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嫌隙
B.刑人如恐不胜     刑:刑法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D.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丢下
2.下列各句均直接表现项羽“为人寡谋”的一项是(3分)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壮士,赐之卮酒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项王默然不应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描写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本文刻画人物多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如项羽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刘邦却谦卑恭谨,老谋深算。
C.本文围绕项羽是否采取行动,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情节忽张忽弛,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D.本文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⑵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整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赏析。(4分)
(三)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7. ⑴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⑵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
⑶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大自然的礼赞
李长之
⑴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却另有更令我们向往的东西存在。
⑵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写;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会得到一点补偿,也就是多多少少会得到一种慰藉,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较之其他要悠久些。
⑶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与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⑷有谁曾感到没有归宿么?到大自然里去。
⑸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能力。大自然在这方面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成就人们,务在让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⑹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自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一般的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娇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甚至几乎不能胜任。但是她的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
⑺谁能领会大自然的深邃或恩惠呢?
⑻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⑼大自然在天才们的跟前,却是和悦的。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天才没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对天才,也永不会不爱护。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完成了自己的。
⑽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于情感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一如她所爱护的天才然。她不但任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⑾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白雪,红叶,彤云,秋霁的晓雾,夏木的浓阴……
⑿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
⒀艺术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艺术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都是生的表现艺术。
⒁大自然,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而天才、艺术,这一切的成就与伟力皆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8.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这篇文章表现了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并且提示我们,能领会到这种美,世界便不荒凉。
B. 在作者看来,歌德、屈原、李白、康德等人都是经历了自然的甘苦并符合自然意向的。
C. 作者用雪的白、叶的红以及晓雾与浓阴的纯色来展现大自然的任情与智慧,很有气势。
D. 第12段,作者由大自然的艺术写到人间的艺术,“才可抬头”等描述颇为生动形象。
E. 本文以“向往”入笔,以“礼赞”收笔,中间抒写了大自然的种种智与美,很有章法。
9. 作品中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与“母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10. 作者认为“大自然是深邃的”,为什么这样说?(4分)
11. 通观全文,简述作者所倡导的“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态度”是什么。(4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7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敛裾(jū)  弥望(mí)    癸丑(guǐ) 叱咤风云(chà)
B.攒射(cuán) 枕藉(jiè) 强劲(jìng) 靡有朝矣(mǐ)
C.窈窕(yáo) 谄媚(chǎn)  惩戒(chěng)  殒身不恤(xù)
D.踯躅(zhí) 肄业(yì) 欺侮(rǔ)    大笔如椽(chuán)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户籍改革的声音再次高涨,官方亦加紧酝酿,民众期待的“户籍新政”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通过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
D.王校长的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热带风暴“洛坦”正面登陆海南文昌,使得琼州海峡全面封航,给旅游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大批游客和车辆滞留海口港。
B.《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使艾青一举成名,是因为他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感人肺腑而形成的。
C.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D.在此次国家法定节日征求意见过程中,调查者发现,人们对同步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能否顺利实施并不乐观。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太阳天,大樟树明晃晃地立在那里, , ; , 。 ,萧萧树声灌满了整条小巷,那是天籁,是绿叶唱给风听的情歌。
①风来了,风儿吹开了大树的襟怀,叶片低吟浅唱
②太阳晒出了大树的好心情,它耸了耸身子,撒下一地的金币
③树阴里,有徐徐的小风,有淡淡的树香
④浓荫匝地,圈出了一大块黑色的版图
⑤叶动影摇,万千金币满地闪烁
A.③④⑤②① B.④③②⑤① C.④③⑤②① D.③④②⑤①
16.将下面这则消息压缩成不超过25字的一句话新闻。(4分)
  据美媒报道,尽管外界猜测中国海军军备建设及现代化进程将使中国在周边海域更加强硬,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于2011年12月9日表示,菲律宾相信中国仍然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所谓的“西菲律宾海”(即南海)领土争端。
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陈显达12月9日表示,他相信中国仍致力于其和平义务,因为中国在不久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华时对总统重申了这一立场。
“我们相信中国政府在西菲律宾海问题上坚持和平解决之道。这一立场得到了中国驻菲大使及进行双边会谈的中菲领导人的肯定。”陈显达说。他还称,菲律宾坚持以多边渠道解决领土争端的政策,也坚持菲律宾对非争议岛屿的主权。
17.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4分)
上联:滴水穿石如歌岁月应无悔   
下联: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走进民间,你会洞悉民风的淳朴与强悍;走进校园,你会觉察学海的苦辣与酸甜……请以“走进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作文题补充完整。②写真事、抒真情。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32分)
(一)(9分)
1.(3分)【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刑罚,处罚
2.(3分)【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③为范增设计,⑤为范增评价,不是直接表现,不符题干要求。“为人寡谋”在本文中可体现为轻信小人、妇人之仁、不懂随机应变之策略、刚愎自用等。
3.(3分)【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本文没有心理描写
4.(10分)【参考答案】(1)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不”“属”“为所”各1分,总体1分,共4分)
(2)做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顾”“辞”“让”“何辞为”各1分,总体2分,共6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二)(8分)
5.(4分)【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每问2分,共4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6.(4分)【参考答案】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诗人用以景写情的手法,借景抒情,从景物中感悟到了真意,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之趣、回归田园之喜。(手法准确2分,情感把握正确2分。答其它表现手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5分)
7.(5分)【参考答案】(1)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渐车帏裳 
(3)高余冠之岌岌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二、(18分)
8.(4分)【参考答案】C、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分析能力。
【解析】C这里展现的是大自然的“美丽”而非“情与智”,“气势”的分析亦失当。D“描述生动形象”的分析失当,这里并非描写,故不存在“生动形象”的问题。)(每
项2分)
9.(6分)【参考答案】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为人提供了位置与归宿,表现了大自然
的悠久、永恒;将大自然比作“母亲”,给人以提示与鼓舞,表现了大自然的慈爱、智慧。这两个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两个比喻的分析各3分,合并或分开作答均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10.(4分)【参考答案】(因为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公平的、多情的、美丽的、富于创造力的。(4个要点各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11.(4分)【参考答案】顺应自然规律,领会自然恩惠,发挥个人能力,完成个人事业。(4个要点各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20分)
12.(3分)【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能力。
【解析】A.叱咤风云(zhà) C.窈窕(yǎo)惩戒(chéng)D.欺侮(wǔ)
13.(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解析】A.“短小精悍”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比喻文章等精炼简短而有力。
B“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后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句
望文生义。C“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
介意。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
的意见。
14.(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A项缺少主语,B项句式杂糅,D项“能否与不乐观”两面对一面。
15.(3分)【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
【解析】由静至动
16.(4分)【参考答案】菲总统发言人称相信中国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压缩语段的综合能力。
17.(4分)【参考答案】滴水穿石如歌岁月应无悔/悬梁刺股似水流年须有成/乘风破浪似水年华当自强/昂首挺胸似龙人生本风流/铁杵成针似风年华正当时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对偶的修辞的能力。
四、写作(50分)
18. (50分)【参考答案】(略)作文按2011年语文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解析】以“走进 ”为题的作文,可以侧重写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可以侧重写对某一事件的感悟,可以侧重写对某一社会现实、思想潮流的思索。无论写什么,前提就是所写材料要“真”,过程描述要“实”。此外,在事件叙述与人物描写时,要特别注意写出生活化的情境,要有典型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刻画,以逼真再现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人物,真实反映生活的本质,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太阳
B.所有运动着的天体都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C.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D.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2.下列各组行星中,均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水星、金星、木星 B.火星、木星、土星
C.金星、水星、火星 D.金星、火星、木星
3.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就是北京时间 ②北京时间只适用于北京市
③东八区的区时就是北京时间 ④东经120°的地方时就是北京时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当长春市普通高中进行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时,长春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据此回答4~5题。
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 向南移动 B.北半球 向北移动
C.南半球 向南移动 D.南半球 向北移动
5.长春市昼夜长短情况及昼长变化情况
A.昼>夜 昼变长 B.昼<夜 昼变短
C.昼>夜 昼变短 D.昼<夜 昼变长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数字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
7.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节气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8.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9.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国庆节 B.中秋节 C.元旦节 D.春节
10.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①东南多,西北少 ②西北多,东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冬春多,夏秋少
A. 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11.某宾馆大堂挂着代表四个城市地方时的时钟。当北京时间9点时,下列时钟代表伦敦(零时区)时间的是
12.下列天气由冷锋形成的是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
C.江淮地区的梅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13.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为堆积
14.在晚秋或初冬,农民为了保护农作物不受霜冻伤害,常常燃烧秸秆制造烟幕,该做法的原理是
A.将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气温升高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
C.最主要是利用秸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升温
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
观察“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完成15~16题。
15.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
A.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高 B.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低
C.城市气温与郊区气温没有差别 D.郊区气温有时比城市高,有时比城市低
16.若想在图中布局化工厂,应选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关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
B.人类应停止发展,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C.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及时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D.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向地势较高处迁移
18.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19.下列关于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
B.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径流量最大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径流量最大
D.河水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2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22.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显著的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回答23题。
23.上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在开发水源方面,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在干旱地区广筑堤坝
C.海水淡化 D.重视改进农业滴灌技术
25.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看该地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华北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据此回答26~27题。
26.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春季更为严重。造成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少,蒸发旺盛 B.沙尘暴频发
C.工业用水量加大 D.地表径流汇入海洋
27.天津市发改委于2011年11月1号出台非居民和居民水价调整措施,非居民水价每
立方米提高0.35元,居民水价提高0.5元。调整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A.与国际水价接轨 B.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C.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D.促进节约用水
28.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褶皱的基本单位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曲
30.“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俗语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明显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环境各要素按其自身的规律而发展
D.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都十分重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读“地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北半球_______日(节气)的阳光照射图,判断依据是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昏)线。
(4)D地的夜长为_____________小时,E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
(5)A、B、E 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6)B地的昼长为 ,B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
(7)B在A的_______________方向,A、B两地时差为____________小时。
(8)图中各点与A地地方时相等的是 。
32.(10分)读“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B、C、D、F四条线上添画箭头,完成大洋环流的流向。
(2)若此图表示北太平洋洋流模式图,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洋流名称:A 、B 。
(3)洋流C从性质看属于 流,该洋流形成主要受 影响。
(4)若此图表示北大西洋洋流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能形成著名大渔场的是 ,
