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B.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 L
C.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2011年12月5日,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 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
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5.(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6g NO2和N2O4含有2NA个氧原子
B.1mol Na中约含NA个电子
C.4gNaOH中含有NA个OH﹣
D.标况下,22.4LHF中含有NA个HF分子
6.(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
A.3.01×1023 B.0.5 C.6.02×1023 D.1
7.(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各组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溶液、胶体、浊液 B.浊液、胶体、溶液
C.胶体、浊液、溶液 D.浊液、溶液、胶体
8.(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
B.1mol L﹣1 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NA
D.O2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 mol﹣1
9.(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 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C.这些微粒互称同位素 D.它们是氢元素不同的五种微粒
10.(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FeCl2+Cl2═2FeCl3
C.H2CO3═H2O+CO2 D.NH3+HCl═NH4Cl
1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
A.熔融的NaCl B.KNO3溶液 C.Na D.酒精
12.(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 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0.5mol/L HCl溶液
1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15.(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确认其是铵盐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6.(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3 C.3:1 D.2:3
17.(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18.(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K Al (SO4)2 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
A.k+
B.Al3+
C.SO42﹣
D.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
19.(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B.22.4L水在标况下的质量为18g
C.2L 1mol/L Na2CO3溶液中Na+浓度为4mol/L
D.从1L 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其浓度与原1L溶液相同
20.(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配制0.1mol/L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
C.在标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的氨水
D.同温同压下,20mLCH4和60mLO2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5:6
2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⑤刻度线 五项中的(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22.(2016高二下·汕头期末)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0mol 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锥形瓶 B.试管
C.分液漏斗 D.容量瓶
2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
A.H2S B.O2 C.CO D.NO
2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B.都占22.4L
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25.(2015高一上·金华月考)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 、 、 、 、 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
A.30 B.28 C.26 D.24
26.(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A.K+和Na+ B.CO2和NO2 C.CO和CO2 D.N2和CO
27.(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现有bXn﹣和aY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
A.b﹣m﹣n B.b+m+n C.b﹣m+n D.b+m﹣n
28.(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美国UNC化学教授Thomas 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完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已知10mL Na2R溶液含Na+的数目为N,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N×10﹣2mol L﹣1 B. mol L﹣1
C. mol L﹣1 D. mol L﹣1
29.(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16mol KCl和24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30.(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12C16O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则12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二、解答题
3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 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
A.锥形瓶 B.200mL容量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药匙 F.天平 G.洗瓶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或用品   .
(3)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   ,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   .
(4)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
A、移液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
(5)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后的溶液直接转入容量瓶后就进行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32.(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含有相同分子个数的SO2和SO3,其质量比为   ,物质的量比为   ,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   .
3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克H2S④0.2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体积最大的是   ;
(2)原子数最多的是   ;
(3)质量最小的是   ;
(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3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请填写表格.
微粒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最外层电子数 ZAX
Al         27        
S2﹣                 1634S2﹣
三、计算题
35.(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32.5g的Zn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H2多少升(标准状况)?生成ZnCl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气溶胶为胶体分散系,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
D.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2.【答案】D
【知识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A错误;
B、1 mol气态物质,固体和液体不对,故B错误;
C、质量的单位是克,所以1 mol H2O的质量为18g,故C正确;
D、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所以质量为32g,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B、1 mol气态物质;
C、质量的单位是克;
D、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根据m=nM计算.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PM2.5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危害人体呼吸系统,故A正确;
B.能形成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PM2.5中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5×10﹣6m,所以不能形成气溶胶,故B错误;
C.实施绿化工程,能减少空气中颗粒物,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C正确;
D.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所以能减少PM2.5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所以使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实施绿化措施都能减少PM2.5污染,能形成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以此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B正确;
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电解质、电解质,故C错误;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分别属于化合物、混合物、电解质、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5.【答案】A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n= =1mol,则由于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A正确;
B、钠外围有11个电子,所以1mol Na中约含11NA个电子,故B错误;
C、4g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4gNaOH中含有0.1NA个OH﹣,故C错误;
D、标况下,HF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
B、钠外围有11个电子;
C、4g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标况下,HF为液体.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为6.02×1023,故选C.
【分析】根据N=nNA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
7.【答案】B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所以分散质粒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浊液、胶体、溶液,
故选B.
【分析】分散系按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据此分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钾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氢气中含2个电子,故0.5mol氢气中含NA个电子,故C正确;
D、气体摩尔体积和所处的状态有关,和气体种类无关,由于氧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标况下,水为液态;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求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氢气中含2个电子来分析;
D、气体摩尔体积和所处的状态有关,和气体种类无关.
