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城郊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城郊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资源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城郊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七上·武平月考)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2.(2015七上·武平月考)以下为多细胞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衣藻 C.草履虫 D.洋葱
3.(2015七上·乌兰浩特期中)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所以鸡翅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2015七上·武平月考)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2018七上·潮安期末)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A.氮、磷、钾的无机盐 B.碳、氢、氧的无机盐
C.钙、铁、锌的无机盐 D.磷、硫、镁的无机盐
6.(2018七上·南宫月考)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D.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的多
7.(2017·华蓥模拟)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A. B.
C. D.
8.(2015七上·武平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9.(2015七上·昌平期中)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0.(2015七上·武平月考)人体的血液、肌腱、骨组织等都属于(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11.(2015七上·武平月考)以下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马、羊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农作物
12.(2015八上·石家庄期末)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3.(2015七上·武平月考)我们吃的番茄果肉属于(  )
A.分生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结缔组织
14.(2015七上·武平月考)荔枝在闽南地区果大肉甜,而在闽西北地区却不易结果.影响荔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土壤
15.(2016七上·安丘月考)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6.(2015七上·深圳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物像是(  )
A. B.
C. D.
17.(2015七上·武平月考)植物根毛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结构是(  )
A.叶绿体和液泡 B.细胞壁和液泡
C.叶绿体和细胞壁 D.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
18.(2015七上·绿春期中)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9.(2015七上·武平月考)“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  )
A.水 B.无机盐 C.水和无机盐 D.水和维生素
20.(2015七上·武平月考)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根 B.茎
C.叶 D.所有活细胞中
21.(2015七上·武平月考)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
A.害羞 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 D.在进行呼吸
22.(2015七上·绿春期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23.(2015八上·沙河期末)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4.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25.(2015七上·武平月考)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部分的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部分的叶片显示深蓝色(原理:淀粉遇碘呈现蓝色).对这一实验解释错误的是(  )
A.实验可以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B.实验可以证明光照是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C.在萨克斯的实验中变量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形成对照
D.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
26.(2015七上·武平月考)下图分别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   .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填A或B).
(4)细胞结构中,[   ]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7.(2015七上·武平月考)小丽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知识后,从市场买回几个番茄进行观察、研究.番茄果实属于   器官;她取出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主要是   组织.
28.(2015七上·武平月考)右图为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示意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   .
29.(2015七上·武平月考)湿地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人工湿地.湿地是地球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是众多植物和动物(以水禽为主)的乐园,仅在我国就记录到湿地植物2760种、湿地动物1500种左右(其中大约水禽250种、淡水鱼500种).请回答:
(1)上述文字描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30.(2015七上·武平月考)下列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请回答:
(1)A、B表示两种物质,它们分别是   、   .
(2)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生理活动,其中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   ;能起到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填名称)
31.(2015七上·武平月考)小玉列表比较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请帮她将此表补充完整.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   的细胞 所有活的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都能进行
原料     有机物和氧
产物 有机物和氧    
物质变化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32.(2015七上·武平月考)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时,需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和视野中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图,请回答:
(1)制作装片时,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   .
(2)对光时,左眼注视③   ,同时双手转动[   ]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3)观察时,看到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后才能达到乙图的效果.
(4)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为“5×”和“10×”,则物像被放大   倍.
33.(2015七上·武平月考)西瓜是消暑的好水果,西瓜子是大家喜欢的休闲食品.西瓜果肉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西瓜皮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如图是西瓜的一个果肉细胞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或图示,解答下列问题:
(1)我们食用的西瓜是果实,它属于   器官.
(2)西瓜中带有甜味的汁液储存在[④]   中.
34.(2015七上·武平月考)在细胞结构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其对应的主要功能.
细胞膜    合成有机物
细胞核    进行物质交换
叶绿体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5.(2015七上·武平月考)生物的分类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   、   、   、   、   、   、   等七个分类单位.
36.(2017七上·衡阳期末)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③→   →⑤→   →②
(2)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为了将叶片内的   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   .
(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7.(2015七上·武平月考)用下表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台号 目镜 物镜
A 5× 8×
B 10× 10×
C 15× 40×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号.
(2)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   号.
(3)目镜最长的是   号显微镜.
38.(2015七上·鄂州期末)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它又分为   和   .