其名称是 ,原因是 。
(5)对热带沙漠气候形成有影响的洋流是 (填代号)。
33.(10分)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下列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C 、E 、F 。
(2)在图中画出E、F风带的风向。
(3)常年受D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常年受E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气候是受 与 (填字母)交替控制而成的。
34.(8分)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这种分异为 规律。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4)形成③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B 2. C 3. C 4. D 5. D
6. A 7. D 8. D 9. C 10.B
11.A 12.A 13.C 14.B 15.A
16.D 17.D 18.B 19.B 20.D
21.B 22.D 23.A 24.C 25.A
26.A 27.D 28.B 29.D 30.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
(1) 夏至 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2) 23°26 N(北回归线)
(3) 晨
(4) 16 900
(5) B>E >A
(6) 12 0
(7) 东南 6
(8) D
32.(10分)
(1) 逆时针(每画对一个得0.5分,共2分)
(2)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3) 暖 东北信风
(4) ③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
(5) D
33.(10分)
(1)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2) 略
(3)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C E
34.(8分)
(1) 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 A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水热状况变化越大
(3) 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差异
(4)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A B C D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秦朝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通过
A.皇帝制度 B.中央官制 C.郡县制度 D.王位世袭制
3.下列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实行郡县和封国并存 B.颁布 “推恩令”
C.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D.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4.科举制的主要历史意义在于
A.打破特权垄断 B.扩大官吏来源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加强了中央集权
5.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6.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 B.古希腊人几百年来斗争的结果
C.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D.古希腊人地理环境决定的
7.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使用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万民法》的确立 D.《民法大全》的汇编
8.英国首相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由国王自由任命
C.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D.由议员选举产生
9.下列对1787年宪法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国家政权 B.确立了共和政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确立了联邦制
10.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1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的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
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B.资产阶级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决裂
C.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中国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14.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 B.它的发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
C.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16.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时中国工农红军
A.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B.正在抗日战争的战场浴血奋战
C.长征取得了胜利 D.建立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俄国二月革命的直接目标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 D.推翻临时政府
19.中国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问题
20.台湾问题与香港和澳门问题不同,它属于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殖民历史遗留问题
C.国际争端 D.党派之争
21.下列关于香港回归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B.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2.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B.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23.二战后,战时的同盟宣告瓦解,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强大的军事力量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2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
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26.(25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10分)
(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9分)
27. (25分)法律与政治制度都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材料三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当时的进步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1787年宪法。(10分)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与政治制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5分)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D D C C B C C D D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C C A D A C B C B A
1.【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墓葬用品依次有严格规定,通过对题干进行分析,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可知.属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
【试题答案】A
2.【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通过对题干分析,重点在于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因此属于秦代地方政治制度范畴。
【试题答案】C
3.【命题立意】知识、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北宋中央集权制度中地方设置文官管理,避免武将掌握割据力量,而其他选项不属于北宋时期政治措施
【试题答案】D
4.【命题立意】能力立意,考察学生分析能力
【试题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有效的使知识分子通过学习而参与到中央政权中,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试题答案】D
5.【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理解军机处政治机构的设立所产生的作用,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试题答案】C
6.【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要取决于经济基础。
【试题答案】C
7.【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根据知识记忆,可知
【试题答案】B
8.【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英国首相的产生,要理解识记英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注意的是英国国王任命的程序。
【试题答案】C
9.【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
【试题答案】C
10.【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要充分理解并认识鸦片的输入原因,英国对华贸易逆差使之走私鸦片
【试题答案】D
11.【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太平天国发生时间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发生于1856年
【试题答案】D
12.【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丘逢甲诗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表达对于台湾被割让的痛苦心情,而台湾近代被割占始于1895年甲午战后《马关条约》
【试题答案】C
13.【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辛亥革命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它没能完成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任务,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它有具有失败的一面。
【试题答案】D
14.【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革命开端,表现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力量,新的前途。
【试题答案】C
15.【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武力反对国民党。
【试题答案】D
16.【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诗歌作于1936年,地点在陕北,可以分析得知是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所作。
【试题答案】C
17.【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根据毛主席诗词可知
【试题答案】C
18.【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其革命对象是腐朽沙皇专制统治。
【试题答案】A
19.【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而提出,目的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试题答案】D
20.【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台湾为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占据,而香港则为英国统治。
【试题答案】A
21.【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台湾问题仍处于解决之中,因此不能认为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试题答案】C
22.【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二战时期,美苏为反法西斯而并肩作战,但战后随着苏联实力的上升,严重阻碍了美国称霸的意图,因此,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使得二者由同盟而成为对手
【试题答案】B
23.【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杜鲁门主义核心内容“遏制共产主义”使得美苏双方开始冷战对峙。
【试题答案】C
24.【命题立意】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势必使得政治格
局多极化。
【试题答案】B
25.【命题立意】知识立意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美国和苏联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试题答案】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26.【命题立意】知识、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比, 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试题答案】(1)秦朝(2分)元朝(2分);三省六部制。(2分)
(2)秦始皇(2分);郡县制(2分);积极影响: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2分);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分)。
(3) 变化:废丞相,权分六部(2分);设立内阁(2分);设军机处(2分)。消极影响:妨碍社会进步。(3分)
27.【命题立意】知识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本题以法律为切入点,考察古代罗马法律、近代美国宪法制定,以及当代社会法律所起作用,要求学生运用阅读、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进而得出结论
【试题答案】(25分)
(1)进步意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分);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4分),使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4分)。
(2)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于1787年由制宪会议制定通过了美国1787年宪法,形成了以三权分立和总统制为显著特点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4分),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分),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2分),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4)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符合题意即可得分)(5分)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数学试题卷
说明: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21小题.其中部分试题分为p题、q题,学必修(2)的考生做p题,学必修(4)的考生做q题.本试卷共4页,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纸上).
已知集合≤≤,集合,则∩等于
A.{2} B.{3} C.{-2,3} D.{-3,2}
已知幂函数的图象过点(,),则的值是
A. B.1 C.2 D.4
(p) 过点,且垂直于直线的直线的方程为
A.2x+y-1=0 B.2x+y-5=0
C.x+2y-5=0 D.x-2y+7=0
(q) 某扇形的半径为,它的弧长为,那么该扇形圆心角为
A.2°     B.2 C.4° D.4
某商品降价后,欲恢复原价,需再提价,则
A.10 B.9 C.11 D.11
(p) 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B.
C.1 D.2
(q) 函数是
A.周期为的奇函数 B.周期为的奇函数
C.周期为的偶函数 D.周期为的偶函数
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满足,则的值为
A.-1 B.0 C.1 D.2
(p) 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B. C. D.
(q) 已知平面向量a=(1,2),b=(-2,m)且a∥b,则2a+3b=
A.(-5,-10) B.(-4,-8) C.(-3,-6) D.(-2,-4)
已知,且,则
A.2或-2 B.-2 C. D.2
设函数,则
A.在区间(,)、(,)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内有零点,在区间(,)内无零点
D.在区间(,)内无零点,在区间(,)内有零点
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a,则a的值为
A. B. C.2 D.4
(p) 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平面CB1D1
B.AC1⊥BD
C.AC1⊥平面CB1D1
D.异面直线AD与CB1所成的角为60°
(q) 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再把所得图象上各点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则所得函数解析式为
A. B.
C. D.
若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中的横线上).
(p)直线的倾斜角等于__________.
(q) 若=2e1+e2,=e1-3e2,=5e1+λe2,且B、C、D三点共线,则实数λ=__________.
设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x>0时,,则当时,
__________.
函数的定义域是[0,2],且,则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
(p) 若在圆(x-3)2+(y-)2=6上运动,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q) 函数y=2sin(ωx+φ)(,)的部分图
象如图所示,则ω和φ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全集U=R,集合M={x|x≤a-2或x≥a+3},N={x|-1≤x≤2}.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0分)
(p)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PO⊥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求证:
(1)PA∥平面BDE;
(2)平面PAC⊥平面BDE.
(q) 已知|a|=4,|b|=3,(2a-3b)(2a+b)=61.
(1)求a与b的夹角;
(2)求|a+b|与|a-b|.
(本小题满分12分)
正在建设中的长春地铁一号线将大大缓解市内南北交通的压力. 根据测算,如果一列车每次拖4节车厢,每天能来回16次;如果每次拖7节车厢,则每天能来回10次;每天来回次数是每次拖挂车厢节数的一次函数,每节车厢单向一次最多能载客110人,试问每次应拖挂多少节车厢才能使该列车每天营运人数最多?并求出每天最多的营运人数.(注:营运人数指列车运送的人数) .
(本小题满分12分)
(p) 已知圆C:(x-1)2+(y-2)2=25,直线l:(2m+1)x+(m+1)y-7m-4=0(m∈R).
(1)证明:直线l与圆相交;
(2)求直线l被圆截得的弦长最小时的直线l的方程.
(q)已知向量a=,b=,c=,
(1)求证:(a+b)⊥(a-b);
(2)设函数,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小题满分12分)
定义在上的函数,对于任意的m,n∈(0,+∞),都有成立,当x>1时,.
(1)求证:1是函数的零点;
(2)求证:是(0,+∞)上的减函数;
(3)当时,解不等式.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A 2. C 3. (p) A (q) B 4. D 5. (p) C (q) A 6. B
7. (p) D (q) B 8. D 9. D 10. B 11. (p) D (q) C 12. D
简答与提示:
1.解析:由Q={x∈R|x2+x-6=0},得Q={-3,2};由P={x∈N|1≤x≤10},得
P={1,2,3,4,5,6,7,8,9,10}.∴P∩Q={2}.故选A.
2.解析:令f(x)=xα,则f(2)=2α=,∴α=.∴,故选C.
3.(p)解析:直线x-2y+3=0的斜率k=,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所求直线与直线x-2y+3=0垂直,∴k·k′=-1,即k′=-2,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3=-2(x+1),即2x+y-1=0.故选A.
(q) 解析:θ===2.故选B.
4.解析:由已知 a (1-10%)(1+)=a,∴m=11.故选D.
5.(p)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空间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三棱柱的底面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三棱柱的高为,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1××=1.故选C.
(q) 解析:对于函数y=sin,T=4π,且sin(-)=-sin.故选A.
6.解析:由f(x+2)=-f(x)知,f(x+4)=f [(x+2)+2]=-f(x+2)=f(x),
∴f(6)=f(4+2)=f(2)=f(0+2)=-f(0).又由f(x)为R上的奇函数知f(0)=0,
∴f(6)=-f(0)=0.故选B.
7.(p)解析: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y、z,根据条件得
,解得,∴球的半径R==.
∴,故选D.
(q) 解析:由a∥b得=,∴m=-4,∴2a+3b=2(1,2)+3(-2,-4)=(-4,-8).故选B.
8.解析:因为x>1,所以x2>1,0<<1,则x2->0.因为(x2-)2=(x2+)2-4=(2)2-4=4,所以x2-=2.故选D.
9.解析:由函数图象可知,在内不可能有零点,又f(1)=-ln1=>0,f(e)=-lne=-1<0,∴在内必有零点,故选D.
10.解析:∵函数ax与loga(x+1)在[0,1]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函数f(x)的最大值、
最小值应在[0,1]的端点处取得,由a0+loga1+a1+loga2=a得a=.故选B.
11.(p)解析:对A,∵BD∥B1D1,∴BD∥面CB1D1,∴A正确.
对B,BD⊥AC且BD⊥CC1,∴BD⊥面ACC1A1,∴BD⊥AC1,∴B正确.
对C,∵AC1⊥B1D1,又AC1⊥B1C,∴AC1⊥面CB1D1.∴C正确;
对D,∵AD∥BC,∴∠BCB1为异面直线AD与CB1所成的角,其大小为45°,
∴D错误.故选D.
(q) 解析:函数y=sin(2x+)图象右移个单位,即y=sin[2(x-)+],∴y=sin2x.
又把y=sin2x图象上各点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y=sin4x.故选C.
