分)
(1)上述要求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4分)
(2)上述要求是怎样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2分)
28.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1) 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12分)  
  
  (2) 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9分)  
   
临川十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答题卡 座位号
第I卷
一、单顶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题:(共12分)(1)(6分)
(2)(6分)
2
27题 (共17分) (1)(5分)
(2)(12分)
28题:(共21分) (1)(12分)
(2)(9分)
高二思想政治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C A B A D B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D A B A B C D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C C B D
26、(1)(6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分)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分)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
(2)(6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类实践的历史经验为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2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材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分)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践,引领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说明科学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分)
27、
(1)(4分)
上述材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
(2)12分)
①各级公安机关要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注意把握事物的特殊性,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②着眼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注意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③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④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了事物之间的差别,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
28.
(1) (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4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进行创新性思维,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规律,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  (4分)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  (4分)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也可,每小点3分)
(9分)  
①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3分)
www.
。。。。。。。。。。。。。。。。。。。。。。。。。。。。。。。。。。。。。。。。。。。。。。。密封线内不能答题。。。。。。。。。。。。。。。。。。。。。。。。。。。。。。。。。。。。
学校;临川十中 班级;高二( )班 姓名:           考场号:临川十中2011-2012下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图中陡崖顶部的可能海拔范围是( )
A、【40m,50m】 B、【45m,60m】
C、【50m,60m】 D、【50m,55m】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P、Q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m D、P不可能比Q低20m
图中有画斜线的四块地域,判读后回答4~6题。
4、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是( )
A、1 B、2 C、3 D、4
5、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
A、1 B、2 C、3 D、4
6、1地在3地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读图,回答7—8题
7、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部位都位于( )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
8、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浸蚀的结果
10、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1、下图为某大陆沿480N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该大陆为( )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13、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14、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待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15、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 )
A、N处 B、O处 C、P处 D、Q处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灌溉水源不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灌溉农业。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读图回答18—21题。
18、图中所示河流中,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
A、ab B、cd C、ad D、bc
19、图中所示地区为世界著名产棉区的是( )
A、甲与丙 B、甲与乙 C、丙与丁 D、乙与丁
20、图中所示地区不属于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气候变暖 D、酸雨危害
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22—23题。
国家 栽培面积(km2) 产量(t/年)
中国 1340 591
印度 408 686
斯里兰卡 222 207
印度尼西亚 90 135
日本 59 90
世界合计 2673 2475
22、该种农作物是( )
A、咖啡 B、甘蔗 C、茶叶 D、可可
23、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 )
A、需水肥、热量很大
B、耐盐碱、干旱环境
C、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回答下题。
24、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25—26题。
25、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26、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 D、洋流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27—28题。
27、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天山
28、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力资源贫乏
C、位于太平洋板块 D、多火山地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29—30题。
29、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30、对开发湄公河流域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1、读日本工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日本是一个东亚岛国,领土由 、 、 和
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2)从自然资源来看,日本多 、 资源,但是 资源缺乏。
(3)日本 附近因有 寒流和 暖流交汇而成为世界著名渔场。
(4)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最大的贸易对象是 。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地球表面是由众多大陆、岛屿与海洋组成的,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三分陆七分海,全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材料二 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图甲方)
材料三 部分岛屿轮廓图(图乙)
(1)图乙中岛屿围绕在f大陆周围有的 ,围绕在e大陆周围的是 。(2分)
(2)图乙中①岛经济发达,试分析其工业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6分)
3、下图中的40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示区域位于 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