39.(2015七上·武平月考)小丽在淘米、蒸饭时,觉得淘米水倒掉很可惜,她想:淘米水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此,小丽就“淘米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下是她进行的探究实验,请帮她完成.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略)
C、设计方案并实施: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株幼苗10株,分别种植在10个相同的花盆中;
②将10盆植株幼苗平均分成2组,分别标记为第一组、第二组,并放置在相同的、适宜植株幼苗生长的环境中;
③第一组每天浇灌淘米水,第二组每天浇灌   ;
④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植株幼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D、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E、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第一组植株幼苗长势明显好于第二组,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   .
②若第一组、第二组植株幼苗长势相同,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答案】D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图: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的,如洋葱,其植株是多细胞的,为多细胞生物.
故选:D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思考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解: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表皮属于上皮组织,皮下脂肪、肌腱和骨属于结缔组织,肌肉属于肌肉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鸡翅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构成的一个器官.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据此答题.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
5.【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故选:A.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6.【答案】D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叶片是叶的主体部 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表皮上有气孔, 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 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 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 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肉包括海绵组织细胞和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其中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排列更紧密,叶绿体也更多,这也是叶片正面比背面绿的原因.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7.【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 ;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 ;
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
故选:C
【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8.【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四个选项中A选项的变量是水,C选项的变量是两个变量光和水,D选项的变量是水,只B选项的变量是光,符合要求.
故选:B
【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具体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方法.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9.【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A、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
BC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
因此,“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故选:A.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细胞类型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 有: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10.【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解: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呼吸道的表面等;A错误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B错误;
C、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皮层、脑、脊髓;C错误;
D、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如骨骼、血液;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1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马、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农作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A.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2.【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13.【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解: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番茄果实果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结缔组织不属于植物组织而属于人体组织.据此答题.
14.【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是热带水果,它们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闽南地区温度较高因此生长良好;闽西北地区温度较低,不适宜荔枝生长.因此,荔枝在闽南地区果大肉甜,而在闽西北地区却不易结果.影响荔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5.【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 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 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 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所以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6.【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近似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等。动物细胞近似圆形,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所以细胞物像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7.【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植物根毛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等.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而植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8.【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D
【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
19.【答案】C
【知识点】水对植物的作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农谚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20.【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2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是含羞草对受到的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它具有应激性.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关系,据此答题.
23.【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24.【答案】C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①阳光③水分④土壤⑥空气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②杂草⑤田鼠⑦蝗虫⑧稻螟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5.【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因此选项C的是解释错误的.
故选:C.
【分析】解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6.【答案】(1)碘液
(2)⑥;细准焦螺旋
(3)B
(4)4;细胞核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1)染色:滴稀碘液染色.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2)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⑥]细准焦螺旋.(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B.(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细胞结构中,[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1)碘液;(2)⑥;细准焦螺旋;(3)B;(4)4;细胞核.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核的功能;还考查了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操作.
27.【答案】生殖;保护;营养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答:番茄果实能用来繁殖后代是生殖器官,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
故答案为:生殖;保护;营养.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叫生殖器官.番茄果实能用来繁殖后代是生殖器官,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
28.【答案】甲;吸收(消耗)氧气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甲;吸收(消耗)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吸
收氧气方面来切入.
29.【答案】(1)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
(2)生物圈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上述文字中的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人工湿地等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植物2760种、湿地动物1500种左右(其中大约水禽250种、淡水鱼500种)等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2)生物圈.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圈等内容,分析解答.
30.【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1)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可知: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2)②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因此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②呼吸作用;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能起到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①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氧气;(2)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
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呼吸作用: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为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1.【答案】叶绿体;有光和无光(时刻、任何时候等);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释放能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用表达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光合作用进行的部位是:场所是叶绿体,必须在光下才能正常进行;物质的变化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放出氧气,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2)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内,利用氧气,将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可用表达式表示:有机物(贮存能量)+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有光无光都要进行;物质的变化是:吸收氧气,消耗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答案为:叶绿体;有光和无光(时刻、任何时候等);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释放能量.
【分析】此题是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做此题前必然明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概念、实质、关系,从两概念中分析比较出不同点.