12.解析:由题意得解得4≤a<8.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p) (q) 13 14. 15. [1,2] 16. (p) 2+ (q) 2,
简答与提示:
13.(p)解析:直线的斜率为,则倾斜角满足
即直线的倾斜角为.
(q)解析: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可得=-=(e1-3e2)-(2e1+e2)=-e1
-4e2,=-=(5e1+λe2)-(e1-3e2)=4e1+(λ+3)e2,
由于B、C、D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m使得=m,
即-e1-4e2=m[4e1+(λ+3)e2].
所以,消去m得λ=13.
14.解析:设x<0,则-x>0,即f(-x)=(-x)2+1,因为是奇函数,
∴,即-f(x)=x2+1,∴f(x)=-x2-1.
15.解析:因为0≤x≤2,所以1≤x+1≤3,又因为f(x+1)=|x-1|=|x+1-2|,
所以f(x)=|x-2|(1≤x≤3).由图象可知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2].
16.(p)解析:由的几何意义知=kOP,P在圆(x-3)2+(y-)2=6上,如图当直线OP与圆相切时,为最大,设直线OP的方程为y=kx,则有=,解得k1=2+,
k2=-2,∴的最大值为2+.
(q) 解析:由图象得T=-(-)=π,
∴ω=2.又∵, ∴2×+φ=, 即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6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集合的表示及集合的交、补运算,
同时考察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解析】解:(1)当a=0时,M={x|x≤-2或x≥3},
所以CUM={x|-2<x<3},CUN={x|x<-1或x>2},
所以(CUM)∩(CUN)={x|-2<x<-1或2<x<3}. (5分)
(2)若M∩N=,则,解得-1<a<1.
故当M∩N=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a<1}. (10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点、线、面关系中的线面平行、
面面垂直的判定,同时考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试题解析】(p) 证明:(1)连结OE.
∵O是AC的中点,E是PC的中点,∴PA∥OE.
又∵PA平面BDE,OE 平面BDE,
∴PA∥平面BDE. (5分)
(2)∵PO⊥底面ABCD,∴PO⊥BD.
又∵AC⊥BD,且AC∩PO=O,
∴BD⊥平面PAC.而BD 平面BDE,
∴平面PAC⊥平面BDE. (10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及模的运算,同时考察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解析】(q) 解:(1)依题意,得
61=(2a-3b)·(2a+b)=4a2-4a·b-3b2=64-48cos-27.
∴cos=-,∴a与b的夹角为120°. (5分)
(2)|a+b|==,
|a-b|==. (10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同时考察运算求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解:设该列车每天来回次数为,每次拖挂车厢数为,每天营运人数为.由已知可设,则根据条件得
,解得,.   (6分)
所以;
∴当时,.
即每次应拖挂6节车厢,才能使该列车每天的营运人数最多,最多为15840人.(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同时考察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解析】(p) 解:(1)证明: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x+y-4)+m(2x+y-7)=0.
令得∴ 直线l恒过定点A(3,1). (5分)
∵(3-1)2+(1-2)2=5<25,
∴点A是圆C内部一定点,从而直线l与圆始终有两个公共点,
即直线与圆相交. (8分)
(2)圆心为C(1,2),要使截得的弦长最短,当且仅当l⊥AC.
而C(1,2),A(3,1),所以
进而, 直线l的方程为y-1=2(x-3),即2x-y-5=0. (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积的运算、三角函数的恒等式、函数的最值,同时考察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解析】(q) 解:(1)【解法一】依题意得:a+b=,,a-b=,
∴(a+b)·(a-b)=,
∴(a+b)⊥(a-b). (5分)
【解法二】依题意得,∴(a+b)·(a-b)=,
∴(a+b)⊥(a-b).                        (5分)
(2)依题意得a+c=(cos+1,sin-1),b+c=(cos+1,-sin-1),
∴|a+c|2-3=(cos+1)2+(sin-1)2-3=2cos-2sin,
|b+c|2-3=(cos+1)2+(-sin-1)2-3=2cos+2sin,
∴f(x)=(|a+c|2-3)(|b+c|2-3)=(2cos-2sin)(2cos+2sin)
=4=4. 又x∈ , ∴∈
故当,即时,;当,即时,
∴函数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 (12分)
(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是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及抽象函
数的不等式解法,同时考察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试题解析】解:(1)对于任意的正实数m,n都有成立,
所以令m=n=1,则.
∴,即1是函数f(x)的零点. (3分)
(2)设0<x1<x2,则由于对任意正数,
所以,即
又当x>1时,,而.所以.
从而,因此在(0,+∞)上是减函数. (7分)
(3)根据条件有,
所以等价于.
再由是定义在(0,+∞)上的减函数,所以0<ax+4<4.即. (9分)
当a=0时,-4<0<0不成立,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10分)
当a>0时,-4<ax<0,即,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a<0时,-4<ax<0,即,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2分)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卵细胞 B.神经细胞 C.大肠杆菌 D.蛙
2.下列与一块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
C.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
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4.2005年,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问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细胞直径大小不同 B.有无遗传物质DNA
C.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
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6.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是( )
A.C、H、O、N、Ca、S B.K、S、P、Mg、Fe、B
C.Fe、Mn、Zn、Cu、B、Mo D.Fe、Mn、Zn、Ca、B、Mo
7.右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按1、2、3、4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肪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一组是( )
A.胆固醇、脂肪、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性激素、胰岛素、葡萄糖 D.丙酮酸、氨基酸、核苷酸
9.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
肽链的条数依次是( )
A.48、2 B.50、3 C.51、3 D.48、3
10.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 )
A.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B.调节生命活动
C.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D.携带遗传信息
11.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B.两种核酸中的碱基都相同
C.两种核酸中的五碳糖不相同
D.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12.人体细胞中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数以及碱基种类数分别是( )
A. 4 , 5 B. 5 , 8 C. 8 , 4 D. 8 , 5
13.生活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黑熊在冬眠前一个月内,食量增至平时的四倍,体重能很
快增加40%以上,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它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的( )
A.糖原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4.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
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
主要成分有( )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脂质、蛋白质
15.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
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 )
A.自由扩散功能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协助扩散功能      D.选择透过性
16.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为自由水
B.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C.心肌细胞只含结合水,血液只含自由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影响新陈代谢的强弱
17.某人在睡觉时经常发生小腿抽搐现象,可能因为他的体内缺少( )
A.钙离子 B.铁离子 C.锌离子 D.钾离子
18.人体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肌糖原分解成乳酸所释放的能量    B.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     
C.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D.ATP水解成ADP时所释放的能量
19.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 )
A.ATP的产生   B.氧气的产生   C.糖类的产生   D.[H]的产生
20.熊猫体细胞和小麦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是( )
A.有中心体的复制 B.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C.细胞板扩展分裂细胞质 D.细胞膜内陷缢裂细胞质
21.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一定方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
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糖蛋白 C.磷脂 D.蛋白质
2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吸收母乳中的氨基酸。这种物质被吸收到
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D. 自由扩散
23.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能量转化过程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
D.呼吸作用能产生大量ATP,而光合作用却只是消耗大量ATP
24.关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 )
A.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B.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C.遗传物质数量和结构发生改变
D.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25.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
A.检测还原糖时可用西瓜汁代替苹果汁做材料,用苏丹Ⅳ代替苏丹Ⅲ
B.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可观察藓类叶片活细胞中的叶绿体
C.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扩散最快的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胡萝卜素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可看到细胞壁、染色体和赤道板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 )下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上
按要求填文字或字母)
(1)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此细胞具有细胞壁、 、 等特有
结构,但不具有 (填细胞器名称)。
(2)若想去除细胞壁又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可以用 酶和果胶酶处理该细胞。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它的基本支架是 。
(4)如果该图为蚕豆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5)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6)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 ]。
(7)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     分
离的现象,该过程中液泡的颜色深浅变化为   。
(8)⑩的主要成分是 和 ,其中前者可被甲基绿染液染色。
27.(13分)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氧气参
与_____________的形成过程,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
(2)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①和②中,除了图示的物质外,还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③中均产生CO2,则产生场所依次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检测
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石灰水外,还可用 水溶液,现象为
____________。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细胞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 ,乳酸
菌细胞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 。
(6)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
28.(12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内填字母序号,
“ ”上填数字或文字)
(1)该图是 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该图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模式图;
(2)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 ] 期中,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
(3)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染色单体数为 ,DNA分子数为 ;
(4)DNA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 ];
(5)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和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的过程,分别发生
在图示的[ ]和[ ]中;
(6)图示生物的受精卵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需要进行 ,才能形成
组织、器官,进而发育成个体。
29.(10分)右下图是一个利用脱淀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将植物事先进行“脱淀粉”处理是为了
植物“脱淀粉”的具体做法是 。
(2)实验一段时间后,从容器A和容器B中取下叶片,
分别置于酒精中,水浴加热后取出叶片用碘蒸气
处理后进行比色,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容器A中叶片 ,
容器B中叶片 。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 是光
合作用的必要原料之一 。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层次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C。单细胞生物细胞层次即个体层次。
2.【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种群概念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B。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和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
成年蚜同属于种群水平层次。
3.【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显微镜使用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试题解析】答案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真、原核细胞结构区别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C。幽门螺杆菌属原核生物,酵母菌属真核生物,真、原核细胞的
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5.【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细胞学说基本内容的识记。
【试题解析】答案A。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为施莱登和施旺。
6.【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元素知识的识记。
【试题解析】答案C。细胞中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
7.【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化合物含量的识记。
【试题解析】答案D。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约占85—90%,其次是蛋白
质,约占7—10%,脂质约占1—2%,糖类和核酸约占1—1.5%。
8.【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与元素之间关系的识记。
【试题解析】答案B。淀粉、半乳糖、糖原均属于糖类,所含化学元素为C、H、O。
9.【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氨基酸脱水缩合知识的识记、计算等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D。肽键数=氨基酸数 – 肽链数。
10.【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蛋白质、核酸知识识记、作出合理判断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D。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包括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催化生物化学
反应、运输和载体、调节机体生命活动,传递信息及免疫功能。遗传信
息的携带者是核酸。
11.【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两种核酸知识的识记、比较等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C。DNA和RNA的区别主要在于:(1)分布:DNA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中,少量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碱基组成:组成DNA的碱基为A、T、C、G,组成RNA的碱基为
A、U、C、G (3)五碳糖: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组成RNA
的五碳糖为核糖。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12.【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核酸种类、化学组成知识的识记。
【试题解析】答案D。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其核苷酸共8种,碱基共5种。
13.【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有机物功能知识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C。脂肪为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1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对细胞膜成分知识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D。根据题意,“血影”即为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
蛋白质。
15.【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知识的理解能力、从题目新情境获取信息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D。结合生活实践,利用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选择地将重金属
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
16.【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水知识理解能力、从题目新情境获取信息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C。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不同的组织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不同。
17.【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无机盐功能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A。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的含量
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18.【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把握“人体与能量相关的各物质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D。ATP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与场所知识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糖类产
生于光合作用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
20.【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别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别,主要在于细胞分裂前期(纺锤
体的形成方式)和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21.【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尤其考查对三类营养物质鉴定实验的识记。
【试题解析】答案B。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
水浴加热呈现砖红色沉淀。
22.【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对跨膜运输方式知识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A。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进出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ATP。
23.【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均可产生大量ATP,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主要用于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而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
反应消耗并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而细胞呼吸在
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
2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知识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答案A。本题重点考查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特征。
25.【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重点在教材实验原理、选材、步骤的理解分析。
【试题解析】答案C。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性糖,苏丹Ⅲ/Ⅳ用于检测脂肪;健那绿
染液用于观察线粒体;赤道板是细胞中虚拟的位置,而非具体结构。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命题立意】本题从细胞亚显微图示入手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结构功能知识的理解
能力和图文信息转化能力。
【试题答案】 (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
(1)叶绿体 液泡 中心体
(2)纤维素
(3)② 磷脂双分子层
(4)⑦
(5)⑧
(6)⑧⑨⑤⑥ (2分,顺序不作要求)
(7)① 原生质层 变深
(8)DNA 蛋白质
27.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方式、过程和探究实验知识的理解能力和
从图示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 ② 水 线粒体内膜
(2) ①②④
(3) [H]
(4) 线粒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溴麝香草酚蓝 由蓝变绿再变黄
(5) 乙醇和二氧化碳 (C2H5OH和CO2) (2分,顺序不作要求) 乳酸 (C3H6O3)
(6) 1:3
28. 【命题立意】本题从识别有丝分裂图示能力入手,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特
点、染色体与DNA行为和数量变化规律、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及
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
【试题答案】(每空1分,共12分)
(1)植物 间
(2)A 后 前
(3)8 0 8
(4)B C
(5)B D
(6)细胞分化
29.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以光合作用实验为情境,具体考查学生分
析自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检测和无关变量的排除,以及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试题答案】(每空2分,共10分)
(1)消耗叶片中的营养物质,避免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段时间
(2)不变蓝 变蓝 CO2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英语试题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卡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计8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has the man lost
