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一. 基础知识(2*8=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吮血(shǔn)
D.咨嗟(chǎ) 盥沐(guàn)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
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4、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 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③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A.舒服 费用 愕然 B.舒心 用度 愕然
C.舒服 用度 悚然 D.舒心 费用 悚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6、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
B.他把汽车开得那么快,我敢从驾驶室爬到后面去吗?于是我就说:“算了吧。”
C.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D.“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
7、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北京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8、下面是《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见,须得一阵大乱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②“哎哟!我来地不巧了!”:“早知他来, 我就不来了。”“来呢一起来,不来一个也不来, 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呢 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  
③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④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
A.①黛玉②王熙凤③宝钗④宝玉 B. ①宝玉②宝钗③黛玉④王熙凤
C.①宝玉②黛玉③宝钗④王熙凤 D. ①王熙凤②黛玉③宝钗④宝玉
二.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每小题2分)
(华小栓病重,华老栓听说人血可以治疗小栓的病,于是赶早去杀头的地方,被杀者是革命者夏瑜。)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鲁迅《药》节选)
9. 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既暗示了时代的特征,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B.细致真切地描写自然景物,烘托出夜深人静时的阴沉死寂的气氛。
C.渲染了深夜里阴沉死寂而有点恐怖的气氛,影射当时群众麻木不仁,反对统治阶级气焰嚣张。
D.制造令人深思的悲剧气氛,为小说的悲剧色彩定下调子。
10.“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用“青白”来修饰灯光,原因是( )
A.暗示了华老栓因为儿子病重的凄凉心情。
B.渲染了华家因买到治病的好药而喜悦的心情。
C.说明华家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D.这惨淡的灯光暗示着小栓命不久矣。
11.华老栓夫妇的对话似乎没头没脑,对这一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先已商量好的,所以在付之行动时不必再从头说起。
B.出于忌讳,所以不敢直说,但是老两口心中了然。
C.引人入胜,起到了让读者急于读完全文的特殊效果。
D.为了不让小栓知道事实真相。
12.对“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一句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抖”表明他对钱的看重,心情的激动。
B.“抖抖”说明对钱的珍惜,“按”表示他办事稳妥且细心。
C.“抖抖”是舍不得花钱,“按”是怕钱被偷走。
D.“抖抖”是内心激动,“按”是表示办事机警。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10分)
错 位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从他面前驶过。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得知: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这就好,这就好。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
晚间本地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但随后,播音员说: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真是太可耻了!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决定将这些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萎顿、眼光迷离,泥鳅似的穿梭在人群里。其中一个,还抱着婴儿,大概是用来打掩护的。他将三个疑似的贼特写,放大,印成相片,揣在随身背包里。
经过缜密推断,他认为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在现场附近干活的民工。于是,他决定顺藤摸瓜。果然,没费多大周折,他在人工湖对面的一个小饭馆,逮到一张熟悉的脸: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这人是小饭馆老板。
他走进饭馆,要了一碗凉面,借故和老板搭讪,问这问那。
他突然话锋一转:“上星期,这边发生车祸,你晓得不?”
“晓得呀,我还去看了的。”
“我听说许多人丢了钱包、手机、衣服,你有没有丢?”
“大哥,我都不好意思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我这里里外外二三十个客人吃晚饭。最后,一些人不但没结账,还顺手拿走了不少碗、碟、勺。”
他眼光咄咄:“那你就墙内损失墙外补?”
“啥嘛?我本来打算看一眼就回来。谁知道,车里头女人叫,娃娃哭,就赶快下水捞人吧。”
他愕然。他思忖片刻,觉得这些人,满心满眼都是钱,连做带偷,满嘴谎话。于是,不动声色,拿出抱孩子男人的照片,说认识不?老板一看,说在门口见过,好像在前头工地上工。他黑着脸,付账,出门。
在一垛两米高的红砖墙上,他找到那人。开门见山:“那天车祸你在现场不?”
“是啊。”
“丢东西没?”
他苦恼地说:“我婆娘到现在还跟我打架。那天,他给我二百块钱,让我带儿子去买辆婴儿车。后来,我给娃买了辆旧车。余下的钱,买了洗澡盆、玩具、奶粉,还有一件汗衫穿在身上。回来的路上,有人掉湖里了,我就把娃和东西放岸边,脱下衬衫,搭车把上,下水救人。好家伙,上来后,我娃被人抱着,车和东西全不见了。我只好打赤膊,抱起娃喽。”
他举起DV将他和他的话拍了下来。那人就顿了顿说:“我现在只能多加班,到下月发工资,再给娃买车。我那个老乡更倒霉,脱下来的裤子、皮鞋,兜里的手机、现金,全让人抱跑了。结果,穿个裤衩,光脚在大街上跑……”
他招招手,请他下来,拿出最后一张照片说:“你说的是他不?”