32.【答案】(1)生理盐水
(2)目镜;⑤
(3)右上
(4)50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要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浓度和人体的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非常接近,使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有的形状,是为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细胞,“求真”这是科学的目的.(2)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⑤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3)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如果看到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图象在右上方,要想达到乙图的效果,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4)物体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为“5×”和“10×”,则物像被放大50倍.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2)目镜;⑤;(3)右上;(4)50.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显微镜、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
33.【答案】(1)生殖
(2)液泡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解:(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西瓜是果实,它属于生殖器官.(2)⑤液泡,里面有细胞液,植物细胞的气味和味道等物质都存在于细胞液中.
故答案为:(1)生殖;(2)液泡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细胞质.
34.【答案】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合成有机物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液泡的细胞液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和营养物质;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合成有机物.
故答案为: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合成有机物.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合成有机物.
35.【答案】界;门;纲;目;科;属;种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答案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6.【答案】(1)④;①
(2)淀粉
(3)对照
(4)光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④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⑤酒精脱色→①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②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即③→[④]→⑤→[①]→②.(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37.【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在A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8═40倍;B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C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1)只有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才最多.A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2)只有放大倍数最大,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面积才会最大.C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面积最大.(3)在目镜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在物镜中,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故答案为:(1)A;(2)C;(3)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首先明确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8.【答案】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故答案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因素的概念、组成.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因素的概念来切入.
39.【答案】淘米水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清水;是否浇灌淘米水;有促进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根据小丽就“淘米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因此提出的问题是:淘米水对植物生长有的影响吗?
B、作出假设:(略)
C、设计方案并实施: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株幼苗10株,分别种植在10个相同的花盆中;
②将10盆植株幼苗平均分成2组,分别标记为第一组、第二组,并放置在相同的、适宜植株幼苗生长的环境中;
③第一组每天浇灌淘米水,第二组每天浇灌清水;
④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植株幼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D、第一组和第二组唯一不同的量是第一组浇灌淘米水,第二组浇灌清水,因此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否浇灌淘米水.
E、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第一组植株幼苗长势明显好于第二组,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②若第一组、第二组植株幼苗长势相同,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A、淘米水对植物生长有的影响吗?C、③清水;D、是否浇灌淘米水;E、①有促进作用;②没有促进作用.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 / 1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城郊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七上·武平月考)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2015七上·武平月考)以下为多细胞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衣藻 C.草履虫 D.洋葱
【答案】D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图: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整个身体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的,如洋葱,其植株是多细胞的,为多细胞生物.
故选:D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思考作答.
3.(2015七上·乌兰浩特期中)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所以鸡翅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解: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表皮属于上皮组织,皮下脂肪、肌腱和骨属于结缔组织,肌肉属于肌肉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鸡翅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构成的一个器官.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据此答题.
4.(2015七上·武平月考)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
5.(2018七上·潮安期末)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A.氮、磷、钾的无机盐 B.碳、氢、氧的无机盐
C.钙、铁、锌的无机盐 D.磷、硫、镁的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故选:A.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6.(2018七上·南宫月考)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D.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的多
【答案】D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叶片是叶的主体部 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表皮上有气孔, 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 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叶脉中含有机 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 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叶肉包括海绵组织细胞和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其中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排列更紧密,叶绿体也更多,这也是叶片正面比背面绿的原因.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
7.(2017·华蓥模拟)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 ;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 ;
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
故选:C
【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8.(2015七上·武平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四个选项中A选项的变量是水,C选项的变量是两个变量光和水,D选项的变量是水,只B选项的变量是光,符合要求.
故选:B
【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具体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方法.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9.(2015七上·昌平期中)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A、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
BC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基本结构.
因此,“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故选:A.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细胞类型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 有: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10.(2015七上·武平月考)人体的血液、肌腱、骨组织等都属于(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解: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呼吸道的表面等;A错误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B错误;
C、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皮层、脑、脊髓;C错误;
D、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如骨骼、血液;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11.(2015七上·武平月考)以下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马、羊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农作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马、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农作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A.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2.(2015八上·石家庄期末)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13.(2015七上·武平月考)我们吃的番茄果肉属于(  )
A.分生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结缔组织
【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解: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番茄果实果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结缔组织不属于植物组织而属于人体组织.据此答题.
