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练习:2.4(湘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练习:2.4(湘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2.长江三峡的建设,体现了人类对图中哪个环节的影响(  )
A.a B.b
C.c D.d
3.下列能实现图中b环节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解析: 由图可知,a是海洋水的蒸发,b为水汽输送,c是大气降水,d是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都是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类可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引水来改造不稳定的径流以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答案: 1.A 2.D 3.C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4~6题。
4.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解析: 该题组以地理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海陆间水循环、洋流分布等知识。本题考查的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气压分布规律。热力环流发生在对流层,故E点的高度不可能达到120千米,在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都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E处气温低于H处;F处气压低于G处;图中没有方向规定,故②的方向不能确定。
答案: B
5.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解析: 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③表示海洋上水汽蒸发,蒸发会使海水盐度升高;④表示水汽输送,其受下垫面的影响很大,如地形雨的形成;①为降水,是地表淡水资源补给的重要形式;②为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气候。
答案: A
6.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 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世界洋流模式,由图中洋流方向可知,此为中低纬环流模式,故③处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①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④为赤道暖流;②为西风漂流。
答案: B
(2010·兰州高一检测)若下图为部分洋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二洋流既为补偿流,也是暖流
B.丙丁二洋流成因均属风海流
C.世界四大洋北部均为此环流系统
D.甲处海区的温度比乙处低
答案: B
8.若图中海域在大西洋,则洋流乙是(  )
A.巴西暖流 B.加那利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答案: B
(2011·温州高一检测)读大陆和海洋分布模式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一般情况下,比较图中a、b、c、d四海域的水温,正确的是(  )
A.d>c>b>a B.d>b>c>a
C.d>c>a>b D.d>a>c>b
10.若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则流经d处的洋流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巴西暖流
C.日本暖流 D.千岛寒流
解析: 第9题,海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c、d的水温高于a、b,在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所以d>c;在中高纬度海区,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所以a>b,即d>c>a>b。第10题,若图中为亚欧大陆,则a为北大西洋暖流,b为千岛寒流,c为加那利寒流,d为日本暖流。
答案: 9.C 10.C
11.
分析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
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答案: D
12.如下图所示,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舰队航行路线(图中B表示夏威夷群岛)。日本海军选择了M代表的路线,而没有选择N路线,那么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  )
①这条航线的航程较短,理由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 ②冬季该线路上空多大雾天气,便于舰队隐蔽 ③该线路航速快,因为顺风 ④该线路顺着东北信风,大气能见度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M线上有北太平洋暖流,冬季暖流水汽多,易形成大雾天气,利于舰队隐蔽;同时顺西风、顺洋流,航速快,省燃料。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 (填字母)________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答案: (1)海陆间 ①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②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③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④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引水
14.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面年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海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用洋流符号(暖流→寒流)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如果该海域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________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了________作用。
(4)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有(双选)(  )
A.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B.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C.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5)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判断、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图中年平均水温由北向南递增,该海区一定位于北半球。第(2)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北部为暖流,南部为寒流;若该海域在东北太平洋,这两支洋流分别是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第(3)题,A处以北沿海地带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附近的暖流起了增温增湿作用。第(4)题,根据洋流的分布即可选择。第(5)题,A附近海域的两支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流去,寒暖流没有相遇,因此不会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
答案: (1)北
(2)图略 阿拉斯加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3)温带海洋性 增温增湿
(4)AB
(5)不会。因为世界级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而A附近的海域为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的地方。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