“就是他。”
他问了他的小灵通号,将三个疑似的贼约到小饭馆,吩咐老板整几个菜,喝酒。“和俺们?”三个人脸上写满受宠若惊的疑虑。他点头,说:“我得跟你们郑重其事地赔个不是……”
13、分析下列①②句的作用。(4分)
①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眼睛,黑皮肤,蛤蟆嘴,一看就不是好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分析三个“下里巴人”共同的性格特征。(2分)
15、小说描写了三个“下里巴人”在轿车“跳”进人工湖后,奋力勇救落水者却被人们怀疑为贼的故事,最后误解虽被解除,但仍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请你谈一谈他们有如此遭遇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8分)
16.千呼万唤始出来, 。
17.剑阁峥嵘而崔嵬, , 。
18., ,大珠小珠落玉盘。
19.丛菊两开他日泪, 。
20. ,不尽长江滚滚来。
21. ,此时无声胜有声。
22.沧海月明珠有泪, 。
四.诗歌鉴赏。
2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
咏怀古迹(其三)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⑴“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2分)
⑵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3分)
2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答: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答:
五、语言表达和应用(8分) 25、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4分,每题2分)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青岛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那么济南便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网络世界是 ,那么现实世界便是 。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数学是 ,那么语文便是 。
  26.以“作家”开头,用一句话概括以下一段文字的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非常正确!但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因为归根结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作家□□□□□□□□□□□□□□□□□□□□□□□□□□□□□□。
六.作文(4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对此有自己的认识。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秘密★启用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则a5=(  )
   A.13 B.14    C.15 D.16
2.中,A、B的对边分别是,且( )
A. B. C. D.不能确定
3.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为4、6、8,则此三角形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一个等差数列中,a4+a5=15,a7=12,则a2=( )
A. B.3 C. D.
5. 在中,角、、对应的边为、、,若,,,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6. 在中,若,则的形状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7. 若a、b、c成等比数列,则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
A.0 B. 1 C. 2 D.0或2
8.如果数列的前项和,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
9.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an}中,( )
A.128 B.36 C.20 D.16
10.已知等差数列和{bn}的前项和分别为Sn、Tn,若,则( )
A. B. C. D.
11. 在△ABC中,若sinA:sinB:sinC=3:2:4,则cosC的值为( )
A. B. C. D.
12.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B的距离为( )
A. km B. km C. km D. km
数 学
第Ⅱ卷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等差数列{an}中,a4=9,a9=-6,则an=
1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记为Sn,,则该数列的通项 =__________
15.在1和16之间插入三个数a、b、c使之成等比数列,则b=
16.在△ABC中,=600,b=1,S△ABC=,则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10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b,c,.已知a=3,c=2,B=150°,求边b的长.
18.(本小题12分)
数列{}中,an=n2-5n+4
(1)若18是该数列的第m项,求m;
(2)n为何值时,数列{}有最小值?并求出此最小值。
19.(本小题12分)
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1)角C的度数; (2)AB的长度。
20.(本小题12分)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四项a4=6,且a3、a5、a11分别是等比数列{bn}的b2、b3、b4.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
(1)若数列,试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在锐角△ABC中,角A、B、C所对的边为a、b、c,已知向量m=,向量n=,且m∥n.,
(1)求∠A的大小;
(2)若a=2,且sinA+sin(B-C)=2sin2C,求△ABC的面积.(命题人:王洪兵;审题人:刘鑫 王小华 李珍芳 李娜 2012年3月 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0×3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D、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该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2、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是受恒力的运动
3、对于平抛运动,下列条件中可确定物体飞行时间的是( ★ )
A、已知水平位移 B、已知下落高度
C、已知初速度 D、已知末速度的大小
4、在研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时,观察如下实验,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 )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5、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改变量总是( ★ )
A、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D、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6、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方向可能与线速度方向不垂直
B、向心加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角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7、如图所示,用细绳系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 ★ )
A、只受重力
B、只受拉力
C、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
D、受重力和拉力
8、若已知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可能的运动轨迹是( ★ )
9、洗衣机的甩干筒在稳定旋转时有衣服附在筒壁上,则此时( ★ )
A、衣服受重力,筒壁的弹力和摩擦力,及离心力作用
B、衣服随筒壁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筒壁的弹力提供
C、筒壁对衣服的摩擦力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D、筒壁对衣服的弹力随着衣服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
10、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物块A和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块A的线速度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
B、物块A的角速度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
C、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
D、物块A的周期小于物块B的周期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河水的流速是3m/s,河宽80m,小船渡河时船头指向与河岸垂直,它将在正对岸的 ★ m处靠岸,过河时间为 ★ s,
1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 ★ ,地球的半径为6400km,放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的线速度是 ★ m/s。
13、汽车沿半径为R的圆跑道行驶,设跑道的路面是水平的,路面作用于车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的十分之一,要使汽车不致冲出圆跑道,车速最大不能超过
★ m/s (g=10m/s2)
14、小球从离地5m高、离竖直墙4m远处以8m/s的速度向墙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碰墙点离地高度为 ★ m,要使小球不碰到墙,它的初速度必须小于 ★ m/s。(取g = 10m/s2)
15、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1上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和r,从动轮O2的半径为2r,A、B、C分别为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的角速度ωA、ωB、ωC之比为 ★ 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度aA、aB、aC大小之比为 ★
16、如图所示,闪光照片记下了作平抛运动的小球的四个位置O,A,B,C.其中O为抛出点,OD为竖直线,格子为正方形格子,闪光间隔时间为1/30s,则小球从O运动到C所需时间是 ★ 小球抛出时的初速是 ★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7、(10分)一个3kg的物体在半径为2m的圆周上以4m/s的速度运动,向心加速度是多大?所需向心力是多大?