14.(2015七上·武平月考)荔枝在闽南地区果大肉甜,而在闽西北地区却不易结果.影响荔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土壤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是热带水果,它们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闽南地区温度较高因此生长良好;闽西北地区温度较低,不适宜荔枝生长.因此,荔枝在闽南地区果大肉甜,而在闽西北地区却不易结果.影响荔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5.(2016七上·安丘月考)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 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 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 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所以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6.(2015七上·深圳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近似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等。动物细胞近似圆形,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所以细胞物像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7.(2015七上·武平月考)植物根毛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结构是(  )
A.叶绿体和液泡 B.细胞壁和液泡
C.叶绿体和细胞壁 D.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植物根毛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等.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而植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8.(2015七上·绿春期中)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D
【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
19.(2015七上·武平月考)“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  )
A.水 B.无机盐 C.水和无机盐 D.水和维生素
【答案】C
【知识点】水对植物的作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农谚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20.(2015七上·武平月考)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根 B.茎
C.叶 D.所有活细胞中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21.(2015七上·武平月考)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
A.害羞 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 D.在进行呼吸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是含羞草对受到的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它具有应激性.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2015七上·绿春期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关系,据此答题.
23.(2015八上·沙河期末)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24.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答案】C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①阳光③水分④土壤⑥空气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②杂草⑤田鼠⑦蝗虫⑧稻螟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5.(2015七上·武平月考)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部分的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部分的叶片显示深蓝色(原理:淀粉遇碘呈现蓝色).对这一实验解释错误的是(  )
A.实验可以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B.实验可以证明光照是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C.在萨克斯的实验中变量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形成对照
D.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因此选项C的是解释错误的.
故选:C.
【分析】解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二、非选择题
26.(2015七上·武平月考)下图分别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   .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填A或B).
(4)细胞结构中,[   ]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1)碘液
(2)⑥;细准焦螺旋
(3)B
(4)4;细胞核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1)染色:滴稀碘液染色.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2)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⑥]细准焦螺旋.(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B.(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细胞结构中,[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1)碘液;(2)⑥;细准焦螺旋;(3)B;(4)4;细胞核.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核的功能;还考查了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操作.
27.(2015七上·武平月考)小丽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知识后,从市场买回几个番茄进行观察、研究.番茄果实属于   器官;她取出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主要是   组织.
【答案】生殖;保护;营养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答:番茄果实能用来繁殖后代是生殖器官,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
故答案为:生殖;保护;营养.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的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叫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主要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叫生殖器官.番茄果实能用来繁殖后代是生殖器官,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是营养组织.
28.(2015七上·武平月考)右图为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示意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   .
【答案】甲;吸收(消耗)氧气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甲;吸收(消耗)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吸
收氧气方面来切入.
29.(2015七上·武平月考)湿地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人工湿地.湿地是地球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是众多植物和动物(以水禽为主)的乐园,仅在我国就记录到湿地植物2760种、湿地动物1500种左右(其中大约水禽250种、淡水鱼500种).请回答:
(1)上述文字描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答案】(1)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
(2)生物圈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上述文字中的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人工湿地等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植物2760种、湿地动物1500种左右(其中大约水禽250种、淡水鱼500种)等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2)生物圈.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圈等内容,分析解答.
30.(2015七上·武平月考)下列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请回答:
(1)A、B表示两种物质,它们分别是   、   .
(2)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生理活动,其中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   ;能起到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填名称)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1)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可知: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2)②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因此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是②呼吸作用;①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能起到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①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氧气;(2)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
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呼吸作用: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为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1.(2015七上·武平月考)小玉列表比较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请帮她将此表补充完整.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   的细胞 所有活的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都能进行
原料     有机物和氧
产物 有机物和氧    
物质变化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答案】叶绿体;有光和无光(时刻、任何时候等);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释放能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用表达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光合作用进行的部位是:场所是叶绿体,必须在光下才能正常进行;物质的变化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放出氧气,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2)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内,利用氧气,将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可用表达式表示:有机物(贮存能量)+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有光无光都要进行;物质的变化是:吸收氧气,消耗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答案为:叶绿体;有光和无光(时刻、任何时候等);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二氧化碳和水(或CO2和H2O,少一、错一不得分);释放能量.
【分析】此题是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做此题前必然明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概念、实质、关系,从两概念中分析比较出不同点.