(2)此时图示区域为该半球 (冬或夏)季,说明理由。
(3)图中甲河类型为 河,其主要补给水源是 ,若图示区域相对高度不大,甲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 。
(4)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数值上看a>b>c B、从数值上看c>b>a
C、从数值上看b>a D、从数值上看a>b
4、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4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径的D处为 海峡,E处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3)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4)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分)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二物理试卷
出卷人:黄子荣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楞次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必受磁场阻碍作用
C、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磁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
D、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跟原磁场反向,阻碍原磁场
2.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右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6(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abcd,以恒定的角速度绕ab边转动,磁场方向平行于纸面并与ab垂直。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如图),线圈的cd边离开纸面向外运动。若规定由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 )
4、如图所示,A、B、C、D是四个相同的白炽灯,都处于正常发光状态,则图中ab、cd两端电压U1与U2之比是:( )
A.3∶1 B.4∶1
C.3∶2 D.2∶1
5、要使b线圈中产生图示I方向的电流,可采用的办法有(   )
 
A、断开的K瞬间
B、K闭合后把R的滑动片向右移
C、闭合K后把b向a靠近
D、闭合K后把a中铁芯从左边抽出
6.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三角形导线框PQS顶角为θ.处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 磁场中.一根用与导线框同样材料制作的导线棒MN放在导线框上,保持MN⊥QS.用水平力F拉MN向右匀速运动,MN与导轨间的接触电阻和摩擦都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增大
B.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
C.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和大小都保持不变
D.水平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7.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s 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Hz
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A 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A
8.如图所示,上下不等宽的平行金属导轨的EF和GH两部分导轨间的距离为2L,I J和MN两部分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竖直放置,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和cd的质量均为m,都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现对金属杆ab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其匀速向上运动,此时cd处于静止状态,则F的大小为( )
A.2mg B.3mg C.4mg D.mg
 9.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与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不守恒
10.图中回路竖直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回路平面向外,导体AC可以贴着光滑竖直长导轨下滑.设回路的总电阻恒定为R,当导体AC从静止开始下落后,下面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A.导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导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C.导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导体增加的动能和回路中增加的内能
D.导体达到稳定速度后的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回路中增加的内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20分)
11.(4分)光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如图16所示,将一个光敏电阻与多用电表串联成一电路,此时选择开关放在欧姆挡,照射在光敏电阻上的光强逐渐增大,则欧姆表指针的偏转角度 若将选择开关放在电压档,同样增大照射光强度,则指针偏转角度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2、(6分)如图12所示,在一个光滑金属框架上垂直放置一根长l=0.4m的金属棒ab,其电阻r=0.1Ω.框架左端的电阻R=0.4Ω.垂直框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0.1T.当用外力使棒ab以速度v=5m/s右移时,ab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____V, 通过ab棒的电流I=____A, ab棒两端的电势差Uab=____V, 在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PR____W, 在ab棒上消耗的发热功率PR=____,切割运动中产生的电功率P=____.
13.(4分)用U1和U2的两种电压通过相同长度和材料的
导线输电,若输送的电功率相等,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
率也相等,在两种情况下输电线截面积之比S1:S2为_____
14.(6分)如图,边长为a、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圈在水
平外力的作用下以速度匀速穿过宽为b的有界的匀强磁场
区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从线圈开始进入磁场到
线圈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外力做功为W。若a>b,
则W=______,若a三、计算题(40分)
15.(8分)如图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1500,横截面积S=20cm2,电阻r=1.5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1=10Ω,R2=3.5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计算R1上消耗的电功率。
16、(10分)某发电站的输出功率为103KW,输出电压为4kV,通过理想变压器升压后向远处供电。已知输电导线的电阻为R=100,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为输出功率的4%,求:(1)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2)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
17、(10分)如图所示,竖直平行导轨间距l=20cm,导轨顶端接有一电键K。导体棒ab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ab的电阻R=0.4Ω,质量m=10g,导轨的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与轨道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B=1T。接通电键后ab棒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设导轨足够长。求试分析ab棒的运动性质和最终速度的大小。(g取10m/s2)
18、(12分)如图所示,水平U形光滑框架,宽度为1m,电阻忽略不计,导体ab质量是0.2kg,电阻是0.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1T,方向垂直框架向上,现用1N的外力F由静止拉动ab杆,当ab的速度达到1m/s时,(1)求此时刻ab 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求此时刻ab杆的加速度的大小?(3)ab杆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临川十中2011-2012年下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为不定项选择,共计10题,每题4分,共计40分。少选的得2分,不选和多选的为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此大题总计20分)
11.________ ________ 12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此大题共计40分)
临川十中2011-2012年下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为不定项选择,共计10题,每题4分,共计40分。少选的得2分,不选和多选的为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B D C B C C C B BC CD
二.填空题(此大题总计20分)
11.变大,不变
12. 0. 2 , 0.4 , 0.16 , 0.64 , 0.16 , 0.8 。
13. U22:U12
14.,
.