18、(12分)在一次“飞车过黄河”的表演中,汽车在空中飞经最高点后在对岸着地,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着地点经历的时间约0.8s,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约为30m,忽略空气阻力。求:
(1)、汽车在最高点时速度是多少m/s 。
(2)、最高点与着地点的高度差是多少m 。(取g=10 m/s2)
19、(12分)一物体做平抛运动,抛出后1s末的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60,求:
(1)、物体做平抛运动初速度?
(2)、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20、(14分)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形轨道放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冲上轨道,当小球将要从水平轨道口B飞出时,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mg。求:
(1)、小球从水平轨道口B飞出时速度是多少m/s 。
(2)、小球落地点C距A(A在B的正下方)处多远。(重力加速度为g)
21、(附加题5分计入总分,但总分不超过100分)一物体做平抛运动,测得物体在最后1秒内由A点运动到B点,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450变为600,试求:
(1)、物体由抛出点运动到B点所需时间;
(2)、物体由抛出点运动到B点的水平位移。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2011—2012学年度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0×3=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C B A D C D C B A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7、(10分)
解:……………………………………………………(3分)
………………………………………(2分)
……………………………………………………(3分)
………………………………………(2分)
18、(12分)
解:(1)…………………………………………………(4分)
……………………………………(2分)
(2)………………………………………………(4分)
……………………………(2分)
19、(12分)
解:(1)………………………………(4分)
…(2分)
(2)…………………………(4分)
…(2分)
20、(14分)
解:(1)…………………………………………(3分)
…………………………………………(2分)
(2)……………………………………………(3分)
………………………………………………(2分)
………………………………………(3分)
21、(5分)
解:(1)……………………………………(1分)
…………………………………………(1分)
…………………………………………(1分)
(2) ……………………………(1分)
……………………………………(1分)
C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 )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①抗体 ②激素 ③糖原 ④呼吸氧化酶 ⑤染色体 ⑥胰淀粉酶 ⑦无机盐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⑤⑦   D.①②⑦
(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一些淡盐水,是为了 ( )
A.维持水分的代谢平衡 B.降温、维持体温恒定
C.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 D.提高体内的免疫力  
( )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渗透压大小依次为
A.x>y>z       B.y>z>z      C.z>y>z      D.z>x>y
(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④处的氧气浓度最高,CO2浓度最低
D.在肝脏及肌肉等部位②中的O2与血红蛋白分离后,从而进入③中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共同维持的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 )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图是
A.①→④    B.②→③ C.④→① D.③→②
(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兴奋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
B.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
C.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D.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 )神经元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下图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下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刺激a点时,电流表中瞬间电流方向为d →b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感受器,e代表效应器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下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突触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递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引起其兴奋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D.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右图为一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兴奋
B.刺激b点,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D.刺激d点,兴奋可由B神经元传到A神经元
(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大脑皮层V区和H区受损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
A. 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谈话
C. 看不见;听不见 D.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 )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 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
(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 )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
D.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
( )下图A、B代表动物的某内分泌器官,①②③代表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的分泌量引起激素①和②含量的变化,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反馈调节
B.B代表某动物的甲状腺.则激③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
C.血糖含量升高,则会直接促进B分泌的③的量增加,而与垂体无关
D.水盐平衡失调,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则可能受损的结构是图中的A
一、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2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是指       ,即图中的标号       等部分。
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
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 _;毛细淋
巴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 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
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 __;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 层膜才能被
组织细胞 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 ___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7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共同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总称为 。其稳态的维持主要调节机制是 。
(2)图甲中的B相当于图乙中的 (用标号表示)
(3)婴儿长期食用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乙中的〔 〕 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4)若图乙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其中 和 可以直接进入血浆,共同参与血糖调节。
(9分)下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乙是图甲中〔 〕 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结构包含了④      ⑤        ⑥        
(2)⑥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持续性结合,则将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
(3)请在上面方框内填上兴奋传递方向,并说明兴奋不能逆向传递的原因是

图甲 图乙
(12分)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请用下列核心概念构建模型。
A B ①
② ③ ( )
北师大贵阳附中2012年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D C D B C D C D C D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B C D B D B C A A D D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2、(7分)
(1)内环境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① (3)③组织液
(4)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33、(9分)
(1)C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3)↓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4、(12分)
A、下丘脑 B、甲状腺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促甲状腺激素 ③甲状腺激素
(反馈)
轴突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由第I 卷(选择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卷的对应表格内)和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组成。务必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第II卷的对应表格内;违者视为无效卷!)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社会生产力 D.人口总数
2、读右侧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表
示不同的国家,其中最能反映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
率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老龄化问题 D.人口身体素质差
读右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
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
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
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读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6—7题
6、在1950~2005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7、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
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
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下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回答8——10题:
8、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 C.4% D.3%
9、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10、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
