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淮安田家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下·淮安期中)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D【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命运自己主宰”,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2.(2016八下·淮安期中)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是( )A.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通过了《共同纲领》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答案】C【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第一届政协内容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是”,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政协颁布的法律文件,应排除。故选C。3.(2016八下·淮安期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抗美援朝时期,哪些英雄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这一宝贵品质?( )①邱少云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黄继光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抗美援朝时期”,要求选出著名的英雄,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可知,②③项的英雄人物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应排除;①④项的英雄人物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故选C。4.(2016八下·淮安期中)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C.内地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内地【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决定实行四步战略。第一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第二步:1984年,党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1985年,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放区;第四步:内地;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5.(2016八下·淮安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故选B。6.(2016八下·淮安期中)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杰出人物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可知,王进喜是大庆油田工人,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铁人”,不是抗洪英雄。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7.(2016八下·淮安期中)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途径就是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故选A。8.(2016八下·淮安期中)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③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1956年新中国取得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1956年”和“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的时间是1958年,①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70年,④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②③两项都是1956年发生的,故选C。9.(2016八下·淮安期中)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1958年”和“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左”倾错误泛滥,原因是党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没有沿着八大的指引走。故选B。10.(2016八下·淮安期中)“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D.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答案】D【知识点】“文化大革命”【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文化大革命”中和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反映了当时民主与法制严重失调,遭到了肆意的践踏。故选D。11.(2016八下·淮安期中)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厦门 B.广州 C.福州 D.宁波【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城市”,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城市。根据所学知识,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国最早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只有A项符合条件,故选A。12.(2016八下·淮安期中)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题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A.①毛泽东思想 ②初级阶段 ③ 邓小平理论B.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 科学发展C.①毛泽东思想 ②国企改革 ③ 中国特色D.①中国特色 ②初级阶段 ③ 邓小平理论【答案】D【知识点】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共召开的几次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根据这几次党的会议的主题只有D项最合适,故选D。二、综合题13.(2016八下·淮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的发电设备等制造业。材料二: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钢 535万吨 296%煤 1.3亿吨 96%原油 146万吨 235%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请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两例。【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门类不全。(2)实施了“一五”计划。(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知识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两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1)此题考查的是“一五”实施的原因。阅读材料一所给关键信息“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的发电设备等制造业”,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飞机、汽车等重工业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工业水平低。据此可回答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门类不全。(2)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钢、油、电等工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从1953年——1957年开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主要的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如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据此可回答主要原因是实施了“一五”计划。(3)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中可知,到1957年底,主要的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如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据此可回答建设成就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4.(2016八下·淮安期中)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五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通过对图一“开国大典”的学习和了解,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图二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此次会议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怎样的转变?(3)简述图三中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答案】(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此题是图片型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三幅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1)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观看图一“开国大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据此可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观看图二所给关键信息“197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回答这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此题第二问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据此可回答第二问: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此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据此可回答南方谈话的意义是: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5.(2016八下·淮安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材料一【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答案】(1)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此题是综合性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五则材料分设五个问题来考查。(1)此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改革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根据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没给农民,说明土地从地主阶级手中转到了农民解决手中。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据此可回答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的农业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力,与工业发展极不适应,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途径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据此可回答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三所给关键关键词:“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跃进”在农村中的表现是对农作物的浮夸。阅读材料四“1958年” 和“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判断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此题第二问考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据此可回答两大运动的影响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4)此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978年”和“大包干”, 结合所学进行归纳,“农村的希望”指的是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据此可回答: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1 / 12015—2016学年江苏淮安田家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下·淮安期中)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016八下·淮安期中)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是( )A.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通过了《共同纲领》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3.(2016八下·淮安期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抗美援朝时期,哪些英雄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这一宝贵品质?( )①邱少云 ②刘胡兰 ③董存瑞 ④黄继光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4.(2016八下·淮安期中)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C.内地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内地5.(2016八下·淮安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6.(2016八下·淮安期中)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A. B.C. D.7.(2016八下·淮安期中)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8.(2016八下·淮安期中)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③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2016八下·淮安期中)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2016八下·淮安期中)“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D.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11.(2016八下·淮安期中)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厦门 B.广州 C.福州 D.宁波12.(2016八下·淮安期中)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题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A.①毛泽东思想 ②初级阶段 ③ 邓小平理论B.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 科学发展C.①毛泽东思想 ②国企改革 ③ 中国特色D.①中国特色 ②初级阶段 ③ 邓小平理论二、综合题13.(2016八下·淮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的发电设备等制造业。材料二: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钢 535万吨 296%煤 1.3亿吨 96%原油 146万吨 235%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请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两例。14.(2016八下·淮安期中)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五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通过对图一“开国大典”的学习和了解,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图二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此次会议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出怎样的转变?(3)简述图三中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15.(2016八下·淮安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材料一【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命运自己主宰”,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C【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第一届政协内容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是”,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政协颁布的法律文件,应排除。故选C。3.【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抗美援朝时期”,要求选出著名的英雄,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可知,②③项的英雄人物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应排除;①④项的英雄人物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故选C。4.【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决定实行四步战略。第一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户;第二步:1984年,党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1985年,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放区;第四步:内地;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5.【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故选B。6.【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杰出人物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可知,王进喜是大庆油田工人,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铁人”,不是抗洪英雄。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A【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途径就是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故选A。8.【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1956年新中国取得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1956年”和“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的时间是1958年,①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70年,④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②③两项都是1956年发生的,故选C。9.【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1958年”和“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左”倾错误泛滥,原因是党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没有沿着八大的指引走。故选B。10.【答案】D【知识点】“文化大革命”【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文化大革命”中和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反映了当时民主与法制严重失调,遭到了肆意的践踏。故选D。11.【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特区的城市”,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城市。根据所学知识,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国最早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只有A项符合条件,故选A。12.【答案】D【知识点】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共召开的几次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根据这几次党的会议的主题只有D项最合适,故选D。13.【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门类不全。(2)实施了“一五”计划。(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知识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两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1)此题考查的是“一五”实施的原因。阅读材料一所给关键信息“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的发电设备等制造业”,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飞机、汽车等重工业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工业水平低。据此可回答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门类不全。(2)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钢、油、电等工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从1953年——1957年开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主要的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如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据此可回答主要原因是实施了“一五”计划。(3)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中可知,到1957年底,主要的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如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据此可回答建设成就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4.【答案】(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解析】【分析】此题是图片型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三幅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1)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观看图一“开国大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据此可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观看图二所给关键信息“197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回答这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此题第二问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据此可回答第二问: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此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据此可回答南方谈话的意义是: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5.【答案】(1)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此题是综合性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五则材料分设五个问题来考查。(1)此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改革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根据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没给农民,说明土地从地主阶级手中转到了农民解决手中。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据此可回答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的农业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力,与工业发展极不适应,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途径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据此可回答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三所给关键关键词:“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大跃进”在农村中的表现是对农作物的浮夸。阅读材料四“1958年” 和“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判断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此题第二问考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据此可回答两大运动的影响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4)此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978年”和“大包干”, 结合所学进行归纳,“农村的希望”指的是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据此可回答: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5—2016学年江苏淮安田家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学生版).docx 2015—2016学年江苏淮安田家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