A. His wallet. B. His ID card. C. His job.
2. When does the museum open and close on weekends
A. 9:00 a.m.—5:00 p.m. B. 9:00 a.m.—3:00 p.m. C. 9:00 a.m.—5:30 p.m.
3. What does the woman plan to do after work
A. Go shopping. B. Go swimming. C. See a film.
4. What does the man like
A. Basketball. B. Football. C. Table tennis.
5.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night
A. He went to the theatre. B. He visited a friend. C. He met a guest at home.
第二节 (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y is the man go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 To visit his friends. C. To travel.
7. When will the man probably leave for the United States
A. In early February. B. In mid-January. C. In late Januar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necklace
A. Satisfying. B. Disappointing. C. Exciting.
9. Who does the man plan to buy a necklace for
A. His aunt. B. His mother. C. His girlfriend.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How much does the oil on the second shelf cost
A. 79 dollars. B. 40 dollars. C. 39 dollars.
11. What is the oil made from
A. Corn. B. Peanut. C. Bean.
12. How many bottles of oil does the man plan to buy
A. One. B. Two. C. Thre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ere is Professor Wilson’s flat
A. On the second floor. B. On the third floor. C. On the fourth floor.
14. How many bookshelves are there in Professor Wilson’s flat
A. Two. B. Three. C. Four.
15.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Very hot. B. Very cool. C. Very cold.
16. What isn’t there in Professor Wilson’s flat
A. A sofa. B. A TV set. C. A desk.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ere did Mark Twain get his first money
A. From his school. B. From his father. C. From his classmate.
18.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The school did nothing to stop the damage.
B. The boy who damaged his desk would be beaten besides paying for it.
C. Any boy who damaged his desk would either be beaten or pay five dollars.
19. How did his father feel when Mark Twain damaged his desk one day
A. Angry. B. Happy. C. Disappointed.
20. What happened at last
A. Mark Twain chose to be beaten at school in order to keep the five dollars.
B. Mark Twain handed in the five dollars to the teacher.
C. Mark Twain got used to being beaten.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He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______ history, especially ______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A. the, the B. a;the C. 不填; the D. the;不填
22. —Did you enjoy yourselves in New York
—Of course. ______ time we had there!
A. What a nice B. How a nice C. How nice D. What nice
23. It is too cold today. I think I’ll have a hot coffee ______ a cold drink.
A. better than B. less than C. more than D. rather than
24. Whenever he is late, he'll ______ an excuse.
A. take up B. make up C. send up D. give up
25. Look! Your hair is so long. You should have it ______ immediately.
A. cutting B. being cut C. be cut D. cut
26. —Sorry, you’ll have to wait for a day or two and then your dress ______.
—OK, I’ll come to fetch it then.
A. is finished B. will be finishing C. will be finished D. will have finished
27. Keep on working hard, and I have no doubt ______ you’ll succeed.
A. if B. whether C. that D. what
28. He doesn’t have ______ furniture in his room—just an old desk.
A. much B. some C. many D. any
29.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my birthday party today, Mr. White.
—______.
A. That’s all right B. It is up to you
C. You’re welcome D. It is very nice of you, but I’m busy
30. Bill was not happy about the result of the exam, and ______.
A. I was neither B. neither was I C. I was either D. either was I
31. Our main speaker didn’t arrive on time ______ the bad weather at the airport.
A. as a result of B. because C. as a result D. thanks for
32. I lived at a time ______ there was no TV, radio or cinema.
A. where B. when C. which D. that
33. Don’t worry.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______ into.
A. is being looked B. has looked C. is looking D. looks
34. —Shall we go out for a walk
—Sorry. This is not the right ______ to invite me. I am too tired to walk.
A. place B. situation C. chance D. moment
35. The plant is dead. I ______ it more water.
A. will give B. will have given C. should have given D. must giv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The best gift I’ve received was from two young boys. At that time, I didn’t have a lot of money or a huge home. As a single mom with three young children of my own, life is so 36 .
They were boys with dirty faces a bit older than my children, but they always 37 my yard(院子). It seemed that they were more than 38 to avoid staying in their own homes, for reasons that I shall not describe here.
I must feed my children who were 39 thirsty and hungry, so I 40 a lot of time baking so many healthy muffins(松饼). These two boys almost 41 in our yard, and they were glad to pray with us before they would have a 42 with my family.
We would also 43 food, laughter, books and games with them. And a while later, they 44 . I didn’t know where they had gone and I often wondered what had 45 in their lives, and meanwhile I hoped for the 46 .
During one of the darkest times in my personal life, no one came to visit me. I felt really lonely these days. I even wondered if God had 47 me. On Mother’s Day, my children
48 home from school. We were sitting together talking when I heard a 49 on the door.
I went to answer it, and there 50 two clean-faced, tall, smiling boys holding two bundles of beautiful flowers I had ever seen. They said to me, “Do you 51 us You used to feed us muffins! They were so 52 . We wanted to come back and thank you and say Happy Mother’s Day 53 you were really like a 54 to us!” I was so moved that I couldn’t help crying, and 55 them again and again.
36. A. unfair B. real C. interesting D. hard
37. A. visited B. repaired C. cleaned D. approached
38. A. ashamed B. nervous C. happy D. surprised
39. A. always B. already C. seldom D. still
40. A. cost B. saved C. spent D. paid
41. A. set up B. raised up C. picked up D. grew up
42. A. meal B. rest C. drink D. bath
43. A. buy B. share C. collect D. pack
44. A. changed B. regretted C. refused D. disappeared
45. A. happened B. gone C. remained D. turned
46. A. good B. bad C. best D. worst
47. A. punished B. forgotten C. blamed D. doubted
48. A. missed B. left C. called D. arrived
49. A. shock B. notice C. noise D. knock
50. A. stood B. lay C. existed D. followed
51. A. like B. remember C. support D. influence
52. A. awful B. expensive C. delicious D. salty
53. A. before B. if C. though D. because
54. A. teacher B. mom C. friend D. sister
55. A. invited B. watched C. praised D. thanke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 woke up late and had breakfast in a hurry. I had never been late and didn’t want my boss to be unsatisfied.
However, it seemed that the day wasn’t a lucky one for me from the very second I left my flat. The moment I wanted to rush downstairs, one of my stiletto heels (细高跟) broke. I had to return to change my red shoes. I also had to change my purse and other little things that I had tried to match with the shoes. I was sure I would be late for work.
On my way to work I had to wait for over half an hour because of an accident. I had no choice but to wait. I phoned my boss and he told me that it was no problem, but he needed me for the meeting with the Japanese clients (客户) that morning.
Finally, I arrived at the office one hour later. I had to keep calm and be fresh for the meeting to make the clients sure that our plan was the best for their future business project. However, I left the plan I had made the night before at home and was going to make a presentation (介绍) about it to the clients. I was about to get angry when I realized that I had a copy of it in my office.
At last, the meeting came to an end and it turned out to be a success. But I have to say that I had a terrible day, full of incidents.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ason of the writer being late for her work
A. She got up late in the morning.
B. She changed her purse and other little things.
C. One of her shoe heels broke.
D. She had a traffic accident on the way to work.
5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could we learn about the writer
A. Her boss was very angry with her.
B. She often arrived at her office on time.
C. She left her plan on the bus.
D. She was nervous at the meeting.
58. What did the clients think of the writer’s presentation
A. Dull. B. Just so-so.
C. Excellent. D. Terrible.
59. Which old saying could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writer’s incidents
A.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B. 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C.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D. One trouble never comes alone.
B
Babysitter(保姆)Wanted
I am seeking a babysitter for my 6-month-old son. A few hours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to help me and then other times as needed. He or she should be over 18, responsible, loving, warm, and have some experience in caring for babies. The pay is $10 an hour.
If this sounds like a good job to you, please reply to rebecharv@ or call 800-4964.
Office Manager Wanted
Our company is looking for a full-time experienced manager to run the business. Strong skills in organization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for this position. Also, he or she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computers.
Please reply to jim@ or call 800-6978 to apply.
Waiter/ Waitress Wanted
A restaurant is looking for an experienced waiter / waitress. Knowledge of wines and experience in dining are necessary. Must work well under pressure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s of fine dining and customer service.
If you’re interested, please contact us at job-tkupe-1329358152@craigslist.org to apply.
This is a part-time job.
Office Cleaner Wanted
Looking for a Part-time job A position in the Mississauga area needs an office cleaner! Part-time 4 hours a day from 10:00 am - 2:00 pm.
Some experience is necessary. Pay:$15 per hour
Reply to: job-p3b7u-1365632206@craigslist.org. or call 800-8197.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osition is a full-time job
A. Babysitter. B. Office manager. C. Waiter / waitress. D. Office cleaner.
61. If you want to apply for the job as a babysitter, you should send an email to ______.
A. job-p3b7u-1365632206@craigslist.org B. job-tkupe-1329358152@craigslist.org
C. jim@ ( mailto:jim@ ) D. rebecharv@
6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The office cleaner has to work three hours each day.
B. One can apply for a waiter or waitress by telephone.
C. Experience is necessary for all these four jobs.
D. A babysitter earns $5 more than an office cleaner per hour.
6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cessary for a waiter / waitress
A. Being familiar with computers. B. Having knowledge of wines.
C. Knowing more about menus. D. Working well with others.
C
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American public school system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now many parents choose to home-school their childre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behind this. Let’s take a look at a few of them.
