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练习:4.1(湘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练习:4.1(湘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格局类型多呈(  )
A.分散型 B.条带状
C.团聚型 D.放射状
答案: C
2.我国南方有一些村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口也较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传统因素 D.风俗习惯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3~5题。
3.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4.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5.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解析: 第3、4题,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可以判断出。第5题,②位于河流两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答案: 3.C 4.A 5.B
(2010·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右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宽阔的平原地区 B.深切的河谷地带
C.平坦的高原面 D.凉爽的高山地区
7.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
C.土壤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
解析: 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温稍高,水源充足,适宜人类的居住。
答案: 6.B 7.A
8.读下图,某铁路线规划要连接A、B两城,有Ⅰ线、Ⅱ线和Ⅲ线三种方案。综合各种因素,正确的选择是(  )
A.Ⅰ B.Ⅱ
C.Ⅲ D.Ⅱ和Ⅲ
解析: 图中Ⅰ线路经过山崖处,地势险要,施工难度大,Ⅱ线虽然地势平坦,但距离较远,因此,综合各种因素选择Ⅲ线路较为合适。
答案: C
读日本铁路及主要城市(聚落)分布图,回答9~10题。
9.影响日本城市分布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与气候 B.土壤与植被
C.河流与土壤 D.河流与资源
10.影响日本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科技水平 D.城镇分布
解析: 影响城市分布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气候、河流。影响铁路线布局的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有地质、气象、水文。日本资源贫乏,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小,多分布在狭窄的沿海地区。
答案: 9.A 10.A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1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11题,由等高线可知,a、b分别穿过鞍部和山顶,工程量大,d跨过海湾,更无必要。第12题,穿越城区,对城市交通与环境有影响,图中左下穿越山地,坡度太大造成工程量巨大。
答案: 11.C 12.D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北方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有哪些?
(2)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A、B、C与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的早期聚落相对应,请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该区域是我国的________平原。
A      西安
B      宝鸡
C      渭南
解析: 从图中所展示的信息看,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地形,还有河流和交通。靠近河流不仅有水源而且有航运之便;交通的发展则会促进聚落的发展。
答案: (1)靠近河流,有利于灌溉和航运,地形以平原为主。
(2)B 该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3)渭河 A—宝鸡 B—西安 C—渭南
14.(创新探究)如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图示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性公路,据公路建设一般原则判断:
公路一是________________;公路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计划在A城市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个方案,你认为较合理的是________。三个方案的优缺点分别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应在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之间建设一条公路。
(4)该地区有两条河流——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修建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内河运输网。
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中地方性公路和国道的区别,可判断得出答案。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公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如地形、经济等。第(3)题,据图中各点之间的联系是否方便,可得出答案。第(4)题,修建人工运河可完善该地区的水运网。
答案: (1)国道 地方性公路
(2)方案Ⅰ 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线路稍长 线路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连接了E居民点,但通过沼泽地,工程投资大
(3)B C
(4)人工运河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