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机械能,了解动能与势能的形式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3、从生活的实例中认识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4、经历探究过程,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1、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生活中,运动的汽车、高山上的石头、压缩的弹簧等能对物体做功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能量: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能量的单位为焦,符号J。 课本中图12-3、12-4,运动着的锤子对钉子做功吗?运动着的子弹对鸡蛋做功吗?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探究动能的大小: 活动1:让同一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问:为什么让小车在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答: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具有一定的速度 ,且小车在斜面的高度越高速度越大。 现象: 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远 说明: 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活动2:让不同小车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问:为什么让小车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答: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具有 相同的速度 。 现象: 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远 说明: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 运动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 具有的动能越大。 三、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课本中图12-8,橡皮筋、弹簧、发条对物体做功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 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 活动3:先在被压缩的弹簧前放一物块后迅速松开手, 然后将弹簧进一步被压缩后迅速松开手 现象: 形变大的弹簧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远 说明: 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活动4:将不同的弹簧被压缩相同时,来推物块 现象: 弹性较强的弹簧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远 说明: 形变程度相同的物体,弹性越强,弹性势能越大 结论: 物体的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程度和弹性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越强, 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课本中图12-9,石头,再如瓦片、吊灯对物体做功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 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 活动5:模拟打桩 ①.不同的铁块在同一高度打木桩,如图 a 和 c 现象:质量较大的铁块使木桩陷入沙坑中较深 说明: 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②.相同的铁块在不同高度打木桩,如图 a 和 b 现象:高度较大的铁块使木桩陷入沙坑中较深 说明: 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起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起的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四、机械能:指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即:机械能= 动能+ 势能 注:一个物体可以只有动能而无势能,或只有势能而无动能;可以同时有动能和势能。 五、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活动6:观察摆球的运动(演示并画图) 当摆球从A点下摆到B点时, 球的速度 变大 动能 重力势能 即:下摆过程中, 能逐渐转化为 能。 当摆球摆到最低点B点时, 球的速度 最大 动能 重力势能 当摆球从B点上摆到C点时, 球的速度 变小 动能 重力势能 即:上摆过程中, 能逐渐转化为 能。 当摆球摆到最高点C点时, 球的速度 为零 动能 重力势能 结论: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1、撑杆跳高中的运动员 运动员由于 ,起跳时具有 ;起跳后撑杆弯曲,运动员的 转化为 ;上升过程中, 转化为 ;下落过程中, 转化为 。 2、皮球落地后又弹起 皮球在落地过程中,因高度减小速度增大, 转化为 ;接触地面后因被压扁, 转化为 ;接着因被弹起, 转化为 ;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 转化为 。 3、滚摆(演示,学生讲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