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公正司法 教学设计-【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公正司法 教学设计-【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9.3 《 公正司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
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公正司法的地位及意义;坚持司法公正的要求。
2、关键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理解公正司法要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3、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自觉参与司法过程,感受我国司法实践,体验、认同司法公正,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并自觉监督和维护司法公正
【教学重点】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坚持司法公正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 严格执法的内涵?
2. 严格执法的主体?
3. 严格执法的意义?
4. 推进严格执法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导入新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公正司法
讲授新课:9.3 公正司法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公正司法的内涵与特征;公正司法的地位及意义;坚持司法公正的要求。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03--106,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 公正司法的含义及主体?
2.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表现(或特征)?
3. 为什么要推进公正司法?
4.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5. 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应怎样确保审判权和检查权的依法独立行使?
6.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司法为民的宗旨?
7. 列举加强人权司法保障需要强化的制度、落实的原则。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公正司法的内涵、地位、要求
(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3)具体要求: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知识拓展】
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但是法官并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体,检察官也属于司法公正的主体
●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不是司法公正的主体,而是司法公正的对象
公正司法的含义里,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包括平等、正当、公平、正义等
【知识拓展】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的职能和作用: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任务是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商事纠纷,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以及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人民检察院的四项职能:◆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和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思考:如何理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法律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对纠纷实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这个武器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
公正司法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通过处理具体案件,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引领人们朝着合法的方向努力,引领全社会进入法治的轨道。同时公正司法对其他社会活动,如行政裁判等都起着示范作用。
公正司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既“导航”又“护航”,使保障与引领统一起来。公正司法能有效地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生活在有序的社会秩序之中。
公正司法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公正司法不仅能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而且能通过案例生动地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必须做、哪些行为禁止做,使人们能够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引导人们遵纪守法。
2.公正司法的表现(特征)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含义: 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含义: 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意义: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知识拓展】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程序公是正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结果公正是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或处理是公正的
2.侧重不同: 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
3.要求不同: 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程序公正≠结果公正
联系: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目标
针对第一目进行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
1公正司法是司法的灵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下列属于公正司法的是 (C) ①全国人大要完善有关法律 ②法院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
③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④行政机关要公正执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性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目前全国法院法官员额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实行法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强化错案责任追究,此项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目的是(B)
①强化司法公正,守护公平正义
②推进阳光司法,维护政府权威
③完善司法程序,实现核心价值
④强化责任落实,激发法官动力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推进公正司法
1、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
(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①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党政支持)
②任何党政机关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返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不得干预)
③任何司法机关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不得干预)
(2)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要求: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要求:(1)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2)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名词解释】
辩护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辩论权:是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
罪刑法定: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疑罪从无: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
非法证据排除: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课堂小结】
9.3公正司法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内涵
地位
具体要求
公正司法的表现(特征)
(二)推进公正司法
1.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4.加强人权保障
【巩固练习】
1.西方有法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官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以法律为依据,增强裁判的程序公正,实现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①用结果的公正实现程序的公正 
②要做到平等和正当、公平和正义 
③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④审判以道德为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 B )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③维护社会秩序  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一好比污染了水源。”这警示我们要( A )
①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坚持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④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原则,切实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新的跨越。2019年7月18日,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湘13刑终426号案成为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的第400万场案件。
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今日新增”“文书总量,,“访问总量”等数据不断跳动。从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情,到法院主动、精准推送审判流程信息;从媒体事后报道案情,到公开平台现场直播;从担忧执行不到位,到执行信息“一网打尽”……诞生于互联网阳光之下的司法公开平台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透明、便捷、可参与、可监督的司法全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谈谈新时期我们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答案:①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庭审公开网直播,法院主动、精准推送审判流程信息,是推进审判公开、 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的具体表现。②推进公正司 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司法公开有利于推进结果公正、程序公正。③推进司法公开,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从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情,到法院主动、精准推送审判流程信息;从担忧执行不到位,到执行信息“一网打尽”等,保障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诞生于互联网阳光之下的司法公开平台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透明、便捷、可参与、可监督的司法全过程,确保了司法独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