For some parents, they have religious (宗教的) reasons for home-schooling.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does not have religious teachings, so these parents want to put religion into the children’s daily school activities. This might include teaching religion-based courses rather than coursework that is taught in public schools.
For some parents, they do not feel that their local school system offers their children the bes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So they want to take matters into their own hands. This may be because the local school has low educational standards(标准) or for some other reason the parents think it necessary to take their children out of the system. Sometimes the parents just feel the children will get a better education at home.
Some parents may not be rich enough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a private school, so the next best thing in their eyes is home-schooling. Thus they can teach their children what they like.
One should remember that the laws about home-schooling vary from state to state. In some states, the parents are required to hand in monthly attendance records(出席记录) to their local school system. What’s more, most states require regular state testing such as the CRCT.
64. The writer wrote this passage mainly to _______.
A. advise parents to home-school their children
B. explain why some parents choose to home-school their children
C. tell u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ome-schooling
D. praise home-schooling and private schools
65. Paragraph 3 tells us that some parents choose home-schooling because ______.
A. school teachers are not strict with their children
B. their children don’t do well in their studies at school
C. their children don’t like going to school
D.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school education
6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vary”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Increase B. Change C. Spread D. Keep
67. How many reasons for home-school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2 B. 4 C. 3 D. 5
D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taking a train and having an adventure?Riding the train can be a real adventure. That is how I feel every time I take Amtrak. I often take a four-hour trip to visit my children. Every time I take this trip I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Last week when I was on the train, there was a man sitting by himself in the back of the train carrying on a mobile phone conversation—in another language. It was loud and disturbed most of the people on the train. I think it was annoying.
Fortunately I sat next to a wonderful old lady who was taking a two-day trip by train. She said her two daughters were worried at the thought of driving for three days to reach her home, although she had no trouble driving. The train ride was the only choice for her. She loved to look out of the window and watch the world go by on the train.
She was fun to talk to and asked me when my children started being parents. That is a very good question. Both of us are old and have children. She asked that same question from time to time.
There are always many people on the trai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many languages. Riding the train is a great way to increase your knowledge and learn all kinds of cultures. If you get hungry, you can buy food in the food car at any time. If you need to use the restroom, there is always one for you.
It sure beats driving the car, which has to stop for food and restrooms. And it is better than taking the bus.
6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s train ride was ______.
A. to do business
B. to see her children
C. to visit places of interest
D. to see her old friends
69. In the author’s opinion, on the train Amtrak ______.
A. the services are quite good
B. the food is terribly expensive
C. all the passengers are polite
D. all the passengers are American
70.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A painful experience on the train
B. A wonderful lady
C. Train ride—a cultural experience
D. The history of Amtrak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计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 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71. In some countries, women are not really ______ (平等的) to men.
72. An earthquake left the whole city in ______ (废墟).
73. In ancient times, 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______(竞争) in the Olympics.
74. All the athletes tried their best to get the gold ______(奖牌).
75. Rio de Janeiro is the ______ (主办) city for the 2016 Olympic Games.
76. Whether you will succeed or not depends on your _____(态度) towards it.
77. The ball went in the ______(方向) of the man sitting in a boat on the river.
78. I don’t know whom the house ______ (属于) to.
79. Did he walk or swim The ______ (后者) seems unlikely.
80. Xiao Wang couldn’t ______ (说服) her brother to change his mind.
第二节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在答题卷上加以改正(每处限改一词)。
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81. That’s all which I know about the matter.
82. To be honestly, your answer is not correct.
83. He has to rely his father to help him.
84. It was in last Summer Olympics when he finished in the third place.
85. This private school is in charge of Mr. Wang.
86. Under the help of him, I understood I had to work hard.
87. Every fourth years, 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in the world.
88. He devoted his spare time to study English hard.
89. The school is well worth being visiting.
90. This is the best book that have been read this year.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一位美国朋友Jane在中国学习中文两年,即将回国。现在由你给她发E-mail,邀请她参加为她举办的欢送会,要点如下:
1. 祝贺她顺利通过考试,为她骄傲;
2. 感谢她帮助你们学习英语;
3. 时间:星期六晚六点;
4. 地点:阳光俱乐部(The Sun Club)302房间;
5. 路线:在你所住宾馆门口乘坐332路公共汽车可直达。
注意:
1. 须包括以上主要内容,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使内容连贯;
2. 词数:9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 参考词汇:欢送会 farewell party
Dear Jane,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passing all the exa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faithfully,
Li Hua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英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听力 (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听力原文:
Text 1
W: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n the newspaper
M: I have lost my job and I’m looking for a new one.
Text 2
W: Please tell me when the museum opens and closes.
M: It is open from 9:00 a.m. to 5:00 p.m. Mondays to Fridays and 9:00 a.m. to 3:00 p.m.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Text 3
M: Lily, do you know that almost all goods are on sale in the shopping centre
W: Really I’m planning to go shopping after work.
Text 4
W: My brother likes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M: I like neither of them. I prefer table tennis.
Text 5
W: You didn’t go to the theatre last night either, did you
M: No, I had an unexpected guest in my house.
Text 6
W: Why don’t you sit down Now, there are several questions I must ask you if you don’t mind.
M: Not at all. Go ahead.
W: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M: ⑥ I’m going to attend a conference on air pollution. It will be held in the first two weeks of Febru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 Yes, here is the official letter of invitation.
W: I see. Fine. When do you want to go
M: ⑦ I’d like to leave in mid-January if my passport is ready by then.
Text 7
M: Jane, the necklace you wear is beautiful.
W: Really ⑧ You know I’m angry with it for the afternoon.
M: Why I remember you ordered it on TV.
W: Yeah, I saw the TV advertisement and loved the necklace at the first sight.
M: And the price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a store.
W: But they are cheating customers in fact.
M: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W: The quality is bad enough.
M: God! ⑨ I plan to buy one for my girlfriend. Thanks for your reminding.
Text 8
M: How much does this kind of oil on the second shelf cost I mean the 40000ml bottle.
W: ⑩ It is 39 dollars and it is on sale.
M: Wow! That’s expensive. ⑾ It’s made from corn, right
W: ⑾ Right.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M: I often see the advertisements of his kind but I thought it should be very cheap.
W: It’s cheaper than peanut oil but more expensive than bean oil.
M: OK, ⑿ I’d take a bottle and have a try to see which tastes better. Perhaps it’s good just like what the advertisement says.
Text 9
W: Professor Wilson, I’m Ms Li.
M: How do you do
W: How do you do Now let me show you where your flat is. ⒀ It’s on the 4th floor and the room number is 408. Let’s go up in the lift.
M: Thank you very much.
W: Here we are. Your flat is south-facing.
M: It must be very pleasant sitting out here on a warm day.
W: ⒂ But not so nice now in mid-winter! Now here is your bathroom. The sitting room is furnished with a sofa, two armchairs and a desk. If you need anything else, just let me know.
M: Could I have a couple of bookshelves, do you think
W: ⒁ Your bedroom has two bookshelves in it.
M: That might be enough.
W: ⒃ Would you like a television set
M: ⒃ No, thanks. I seldom watch TV.
Text 10
Today we will share a story about Mark Twain before the new lesson.
One day, Mark Twain was asked if he could remember the first money he earned. He though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aid, “ Yes, it was at school. I can remember everything about it. School-boys in those days never took care of the things of the school. They often damaged their desks. ⒅ There was a rule in our school that any boy who damaged his desk with a pencil or a knife would be beaten in front of the whole school or would have to pay five dollars.
“One day I damaged my desk. I had to tell my father I had broken the rule, and had to pay
five dollars or be beaten before the whole school. ⒆ My father was very angry and said it would be too bad to hand me over to the teacher. But before giving me the money, he took me
upstairs and gave me a beating.
“But as I had had one beating and got used to it, ⒄⒇ I decided I would take another
beating at school and keep the five dollars. So that is what I did.
【答 案】1---5 CBACC 6---10 ABBCC 11---15 AACAC 16---20 BBCAA
1.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I have lost my job”可知。
2.B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男士说“…and 9:00 a.m. to 3:00 p.m.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可推断出该答案。
3.A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所说 “I’m planning to go shopping after work.”可知。
4.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男士说“I prefer table tennis.”可推断出该答案。
5.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No, I had an unexpected guest in my house”可知。
6.A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I’m going to attend a conference on air pollution”可知。
7.B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I’d like to leave in mid-January if my passport is
ready by then.”可知。
8.B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女士说“You know I’m angry with it for the afternoon.”可得
出该答案。
9.C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男士说“I plan to buy one for my girlfriend.”可知。
10.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对话中女士的回答“It is 39 dollars and it is on sale.”可知。
11.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男士说“It’s made from corn, right Right.”可推知此答案。
12.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男士“I’d take a bottle and have a try to see which tastes better”可知。
13.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对话中“It’s on the 4th floor”可知。
14.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文中“Your bedroom has two bookshelves in it.”可知。
15.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文中“But not so nice now in mid-winter!”可知。
16.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文中“Would you like a television set No, thanks. I seldom watch TV.”可知。
17.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独白中“I decided I would take another beating at school and keep
the five dollars.”可知。
18.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独白中“There was a rule in our school that any boy who damaged his
desk with a pencil or a knife would be beaten in front of the whole school
or would have to pay five dollars.”可知。
19.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独白中“My father was very angry and said it would be too bad
to hand me over to the teacher.”可知。
20.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听内容的简单推断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独白中“I decided I would take another beating at school and keep
the five dollars.”可推断出该答案。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答 案】21---25 CADBD 26---30 CCADB 31---35 ABADC
21.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冠词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第一空history为学科名词,不加冠词;第二空为特指,译为“唐朝
的历史”。
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感叹句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修饰可数名词单数,用What a + adj. + 单数可数名词!
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副词短语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rather than译为“而不是”。根据句意可知应该用rather than。Better
than意为“胜过”;more than意为“超过”;less than意为“少于”。
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动词短语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make up译为“编造”,符合句意。
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非谓语动词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have sth done译为“请别人做……”,表被动。
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时态语态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根据情境应用将来被动语态,其构成:will be done
27.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名词性从句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本句为同位语从句,doubt用于否定、疑问句中用that引导。
28.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代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furniture为不可数名词,而且根据后文an old desk, 故用much修饰。
29.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本题A,C 都是回答thank you。只有选D合理.
30.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倒装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neither/nor提到句首用部分倒装,故用B。
31.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介词短语固定搭配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根据句意应用as a result of, 意为“由于”。也可用because of / thanks to
故排除B或D。
32.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定语从句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time作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用when。
33.A【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时态语态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根据句意应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即am/is/are being done.
34.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语境的理解和对名词辨析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后句说:我太累了,所以自己不想出去散步,此时邀请我不是合适的
时候,故用D。
35.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情态动词的掌握情况。
【试题解析】根据句意应用should have done,意为“过去本该做而实际没做。”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答 案】36---40 DACAC 41---45 DABDA 46---50 CBDDA 51---55 BCDBD
【语篇解读】本文是记叙文。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昂贵的,但一定是最能
打动人心的。
36.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文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根据前边的I didn’t have a lot of money or a huge home.可知作者生活很
艰难。
37.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的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据These two boys almost grew up in our yard.可知他们常到我家来拜访。
38.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出表示性质的形容词。
【试题解析】孩子们到作者家蹭吃蹭喝,显然不愿意呆在自己家里。
39.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适当的副词。
【试题解析】我需要花很多时间烙松饼,故always符合语境。
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做如此多的muffins,故要花费时间来做。主语是人,故用spent.
