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的储量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
2. 观察表格,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城市人口 16%  54%  70%
农村人口 85%  46%  30%
A.海外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3. 从《共产觉宣言》发表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其间相隔约( )
A. 30年 B.70年 C .90年 D.110年
4.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发表于170年前,成为全世界无产者斗争的纲领性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5. 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 B.独立与统一
C.改革与人权 D.人权与新政
6.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林肯的功绩是(  )
A.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B.通过《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颁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D.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7.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
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改革是封建性质
8. 小明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是了解到以下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匈牙利改革
C.俄国1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9. 19世纪中后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实现本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是(  )
A.玻利瓦尔 B.明治天皇 
C.尼赫鲁 D.戈尔巴乔夫
10. 《作坊里的日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对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消化进化”的重要事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并收取赋税
B.这一重大事件最终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C.倡导“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D.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11. 玻利瓦尔解放的国家包括( )
①委内瑞拉 ②智利 ③厄瓜多尔 ④哥伦比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 下列有关印度民族起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人民解放运动的典型
B.起义席卷整个印度
C.在起义中许多封建王公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D.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的民族英雄
13.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引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D.发明了现代炸药
14. 如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德国原钢产量的变化趋势,这条折线是(  )
1871—1910年英、法、德、俄四国原钢产量
统计示意图(单位:万吨)
A.① B.② C.③ D.④
15.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没有涉及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社会分化
C.破坏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等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
(1)以英国为例,简要说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的联系。
(2) 领导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物分别是谁?这两位领导人有哪些值得你佩服的事迹?
(3)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17. 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原来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材料四: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那两次社会改革?这两次改革对两国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是什么?
(3)材料四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历史作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一分钟。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欧洲技术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新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机会窗口”》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的“他”是谁。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CB 6-10CBCBA 11-15BCCAD
二、非选择题
16. (1)地理大发现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
(2)华盛顿、林肯。事迹: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战争;摧毁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美国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担任美国两届总统,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他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为后人树立了言行一致、维护民主的好榜样。被称为美国“国父”
)林肯:领导北方军队战胜南方军队,维护国家统一;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
(3)对外开放的政策。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明治维新后,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7. (1)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积极作用: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大意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3)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18. (1)爱迪生。
(2)国内市场扩大,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革新;科学家的杰出贡献;等等。
(3)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