的是
A.德国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11——12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M 人口数(人)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N 人口数(人)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1、M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0.675% C.0.885% D.0.93%
12、下列说法与表格数据相符的是( )
A.M地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M小于N,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M小于N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M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M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13、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水平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D.资源状况
1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16~17题。
16、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下图为人口规模相当的甲乙丙丁四座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下列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A.较高的工资待遇 B.迁入区有好的环境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 D.严格的户籍管理
20、四城市中,吸纳人口数量最多、经济发展较
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项活动,主要取决于:
A.各种活动的主要程度 B.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C.各种活动得到市政府的支持程度 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等值线的数据(单位:元/m2)有1000、1500、2000、2500。其中
数据为2000元/m2的等值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阴影部分应为
A.商业中心用地 B.外围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
24、一般来说,城市郊区的主要功能是
A.商业中心 B.交通枢纽 C.农副产品基地 D.行政中心
25、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右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26~27题。
26、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27、下列叙述不属于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如图中,R1、R2、R3三个圆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3<R2<R1,据图回答28——29题:
28、与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A.成都市-R1,沈阳市-R2,北京市-R3 
B.湄潭县-R3,遵义市-R2,贵阳市-R1
C.北京市-R1,黄浦区-R2,上海市-R3 
D.贵阳市-R3,毕节市-R2,遵义市-R1
29、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R1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
B.R1比R2提供的职能种类少
C.R1的城市级别最高
D.R2的服务范围小于R3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30——32题。
30、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
其中e区域通常是( )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31、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32、城市各种功能区中,分布最广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33、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34、根据甲图风向玫瑰图,判断乙图中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布局合理的是( )
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回答。
项目 年份 1950年 1980年
甲 城市数目(个) 1 3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丁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35、表格中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数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时间:60分钟 命题人:马富 审题人:夏冰
第I卷 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读图“各类土地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3分)
在图中OC轴上的适当位置写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3分)
     
3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该城商务区应位于A、B、C三处的 处,
理由是:

② 。(3分)
(2)工业区应位于A、B、C三处的 处,
理由是

② (3分)
(3)高级住宅区应位于A、B、C三处的 处,理由是:

② (3分)
38、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1分)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并从地理角度说明该住宅区的布局优势 。(1分)
(3)读小区布局图,说明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特点 ,
造成这种布局的原因 。(2分)
(4)该城市工业区布局 (是、否)合理?请说明原因 ① ;
② ; ③ 。(4分)
(5)功能区C的环境作用 ① ② 。(2分)
39、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的人口增长”示意图甲和“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乙,完成下列问题。(5分)
(1)A城市属于 国家,城市化处于图乙中的 阶段,B 城市化处于图乙中的 阶段。
(2)从城市化水平比较,A、B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 _ (填字母)。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A C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C D C A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C B A D B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D C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读图“各类土地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A ;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B ;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 C 。(填字母)(3分)
在图中OC轴上的适当位置写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3分)
     
3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该城商务区应位于A、B、C三处的 A 处,
理由是:
① 位于市中心
② 交通方便、人流量大 。(3分)
(2)工业区应位于A、B、C三处的 B 处,
理由是
① 城市外缘,地价低
② 交通方便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3分)
(3)高级住宅区应位于A、B、C三处的 C 处,理由是:
① 环境优美
② 交通便利 (3分)
38、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商业区 。(1分)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并从地理角度说明该住宅区的布局优势 上风向,环境好 。(1分)
(3)读小区布局图,说明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特点 南低北高 ,
造成这种布局的原因 更好的采光 。(2分)
(4)该城市工业区布局 是 (是、否)合理?请说明原因 ① 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② 靠近铁路 交通便利 ③ 城市外缘,地价低 。(4分)
(5)功能区C的环境作用 ① 缓解热岛效应 ② 绿化美化环境 。(2分)
39、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代表城市的人口增长”示意图甲和“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乙,完成下列问题。(5分)
甲 乙
(1)A城市属于 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处于图乙中的 2 阶段,B 城市化处于图乙中的 3 阶段。
(2)从城市化水平比较,A、B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 B (填字母)。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4000
-2000
+2000
-2200
+3000
-1500
+2000
-500
100
1000
2000
100
500




+人口出生数 –人口死亡数 → 人口迁移数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 选择题,75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C、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2.2011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2988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2011年1月12日,全国首个电子信访服务中心在江苏正式启用,老百姓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上网都可以进行信访,最高费用只需几角钱。这表明(  )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多样性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充分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种辩证关系的是 (  )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两项任务
B.对少数人实行民主,对多数人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5.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7、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A、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所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的政治权利
D、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8、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
A、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B、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C、不利于团结台湾人民,维护国家统一 D、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
9、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期间,某地监狱内设置考点,供来自该市的数十名服刑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此可见( )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义务的主体,又是权利的主体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太原市首次尝试“海选”社区干部,剪子湾社区居民投票率达到90.9%。对“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区干部与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海选”充分保障了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 ②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③“海选”有利于调动选民积极性,应取代其他选举方式④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提出:“发展基层民主,扩大乡镇直选试点面,普遍实行乡镇政府副职差额选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正职差额选举试点。”差额选举的优点在于( )