41.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适当的动词短语。
【试题解析】两个孩子是在我们的院子里长大的,故选D grow up。
42.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适当的名词。
【试题解析】根据后文You used to feed us muffins!可知他们做完祈祷后一起吃饭。
43.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适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这两个孩子经常在作者家中,故他们一起分享后面所提到的muffins。
44.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上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适合相关的词汇。
【试题解析】根据后文中I didn’t know where they had gone. 可知他们有一段时
间“消失”了。
45.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好久不见他们了,所以很想知道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46.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名词。
【试题解析】在自己身边成长的孩子,作者显然希望他们好。
47.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上句话内容,判断选择适合的动词。
【试题解析】根据前面no one came to visit me可知作者此时怀疑是否上帝也把她忘
记了。
48.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根据后面的from school及sitting together talking可知,孩子们是回到
了家里。
49.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选择一个适当的名词。
【试题解析】根据I went to answer it.可知我们听到的是敲门的声音。
50.A【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根据语境可知,作者发现这两个孩子站在门外。
51.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本句话内容,判断选择一个适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好久不见了,所以他们担心的是作者是否还认识他们。
52.C【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形容词。
【试题解析】 根据We wanted to come back and thank you…可知他们非常喜欢作者烙
的松饼,故用delicious符合语境。
53.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选择一个恰当的连接词。
【试题解析】此处用because表示他们来拜访作者的原因。
54.B【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全文思考、判断,选择适当的名词。
【试题解析】在Mother’s Day 来拜访作者,故他们认为作者对待他们像妈妈一样。
55.D【命题立意】考生应能联系整个段落及对全文思考,选择一个适当的动词。
【试题解析】根据语境可知作者很感动,故对此一再表示谢意。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答 案】56---59 DBCD 60---63 BDCB 64---67 BDBC 68---70 BAC
A篇:
【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描述了作者这一天的糟糕的经历,但最后的
结果还是很圆满的。
56.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第一、二段可判断出,作者没有遇到交通事故,故选D。
57.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试题解析】由第一段可知作者从没迟到过,故选B。
58.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的具体细节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最后一段可知,作者的介绍很成功,故选C。
59.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综合整篇文章,能够得出这样结论:祸不单行,故选D。
B篇:
【语篇解读】 本文属于应用文,描述四则招聘广告。
60.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第2则广告可知, 选B。
61.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题干可知,第一则广告Babysitter,可知答案为D。
62.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试题解析】四则广告均要求有一定经验的人,故选C。
63.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由第三则广告可知服务员要了解关于酒的知识,故选B。
C篇:
【语篇解读】本文是议论文。作者描述了家长让孩子在家里上学的原因。
64.B【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的概括主旨大意能力。
【试题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主要描述了家长让孩子在家里上学的一些原因,
故选B。
65.D【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第三段的For some parents, they do not feel that their local school system offers their children the best learning opportunities.可知应选D。
66.B【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的词义猜测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后文In some states的语境,可知作者是说,各州关于在家里上学
的法律不同,故选B。
67.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共提到了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公立学校没有宗教
课程,二是因为有些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够好,三是因为有些人经
济能力有限,负担不起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的费用,故选C。
D篇:
【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文。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她的一次火车旅行经历
以及她对火车旅行的看法:坐火车要比乘公共汽车和开车好。
68.B【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具体信息的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第一段第四句:I often take a four-hour trip to visit my children.可知
作者坐火车是去看望自己的孩子,故选B。
69.A【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倒数第二段最后两句可知,人们在火车上饿了可以买东西吃,去
洗手间也不会遇到问题,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对火车上的服务是满意的,
故选A。
70.C【命题立意】考查考生的标题归纳能力。
【试题解析】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她的一次火车旅行经历及她对
火车旅行的看法,故选C。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 10分)
71. equal 72. ruins pete 74. medals 75. host
76. attitude 77. direction 78. belongs 79. latter 80. persuade
第二节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81.which—that/ which去掉 82. honestly—honest
83. rely后加on 84. when—that 85. in后加the
86. Under—With 87. fourth—four或years—year
88. study—studying 89. 去掉being 90. have—has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一、评分标准:
1. 本题总分为15分, 按5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 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 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
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 最后给分。
3. 词数少于80的, 从总分中减去2分。
4. 评分时, 应注意的主要内容是: 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
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5. 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
以考虑。
6. 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内容要点:
包含所给的所有要点。
三、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第五档12分—15分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了所有内容要点; 运用了多样的句式和丰富的词汇; 语法或用词方面有个别错误,但为尽可能表达丰富的内容所致;体现了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所写内容连贯、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10分—12分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了所有内容要点; 运用的句式和词汇能满足任务要求; 语法和用词基本准确,少许错误主要为尽可能表达丰富的内容所致; 使用了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所写内容连贯。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三档8分—10分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了内容要点; 运用的句式和词汇基本满足任务要求; 语法和用词方面有一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二档5分—8分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主要内容; 所用句式和词汇有限; 语法或用词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所写内容的理解。未能清楚地传达信息。
第一档0分—5分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 句式单调、词汇贫乏; 语法或用词方面错误较多,严重影响了对所写内容的理解。未能传达任何信息;所写内容与要求无关。
One possible version :
Dear Jane,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passing all the exams. I am delighted you have reall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two years of studying in China. All you have gained is the result of your hard work. We are proud of you and we all appreciate your help with our English. We’ll always remember the wonderful time we spent together.
It’s a pity that you have to go back soon! So a farewell party for you will be held in Room 302 in the Sun Club this Saturday evening. Could you come by 6:00 p.m. We’ll have dinner together. By the way, you may take Bus No. 332 in front of your hotel and it will take you directly to the club.
I wish you success in the years ahead!
Yours faithfully,
Li Hua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政治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强地震。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积极援助,
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药品以及生活用品等各类救援物质。这些救援物资
A.是商品,因为它们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们虽是劳动产品,但交换尚未实现
C.是商品,因为它们是提供给人们使用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2.假定某国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4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通货膨胀
率为5%,则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量是
A.5250亿元 B.5500亿元
C.4750亿元 D.5000亿元
3.下图反映的是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下图中y轴表示商品的需求数量,X轴表
示该商品的价格水平,AA′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 。材料表明
A.商品价格的基础是商品的需求数量
B.商品价格是商品需求数量的货币表现
C.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D.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2012年春运时间已确定,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计40天。据预测,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回答4~5题。
4.随着春运来临,机票价格大幅上涨,近期部分热门旅游航线机票价格,比前期有最高
达50%的涨幅。这表明
①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 ②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
③供应影响价格 ④需求影响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春运期间,由于受到民工返乡、大学生放假、人们的外出旅游等因素的影响,火车运
力紧张,导致了民航和汽车运输的增加,因为铁路运输与航空、汽运
A.功能一样 B.价格相当
C.互为替代品 D.互为互补品
6.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有一首因贫困落魄而自我解嘲的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字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从经济学上看,这反映了
A.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消费
B.要把物质生活消费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统一起来
C.家庭消费水平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D.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7.塑料袋,曾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同时因不可降解、污染环境又被称作
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少用或不用塑料购物袋是消费者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
现。在现阶段,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应该坚持的消费观念是
①超前消费,刺激生产 ②减少浪费,勤俭节约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服务社会,扶贫济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下列选项中与这一
论断相符的是
A.张老师从单位分到需要的住房
B.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购房热情
C.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D.100平米以下的房子已经没有了市场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回答9~10题。
9.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依据是
A.公有制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公有制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10.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B.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可以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1.“企业有100个花钱的地方,好比100个水龙头,99个要管好,第100个水龙头才有
流水效益。”这个比喻告诉我们
A.只要努力降低消耗,企业就能够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企业只要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C.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是99:1的关系
12.2011年,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清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这很好地维护了农民工的
A.劳动权 B.安全保障权
C.休息权 D.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13.张女士的一张10万元的3年期定期存单去年4月份到期了,张女士心想反正不急需
用钱.就一直没去管它,2011年5月份张女士需要用钱,去取钱时却发现所得的利
息比预想的少了近1500元。这一事例提醒我们
A.要提高投资的风险意识
B.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要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
D.要重视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
2011年6月人民网载文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回答14~15题。
14.实行按劳分配
①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某人到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发票可获赠一份小礼品,礼品的档次
视消费的金额而定,消费在100元以内,送一块小香皂或一件小玩具,消费200元
左右可获得一套玻璃器皿。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税务机关征税要有税法依据
B.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C.纳税人要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D.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7.2010年我国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近6万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2/3。
2011年前8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支出增长均超
过30%,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增幅分别达到58.3%和68%,远远超过同期财政收
入的增速。这说明
①我国财政赤字在增加 ②财政支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③群众是财政支出的主要受益者 ④我国正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保险的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截至2011年7月中旬,本年度中央财政已累计下
拨医改补助资金1717亿元。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财政发挥了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财政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D.财政发挥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9.《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落后产能大量存在,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实际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落后产能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作用,
促使落后产能自行退出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应该高度重视
①价格信号的变化 ②经济手段的运用
③税收政策的调整 ④供求关系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为有效
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国家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提高高耗能产品差别电
价标准。这表明
①国家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国家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③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读漫画《古诗难吟》。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必须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③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④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温总理以郑板桥诗句,比喻自己担任总理后
的心境。他坦承:“作为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
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他的观点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中的
A.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协调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
23.“牧童经济”是一个形象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
坏。它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①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绿色经济,退耕还牧
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的全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2011年7月4日,贺国强在出席中法工商界晚宴发表演讲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扩
大双边贸易规模,二是深化核能、航空、铁路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三是拓展能源、
环保、生物技术等新的合作领域,四是加强双向投资合作。这四点建议
A.表明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正在消失 B.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C.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 D.均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5.2011年8月以来,由美债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债
规模不断扩大而导致美债危机,这
A.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B.会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减缓
C.促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D.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4分)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该增幅较2003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消费开支,不仅如此,由于当前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
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