三.计算题(此大题共计40分)
15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为:6.0V
整个回路中产生产生的感应电流为A
根据电功率的公式W。
16.50KV,2KV.
17. 解: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终作匀速运动V=1m/s。
18.解:(1)0.1V, (2)4.5m/s2 (3)10m/s
v
压敏电阻
R
E
A
I
t
t1
t2
t3
0
图6
(a)
(b)
B
a
b
c
d
t
0
I
C
t
0
I
D
t
0
I
A
t
0
I
B
P
Q
S
B
M
N
F
θ
0
图2
e/V
20
-20
0.125
0.250
t/s
图16
INCLUDEPICTURE "http://wuli.3322.net/pag/wulixiti/gaoer/6-2.ht75.jpg" \* MERGEFORMATINET
a
B
b
F
座位号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
※※※※※※※※※※※※※※※※※※※※※※※※※※※※※※※※※※※※※※※※※※※※※※※※※※※※※※※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17.(10分)
15.(8分)
18.(12分)
16.(10分)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花志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则导数 ( )
A. B. C. D.0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B. C. D.
3. 已知的值是( )
A. B. C. 2 D. -2
4.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作了四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零件的个数x(个) 2 3 4 5
加工的时间y(小时) 2.5 3 4 4.5
由表中数据算的线性回归方程=bx+a中的b≈0.7,试预测加工10个零件需小时数为( )。(已知)
A、9 B、8.5 C、8.05 D、8
5.设,若,则( )
A. B. C. D.
6.对于给定的两个变量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可以分析出两个变量的关系 B.都可以用一条直线近似地表示两者的关系
C.都可以作出散点图 D.都可以用确定的表达式表示两者的关系
7.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 ,则有
A. B. C. D. 关系不确定
8.若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2,+∞) B.[2,+∞) C.(-∞,-2] D.(-∞,2]
9、 已知点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点E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点F且垂直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是直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2 D. 3
10、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已知曲线E的方程为 (a,b∈R),若该程序输出的结果为s,则
A.当s=1时,E是椭圆 B.当s=0时,E是一个点
C.当s=0时,E是抛物线 D.当s=-1时,E是双曲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上)
11、某人提出一个问题,甲先答,答对的概率为0.4,如果甲答错,由乙答,答对的概率为0.5,则问题由乙答对的概率为________.
12.命题p:函数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命题 q: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若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 _。
13.点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则点到点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是 。
14、如图,函数的图象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是,
则= .
15.以下四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
①设A、B为两个定点,k为正常数,,则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
②双曲线与椭圆有相同的焦点;
③方程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④点P到直线的距离与到点(1,3)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解题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2)若函数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为20,求它在该区间上的最小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命题: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命题:实数满足不等式<0.
(1)若命题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是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过点作曲线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运动,某单位为了了解员工喜欢户外运动是否与性别有关,决定从本单位全体720人中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抽取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列联表:
喜欢户外运动 不喜欢户外运动 合计
男性 20
女性 15
合计 50
已知在这50人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喜欢户外运动的员工的概率是.
(Ⅰ) 请将上面的列联表补充完整;
(Ⅱ)求该公司男、女员各多少名;
(Ⅲ)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喜欢户外运动与性别有关?并说明你的理由;
下面的临界值表仅供参考: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
20.(本小题满分13分)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
点P(1,)和A、B都在椭圆E上,且+=m(m∈R).
(1)求椭圆E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2)当m=-3时,证明原点O是△PAB的重心,并求直线AB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证: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Ⅱ)若函数有三个零点,求的值.
临川十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B C A A C D
二、填空题
11、0.3 12、a<-3或a>6 13、 14、2 15、②③
三、解答题:
16.解(1)
(1)令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2)列表如下:
x -2 (-2,-1) -1 (-1,2) 2
f′(x) - 0 +
f(x) +2 极小值-5 +22
由题意
17. ∵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3分
解得:………………6分
(2)∵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是不等式=解集的真子集…9分
法一:因方程=两根为.