①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③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④促进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对于村民委员会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②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③是我国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 ④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在我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各地都出现了选民“自荐候选人”的现象。据此回答13~14题。
13.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新亮点,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意愿息息相关的。这说明( )
A.我国公民已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C.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D.我国要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
14.以“自荐候选人”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这说明( )
A.竞选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B.竞选方式与其他选举方式一样,都有其局限性
C.公民积极参加选举是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的表现
D.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已经到来
15.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帐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
A、尊重和维护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B、使村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16.王彦是一名普通在校大学生,他在写给河北省政府的信中提出,应加强对在校大中专学生“认识河北”的教育,结果他的建议果真变成河北省政府的决策并在全省实施。王彦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是( )
A、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B、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D、通过专家咨询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17.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11年4月25日在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截止五月初,已经有提交确认的意见接近19万条。这是公民通过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18.在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B.众多网民对某市政府出台的公交票价调整方案提出意见
C.某中学生帮助当地居委会出黑板报
D.中学生打电话到电视台,反映学校乱收费
为学习政治生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这节课,小东在网上搜集到以下素材:
①某中学通过网站向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 ②一些村民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为顺利抓获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创造了条件 ③某选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亚运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据此回答19---20题
19.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20.通过以上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D、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21.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民主监督的有( )
A、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
B、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C、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向有关部门求助
D、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反对意见
22.上海世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期间,上海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世博会的资金投入和使用全部过程审计,将向社会公开,请大家共同监督。”如果你发现问题,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
①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④通过张贴大字报进行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 既认可对一定娱乐性质的赌博设“起罚点”,又觉得每人均100元的“起罚点”有点偏低。2010年9月16日,江苏省公安厅举行“赌博违法案件量罚指导意见听证会”,棋牌室业主、麻将爱好者、律师、法律专家、行政执法部门代表10余人在发言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听证会进行了约一个小时,各界代表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 )
①有利于增强公民国家主人翁精神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④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新华网发展论坛推出题为“2011年两会您最关注什么”的网上调查,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本次调查,共有20多万网民投票选出2011年两会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并且大多数网民为此献计献策。这表明我国公民( )
A、 积极履行义务 B、可以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C、通过合法渠道加强民主监督 D、政治参与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25.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山东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换届选举。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方式是
①等额选举 ②直接选举 ③间接选举 ④差额选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在2011年“两会”期间,除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准备提案、议题外,不少网民也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孜孜不倦,参与网上各种民意调查和建言活动,通过博客等形式反映物价、房价、股市、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在代表、委员参与的网上座谈中踊跃提问……互联网搭建民意直通平台
①可以实现人民群众与代表委员的深度沟通  ②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③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直接决策 ④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政府职能部门关心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体现的政府职能是 ( )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28、以下属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是 ( )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③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④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四有”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 ( )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
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③中国作协决定加大对少儿文学的扶持力度
④广州市教育局对社会力量办学进行规范和整治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30、“政府不能代替学校办学,不能代替工厂生产,不能代替科研单位开展研究。”这说明 ( )
①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②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 ③政府应正确履行职能,把该管的管好 ④政府机构太少,无法履行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25分
31.《南方周末》2010年7月29日,刊登湛江《应杜绝“因言获罪”保护公民言论表达权》指出,公民只要不存在故意或严重疏忽,其发表的言论即使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誉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诽谤。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和民商法的发展,刑事诽谤也逐渐为民事性的名誉侵权所取代。但近年来,这种良好的趋势似有受阻倾向,这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不符。
(1)在我国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7分)
(2)作为我国公民,在发表言论自由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6分)
33、2011年3月6日至17日,由于网络传言,导致浙江、广东、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出项抢购碘盐现象。在接到各地碘盐断货的消息之后,浙江省盐业管理局还是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首先是抓紧生产,要求省内三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来补充库存;二是抓紧调运,联系了湖北等四个省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支援浙江。同步行动的还有浙江的卫生部门。16日当晚,卫生厅就通过媒体发布了“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消息,这则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告示,劝停了不少年轻人抢购碘盐的脚步。与此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也迅速开通。此外,针对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浙江省物价、工商部门除了承诺食盐价格不上涨之外,还派出专人专门加强了对超市、农贸市场,包括小型商店的巡查力度。
结合材料分析浙江省政府部门应对碘盐抢购风波的措施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12分)
北师大贵阳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政治试题答案(2012.4)
1—5 ACCCA 6—10 AAADA 11—15 DBCCA 16—20 ACBBC 21—25 AABDD 26—30 BBCCD
32、答:(1)答:①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浙江省盐业部门在启动应急预案保障食盐供应的同时还加大了巡查力度,依法打击哄抬食盐价格的行为,积极履行了经济职能;(6分)
②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浙江省卫生厅就通过媒体发布了“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卫生科普告示,劝停了不少年轻人抢购碘盐的脚步,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也开通,积极履行了文化职能。(6分)I. 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5分)
根据语境或句意,选择可填入句子的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Must I get through the business in one evening
—No, you _______.
