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神话。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 )
A.杨坚 B.李渊
C.赵匡胤 D.朱元璋
2. 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 )
A. 官吏贪赃枉法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民众不堪重负 D. 农民流离失所
3. 清军入关前提出“灭流寇以安天下”的口号,这一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B.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C.统一中国
D.援助明朝,镇压起义
4. 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后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基本平息浙江的倭患是在(  )
A.杭州 B.台州
C.扬州 D.南京
5. 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6.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乎无人能及。派遣他第一次出使西洋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宋高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8. 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小麦 ④花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10.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11.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阿房宫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
12. 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13. 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下列文物(模型)中最能反映明清专制集权内容的是(  )

A.三彩骆驼俑 B.筒车模型 C.锦衣卫印 D.郑和钟
14. 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15.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清朝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明朝末年,政府腐败,内忧外患,又遇天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灭亡了明朝。让我们一起看看李闯王是如何完成这一伟业的。
【人祸天灾】
材料一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因为勤奋,因为反腐,所以亡国。虽说清朝编纂的《明史》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但“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概括了崇祯的一生。
(1)崇祯如此勤奋,仍然无法挽回明朝的颓势,请从官场吏治方面谈谈原因。
材料二 1638年陕西等地大旱;1639年,陕西等地大旱;1640年五月陕西等地大旱;1641年全国大旱、大蝗、大饥、大乱,人相食。
(2)由材料二可知,旱灾主要发生在何地?除了天灾人祸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发生?
【自成建国】
材料三 明亡首位殉节官员马世奇评价:“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3)说说“闯,人之所附”的原因。李自成最终成就了怎样的伟业?
【英雄末路】
材料四:山西经济日报2016年7月14日报道: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和文物遗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打造吕梁在全省旅游产业的新亮点,今天,李自成遗址揭牌仪式在孝义市丽锦山庄举行。
(4)李自成最后的结局如何?导致了怎样的历史后果?
17.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长城修建于何时?它的修建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
(2)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何不同?如何评价明长城?
(3)北京城由几部分组成?布局有何特点?我们常说的紫禁城是哪一部分,地位如何?
18. 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清帝国的繁荣与危机,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设计,请你根据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朝代 措施 评价
明朝 加强君权统治,如明太祖废除①________ 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明太祖时期设立②________、明成祖时期设立③________ “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清朝 ④________时期设立军机处 ⑤________
(1)在研究加强专制统治方面,我们选择了两个朝代,请帮我们把所缺内容完成。
(2)列举明清时期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和它们的共同作用。
(3)马克思曾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请说出清政府“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而采取的政策。并回答清朝实行此政策的根本目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BA 6-10ADACD 11-15CACDA
二、非选择题
16.(1)万历皇帝20年不理朝政,致使吏治败坏,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人民苦不堪言。
明朝后期,朝政更加腐败,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社会矛盾尖锐。
(2陕西。天灾之年,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照旧催逼税粮。
(3)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等口号;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等。1644年初,建立大顺王朝,1644年灭亡明朝。
(4)李自成被吴三桂引清兵战败。农民起义失败,明末农民起义高潮结束,清朝入主中原。
17.(1)明朝。蒙古族。
(2)不同:①目的: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明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贵族南扰。②材料:秦长城是土筑结构,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③规模: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评价: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和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3)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特点: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线对称展开,体现了其政治中心、帝王之都的特征。紫禁城即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8. (1)①丞相制度(中书省);②锦衣卫;③东厂;④雍正帝;⑤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3)闭关锁国政策;维护清朝的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