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3张PPT)2011年版课标修订要点回顾1.修订版的三大特点(1)保持原课标的基本结构(2)比原课标更凸显了:完整性严谨性可操作性(3)特别强调学生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明确8 项基础实验新增1 项实验技能实践性“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的增添概述段落增添“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列表要求增添“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条文“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修改 “更加理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1)“猜想与假设”环节,加上“有依据的”猜想或假设(2)“进行实验”环节将能“顺利完成”改为“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3)“解释与结论 ”环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 “正确结论”改为“合理结论”2.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1)6 项化学基本观念(2)化学思维的特点从宏观现象入手进行微观分析用化学语言表述① 认识化学物质有多样性② 认识化学物质由微粒构成③ 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④ 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⑤ 用定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⑥ 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① 宏观物质重点突出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的化学性质和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制法3. 根据新课标修改的新教材的内容(2)不讲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等知识(3)不要求从离子水平认识酸碱盐② 分子、原子、元素是理论部分核心概念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核心知识:一、研读课标,有的放矢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把课标当成重要的资源加以研究,明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培养学生什么兴趣,提高学生哪些素养,发展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要盲目的跟着感觉走。例如,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学习,2011年版课标要求与实验稿一样,即“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这两个“简单” 说明不是为计算而计算,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到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繁杂的数学运算不是课标所倡导的。2011年版课标在纸笔测验部分,要求在编制联系实际的化学计算试题时,不要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宜出下列类型的计算题:①反应物不纯与原料损耗并存的化学反应计算;②需要进行反应物过量判断的化学反应计算;③几种反应并存的化学反应计算。我省正在逐步推进幸福乡村建设计划。某村在建造楼房时需要购买1吨生石灰。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请计算:要制取1吨生石灰需要含碳酸钙95%的石灰石多少吨?(2011北京)氢化锂(LiH)为玻璃状无色透明固体,军事上用作氢气发生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 + H2O=LiOH + H2↑。计算80 g氢化锂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2011 杭州)人体注射葡萄糖溶液可以补充能量,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若1000克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葡萄糖完全氧化( C6H12O6 +6O2=6CO2+6H2O),计算:(1)理论上至少消耗O2多少克?(2)多少升空气中含有这些质量的氧气?(O2密度按1.43克/升计,计算结果取整数)又如,对有Cl-、SO42-参加的复分解反应,也只是要求会结合“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知道生成AgCl、BaSO4的反应能否发生,而不是要求掌握Cl-、SO42-的检验(在高一新课标教材中有这一内容的专题学习)。二、通读教材,构建轻松课堂无论哪种版本教材,都落实了课标的要求,都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设计了自己的编排顺序和体系,不管我们用哪种版本的教材,拿到教材后首先应通读教材,了解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做到能从整体上把握、驾驭教材。(一)把握好教材内容呈现的层次性、递进性。课标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知识内容处理的层次性,合理把握知识内容的具体深广度。”也就是说,教材知识内容的呈现,有着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如, 初中化学对物质的研究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这样的单一物质开始,再到氧化物、金属、酸、碱等一类物质的研究,这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如:对“酸”的概念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 “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 “了解铁、铅等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 “初步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性”学习中, “了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由浅入深逐步完成了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整体分为三个阶段:在“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中,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在“氧气”学习中,要求“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一些化学变化”;在学了“化学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后,才涉及到“能正确书写简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以,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循序渐进的思想,切忌“一步到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验与探究活动的安排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科学探究的某些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往往导致伟大的发现!按顺序观察预期的现象意外的现象思考:这些现象和已有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2)蜡烛一经点燃,为什么能持续燃烧?(3)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各层火焰的温度是否相同?(4)吹灭蜡烛后,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5)蜡烛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主要是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和对所获得的实验事实与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二)明确教材内容承载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功能。