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虎门
2.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
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3.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
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4. “1842年,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口为通商口岸;1858年,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860年,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段文字说明了(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 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6. 一位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洋务运动的成就
B.洋务运动的弊端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所造战舰的渺小
7.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8.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里的“敌人”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日俄联军
C.德意联军 D.八国联军
9. 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19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富强起来
11. .图片材料体现了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的领域是(  )
?
①政治?? ??②军事??? ?③经济?? ??④教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 洋务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
B.顽固派的阻挠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13.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火烧圆明园
14. 某班同学正在演出历史剧《百日维新》,其中一个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请问这个演员扮演的角色是谁(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谭嗣同
15. 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石。中国在近代教育上的探索有(  )
①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福州船政学堂 
②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④清末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等将自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远近民人观看者,无不肃然懔畏。
——摘自《林则徐选集》
材料二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A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地点A是哪里。概括与此条约有关的战争的主要影响。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探究的主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军是国家倾举国之财力打造的高科技兵种,清国进口的外国战舰在吨位上名列亚洲海军第一。1887年,日本加速引进新锐战舰,至战争开始,性能优异的战舰吨位已经超越清国。
材料二 清国实行的兵役制是佣兵制度。官兵服役是为了获得“军饷”,军人是穷人躲避饥饿的“职业”。军中的中老年、壮年、青年人混杂,难以承担相同的军事任务。日本的兵役制度规定:日本男性公民不论贫富贵贱,都有为国服役的义务。
材料三 清国不重视情报收集,国家机构及军事体系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国内长期存在大量日本间谍,广泛搜集清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战前、战中、战后,日军都能及时得到清国的军事动向。
——以上材料均摘自宗泽亚《清日战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清日战争”的结局。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因素。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8.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他们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独火器万不能及”,他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依据是什么?为此洋务派进行了怎样的实践?(列举两个方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列举两例)?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说这场运动从西方文明中采纳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更为可取的东西”又是指什么?
(4)洋务运动给近代化探索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BD 6-10CDDDD 11-15CABDC
二、非选择题
16.(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香港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
17.(1)清朝失败。
(2)武器装备;兵役制度;军事情报工作。
(3)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
18.(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
(2)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客观上却促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西方政治制度。
(4)学习先进文明不能停留在表面,应深入挖掘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深层次的内容,改革必须要有政治和制度的有力保障才能成功,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