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图是由甄子丹、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忽必烈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 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B.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C.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D.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3. 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有关的有(  )
①宣布脱离明朝独立,建立后金 ②依照明制实施改革 ③在盛京称帝 ④改金为清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 元末明初,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及奸商组成的“倭寇”群体,经常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走私,时称“倭患”。在平息倭患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5. 1771 年 9 月,乾隆帝在承德接见渥巴锡,并赏赐大批牲畜、米麦、布匹等物资。渥巴锡得到乾隆帝赏赐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B.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成功收复了台湾
D.抗击了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掠
6. 1653年,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的皇帝是(  )
A.顺治皇帝 B.康熙皇帝 C.乾隆皇帝 D.雍正皇帝
7.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9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是因为(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8.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
A.苏州“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B.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C.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D.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普遍种植
9. 清朝前期,我国商业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乾隆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商帮是(  )
A.徽商 B.晋商 C.浙商 D.粤商
10.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11. 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慈悲善良的唐三藏和朴实忠诚的沙和尚,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哪部书中的主角(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2.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典雅唯美的昆曲再现瑰丽的爱情传奇,令人耳目一新。《牡丹亭》的作者是(  )
A.汤显祖 B.罗贯中 C.董其昌 D.郑板桥
13. 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东厂 ③设军机处 ④设廷杖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仅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据教材和材料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自成起义军得到人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李自成在哪建立了大顺政权?明王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4)大顺政权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却在力图统一全国的时刻走向了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
材料二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18. 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专横暴力。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政府推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中国输给西方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BCB 6-10ABDBD 11-15CADBD
二、非选择题
16.(1)问题: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原因:①根本原因: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苛重。
②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政府催征如故。
(2)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西安。1644年,大顺军进攻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4)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17.(1)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实行八股取士;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
(3)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意思接近即可)
18. (1)表现:废除宰相,皇帝直接管理政务;设置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导致中国的闭塞、停滞、落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政治制度落后;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未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经济落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