9.【答案】D
【知识点】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11H、12H、13H、 H+质子数相同都为1,H2的质子数为2,故A错误;
B.11H、12H、13H的电子数相同都为1,H+电子数为0,H2的电子数为2,故B错误;
C.H+、H2不是原子,故C错误;
D.11H、12H、13H中子数不同,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互为同位素;H+为氢离子和H2为氢分子,故它们是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10.【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铁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有化合价的升降,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肯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11.【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解:A.氯化钠是电解质,熔融态氯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 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A正确;
B.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所以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钠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酒精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都能导电.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2=1mol/L,故A错误;
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mol/L×3=0.75mol/L,故B错误;
C、50mL 1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故C错误;
D、25mL 0.5mol/L H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13.【答案】D
【知识点】蒸发和结晶、重结晶;蒸馏与分馏;分液和萃取
【解析】【解答】解: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干,故A错误;
B.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B错误;
C.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故C错误;
D.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药品污染,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
B.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
D.分液操作时,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
14.【答案】B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
A.同温同压下,根据V=nVm知,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A正确;
B.同温同压下,根据V=nVm、n= 可知,气体的体积之比与质量成正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B错误;
C.同温同压下,根据V=nVm知,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则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C正确;
D.根据ρ= 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
A.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B.根据V=nVm、m=nM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与质量、摩尔质量有关;
C.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根据m=nM可知,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15.【答案】D
【知识点】铵盐
【解析】【解答】解:A.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无任何变化,不能检验,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氨水均是碱性的,均能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如果氢氧化钠相对于氨水过量则会干扰检验,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氨水均是碱性,氢氧化钠会干扰氨气的检验,故C错误;
D.铵根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
B.氢氧化钠和氨水均能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
C.氢氧化钠和氨水均能使酚酞显示红色;
D.氨气具有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6.【答案】B
【知识点】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质量一定的碳酸钠,其物质的量为定值,令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1mol碳酸钠含有碳原子1mol,含有氧原子3mol,所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故选:B.
【分析】质量一定的碳酸钠,其物质的量为定值,令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1mol碳酸钠含有碳原子1mol,含有氧原子3mol.据此判断.
17.【答案】C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故A正确;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B正确;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故C错误;
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作业,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18.【答案】D
【知识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硫酸铝钾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铝离子,铝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达到净水的目的,所以明矾能净水,
故选D.
【分析】铝离子水解而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据此分析解答.
1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物质的量一定时,温度、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气体所处状态不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故A错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1mol,质量远远大于18g,故B错误;
C.2L 1mol/L Na2CO3溶液中Na+浓度为2mol/L,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从1L 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其浓度与原1L溶液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物质的量一定时,温度、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1mol;
C.钠离子浓度为碳酸钠的2倍;
D.溶液是均一的,取出溶液、剩余溶液均与与原溶液浓度相等.
2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等体积稀释时,水的质量小于硫酸的质量,则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A正确;
B.容量瓶具有固定的规格,选择时与配制溶液的体积要接近,则配制0.1mol/L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故B正确;
C.在标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由n=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由c= 计算浓度,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则20mLCH4和60mLO2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20×5:60×2=5:6,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等体积稀释时,水的质量小于硫酸的质量;
B.容量瓶具有固定的规格,选择时与配制溶液的体积要接近;
C.结合n= 、c= 计算;
D.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结合分子构成计算.
21.【答案】A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实验室常见规格有50mL、100mL、150mL、200mL、500mL等,容量瓶上标有刻度、并标有容量;容量瓶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瓶上标有使用温度,一般为250C.故应为①③⑤.
故选A.
【分析】根据容量瓶的使用特点来回答,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
22.【答案】D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操作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
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所给的仪器中一定用到250mL的容量瓶,
故选D.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据此判断即可.
23.【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A.H2S的质子数为18,电子数为18个;
B.O2的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6个;
C.CO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个;
D.NO的质子数为15,电子数为15个.
故选C.
【分析】根据微粒中质子数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若微粒为分子,质子数=电子数;若微粒为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若微粒为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24.【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故二者含有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不一定为标况下,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B错误;
C.由N=nNA可知,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一定含有相同分子数目,故C正确;
D.没有确定分子的种类,无法确定摩尔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其体积相同、分子数目相同,其原子数的关系由分子的构成来决定,不一定为标况下,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没有确定分子的种类,无法确定摩尔质量.
25.【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2246Ti的中子数为46﹣22=24,
2247Ti的中子数为47﹣22=25,
2248Ti的中子数为为48﹣22=26,
2249Ti的中子数为为29﹣22=27,
2250Ti的中子数为50﹣22=28,
则中子数不可能为30,
故选A.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此来解答.
26.【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A、钾原子有19个电子,K+核外电子总数为18,钠原子有11个电子,Na+核外电子总数为10,故A错误.
