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03讲 分子原子 暑期培优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03讲 分子原子 暑期培优讲义(学生版+教师版)(机构用)

资源简介

第3讲
分子原子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
的变化
物质
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
的变化
(燃烧)

生锈


生物变化
)(
酸碱变化

特征是有
生成
主要依据
伴随发
、放
、变色、生成
或者
等现象
爆炸:气球轮胎(物理
物质状态

火药煤气罐(化学
燃烧引起

化学变化中
伴随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
二、原子:化学
中的最
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1.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2)原子在不断的
(3)原子间有一定的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①所有金属
;②固态非金属(C
S
P)③稀有气体(He
Ne
Ar
Kr

三、分子
1.分子的存在:花香四溢,臭气熏天,衣服变干,糖水混合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很
:质量和体积都很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看到的都不是)
②分子总是在
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快。(布朗运动)(冬天衣服慢干)
③分子间有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
,因此气体可以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
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的
性质,不保持物质的
性质,如物质的气味、颜色、密度都是宏观的,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属性。如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单个SO2就不具有。
4.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
构成的。但原子不一定比分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
改变,数目
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不变。
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为无色
结论:酚酞
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图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现象:溶液变红色
结论:
3、如图(二),观察烧杯A、B中溶液
颜色变化。
现象:A烧杯中溶液变
色,B烧杯中溶液为
色。
结论:氨分子
,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4、如图(三),试管中滤纸条ABC三个位置涂有酚酞试剂,试管口棉花滴上几点氨水,观察现象。
现象:CBA三点依次变红。
5.如图(四),盛水烧杯中放如一粒糖,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现象:糖逐渐变小,直到看不见
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分子特征:

6.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
的最
微粒
化学
中的最
粒子
构成
由原子构成的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

在化学变化中

相同处
①都很
②都不断
③微粒间有
④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⑤都能直接构成
联系
分子
原子
构成物质的三种离子
原子:所有金属
金刚石和石墨(C)硫磺(S)红磷(P)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分子:
双原子分子:氢气(H2)
氮气(N2)
氧气(O2)
氟气(F2)
氯气(Cl2)
液溴(Br2)
碘(I2)
多原子分子:臭氧(O3)碳60(C60)水
有机物:
离子:金属氧化物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入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有关液氧变成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B氧分子的体积变大,运动速度变快
C.氧分子的质量变大
D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但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21年白云区一模节选)(1)如图所示是滴有红墨水的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4)小张同学对化学很感兴趣,做了关于氨气的实验。
①在充满氨气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
②根据如图实验推理: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中的水进入广
口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氨气进入水

(填“是”或“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推理的
证据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下列叙述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改变了。(

(2)同种分子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
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
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
D.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9.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10.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C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
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
12.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如氧气、二氧化硫等.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氦气。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
、氢氧化钙
13.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打开酒瓶就可以闻到酒味

(2)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中

(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
67×l021个水分子

(4)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

14.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科学家有:①阿佛伽德罗;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拉瓦锡.用序号填空: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指出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5.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
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
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
6.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
7.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
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
8.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9.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水分子
改变。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
变化。
10.(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1.(2017年广州卷T4).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2.(2016年广州卷T1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分子中存在
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3.(2020年荆州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4.(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
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5.(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推断,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说明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2020·湖南邵阳中考真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8.(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题)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9.(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0.(2020·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11.(2019年吉林省)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12.(2019年河北省)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隙变小
13.(2019年云南省)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第3讲
分子原子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
新物质
的变化
物质
三态
变化,
电磁

化学变化:生成
新物质
的变化
(燃烧)

生锈


生物变化
)(
酸碱变化

特征是有
新物质
生成
主要依据
伴随发

、放

、变色、生成
沉淀
或者
气体
等现象
爆炸:气球轮胎(物理
物质状态

火药煤气罐(化学
燃烧引起

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
有化学变化
二、原子:化学
变化
中的最

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1.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2)原子在不断的
运动
(3)原子间有一定的
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
不同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①所有金属
;②固态非金属(C
S
P)③稀有气体(He
Ne
Ar
Kr

