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指导案 年 月 日 课题 15.1两种电荷 课型 新授 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重点 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 对电荷的认识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 学生领悟(知识、方法) 时间 一、创设情境: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二、自主学习: (一)、两种电荷: 阅读课本“电荷”部分,完成自我展示1: (二)、原子及其结构: 阅读课本P33——P34“导体和绝缘体”上面,完成自我展示2: (三)、导体和绝缘体: 阅读课本P34——P35,完成自我展示3: 三、小结 自我展示1 (1)、 叫做摩擦起电。 (2)、自然界只有 电荷。 (3)、 叫正电荷; 叫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 (5)、电荷的多少叫做 ,简称 。 (6)、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7)、摩擦起电的物体有 的性质。 (8)、验电器的作用 。 原理 。 自我展示2 (1)、原子中心是 ; 在核外运动。 (2)、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自我展示3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 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 。 (2)、金属靠 导电。 四、课后作业: 备课辅助案 年 月 日 课题 15.1两种电荷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材分析 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但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此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从实验入手认识。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 板书设计 两种电荷 一、两种电荷 二、原子及其结构 三、导体和绝缘体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