2011年版课标要求编写教材“要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教材的知识内容本身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载体,同时又承载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例如,“空气”内容的学习,从知识层面上是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认识空气是混合物。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角度看,还应当有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体会到观察、测量、记录、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应认识到空气中含有的成分对人类生活、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态度(三)活用教材激发兴趣研究好教材,不是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分解为细小的条目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化学魔法课堂师:欢迎大家来到化学魔法学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随心所欲”的水壶(里面是碳酸钠溶液),只要老师默念一句咒语,就能变出我想要的东西,大家信不信?(老师依次将水壶中的液体倒入三只分别有少量的酚酞、石灰水和盐酸的玻璃杯中,出现了老师希望的葡萄酒、牛奶和雪碧,学生兴奋的鼓掌。)化学魔法学校有很多神奇的魔法,老师宣布化学魔法学校21中(学生所在学校为石家庄市第21中学)站正式成立,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化学魔法课堂的第一节课。(老师要求同学每四人为一个学院,并给自己的学院起一个名字,如格兰芬多……)小魔术“随心所欲”的水壶走进化学世界“化学魔法学校”第一课物质的变化环节二: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概括总结出“魔法咒语”物质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铁钉生锈木柴燃烧食物腐败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魔法咒语:判断依据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冰雪熔化水果榨汁玻璃破碎新物质依据?嚼碎钙片Company Logo钙片进入胃中与胃酸接触环节三、联系实际,深化对“魔法咒语”的认识魔法实验规则:1.先根据提示明确实验步骤再动手操作2.实验中注意观察现象并记录在报告单中有气泡冒出石灰水变浑浊Company Logo环节四、魔法练习,熟悉“魔法咒语”的使用请写出下列各变化的现象并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①煤燃烧②水结成冰③加热水至沸腾④灯泡发光放热⑤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⑥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Company Logo魔法升级有气泡冒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有固体出现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Company Logo善于发现的眼睛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化学“魔法师”!例:对常见的盐的学习保定一对夫妻食用自制臭豆腐中毒险丧命 2012年3月10日,省二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名来自保定满城的屈姓女患者,该患者临床表现疑似肉毒中毒。就在患者住院的第三天下午,本在陪床的丈夫出现了排尿困难,且病情严重,临床诊断也是疑似肉毒中毒。危急时刻,医生请求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这对夫妇自己制作的臭豆腐。在今年元旦前后,这对夫妇制作了臭豆腐,先将豆腐切好,放入罐头瓶内,没有放盐,直接拧紧盖,放在采暖炉上,吃时放点盐。恰恰是他们自认为安全、卫生的自制臭豆腐引发了此次发病急、病情重的食物中毒。氯化钠可用于调味料和食物防腐剂。豆腐干坯、浸卤是关键,豆腐鲜嫩程度、盐、卤汁的配制浓度以及温度、时间都将直接影响臭豆腐的质量。如,对碳酸氢钠的学习,单纯的、干巴巴的传授,学生为考试而记忆,味同嚼蜡,没有什么兴趣,但结合碳酸氢钠的组成、结构、化学性质分析可知,它能用来作干粉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再通过对化学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产物特征的剖析,和喝汽水的体验,学生会顺利想到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类似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化学的魅力,能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研究好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懂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感悟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为学而教的思想(一)合理构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1年版课标要求从“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规划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能够解释木炭(活性炭)的吸附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的学习,找到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化学中的应用。(2)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用途、空间结构的比较、分析,找到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小刀、玻璃刀切割玻璃,不同类型铅笔芯的导电性和活性炭(或木炭)、石墨吸附作用实验的探究,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碳单质的学习,以及新型碳单质的发现、制备,形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碳单质的观点,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并激发创新意识;(2)通过对碳单质用途的学习,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图片、模型的分析、比较,感受化学的实验过程美、晶体结构美、微观构造美,增强对化学现象、化学物质和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细致、合理、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实际上,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为了避免重复,机械套用,完全可以将三维目标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在一起制定成总的教学目标。案例: “氧气” 教学目标(1)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了解一些物质与氧气反应时的现象,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习科学地观察实验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受和体验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4)通过不同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初步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二)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能否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关键在课堂教学。虽然教案里写了好的“三维目标”,如果老师的教学过程依然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或学生自学、背诵教材知识,再做针对练习。实际上,还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走进新课程,存在“理念”与“行为”两张皮现象。这样的课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结论得出、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是教师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学生还是充当了接受知识的容器,看似容量大、效率高,殊不知学生的兴趣不高,不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学的枯燥、乏味、压抑。