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4.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衣服、花朵、图画、彩虹、彩色电视机里的节目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这些各种各样的颜色又是怎样产生的? 给同学们投影几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就这几幅图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1.雨后彩虹为什么是七色的?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花是红的叶是绿的天是蓝的?4.绘画颜料的颜色和光有联系吗?5.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光的色散: 1.实验方法: 学生: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没有太阳光时,可以将三棱镜放在用投影仪上来做实验),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观察到白纸上出现的现象。 2.实验发现: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光的传播方向不但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白屏上可以看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小结: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解释:雨后为何容易出现彩虹? 参考答案: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它们好像一个个的小棱镜,阳光透过大气层进入小雨滴上时会发生折射,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并且从外向内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形成弧形的彩虹。 (板书: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后,投射在白屏上有序的彩色光带叫光谱。) 注意:1.用棱镜可以使白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二)、色光三原色 学生实验: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教师小结: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板书: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色光,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看不见的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主要应用于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烘干物体等。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电视遥控器。 2、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紫外线有杀菌、防伪的作用。医院用紫外线灯来消毒杀菌;生活中用紫外线来验钞等。 紫外线最大来源是太阳。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会患皮肤癌,因此要注意防晒。 三、小结: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四、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 2.上网查资料,了解物体的颜色及颜料三原色。 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