故只需………………12分
法二:令,因……………9分
解得: ………………12分
18、解:,过点的切线切点为,
则:,即:,解得:或,
由得或,得:或
19. (Ⅰ) 在全部50人中随机抽取1人的概率是,喜欢户外活动的男女员工共30,其中,男员工20人,列联表补充如下:
喜欢户外运动 不喜欢户外运动 合计
男性 20 5 25
女性 10 15 25
合计 30 20 50
3分
(Ⅱ)该公司男员工人数为,则女员工360人. 6分
(Ⅲ) 10分
有99.5﹪的把握认为喜欢户外运动与性别有关. 12分
20. 解:(1)由=及解得a2=4,b2=3,
椭圆方程为;…………………………………………………………2分
设A(x1,y1)、B(x2,y2), 由得
(x1+x2-2,y1+y2-3)=m(1,),即
又,,两式相减得
; ………………………6分
(2)由(1)知,点A(x1,y1)、B(x2,y2)的坐标满足,
点P的坐标为(1,), m=-3, 于是x1+x2+1=3+m=0,y1+y2+=3++=0,
因此△PAB的重心坐标为(0,0).即原点是△PAB的重心.
∵x1+x2=-1,y1+y2=-,∴AB中点坐标为(,),………………………10分
又,,两式相减得
;
∴直线AB的方程为y+=(x+),即x+2y+2=0.………………………………13分
21.解:(Ⅰ)
由于,故当时,,所以,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6分
(Ⅱ)当时,因为,且在R上单调递增,
故有唯一解 。。。。。。 (10分),
所以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x 0
- 0 +
递减 极小值 递增
。。。。。。。12分
又函数有三个零点,所以方程有三个根,
而,所以,解得 。。。。。。。。。。14分临川十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李勇如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远岫(xiù) 木讷(nà) 惬意(xiá) 自怨自艾(yì)
B.笃信(dǔ) 悭吝(jiān) 落枕(lào) 否极泰来(fǒu)C.拓本(tuò) 压轴(zhòu) 饮马(yǐn) 不容置喙(huì)
D.掾吏(yuàn) 模样(mú) 侪辈(chái) 缄默无言(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黄梁美梦 金钢钻 以逸待劳 相辅相成
B.火中取栗 照相机 额手称庆 原形毕露
C.完璧归赵 必需品 不明就理 变换无穷
D.黔驴技穷 钓鱼杆 分庭抗礼 不悲不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有的领导为了突出任期内的政绩,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
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⑥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A.①③④⑤⑥② B. ⑤①④③②⑥
C.⑤①③⑥④② D.①④③②⑥⑤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用尖刀刺伤卫队长费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艾丝美拉达却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
B.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嬉闹着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麝月。
C.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托波索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小姐。
D.为了商讨是否与刘备联盟,周瑜应孙权之招来到柴桑。东吴群臣,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铜雀台赋》,智激周瑜,终于促成孙刘联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7、属于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某些学术研究人员耐不住寂寞,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B.学术语言“离家出走”就是为了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C.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D.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较少考虑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8、下面不属于学术中的“恶搞”的一项是:(   )
A.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纪连海“百家讲坛” )
B.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C.我是天才我怕谁: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D.“三国”戏里,周瑜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且大摇鹅毛扇。
9、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讲学者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第Ⅱ卷 (共114分)
四、文言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请扼要剖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15.名句默写(共5题,限选4题)
(1)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问君西游何时还,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登岳阳楼》(杜甫)的颔联是 , 。
(4)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5)诲汝知之乎? , ,是知也。(《孔子语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②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像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③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是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有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他们只吃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老寿星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 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生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大为享乐。
④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会儿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比躺下去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戏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⑤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时,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相距甚远。这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传之密室,每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可得。由于它们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略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
⑦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也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撞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16.文章第4段中,“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苍老”和“年轻”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4分)
苍老:
年轻:
17.作者把阅读的感觉比作“吃”、“睡”、“搏斗”,其作用是什么 (5分)
18.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孤独” (6分)
19*.作者在文中教给我们阅读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请你结合阅读中外名著的切身体会来回答。(6分)
六.写作 (65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改写。(15分)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要求:(1)将这首诗歌改写成情景交融的短文,200字左右。
(2)用第一人称,要有恰当的情景描写。
21.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50分)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结束时,特约佳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发表登山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另一位特约嘉宾,《百家讲坛》评《三国》的主讲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7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A. 讷 nè惬qiè ;B. 悭qiān否pǐ。C拓tà饮yìn )
2.B .(A.梁—粱,钢—刚;C.理—里,换—幻; D.杆—竿,悲—卑。)
3.C .(A项“起死回生”用于治疗风湿病属明显夸大。B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对象用错。C拆东墙补西墙:同“拆东补西”,拆掉这里去补那里。比喻临时勉强应付;D项“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不合语境.)