A. mustn’t B. haven’t C. needn’t to D. don’t have to
Our teacher looked here and there on our playground _______ looking for something.
A. even though B. even if C. as if D. only if
When we were young, every evening my brother and I _______ stay at home waiting for our mother.
A. would B. might C. should D. coul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 your answer as soon as possible.
A. receiving B. being received C. receive D. be received
I want to meet a man _______ John Smith.
A. calling B. called C. to call D. calls
I am considering how I can _______ her trust.
A. win over B. win back C. win around D. win through
He is not a man who _______. Don’t believe in him.
A. keeps his words B. keeps his word
C. keeps a word D. keeps the word
I know you don’t like her but try not to make it so _______.
A. obvious B. amazing C. necessary D. strange
The old lady _______ by selling used newspapers.
A. gets her living B. makes a life C. earns her living D. earns a life
He _______ to cut the grass, after he finished up talking to the neighbor over the garden wall.
A. set about B. set out C. set off D. set up
11. Your essay is too long. You’d better _______ to about 1000words.
A. cut it off B. cut it down C. cut it up D. cut it into
12. She _______ have left school, for her bike is still there.
A. can’t B. wouldn’t C. shouldn’t D. needn’t
They collected enough money to build a monument _______ him.
A. in memory of B. in memory with C. memorize D. memorized
14. “Goodbye, then,” she said, without even _______ from her book.
A. looking down B. looking up C. looking away D. looking on
15. —Did you take enough money with you
—No, I needed _______ I thought I would.
Not so much as B. as much as
C. much more than D. Much less than
II.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Everybody knows Charlie Chaplin, a world-famous funny actor. People 16 have laughed at Charlie Chaplin's films 17 tears run down their faces. From his very first 18 they know what will happen. The little man is always with black moustache, wide-open eyes, round black hat and 19 too large for his feet. He’ll 20 through snow, and fall from windows. He’ll fight men who are twice his 21 or fall in love with women, who 22 notice him and try to hug(拥抱) them.
The poor man that Charlie Chaplin 23 in dozens of films makes all kinds of stupid mistakes. He is always in 24 , but he never 25 . He dreams of becoming a great man.
Even people who 26 understand English can 27 Chaplin's films, because they are mostly 28 . It isn't what he 29 that makes people laugh. His comedy(喜剧) doesn't depend on words. It depends on little 30 which mean the 31 thing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haplin raises his thick eyebrows or rolls his eyes. He hides behind a fat lady or under a table to escape from his 32 . He dresses well and pretends to be a 33 and important man. It is all so hopeless and 34 that he makes us laugh. This is the 35 of Chaplin's huge success.
16. A. here B. everywhere C. abroad D. who
17. A. if B. once C. because D. until
18. A. disappearance B. appearance C. words D. emotions
19. A. trousers B. stocks C. shoes D. hands
20. A. sleep B. sit C. play D. struggle
21. A. length B. size C. greatness D. width
22. A. hardly B. deeply C. widely D. luckily
23. A. played B. recognized C. loved D. fooled
24. A. joy B. excitement C. sorrow D. trouble
25. A. comes down B. gets away C. goes back D. gives up
26. A. don’t B. can C. do D. may
27. A. understand B. watch C. enjoy D. see
28. A. frightening B. silent C. pleasant D. moving
29. A. plays B. acts C. expects D. says
30. A. actions B. expressions C. stories D. words
31. A. some B. different C. same D. bitter
32. A. enemies B. own C. characters D. films
33. A. poor B. sad C. rich D. beautiful
34. A. possible B. impossible C. instructive D. tired
35. A. way B. beginning C. theory D. secret
III. 阅读理解(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A
When a close friend dies, it often forces you to consider your own death. The more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e friend, the more his death will make you wonder about your own. Sometimes you will naturally say to yourself, “It could just as easily have been me.” Such a death has a way of reminding us how fragile life is, and it may cause you to reassess(重新评价) the direction of your own life.