三、分子
1.分子的存在:花香四溢,臭气熏天,衣服变干,糖水混合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很

:质量和体积都很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看到的都不是)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快。(布朗运动)(冬天衣服慢干)
③分子间有
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

,因此气体可以
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

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
物理变化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
化学变化
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分子保持物质的
化学
性质,不保持物质的
物理
性质,如物质的气味、颜色、密度都是宏观的,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属性。如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单个SO2就不具有。
4.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但原子不一定比分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
一定
改变,数目
可能
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一定
不变。
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溶液为无色
结论:酚酞
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图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现象:溶液变红色
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如图(二),观察烧杯A、B中溶液
颜色变化。
现象:A烧杯中溶液变红色,B烧杯中溶液为无色。
结论: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4、如图(三),试管中滤纸条ABC三个位置涂有酚酞试剂,试管口棉花滴上几点氨水,观察现象。
现象:CBA三点依次变红。
5.如图(四),盛水烧杯中放如一粒糖,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现象:糖逐渐变小,直到看不见
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分子特征: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6.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

微粒
化学
变化
中的最

粒子
构成
由原子构成的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


在化学变化中
不可

相同处
①都很

②都不断
运动
③微粒间有
间隔
④同种微粒性质
相同
、不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
⑤都能直接构成
物质
联系
分子
原子
构成物质的三种离子
原子:所有金属
金刚石和石墨(C)硫磺(S)红磷(P)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分子:
双原子分子:氢气(H2)
氮气(N2)
氧气(O2)
氟气(F2)
氯气(Cl2)
液溴(Br2)
碘(I2)
多原子分子:臭氧(O3)碳60(C60)水
有机物:
离子:金属氧化物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B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入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有关液氧变成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B氧分子的体积变大,运动速度变快
C.氧分子的质量变大
D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但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D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21年白云区一模节选)(1)如图所示是滴有红墨水的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分子间有间隙

(4)小张同学对化学很感兴趣,做了关于氨气的实验。
①在充满氨气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
②根据如图实验推理: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中的水进入广
口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氨气进入水


(填“是”或“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推理的
证据是
酚酞试剂变红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下列叙述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改变了。(
×

(2)同种分子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
×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
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D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选项是(
B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
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D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
D.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D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D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C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9.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有(
C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10.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C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
原子
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__相同__,不同分子的性质
不同

12.有些物质是由
分子
构成的,如氧气、二氧化硫等.有些物质是由
原子
直接构成的,如汞、氦气。有些物质由
离子
构成,例如氯化钠
、氢氧化钙。
13.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打开酒瓶就可以闻到酒味
B

(2)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中
C

(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
67×l021个水分子
A

(4)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
D

14.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__NO2的密度大于H2,分子在不断运动。
15.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科学家有:①阿佛伽德罗;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拉瓦锡.用序号填空: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_④_;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指出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科学家是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D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C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D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C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5.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C

A.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
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
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
6.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C

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
7.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C

A.氧原子
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
8.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9.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水分子
种类
改变。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
间隔
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
物理
变化。
10.(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酚酞溶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成红色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_溶液逐渐变红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烧杯A中氨分子进入B使溶液逐渐变红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没有必要_,理由是
实验Ⅰ已做过对比试验,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1.(2017年广州卷T4).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2.(2016年广州卷T10).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D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分子中存在
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3.(2020年荆州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4.(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D
)
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
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5.(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推断,该反应属于(
A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说明了(
C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2020·湖南邵阳中考真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B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8.(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题)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9.(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0.(2020·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11.(2019年吉林省)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D)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12.(2019年河北省)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D)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隙变小
13.(2019年云南省)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体积扩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
D.分子个数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