育、住房等花费日益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此外,证券投资市场持
续低迷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导致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
影响。
结合材料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27.(16分)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近700万人,加上2010年尚有近100万大学生
未能就业,2011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近800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
会普遍关注的事情,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众多政策解决这一就业新难题。综合大学生
就业难中的诸多因素,就业心态显然占据首位——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学生找不到
工作,只是他们处于体面和稳定的考虑,将目标定得太高。
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大学生面对就业难,应该怎样调整就业心态。(8分)
(2)大学生实现就业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呢?(8分)
28.(20分)(此题为分叉题,A组高中选A题,B组高中选B题;请选择【A】或【B】)
(A).国庆节到了,某煤矿职工小李向厂长请假,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但厂长不批
准,“休不休息,准不准假我说了算,最近生产任务紧张不能请假,不能休息”。职
工小王向厂长要求按时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和按时发放工资,也被厂长以资金
困难为由予以拒绝。
(1)小李、小王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一般说来,职工除了这几项权益外,还
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10分)
(2)小李、小王的合法权益为什么应该得到保护 (5分)
(3)职工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寻求什么样的解决途径 (5分)
(B).2011年春节前夕,某省某地一民工爬上广告牌欲寻短见。后来在巡警
的说服下,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他向周围群众哭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和几个老乡
来本地某砖瓦厂打工,谈好每月工资600元。哪知到了月底,雇主不肯发给他们工资,
说是第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押金,到了第二个月,每人只发了200元,说是年底一起结
清。随后,雇主开始要求他们加班,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而且工作强度加大,
只要一天不加班就要扣工资,一些民工想不做了,却被雇主以违约为由拒付拖欠的工
资,民工们无奈只得干到年底,本想结清工钱回家过年,哪知道雇主却以厂里亏本为
由而拒付工资,且雇主随后就再不露面。因无钱回家过年才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1)你认为该厂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6分)
(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该厂的做法侵犯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8分)
(3)这些民工应当怎么办?(6分)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命题立意】本题从日本地震这一时政热点入手,涉及商品的含义这一知识,考查学
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一物品能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劳动产品及用于交换。题干中
所涉及的“救援物资”虽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2.【命题立意】本题为高考常考题型——计算类试题,涉及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和通
货膨胀率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由题中所给条件可知:当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40000亿元÷8次=5000
亿元,而根据通货膨胀率为5%可以算出,当年该国实际纸币发行量为
5000亿元×(1+5%)=5250亿元。
【参考答案】A
3.【命题立意】本题为高考常考题型——图表类试题,涉及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问
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现象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故A、C错误;
结合图像可以看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故B项错误,D
为正确选项。
【参考答案】D
4.【命题立意】本题从百姓关注的热点——春运问题入手,涉及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
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春运期间机票价格上涨,体现出商品价格时高时低,②正确;结合材料
可知,需求量的增加是引起机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故③不合题意,
④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多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只是因为需求的变化
使机票价格提高,①不合题意。
【参考答案】C
5.【命题立意】本题以百姓关注的热点——春运问题入手,涉及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相互
影响这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
的能力。
【试题解析】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
就是替代品。题干中的铁路运力紧张,消费者为满足出行的需要,选择
航空、汽运等替代商品进行消费。故C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6.【命题立意】本题以唐伯虎的自嘲诗为切入点,涉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题干中所涉及到的消费水平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贫困落魄”,即家庭
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7.【命题立意】本题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涉及科学的消费观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题干中强调要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提倡消费者要减少浪费、勤俭节约,
故②符合题意;塑料袋因不可降解、污染环境被称为“最糟糕的发明”,
倡导消费者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故③符合题意要求。
【参考答案】C
8.【命题立意】本题以马克思名言为切入点,涉及生产与消费关系这一知识,主要考查
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试题解析】马克思强调“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消费则把生产在再生产出来”,侧重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A项侧重分配;B项侧重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D项侧重交换;C项反映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强调消费对生产
的反作用,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9.【命题立意】本题以“两会”为切入点,涉及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的
地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
能力。
【试题解析】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因为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的基础,故选B项;A项是公有制经济的含义,C项是公有制经
济的内容,并不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原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
的支柱,D项错误。
【参考答案】B
10.【命题立意】本题以“两会”为切入点,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
能力。
【试题解析】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上,故A、B两项不合题意;公有制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项不合题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非公有制
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故选C项。
【参考答案】C
11.【命题立意】本题涉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题干强调“管好”才能出效益,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故C项符合题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要降低消耗,更要改进技
术、加强管理,A项说法过于绝对;企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意味着成
本的增加,不能等同于经济效益的提高,B项错误;D项说法不合常理。
【参考答案】C
12.【命题立意】本题从农民工工资问题入手,涉及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知识,主要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题干涉及农民工工资问题,应属于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故
选D项。
【参考答案】D
13.【命题立意】本题从居民的储蓄入手,涉及投资理财意识、定期储蓄的收益等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张女士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主要原因在于理财意识的薄弱,故
选D项。
【参考答案】D
14.【命题立意】本题以健全分配制度为切入点,涉及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等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其中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故①④
正确;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②正确;按劳分配的实行是对平均主义分配的否
定,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15.【命题立意】本题以健全分配制度为切入点,涉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等知识,主
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
素所有权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
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故①②④应选;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形成一定的收入差距,但在国
家的有效调控下,未必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③说法错误。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16.【命题立意】本题以是否索要发票这一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涉及税收的作用、公
民的纳税意识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饭店以赠送礼物的方式不开发票,是一种偷逃税款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参考答案】C
17.【命题立意】本题从财政保障性支出比重增加这一时事入手,涉及财政的作用、财政
支出的用途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2010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占绝大部分,2011年用于社会
保障和民生的财政支出在增加,说明财政支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群众
是其主要受益者,②③正确。
【参考答案】B
18.【命题立意】本题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这一时事为切入点,涉及财政的作用、市场配
置资源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
【试题解析】我国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项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发挥基础性作用,D项错误;我国加大医疗保险的投入力度,参保率不
断扩大,体现了财政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的作用,C项
符合题意要求;B项不合题意。
【参考答案】C
19.【命题立意】本题从淘汰落后产能这一时事入手,涉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这一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税收政策属于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不属于市
场机制,②③不合题意;市场调节要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①④正确,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20.【命题立意】本题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涉及市场配置资源、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
发展观、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
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加强节能减排,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通过价格政策进行宏观调
控,属于经济手段,③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参考答案】A
21.【命题立意】本题为高考常考题型——漫画类试题,涉及市场配置资源、科学发展观
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现象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针对漫画中的严重污染现象,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故
②错误;严重的污染现象仅靠市场调节无法解决,必须要加强国家的宏
观调控,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22.【命题立意】本题以温家宝总理讲话为切入点,涉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等
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重视“温饱”问题,关注民生,自觉维护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D
23.【命题立意】本题从“牧童经济”入手,涉及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对自然的盲目开采与破坏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注重经济发展中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故①②④符合题
意;“牧童经济”的出现,描述的是牧业发展中对环境的掠夺式开采,“退
耕还牧”的做法不符合题干要求,故③不符合题意。应选B项。
【参考答案】B
24.【命题立意】本题以加强中法合作这一时事为切入点,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贸
组织的原则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
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四点建议说明中法双方应扩大贸易和合作领域,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要
求,故选D项;经济全球化对于各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并未
消失,A项错误;题干侧重经济全球化给两国发展带来的机遇,B项不
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C项不选。
【参考答案】D
25.【命题立意】本题从美债危机这一时事入手,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知识,主要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并不能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阻
挡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此也无
必然联系,A、B、C项不合题意;美债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造成国际市
场的动荡,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命题立意】本题从居民消费水平降低这一现象入手,涉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试题解析】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在回
答居民收入这一因素时,要结合材料指出其包括的三个方面:一是当前
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二是居民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的关系,三
是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参考答案】
(1)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2分)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
消费增幅也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消费开支。(3分)
(3)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导致
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一些中高收入者的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导致他们的
消费意愿受到影响。(3分)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城镇居
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3分)
(5)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
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3分)
27.【命题立意】本题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入手,涉及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尤其是正
确的择业观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
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试题解析】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
观,而转变就业心态应主要从择业观方面进行解答;第二问大学生就业
需要的帮助,应从政府和企业角度作答,结合党和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企业就业机会的提供等知识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
(1)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就是树立自主择业观、
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8分)
(2)①需要政府、学校或社会组织提供就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2分)
②对于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分)
③需要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实习机会,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2分)
④需要政府为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偏远地区就业提供政策支持。(2分)
28.【命题立意】本题以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为切入点,涉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内容以及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知识,主要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试题解析】(A)题第一问考查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内容,在解答时结合材料可分析出:
不能请假、不能休息侵犯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未能按时发放工
资和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侵犯了劳动者的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获取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问考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可从
劳动者地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角度作答。第三问考查保护劳动者合法
权益的途径,主要回答具体措施。
(B)题第一、二问考查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内容,在解答时结合材料可分
析出该厂的做法侵犯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是不合法行为,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劳
动者的其他合法权益。第三问需紧贴材料,结合材料中“过激行为”分
析劳动者应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
(A)
(1)①小李“休息、休假的权利”、小王的“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取得劳
动报酬的权利”受到了侵害。(6分)②除了上述三项权益外,劳动者还享有平等
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4分)
(2)因为这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5分)
(3)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但不能
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5分)
(B)
(1)该厂的做法不合法。(2分)因为雇主擅自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对职工的身心
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2分)以种种理由拒发民工工资,侵犯了劳动者获得
劳动报酬的权利,违犯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应坚决予以制止。(2分)
(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
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
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
规定的其他权利。(答出3点可给5分)该厂做法显然侵犯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
休息、休假的权利和取得劳动报酬等权利。(3分)
(3)这些工人不能感情用事,做出不考虑严重后果的事。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
识,珍惜自己的权利。(3分)应当拿起法律武器,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提出申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分)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N :14 O:16 Na:23 Cl:35.5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错误!未指定书签。.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 B. C. D.