  Jack’s story is a good example.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making a lot of money, Jack didn’t spend as much time with his family as he wanted. His job required him to work long hours. But three years ago one of his best friends, a man who worked in the same office, had a heart attack. He died while celebrating his daughter’s eighteenth birthday in a restaurant. He was only fifty years old.
  Not long after his friend’s death, Jack started to have a chest pain. Finally he had a good physical check-up. He received a clean bill of health. But the chest pain continued. He kept thinking of the death of his friend. Jack thought about how much his friend missed in life and he saw how hard it was for his friend’s family to manage after he passed away.
  Jack realized that he didn’t want to end up his life that way. He talked his feelings over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d decided to change his way of life. The family moved to a small town where he started a simple life. Now he is running a small art gallery(画廊). He is relaxed, and says he has never been so happy in his life. And he has got no more chest pain.
36. Your close friend’s death is _____ to you.
 A. a warning            B. common
 C. a direction of life       D. an example
37.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s “_____”.
 A. The doctor didn’t write a word on his bill
 B. The doctor didn’t want Jack to pay for the bill
 C. The doctor didn’t find anything wrong with him
 D. The doctor didn’t want to treat his pain
38. His friend’s death made Jack _____.
 A. lose much interest in life
 B. realize that he missed the friend very much
 C. doubt his way of life
 D. ill for some time
39. While living in the small town Jack _____.
 A. earns less money        B. gets more time
 C. has a happier life       D. does all these mentioned above
40. The direct reason for Jack changing his way of life is_____.
A. the doctor’s warning B. his friend’s passing away
C. He was tired of making a lot of money. D His chest pain continued.
B
What is language for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the longer the lists, the better. That’s wrong.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交流)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It’s meaningless knowing all about a language if you can’t use it freely. Many students I have met know hundreds of grammar rules,but they can’t speak correctly or fluently (流利地). They ar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One should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hen speaking a foreign language. Native speakers make mistakes and break rules, too. Bernard Saw once wrote, “Foreigners often speak English too correctly,” But the mistakes that native speakers mak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that Chinese students make. They’re English mistak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if enough native speakers break a rule,it is no longer a rule. What used to be wrong becomes right. People not only make history, they make language. But a people can only make its own language. It can’t make another people’s language. So Chinese students of Englis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rammar,but they shouldn’t overdo(做过头) it. They should put communication(交际) first.
41. Language is used to _____.
A. express oneself
practice grammar rules
talk with foreigners only
D. learn lists of words
42. Generally, when an American or an Englishman speaks English, he _____.
A. never makes mistakes
B. often makes mistakes
C. can’t avoid making mistakes
D. always makes mistakes
43. “Foreigners often speak English too correctly, ” This sentence means that_____.
A. foreigners speak correct English
B. foreigners speak incorrect English
C. foreigners speak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grammar rules
D. foreigners never make mistakes when they speak English
44. If too many native speakers break a rule, _____.
A. what they use will become right
B. they are against the law
C. they should say sorry to others
D. they will become heroes
45. When we speak a 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_____.
A. speak in Chinese way
B. speak by the rules
C. speak to native speakers
D. no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C
Why do people in all countries ride in buses to school, to work and to far places Buses can go where trains and airplanes cannot. They do not cost as much to travel on. Even though they may not move as fast as airplanes and trains, they sometimes take people between two places faster. This is because they may travel a more direct way, or may leave more often, or at better times.
Buses come in different sizes. A small bus can carry only eight or ten people. A large one might have seats for fifty to seventy people and have standing room for more.
Thousands of yellow school buses carry millions of children to school every year. Most of these buses have seats placed quite close together to fit in as many children as possible. Some schools buy their own buses. Others pay to use buses that belong to bus companies.
City and town buses carry people for short distances. The seats of these are close together, and there is standing room as well. Most city buses have two doors so that people can get on and off quickly.
Long distance buses go from state to state or country to country. They give people the chance to travel across huge stretches of land. These buses have comfortable seats that can be moved to different positions. They have places to store suitcases. Many have washrooms. All these things are important on a long trip.
pared with trains and planes, buses don’t have the advantage of _____.
A. cheap fare B. frequent travel
C. safety D. directness
47. A large bus might carry _____people.
A. at most seventy B. at least seventy
C. more or less than seventy D. much more than seventy
48. Buses have different kinds, and they _____.
A. leave as frequently as possible
B. carry all kinds of travelers
C. carry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D. have seats as close as possible
49. Long-distance buses give people the chance to travel across _____.
A. huge and continuous sections of land
B. large and beautiful land
C. small but beautiful land
D. huge districts of land
50.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buses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except _____.
