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总计第课时课题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授课班级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预设课时2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过程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情感态度简述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教法学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集备共案(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个案(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导入新课】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学习新课】问题情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出示材料: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8月30日,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材料二: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材料三: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不到2两)从而得出其背景为: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困难、物资奇缺。一、仰望星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二)内容:?(自主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问题情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评价:1.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政权,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2.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工农联盟,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政治、经济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脚踏实地——新经济政策(一)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自主学习: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二)内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政策全面推行国有化解除工业国有化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交换分配制度国家配给制、强制劳动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问题情境: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三、回归坚持——斯大林模式(一)背景:1.苏联成立(1922年)2.列宁逝世(1924年)(二)表现: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2.农业政策:农业集体化3.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问题情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出示材料:(三)评价:总评:开辟出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积极:(1)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基础;(2)工业化,欧一、世二;弊端:(1)农轻重不能协调发展(2)农民积极性不高(3)压制地方积极性(4)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时,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红旗悄然落下,红色年轮在大国起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