32.(2015七上·武平月考)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时,需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和视野中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图,请回答:
(1)制作装片时,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   .
(2)对光时,左眼注视③   ,同时双手转动[   ]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3)观察时,看到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后才能达到乙图的效果.
(4)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为“5×”和“10×”,则物像被放大   倍.
【答案】(1)生理盐水
(2)目镜;⑤
(3)右上
(4)50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要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浓度和人体的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非常接近,使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有的形状,是为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细胞,“求真”这是科学的目的.(2)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⑤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3)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如果看到的物像如甲图所示,图象在右上方,要想达到乙图的效果,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4)物体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为“5×”和“10×”,则物像被放大50倍.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2)目镜;⑤;(3)右上;(4)50.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显微镜、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
33.(2015七上·武平月考)西瓜是消暑的好水果,西瓜子是大家喜欢的休闲食品.西瓜果肉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西瓜皮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如图是西瓜的一个果肉细胞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或图示,解答下列问题:
(1)我们食用的西瓜是果实,它属于   器官.
(2)西瓜中带有甜味的汁液储存在[④]   中.
【答案】(1)生殖
(2)液泡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解:(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西瓜是果实,它属于生殖器官.(2)⑤液泡,里面有细胞液,植物细胞的气味和味道等物质都存在于细胞液中.
故答案为:(1)生殖;(2)液泡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细胞质.
34.(2015七上·武平月考)在细胞结构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其对应的主要功能.
细胞膜    合成有机物
细胞核    进行物质交换
叶绿体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合成有机物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液泡的细胞液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和营养物质;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合成有机物.
故答案为: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合成有机物.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合成有机物.
35.(2015七上·武平月考)生物的分类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   、   、   、   、   、   、   等七个分类单位.
【答案】界;门;纲;目;科;属;种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答案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6.(2017七上·衡阳期末)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③→   →⑤→   →②
(2)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为了将叶片内的   耗尽.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   .
(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答案】(1)④;①
(2)淀粉
(3)对照
(4)光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③暗处理→④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⑤酒精脱色→①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②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即③→[④]→⑤→[①]→②.(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淀粉.(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37.(2015七上·武平月考)用下表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台号 目镜 物镜
A 5× 8×
B 10× 10×
C 15× 40×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号.
(2)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   号.
(3)目镜最长的是   号显微镜.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在A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8═40倍;B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C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1)只有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才最多.A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2)只有放大倍数最大,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面积才会最大.C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面积最大.(3)在目镜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在物镜中,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故答案为:(1)A;(2)C;(3)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首先明确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8.(2015七上·鄂州期末)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它又分为   和   .
【答案】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故答案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因素的概念、组成.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因素的概念来切入.
39.(2015七上·武平月考)小丽在淘米、蒸饭时,觉得淘米水倒掉很可惜,她想:淘米水还能用来做什么呢?为此,小丽就“淘米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下是她进行的探究实验,请帮她完成.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略)
C、设计方案并实施: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株幼苗10株,分别种植在10个相同的花盆中;
②将10盆植株幼苗平均分成2组,分别标记为第一组、第二组,并放置在相同的、适宜植株幼苗生长的环境中;
③第一组每天浇灌淘米水,第二组每天浇灌   ;
④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植株幼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D、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E、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第一组植株幼苗长势明显好于第二组,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   .
②若第一组、第二组植株幼苗长势相同,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   .
【答案】淘米水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清水;是否浇灌淘米水;有促进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A、根据小丽就“淘米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因此提出的问题是:淘米水对植物生长有的影响吗?
B、作出假设:(略)
C、设计方案并实施: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株幼苗10株,分别种植在10个相同的花盆中;
②将10盆植株幼苗平均分成2组,分别标记为第一组、第二组,并放置在相同的、适宜植株幼苗生长的环境中;
③第一组每天浇灌淘米水,第二组每天浇灌清水;
④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植株幼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D、第一组和第二组唯一不同的量是第一组浇灌淘米水,第二组浇灌清水,因此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否浇灌淘米水.
E、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第一组植株幼苗长势明显好于第二组,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②若第一组、第二组植株幼苗长势相同,则说明淘米水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A、淘米水对植物生长有的影响吗?C、③清水;D、是否浇灌淘米水;E、①有促进作用;②没有促进作用.
【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