A. short-distance buses B. direct buses
C. school buses D. long-distance buses
D
It is surprising that eating three meals a day—breakfast,lunch and dinner—has been a custom(习俗) only since 1890. Before this time,people only had two meals a day—breakfast and dinner.
In the 16th century,breakfast was only to break one’s fast(随便吃一点). But 200 years later it had become a large meal,not just for family, but for numbers of guests as well. It was a social(社会的)event. It began at 10 a.m. and lasted until 1 p.m. Then breakfast began to be less popular. It became, instead, a lighter meal and was taken at a much earlier hour. By 1850 it had been pushed back to 8 a.m. and became a family meal.
Dinner, however, went to the other way. In the 16th century it was eaten at 11 a.m. Years later,it had moved to the early afternoon,then to 5 p.m. By 1850 dinner time had reached 7 p.m. Lunch is a recent idea. It first appeared as a snack to fill the gap(间隙)between breakfast and dinner.
51. People did not have lunch _____.
A. until 1890 B. after 1890
C. since 1890 D. by 1890
52. “ Dinner, however, went to the other way ” means “_____”.
A. Dinner didn't go there with breakfast
B. Dinner took the same way with breakfast
C. Dinner is different from breakfast
D. Dinner is the same with breakfast
53. Breakfast became a family meal since the _____ century.
A. 17th B. 18th C. 16th D. 19th
54. The passage is mostly concerned with(涉及)_____.
A. what people eat for breakfast
B. what people eat for dinner
C. the history of supper
D. 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meals
55. The passage leads us to believe that _____.
A. our custom of meals is based on English custom
B. before 1890 people didn’t eat three meals a day
C. The history of three meals is from the end of the eighteen century.
D. Three meals a day is very important.
IV. 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0分)
根据句意或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单词的拼写,使句意明确,语言通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56. It is said that Japanese people like a dish made of ____________ (生的) fish.
57. You shouldn’t have had your son telling people __________(谎言) here and there.
58. You should ____________ (节食) and take more exercise.
59. The little boy would like to eat ____________ (油炸的) chicken.
60. It is healthier to keep a ____________ (均衡) diet every day.
61. I don’t want any cake, I’m ____________. (减肥)
62. People light incense before graves in ____________ (纪念) of their ancestors.
63. The homeless children were ____________ (渴望)having safety and love.
64. You’ll ____________ (获得) useful experience in working with computers.
65. Before the children appear on the stage, they love to ____________. (打扮)
V. 书面表达(本大题15分)
请根据下列提示要点,以“The Ways to Keep Healthy”为题,写一篇短文。
提示:
1.人人都想保持健康。
2.饮食要健康:多吃水果、蔬菜,因为它们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 少吃肥肉、糖和巧克力,因为它们含糖和脂肪太多,糖和脂肪会使你迅速变胖。
3.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不抽烟等。
要求: 1.短文须包括上述所有要点,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使短文连贯
2.词数120左右。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2011-2012第二学期
高一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
答题卡
分数:
I.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I. 完形填空 (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III. 阅读理解(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IV. 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56. 57. 58. 59. 60.
61. 61. 63. 64. 65.
V. 书面表达(本大题15分)
The Ways to Keep Healthy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
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3、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其时代为春秋。反映是孔子一个学生叫司马牛,字
子耕。这些现象反映(   )
A.春秋时期牛作为重要畜力用于耕作
B.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
C.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
D.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
4、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 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 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 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5、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
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
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D.弃农经商现象十分严重
8、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
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定时开启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宋朝市坊界限打破,但官府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D.明朝时出现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10、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11、“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
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1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
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1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4、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
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15、明太祖吿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
本目的是( )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维护传统 B.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C.巩固封建统治 D. 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1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7、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18、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 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9、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
号”不远万里来华 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依靠的港口应该是( )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20、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
辟后400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22、据《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
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3、到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24、“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
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开了
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 )
A.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D.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25、如果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应是( )
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殖民制度和殖民罗多登上历史舞台
③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二、非选择题(两题,共5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6、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 (3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6分)
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3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6分)
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4分)
27、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
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
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
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分)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2分)它的发现对当地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材料二表明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
(4)新航路的开辟具有什么意义?(9分)
北师大贵阳附中历史必修2
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5 ABADD 6——10 DCCCB
11——15 DBBCC 16——20 BBCDD
21——25 ABDDD
27、
(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东西方旧商路受阻(2分);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2分);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3分)
(2)欧洲人追求黄金的热情(2分)
(3)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4分)
对世界来说:证实地圆学说
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对欧洲来说: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证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有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依靠固定地租为主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亚、非、美洲来说:殖民扩张和掠夺带来沉重的灾难
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了先进的生
活方式和生活观念(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