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材料中“隔绝状态……被暴力打破”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与以下史实相符合的是(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外国人从此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中国古园林建筑圆明园被毁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 如图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摘录),导致以下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史料选取不同 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6. 1887年,黄遵宪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的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望厦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 1898年,美国马汉上校声称:“现在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不再在南方和北方,而是在东方和西方;最近将面对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美国将不得不在争夺中国市场的斗争中起领导作用。”美国在华使领不断要求对中国采取行动。对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挑起侵华战争
C.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D.割占中国领土
8. “它”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它”指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9.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10. 向锐在《西风渐进七十年》一书中写道:“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处应填入(  )
A.自强运动 B.变法维新
C.实业救国 D.文化革新
11. 史学家蒋廷黻(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13.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其中的“我”是( )
14.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宣传了欧洲启蒙思想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15. 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之一。下图可以用于考证( )
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B.戊戌变法的开展
C.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材料三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2)面对鸦片泛滥的局面,中国政府被迫采取了哪一措施?有什么意义?
(3)马士认为,中国的禁烟运动加剧了危机,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材料三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材料三 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状况。
材料四
 
(3)简要说明材料四中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材料五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撇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六 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4)材料五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5)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6)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镇压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为此,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① 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②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③ 1876年 派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④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⑤ 1887年 开办漠河金矿
⑥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中所示表格,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再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两大企业?这两类工业之间有何共同点?(举出两个方面即可)
材料四 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结合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BC 6-10CADBA 11-15CABBC
二、非选择题
16. (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林则徐禁烟(或虎门销烟,意思相近即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不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使得英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别的借口来发动战争。
(4)资本主义潮流。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务废弛。
(3)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徐邦道在辽东半岛战役中孤军迎敌;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原因: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
真实意图: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
(5)清政府方面:统治腐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等。
日本方面: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6)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18. (1)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自强”“求富”。
(2)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
(3)图一为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图二为轮船招商局。共同点:都由洋务派创办;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
(4)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建立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建立起近代国防力量;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