2.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直径大小
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①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小于酒精灯容积的1/3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④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只有③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 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 硅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5.下列物质存放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
B.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C. 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 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
6.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 H2O B.CaO+H2O=Ca(OH)2
C.2H2O2 ====== 2H2O+O2↑ D.CaCO3===== CaO+CO2↑
8.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9.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 自来水中通入少量Cl2进行消毒杀菌
B. 用SO2漂白食品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3)
D.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10.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Fe3+→Fe2+  B.Zn→ Zn2+ C.H2→H2O D.CuO→CuCl2
11.等物质的量的Na和Na2O2分别与足量的水作用,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A. 3:1 B. 1:1 C. 2:1 D. 1:2
12.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g
B. 6.02×1023个偏二甲肼(C2H8N2)分子的质量为60g
C. 1 mol 偏二甲肼(C2H8N2)的质量为60 g/mol
D. 6g偏二甲肼(C2H8N2)含有NA个偏二甲肼(C2H8N2)分子
13.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Fe3+、K+、SO42-、Cl
14.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17       C.44      D.64
15.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A.颜色相同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He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 NA
D.23g钠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数目为10 NA
17.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滴加NaOH溶液,产生灰绿色沉淀,最后呈红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18.24 mL 浓度为005 mol / 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02 mol / 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 +2 C.+3 D.+4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20.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 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
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下图所
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7分)实验室制备Cl2的反应原理为:MnO2+ 4HCl(浓) = MnCl2+Cl2↑+2H2O
(1)当标准状况下生成11.2L氯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在此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
为 。
(3)比较氧化性Cl2 MnO2 (填 >、 < 或 = )
22.(8分)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的NaOH溶液500 mL,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①②对应的问题
应称量NaOH的质量/g 已给仪器 除已给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
① 烧杯、量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 ②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下列操作对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有偏高影响的是________。
A.称量NaOH固体时,露置在空气的时间过长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的蒸馏水
C.在烧杯中溶解NaOH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在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23.(12分)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g+、Fe3+、K+、Ba2+、SiO32-、NO3、 CO32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2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离子,一定不含有 离子;(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要检验该离子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 。
24.(9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
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I、II、III、IV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 。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B、D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固体B ;
沉淀D 。
(3)试剂③是 (填化学式)
(4)写出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5.(14分)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 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填“合理” 或 “不合理” )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 , 滴加 KSCN 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 , 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 ,写出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 。
探究延伸
(4)若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 b > 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 。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对化学试剂标识的了解
【解 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2.【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有关胶体本质特征
【解 析】胶体的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组成粒子的直径大小
3.【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中注意的安全问题
【解 析】实验中要注意防暴沸、防爆炸、防液体迸溅
4.【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解 析】水泥是硅酸盐产品
5.【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化学试剂的存放
【解 析】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和水作用而变质
6.【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Na2CO3 、NaHCO3的化学性质和除杂方案的选择
【解 析】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 不引入新的杂质
7.【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解 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形式表现是化合价的变化
8.【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关知识
【解 析】互不相溶的液体直接分液;沸点不同的互溶物用蒸馏;溶解度较小的溶质利用溶解性大的溶剂加以分离
9.【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解 析】SO2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10.【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关系问题
【解 析】还原剂使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11.【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钠及钠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解 析】2mol钠或2mol过氧化钠与足量水作用都生成1mol气体,同温同
压占有体积相同
12.【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解 析】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与相对质量相等
13.【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解 析】Cu2+、Fe3+的水溶液有色,HCO3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CO2和H2O
14.【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
【解 析】质量比为1:2 物质的量比为1:4 相对质量比为2:1
15.【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氯气与水的作用及氯水的组成
【解 析】新制氯水中由于含有较多氯分子而呈浅黄绿色
16.【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知识
【解 析】71gCl2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含原子数为2 NA
17.【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Fe2+、Fe3+相关知识
【解 析】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氧化Fe2+为Fe3+而显红色
18.【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解 析】依据电子守恒
19.【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 析】书写时注意符合事实、电荷守恒
20.【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混合溶液中的反应顺序和定量关系
【解 析】OH-先后与H+反应生成水再与 Mg2+ Al3+生成沉淀,最后溶解生
成的Al(OH)3
21.【参考答案】(1)1mol(2分)
(2)Cl2;(1分)1:2(2分)
(3)<(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一实验室制备氯气为载体,考查对氧化还原概念的理解和定
量问题
【解 析】依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对氧化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做出判断,其中HCl部分被氧化。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作出最后一问的判断
22.【参考答案】(1) ① 4.0g(2分) ②玻璃棒(2分)
(2) A(2分)
(3) C(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实验室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载体,考查实验基
本步骤及仪器使用和误差分析等相关问题
【解 析】(1)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n=CV 和m=nM 可求得①,实验中要
搅拌和引流都要用到玻璃棒。
(2)容量瓶作为精密仪器不可用于储存和溶解,也不能测量除其
规格以外容积的液体体积。
(3)依据C=n/V 结合具体可知
23.【参考答案】(1)Ag+、Ba2+、NO3;(3分)Fe3+、SiO32-、CO32(3分)少答
一种离子减1 分,含错误答案离子的不给分
(2)Ba2+ + SO42-= BaSO4↓(2分)
(3)K+;(2分)焰色反应(2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及离子的鉴别相关问题
【解 析】滴加盐酸产生不溶于烧碱的白色沉淀,可判断一定含有Ag+不含Fe3+,进而排除含有与Ag+不可共存的SiO32-、CO32,最后依据溶液呈中性得出一定还含有NO3。滤液中加入过量硫酸生成白色沉淀可得溶液中含有Ba2+,K+的鉴定可通过焰色反应实现
24.【参考答案】(1)过滤(1分)
(2)Al2O3 ;(1分) Fe2O3(1分)
(3)HCl、 HNO3 、H2SO4、 CO2等合理答案任选其一(2分)
(4)Al2O3+2NaOH=2Na Al O2 +H2O;(2分)
Al3++3NH3·H2O=Al(OH)3↓+3NH4+(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框图形式结合相应信息,考查溶液中相关反应和相应几种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解 析】三种物质中加水依据溶解性可判断沉淀C是Al2O3和Fe2O3,溶
液为KAl(SO4)2,分离方法为过滤。利用Al2O3与强碱反应可
突破此题
25.【参考答案】(1)溶液呈(血)红色(2分)
(2)不合理(2分)
(3)Fe2O3、Cu2O的混合物 ;(2分)
Fe2O3+6H+=2Fe3++3H2O (2分)
Cu2O+2H+=Cu + Cu2+ + H2O(2分)
2 Fe3+ +Cu=2 Fe2+ +Cu2+(2分)
(4)(2分)
【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探究学习,考查铁及铜等金属的性质和定性、定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 析】本题突破点可选则Fe2O3+6H+=2Fe3++3H2O ; Cu2O+2H+=Cu + Cu2+ + H2O;2 Fe3+ +Cu=2 Fe2+ +Cu2 的反应进行分析和突破
高温
催化剂
n(沉淀)/mol
V(NaOH)/mL
0
20
200
240
0.15
0.35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物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部分试题分为A题、B题(A题为较难题,B题为较易题),分别供A组考生和B组考生使用。
3.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4.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有关下列概念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路程是位移的大小
B.在力学范围内,规定长度、质量、力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研究乒乓球弧圈球的接球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3.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前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第2s末甲、乙将会相遇
C.第4s末甲、乙将会相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两者一起向右作匀
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间无摩擦力
B.A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C.B对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
D.B受到了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5.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 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6.甲物体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5倍, 甲从H高处由静止下落, 乙从2H高处同时开始由静止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下落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 s时,它们的速度相等
C.甲乙下落1 m所用时间不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7.如图所示,将一个物体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OB悬挂在半圆形的架子上,B点固定
不动,结点O也不移动,悬点A由位置C向位置D缓慢地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下列关于OA绳中张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OA与OC成30°时张力最小
D.OA与OC成60°时张力最小
8.如图所示,人通过跨在光滑滑轮上的细绳拉一物体静止。当人向 后跨了一步后,人与重物再次保持静止状态,关于跨步以后各力的大小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
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9.两个大小恒定的共点力,合力的最大值为a,合力的最小值为b,当这两个共点力互相垂直时,其合力的大小为
A.a+b B. C. D.
10.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
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
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11.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升降机地板上,有一个物体通过弹簧和墙壁连接,当升降机运动时,发现弹簧收缩使物体向右运动,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加速下降 B.减速下降
C.减速上升 D.加速上升
12.如图所示,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 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
簧托起,当悬挂吊篮的细绳被剪断的瞬间,吊篮P和物体Q的加速度为
A.
B. 2   
C. 2   
D. 2 0
13.(A)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间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B.
C. D.
13.(B)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 μ1Mg B. μ2mg
C. μ1(m+M)g D. μ1Mg+μ2mg
14.(A)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B=3 mA,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
A.mB B.mA
C.3 mA D.mB
14.(B)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 ,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B所受的作用力等于
A.F B.F C.F D.F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4分,共1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中的横线上。
15.图中甲、乙两图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装置示意图,已知该打
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1)甲、乙两图相比较,哪个图所示的装置更合理?
(2)丙图是采用较合理的装置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O为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1,后面依次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分别标为2、3、4、5……经测量,第15至第17点间的距离为11.70cm,第1至第16点间距离为43.88 cm,则打下第16个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 ▲ ____m/s,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为g=_ ▲ ______m/s2.(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力时,读数为7.5 N.把这个物体放在倾角=37°的斜
面上,用同样的弹簧秤平行于斜面拉着该物体向上做匀速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6 N,求:
(1)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
(2)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7.(10分)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
恰在此时,一辆摩托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汽车在后面追摩托车,求:
(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 追上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18 . (A)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当作用时间为t1=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求:
(1) 拉力F的大小;
(2) 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18.(B)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后开始运动,力F作用
4s后撤去,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g=10m/s2,求:
(1) 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2) 物体与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
长春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试题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位移、路程、质点和基本物理量的理解。
【解 析】 根据位移和路程的关系可知A错;力学的基本物理量为长度、质量、时间,故B错;由质点概念可知C错,D对。
2、【试题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理解。
【解 析】 由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知B对。
3、【试题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解 析】 根据速度图象,由面积代表位移分析可知C对。
4、【试题答案】 BCD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摩擦力、平衡问题、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解 析】 根据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来分析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和大小。
5、【试题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运动过程的分段分析能力以及应用图象解题的能力。
【解 析】 画出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像,由面积代表位移即可求出最大速度。
6、【试题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解 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来分析速度、时间、加速度问题。
7、【试题答案】 AD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图解法分析三个力动态平衡问题的能力。
【解 析】 用平衡条件和图解法来分析可知AD正确
8、【试题答案】 BC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个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能力。
【解 析】 应用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力的动态变化。
9、【试题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点力合成的理解和应用。
【解 析】 应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求解。
10、【试题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解 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推论分析BCD选项均是正确的,故选A.
11、【试题答案】 AC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解 析】 由弹簧拉动物体可知最大静摩擦力变小,说明物体对升降机地板压力变小,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故选AC.
12、【试题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隔离法解答连接体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解 析】 剪断绳的瞬间弹簧弹力不突变,故物体Q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物体P合力突变为2mg,故加速度为2 g
13、【试题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的能力。
【解 析】 (A)对整体应用平衡条件分析求解。
(B)分别对m和M隔离分析求解。
14、【试题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的能力。
【解 析】(A)对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采用隔离法分析,然后列加速方程;
(B)对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求内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4分,共1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5. 【试题答案】(1)甲图 (2)2.93  9.78 ± 0.02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纸带法求速度和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的能力。
【解 析】(1)甲图能更有效的减小摩擦力;
(2)v16 = S/2T=2.93 m/s 由2gH=v2 可得g =9.78 m/s2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
【试题答案】(1)FN = 6 N (2) 0.25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受力分析和应用平衡条件解题的能力。
【解 析】: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如图.其中为弹簧秤拉力,Ff为摩擦力,
由题意知,G=7.5 N,F=6 N., 根据平衡条件得:
在平行斜面方向上:F=Ff +Gsin37° ( 2分 )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FN=Gcos37° ( 2分 )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f ( 2分 )
解得:FN=6 N ( 2分 ) 0.25 ( 2分 )
17.(10分)
【试题答案】(1)12.5m (2) t2 = 5s m/s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运动规律求解追及问题的能力。
【解 析】:(1)设汽车运动t1 s时两车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x,此时两车速度相等
由汽车的运动可得: s ( 2分 )
最大距离 m ( 2分 )
(2) 设汽车运动t2 s时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与摩托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通过的位移相等,即:
( 2分 )
( 2分 )
解得:t2 = 5s m/s ( 各1分 )
18. (A) (12分)
【试题答案】(1) (2)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图象和动力学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解答能力。
【解 析】:设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分)
撤去力后,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分)
由图象可得: (2分) (2分)
代入解得: (各1分)
18. (B) (12分)
【试题答案】(1) (2)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图象和动力学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解答能力。
【解 析】:设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分)
撤去力后,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分)
由图象可得: m/s2 (2分)
m/s2 (2分)
代入解得: (各1分)
注:计算题其他解法正确均给分。
v/m·s-1
t/s


1
2
0
10
3
·
·
·
A
B
F
M
m
A
B
F
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