4.A.(B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 C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5、D
6.B.(被踢的应是袭人。)
7、A.(B把表现说成了原因;C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娱乐语言,“完全不可能”显得绝对;D“较少”错,一举原文意思,应该是“没有” )
8、D.(来源历史著作《三国志》)
9、C.(A项错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百家讲坛” 栏目的宗旨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B错在“主要阵地”和“现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C项原文出现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容易让读者理解成“所有的娱乐文化都是垃圾”,但娱乐文化中也有精品。D项错在“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原文中“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是比喻的说法。)
10.B. 意:意图
11.B.B.因:介词,趁机。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D.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
12.C.
13.得分点(1)“数”“微行”“便”和句意各一分;(2)“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3)“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14. (1)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现年复一年,时光推移;其次存在强化情感的作用。
(2)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面前事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幻想世界(虚)奇妙地联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盼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波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解释来答)
15.(8分)
(l)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而出岫
(2)畏涂巉岩不可攀 飞湍瀑流争喧豗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16.“苍老”指的是一种人生岁月的体验;“年轻”是说自己得到了精神愉悦,而变得年轻起来。
17.(1)化抽象为具体,阅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作者把它比作“吃”、“睡”、“搏斗”,形象而具体;
(2)化深奥为浅显,作者把阅读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让人接受。
18.(1)阅读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能独啜,是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
(2)阅读不可在太快乐的时光,
(3)阅读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
19.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从阅读的需要、体验、审美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20.例:春天的早晨,天空中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小船,我站在船头,极目远望,只见潭水清澈,一碧万顷,山峦倒影,印入眼帘,微风细拂,花香醉人。这时,水面上空的一群鸟儿叫着,在空中悠然自得地飞翔。忽然,岸上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这不是好友汪伦在为我唱歌吗?他用脚踏着节拍,边走边唱,那声音越爱越近了。这歌声悠扬,充满了对我的依依惜别之情。船,终于起帆了,看着好友渐渐消逝的背影,我的视线也渐渐模糊了。
古文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21. 【写作点拨】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和体会。这当中,有的人能奋勇争先爬上山顶,有的人爬爬歇歇,最终也爬到山顶,目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也有的人爬山只是重在参与,为了享受爬山的过程,至于能否爬到山顶并不在乎。
爬山如此,人生的每一项活动、工作、事业也是如此。由此拓展引申,我们对这则材料的审题可以有如下的立意:
于丹的角度:①勇攀高峰,志存高远②要有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③争强好胜,永不服输④勇立潮头,做社会的变革者⑤成功属于不屈不挠 者
易中天的角度:①做任何事情都重在参与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③力所能及无遗憾④量力而行,尽力就可⑤享受过程,别有洞天
考生在选择最佳切入点时,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即别人少有顾及的意向而自己却感悟最深、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的角度。
另外,写作时,为了保险,最好能引用材料中和你的角度、观点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这样立论就扣住了“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的要求,观点有出处,有来由,言之有理,容易得到阅卷人的认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立意(选取材料中的一个“意义点”),即可构思作文。
【考场佳作一】
成功之花属于不屈不挠者
人生就像登山,有的人能一鼓作气到达山顶,而有的人爬爬歇歇,不屈不挠,最终也爬上山顶,目睹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领略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胜境。前者,“敢为人先”的气概值得称道;后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样值得赞赏。成功之花同样在不屈不挠者面前绽放。
成功需要不屈不挠的付出。“圆梦八金”这是美国健儿菲尔普斯 创下的辉煌。当我们看到那金镶玉 挂在他的脖颈时;当我们看到那充满春天般的笑容时。我们是否曾想过在那金光闪闪的背后,他的不屈不挠的付出?其实菲尔普斯的八金梦并非偶然,正是他的努力所得,而那金牌便是对他付出的肯定。
谢延信,付出了忠贞与孝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钱学森,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难道他们没有不屈不挠的付出,能感动中国、赢得世人的尊敬?