案例: “氧气的物理性质”学案在 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气味的 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修订后:“氧气的物理性质”学案我们天天接触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据自己的经验,请猜想氧气可能有哪些物理性质?并说明理由。氧气的物理性质 理由案例:“水的组成”随堂练习相信你的能力,试一试吧!将下列物质分类:(1)洁净的空气 (2)糖水 (3)H2(4)O2 (5)N2 (6)CO2(7)SO2 (8)H2O (9)H2O2(10)KClO3 (11)KMnO4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案例:“水的组成”随堂练习相信你的能力,试一试吧!将下列物质分类:(1)洁净的空气 (2)糖水 (3)H2(4)O2 (5)N2 (6)CO2(7)SO2 (8)H2O (9)H2O2(10)KClO3 (11)KMnO4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请将以上物质加以分类:观察纯净物中各物质的组成有何共同之处和差异?授人以渔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史伟“实验探究方法”专题复习转换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体验跳跳糖,引入新课剖析典型实验探究暖宝宝发热原理1.激趣,总结探究要素2.提炼探究方法3.应用探究方法教学过程环节设计重点难点实验探究的内容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实验探究的方法转换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方法才是永恒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从容应对大海的惊涛骇浪,游刃有余。… ……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也不是“生搬硬套教材”练习巩固、出题检测,不是设计成迅速得到正确答案的课堂,而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011年版课标将“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放在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之前,而且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探究活动”。误区: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活动实际:探究性教学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凡是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都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采取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类推等方法获取知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等的活动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一)调查类。调查类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有:调查(写调查报告)、收集、查阅(查找)、参观(参与、观看)和撰写论文(报告)等。调查(1)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2)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3)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4)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5)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6)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7)从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案例 国庆小长假调查活动(鹿泉上庄镇中,魏彦坤)【背景资料】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国庆节假期,正好是收玉米、种小麦的时节。因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有关的调查活动。【调查课题】1.调查秸秆的去向。2.调查农民使用肥料情况及原因,以及所购化肥的价格。【结果反馈】同学调查秸秆去向的情况是:一是秸秆还田做肥料;二是将秸秆卖给养牛场做饲料;三是少数的农民把部分秸秆拉回家去垫猪圈。有的同学还从网上查阅到可以利用秸秆生产沼气、秸秆气,但是我们这里还没有生产秸秆气的设备,附近有养牛场、养猪场,有丰富的牛粪、猪粪资源,所以家里的沼气池的原料不用秸秆。在国庆期间,我们没有发现焚烧秸秆的现象。关于使用肥料情况结果是:大部分使用的是磷酸氢二铵,他们认为这种化肥中含氮、磷两种营养元素,而且含量比较高,价格是每袋250多块钱,一袋化肥可以施两亩地。而且肥效可以持续到种玉米,比小麦专用复合肥的肥效长。一部分使用的是小麦专用复合肥,他们认为小麦专用复合肥中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小麦的吸收的营养全面,明年的收成肯定会好,价格是每袋150左右;只有少数人施用了农家肥,他们认为常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的肥力降低,农家肥的营养更全面,而且价格便宜,肥效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调查反思】由于很多农民的化学知识匮乏,不懂得如何科学施肥,只是凭感觉施肥,等学了化学肥料知识后,再安排调查活动,调查土壤肥力,并结合各种常见化肥的功效、价格,帮助农民合理、科学施肥。查阅(查找)(1)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2)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高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查阅(查找)(4)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5)查阅并交流有关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应用的资料。参观(参与或观看)(1)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2)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3)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的危害。(4)参观本地的三废处理设施(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组织讨论。(5)参与有关的环境监测活动,提出治理的初步建议。写论文(报告)(1)写科普小论文:“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2)写调查报告:“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二)讨论类讨论类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有:交流、讨论和辩论等。交流(1)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现象。(2)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或观察一组化学变化)。(3)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讨论(1)讨论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以供应工业用水的可行性。(2)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2)结合实例讨论:普通温度计内的液体应具有什么性质。(3)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辩论(1)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2)辩论: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还是 有害?(3)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4)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 (三)实验探究类实验探究活动是初中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我们提倡开展主题化实验探究课。