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导致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关键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火车 D.发电机 2. 下面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就业机会的变化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大规模资本输出 3. “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是( ) A B C D 4. 今年,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诞生145周年。该战歌创作的背景是( ) A. 马克思主义诞生 B. 章西女王英勇战死 C.巴黎公社失败 D. 十月革命胜利 5. 有人认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内战进入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战争的阶段。据此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的主要意义是( ) A.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B.推翻了美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扭转战局为北方的胜利奠基 6. 美国政府于1861年颁布了《反联邦脱离法》,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也只是在南方叛乱地区中率先解放黑人奴隶。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首要目的在于( )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争夺世界霸权 D.废除黑人奴隶制 7.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8. 比较异同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明同学就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下列关于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C.两次改革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两次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9. 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工业革命 10.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推行“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这体现的改革政策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11. 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的“三角贸易”,成为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持续了400多年。在“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 ( ) A. 亚洲 B. 非洲 C. 美洲 D. 欧洲 12. “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 思想家和军事家,由于他的努力,委内瑞拉. 秘鲁.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玻利维亚和巴拿马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这段文字介绍的人物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华盛顿 D.拿破仑 13. 1921—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14. 如图为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它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发出“CQLMG”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的发明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计算机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5.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简称“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展现人类在社会. 经济. 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 科技. 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材料二 英. 美. 德. 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 国家名称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的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1 4 5 2 请回答: (1)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1851年英国为何能首先举办世博会? (2)世博会是科技的展台,科技成果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请列举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内的重大发明及人物。 (3)材料二中英. 美. 德. 法工业生产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尤其使英国与德国之间矛盾重重。这一矛盾的发展致使哪两大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历法和穿着也都改变了。一种现代银行体制逐渐形成。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海军出谋划策,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政府鼓励建立铁路网. 电报和航运线;它还与日本新出现的企业家们一起发展重工业和钢铁. 造船业,并使纺织业生产现代化。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材料二 洋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 船舰. 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洋务派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一分钟。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欧洲技术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新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机会窗口”》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的“他”是谁。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CCD 6-10BBDBC 11-15BACBD 二. 非选择题 16. (1)政治: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建立;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2)火车——史蒂芬孙。 (3)第二次工业革命。 (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 17. (1)内容:进行政治(法制)改革;发展教育;改变社会生活;建立现代银行体制;建立现代化军队;发展交通业和现代工业。(答出四点即可) (2)原因:洋务派不改变封建统治;观念保守,思想落后;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 (3)转变落后观念;改革落后制度(布新也要除旧);学习优秀文明成果(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亦可) 18. (1)爱迪生。 (2)国内市场扩大,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革新;科学家的杰出贡献;等等。 (3)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