成功需要不屈不挠的坚持。爱迪生 是世界发明大王。他为了研制灯丝,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研制蓄电池花了9年的时间,实验了9000多种材料,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最后连他最好的助手也都坚持不下去了。可是他仍不屈不挠的坚持着,最终成功之花在他面前绽放。
西汉的司马迁 ,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清代的曹雪芹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惊世巨著《红楼梦》;……难道他们没有不屈不挠的坚持,能有这世界名著 的诞生?
成功需要不屈不挠的拼搏。2004年雅典奥运会 的110米跨栏冠军刘翔在2008年奥运会中,因脚受伤退出比赛的赛场。刘翔是否是失败者呢?他不是失败者,依然是我们的骄傲,依然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虽然受伤退出赛场,但他的顽强拼搏的精神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 ,他依然会不屈不挠的拼搏,依然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成功之花依然会在他面前绽放。
鲁迅能够在文坛上吒咤风云,因为他曾不屈不挠的拼搏;霍金能够拥有今天的成就,因为他曾不屈不挠的拼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岂不知只要你不屈不挠的付出、不屈不挠的坚持、不屈不挠的拼搏,成功之花就会在你面前绽放。
【点评】作者巧妙地将材料进行分类,分别以主体段各段的中心句“成功需要不屈不挠的付出”、“成功需要不屈不挠的坚持”、“成功需要不屈不挠的拼搏”领起各段,多侧面、多角度的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从而集中鲜明地展示了文章的主题“只要你不屈不挠的付出、不屈不挠的坚持、不屈不挠的拼搏,成功之花就会在你面前绽放。”。文章段落之间匀称整齐,思路清晰,给人很强的外在结构美感,更让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考场佳作二】
走过,留下脚印 足矣
常感叹夕阳的无限前景,却抓不住她们的一丝倩影。
常陶醉于昙花一现的无限娇柔,却留不住她绝美的一瞬间。
常徘徊于河水之畔聆听水的声音,却捧不住她澄澈充满韵味的身姿。
但,我们不需有任何的感伤,我们只要走过,留下脚印足矣。正如 易中天的登山感悟: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
走过童年,我留下了快乐的脚印……
小时候,眼睛里总是纯纯的东西,无论大千世界如何多彩,我都不曾感知,因为我的世界里充满孩童时代的天真的幻想。我从不曾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颤颤发颤。只要妈妈给几个糖果哄哄我,每一天都有我的快乐在周围回荡。考试时,也只要拿一个老师用红笔画的小红旗就会欣喜若狂;玩耍时,只要与邻家小朋友一起玩个过家家 ,我就会忘乎所以;吃饭时,只要从哥那里多抢一块瘦肉,我就会美滋滋的……童年,留下了我快乐的脚印,留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走过少年,我留下了坚强的脚印……
少年时代最轻狂,既有孩童时代的天真亦不乏大哥大姐身上的理智。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摔得两膝血淋淋,爸爸见着心疼,叫我不要学了,而倔强的我硬撑着,带着两边伤痕累累的疤,叫哥扶着,又坚强的骑自行车,很快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第一次代表班级去参加演讲时,我没有领到梦寐以求的奖状,但我没有气馁,一次次的考验,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拼搏……少年,留下了我坚强的脚印,也彰显了我年少的狂放。
未走完的青春,我留下了奋斗的脚印……
年轻就是资本,有资本即可成大业。我一直很相信这句朴实的话,高中充满了挑战,有人说恐怖,有人说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溢满竞争,填满许多泪水与汗水,但我觉得风华正茂,就需用奋斗来装饰这每一天,让青春无悔 ,让世界再多一丝奋斗的背景,用努力来点缀属于十八岁的梦,让每一个夜晚 在灯光下都有自己孜孜不倦的身影。青春,留下了我奋斗的脚印,它将是我人生旅途上最美的脚印。
走过,留下脚印足矣。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我们走过,留下快乐,坚强,奋斗的脚印,就足矣。
【点评】本文作者在开头创造亮点的同时在行文过程中,主体部分用相似的词语、句子以独立成段的形式出现来串联全文“走过童年,我留下了快乐的脚印……”“走过少年,我留下了坚强的脚印……”“未走完的青春,我留下了奋斗的脚印……”。变化的是文字,反复吟咏的是基调,不仅强化了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www.临川十中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满卷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章蕾 座位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一个患有线粒体疾病且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女性与一个不患线粒体疾病的正常男性婚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们所生的女儿表现型都正常的概率为 0 B.他们所生的儿子只患线粒体疾病
C.他们所生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3/4 D.他们所生的女儿只患线粒体疾病
2. 右图是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含15N,另一条链中含14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②处碱基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并且可以遗传
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C)/(T+G)的比例上
D.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DNA中只含有15N的DNA占1/4
3. 女性子宫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DNA复制速度约为4um/min,但复制仅需40 min左右就可完成,这是因为( )
A.边解旋边复制      B.每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延伸
C.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复制起点多,分段同时复制
4. 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35H70O19N10,将它彻底分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 9H13NO2),谷氨酸(C 5H9NO4),则参与该“毒性肽”,合成的氨基酸分子数及控制该“毒性肽”合成的基因中含有的碱基数最小值分别为( )
A.10、60 B. 15、30 C .4、24 D.20、60
5. 维持人体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结构、物质和作用关系中,其中有误的一组是
A.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水平衡
B.肾上腺——醛固酮——无机盐平衡
C. 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血糖平衡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
6. 盛夏季节,在炎炎烈日下,人们闷热难耐,此时若来到浓荫避日的树林下会顿觉凉爽。下列事实中,可以用来解释其原因的是( )
①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 ②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③人靠出汗来调节体温 ④物体在光直射时,吸收的热量多
A.①② B.①⑧ C.①④ D.②③
7.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 )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8. 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 人体代谢终产物中的水的排出途径是( )