这类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符合2011年版课标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石家庄市第三十一中学杜晶晶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学情 教法 学法设 计 意 图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的年龄特点。学 情教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学法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激发兴趣,提高复习效率,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无土栽培营养液●探究Vc泡腾片中的奥秘●探究牙膏中的奥秘●探究爆炸盐......●探究实验室废液的成分●探究Vc泡腾片中的奥秘教 学 过 程环节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环节二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环节三提高认识归纳总结环节四学以致用拓展视野环节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你想探究有关Vc泡腾片的哪些问题呢?环节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Vc泡腾片溶解时,为什么会产生气体?学生想探究的问题:●Vc泡腾片溶解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Vc泡腾片与Vc片有什么不同?●Vc泡腾片水溶液口感酸甜,是否显酸性?● Vc泡腾片有副作用吗?……探 究 活 动 一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问题:Vc泡腾片溶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探 究 活 动 一猜想CO2引导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组成相同猜想O2H2引导回忆气体的性质猜想CO2O2甄别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猜想的方法,学会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对猜想进行初步甄别。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CO2COCH4探 究 活 动 一设计意图:强化两种重要气体的检验方法,同时体验了学习化学的乐趣。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Vc泡腾片溶解时,为什么会产生气体?学生想探究的问题:●Vc泡腾片溶解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Vc泡腾片与Vc片有什么不同?●Vc泡腾片水溶液口感酸甜,是否显酸性?● Vc泡腾片有副作用吗?……探 究 活 动 二问题:Vc泡腾片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清洁有水垢的杯子?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探 究 活 动 二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猜想的方法,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总结可以根据物质性质的相似性进行猜想学生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及其性质学生猜想Vc泡腾片水溶液可能显酸性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探 究 活 动 二药品:Vc泡腾片、蒸馏水、石蕊、酚酞、镁条、锌粒、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碳酸氢钠片、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锈铁钉。仪器与用品:烧杯、试管、玻璃片、玻璃棒、胶头滴管、镊子、药匙和pH试纸、比色卡、纸。请注意节约药品!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①②③④⑤⑥探 究 活 动 二设计意图: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二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1.测得溶液pH数据不同的原因;2.镁条有较多气泡,锌粒过一会儿才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3.金属与Vc泡腾片溶液反应不如与盐酸反应剧烈的原因;4.短时间内除锈效果不好的原因;5.对于弱酸检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的最优实验方案。实验中发现并解决的问题:环节三 归纳总结 提高认识环节三 归纳总结 提高认识一、CO2和O2的检验方法二、酸的化学性质酸石蕊pH活泼金属碱盐运用的化学知识产生什么气体?为什么会产生气体?Vc泡腾片与Vc片有什么不同?探 究 问 题Vc泡腾片水溶液是否显酸性?环节四 拓展视野 学以致用设计意图:豁然明朗,提升知识。【主要成份】本品每片含维生素C 1g。【辅料】无水柠檬酸、碳酸氢钠、柠檬黄、蔗糖、甜橙香精、糖精钠、聚乙二醇6000、无水乙醇。1.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否用Vc泡腾片除水垢?2. Vc泡腾片能否用苏打水冲泡?3. 冲泡Vc泡腾片的杯子不宜采用什么材质?4. 【用法用量】 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后服用,溶解后成为一杯鲜甜美昧的橙味饮品。成人一日1片,儿童一日半片。【贮藏】请保持筒盖紧闭,避免受热及潮湿。通过以上信息,说明Vc有什么性质?环节四 拓展视野 学以致用5.同学们运用今天复习的化学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教 学 反 思1. 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乏味的复习课,变得轻松而愉悦。学 生 收 获2.在这种课型中,渗透了更多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教 学 反 思本节渗透的科学方法 两种常用的猜想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3.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增大了实验室老师的工作量,需要和相关部门协调。教 学 反 思2011年版课标指出:“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水平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开展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验教学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完成好教材中的所有实验,尤其是课标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必做实验,要不打折扣的由学生完成。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改进、创新、补充、开发实验。三是有条件的学校要及时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面粉爆炸组装图:双连球蜡烛支架双通阀热封瓶盖侧壁打孔打孔粉尘爆炸的改进实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韩 冬连环蜕变蜕变硫粉蜕变木炭蜕变铁丝水中藏身突出重围◆冲关要求:氧气要采用向下走、向上走两种方法,在15秒内大部分突出空气的包围,迅速走到瓶外。★这说明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氧气和空气谁轻谁重呢?在标准状况下, 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向上突围的氧气突围成功了吗?向下突围的氧气突围成功了吗?一是要完成好教材中的所有实验,尤其是课标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必做实验,要不打折扣的由学生完成。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改进、创新、补充、开发实验。