①皮肤 ②肺 ③直肠 ④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人量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人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受到针刺时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 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在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在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无论把此蛙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所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激素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调节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1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小鼠体内出现活S型细菌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
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13. 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⑥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V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14. 如右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
①生 ②无子番茄 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 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16. 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17.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18.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⑦抗体⑧干扰素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⑧
19.下列直接影响动物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20. 观察右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2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2.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23.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时
D.在~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4. 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A.从结构和成分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25.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 )
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
二、问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 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注: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
⑴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___________位置处。
⑵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___________。
⑶当图乙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商(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为0.8,那么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还需从外界吸收CO2_________毫升。
⑷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
2. 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 × 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 × 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必定是    。
(2)b方法与第(1)种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若F1有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n对染色体上),则利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育成的小苗理论上应有____种类型。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   体,它们往往表现为  
          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是    。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 ________ (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    (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全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要对其进行 _____________ 。
(5)e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应包括遗传信息的 _________ 和_________ 过程。
3. 下图表示3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图中_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__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的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代表调节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作用部位和C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丙受损,会使人患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与图中A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
(4)下丘脑对甲、乙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体现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中枢。
临川十中2012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A C C A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B B B A D B A D
21 22 23 24 25
C D B A B
8. 稳态是相对的,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间隙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CO2太高或太低,也会出现病理反应
2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本题应该选C。
二.简答题答案:
1. ⑴左侧 ⑵a、b、c、d ⑶200 120(算一下,好像有点问题。) ⑷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⑸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
2. (1)F2才出现性状分离 纯合子 (2)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n
(3)多倍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
(4)萌发的 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 筛选
(5)转录 翻译
3. (1)神经中枢 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a、c、d、e (3)e、c (4)树突或胞体 3  
(5)双向的 单向的 突触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
4.(1)垂体 胰高血糖素 (2)全身细胞和肝细胞 糖尿病 (3)生长激素 (4)作用范围广,调节速度慢
(5)体温、血糖、内分泌(顺序不分先后)
www.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