三是有条件的学校要及时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六、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一)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甲: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乙:有一枚硬币从老师颇具骨感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下了,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三、吃药、康复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掉下来的,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在地上的声响,还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含有丰富的情感(二)片段练习,任选其一A、我惭愧B、打喷嚏打喷嚏.MP4良药苦口利于病片段细化利于文三、吃药、康复学习情景素材可以是:教师、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与化学有关的器材、设备、厂矿企业等;与化学有关的事件、事故等;新闻媒体报道、网络上与化学有关的新成就、新技术、生活技巧、交通事故等;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这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收听、收看、积累,在进行到相关内容的教学时,经提炼、改编后,创设成为学习情景。按照2011年版课标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石家庄市第40中学 杨会彦“蛋雕”的主要制作步骤观察每一步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并做好记录1 开水预热鸡蛋2 点燃蜡烛4 雕刻图形3 蛋壳涂蜡5 涂抹盐酸稀盐酸6 熔化石蜡邯郸市第十二中学 杜志英小游戏猜一猜:乒乓球会在什么位置张家口市宣化八中 郭向英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槽中按住一会,再竖直的拿出来,观察。猜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纸巾没有被水浸湿。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建构,从而学到活的、新的知识或得出相关结论。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真正建立起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共同体,才能构建出高效的、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二)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容量大、声像全、画面美、动感强等优点。对生活、社会、科技中蕴含的化学知识的介绍,对抽象概念、空间结构、微观世界的探讨,对工农业生产过程的呈现,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总结等内容,使用多媒体手段有着明显的优势。弊:信息量过大,PPT翻片太快,学生走马观花的看,缺少思考空间和时间;程序化明显,预设的多,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建构知识,因为前面形成的重要概念、规律、探究成果等,会因幻灯片的切换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参考;微观模拟可形象向学生提供微观过程,便于理解,但易出现科学性错误,且使学生的微观想象力模式化;动画代替实验,少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能用演示实验的不用模拟实验和录像,能用实物、图片、模型的最好不用电脑模拟,能用学案给出资料、习题的尽量不用投影字幕代替,粉笔加黑板仍是充满创意、体现互动、呈现灵感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编制学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习目标最好不以三维目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二是使用学案不要过多的让学生预习,加重学生负担。三是学案的内容不要照搬课本、教参或别人现成的学案,也不要把学案变成“题案”,要从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编制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三)合理编制“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四)科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2.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实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组织好讨论与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恰如其分的即时评价,促进人人发展。七、自主进行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发展2011年版课标首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了要求,阐释了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一是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二是利用各级教研培训活动进行反思。2011年版课标指出要“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求反思,以反思促优化,以优化保有效”。案例 国培计划中听《如何备好一节课》有感近两周的培训,让自己感到越来越多的欠缺之处,而许老师《如何备好一节课》让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诸多不足赤裸裸的呈现眼前。教学交流就是一面镜子,既照着别人,又看清了自己。就许老师的这堂课我有如下几点反思:一、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要多进行反思,以改进不足。七年的教学经历,上过的课程不计其数,记得刚进入教学岗位的头两年,也在不断地听课,认真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时常还会查阅各种资料,充分的备课。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熟悉和教学时间的不断增长,自己的倦怠之性逐渐显现,仗着对课本的熟悉,每次上课都简单地设计教学活动,匆匆忙忙去实施教学,课后也不思考教学效果,导致自己的课堂越来越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效果十分微弱。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正,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如芝麻开花般不断提高。二、枯燥的理论知识也能在生动的讲解中趣味盎然。都说妙笔生花,而灵动的思维能亦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许老师在讲解中为我们展示了杜老师《酸的性质》复习课,学生们通过对Vc泡腾片的研究,复习了“酸的性质”有关知识,整堂课生动有趣。我想,如果我是学生,我有什么理由不被这么新颖生动的课程吸引?而回想自己以往对本节课的讲解,开门见山,提问、讨论、练习,虽知识明确,但却枯燥乏味。今日见此课,才明白教学中学无止境,思维的发散也如大海般无边无际,思维模式如若一味固定,只能如井底之蛙,举步不前。三、生活中有太多待发现的可利用资源,只需善于思考,用心观察。许老师课上所展示的教师们在优质课中创设的情景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牙膏、无土营养液、Vc泡腾片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我却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勤于思考的心,导致了这些闪光点在我眼前徒劳走过,暗淡无光!一首歌里唱到:梦想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我现在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这个梦想还很远很远,但我会永不放弃。我想我以后应该勤奋努力,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发现,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一是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二是利用各级教研培训活动进行反思。2011年版课标指出要“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求反思,以反思促优化,以优化保有效”。三是站在名师肩膀上反思。一、研读课标,有的放矢二、通读教材,构建轻松课堂三、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为学而教的思想四、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六、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七、自主进行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