B、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22,氮原子的有7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NO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23,故B错误;
C、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中核外电子总数是14,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22,故C错误;
D、氮原子的有7个电子,N2核外电子总数是14,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中核外电子总数是14,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电子总数就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金属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减电荷数.
27.【答案】B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所以aYm+的核外电子数为a﹣m;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所以bXn﹣的核外电子数为b+n;
bXn﹣和aYm+两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a﹣m=b+n,即a=b+m+n.
故选:B.
【分析】bXn﹣和aYm+两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据此计算判断.
2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Na+的物质的量= = mol,n(Na2R)= n(Na+)= mol,则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mol L﹣1,
故选:B.
【分析】根据n= 计算Na+的物质的量,而n(Na2R)= n(Na+),再根据c= 计算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9.【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的营养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与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中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营养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NH4+ )=50mol,n(Cl﹣)=66mol,n(K+)=64mol,n(SO42﹣ )=24mol,
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NH4)2SO4]=24mol,
再由铵根离子守恒得n(NH4Cl)=50mol﹣24mol×2=2mol,
由氯离子守恒,则n(KCl)=66mol﹣2mol=64mol,
故选B.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离子守恒的思想来解决,即根据只有(NH4)2SO4可以提供硫酸根,24mol K2SO4中硫酸根为24mol作为解题的入手点.
3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 (b﹣a)kg.
若以12C16O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12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故选B.
【分析】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 (b﹣a)kg,若以12C16O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12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与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的比值.
31.【答案】(1)A;B
(2)胶头滴管
(3)温度和容积;漏水
(4)B、E、A、C、D、F
(5)B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1)(2)配制100mL 0.5mol L﹣1的NaCl溶液,一般步骤为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到的仪器: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洗瓶、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锥形瓶、200mL容量瓶;还缺少的仪器:胶头滴管;(1)故选:AB;(2)故答案为:胶头滴管;(3)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温度和容积;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温度和容积;漏水;(4)用固体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EACDF;
故答案为:BEACDF;(5)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C、将溶解冷却后的溶液直接转入容量瓶后就进行定容操作,未进行洗涤操作,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故选:B.
【分析】(1)(2)根据用固体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选取实验仪器;(3)依据容量瓶构造及使用方法解答;(4)根据用固体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排序(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
32.【答案】4:5;1:1;2:3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依据n= 可知,含有相同分子个数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依据n= 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SO2和SO3,质量之比为:64:80=4:5;
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
故答案为:4:5; 1:1;2:3.
【分析】依据n= = ,结合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氧原子解答.
33.【答案】(1)②
(2)①
(3)④
(4)②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解:①6.72LCH4中:n(CH4)= =0.3mol,m(CH4)=0.3mol×16g/mol=4.8g,含有原子数的物质的量为:0.3mol×5=1.5mol,N(H)=4N(CH4)=1.2NH3;
②3.01×1023个HCl分子中:n(HCl)= mol=0.5mol,V(HCl)=0.5mol×22.4L/mol=11.2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
③13.6克H2S 中:n(H2S)= =0.4mol,V(H2S)=0.4mol×22.4L/mol=8.96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3=1.2mol,N(H)=2N(H2S)=0.8NA;
④0.2molNH3中:m(NH3)=0.2mol×17g/mol=3.4g,V(NH3)=0.2mol×22.4L/mol=4.48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4=0.8mol,N(H)=3N(NH3)=0.6NH3.(1)根据分析可知,气体体积最大的是②,
故答案为:②;(2)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原子数越大,则含有原子数最多的为①,
故答案为:①;(3)质量最小的是④,
故答案为:④;(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②,
故答案为:②.
【分析】标况下Vm=22.4L/mol,根据n= = = 分别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分别计算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及质量,据此进行计算.
34.【答案】13;14;13;1327Al;16;18;34;18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l为13号元素,质量数为27,则含有13个质子,14个中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3,可表示为1327Al,1634S2﹣可说明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8,带有2个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为18,
故答案为:
微粒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最外层电子数 ZAX
Al 13 14 27 13 1327Al
S2﹣ 16 18 34 18 1634S2﹣
【分析】Al为13号元素,质量数为27,则含有13个质子,14个中子,1634S2﹣可说明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8,带有2个负电荷,以此解答该题.
35.【答案】解:32.5g锌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ZnCl2的物质的为ymol,则:
Zn +2HCl= ZnCl2 + H2↑
1 1 1
0.5mol ymol xmol
所以x=0.5,y=0.5;
故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
答:标准状况下最多可收集氢气11.2L,生成ZnCl2的物质的量是0.5mol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n= 计算Zn的物质的量,锌与盐酸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和ZnCl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氢气体积.
1 / 1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气溶胶为胶体分散系,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
D.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2.(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B.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 L
C.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答案】D
【知识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A错误;
B、1 mol气态物质,固体和液体不对,故B错误;
C、质量的单位是克,所以1 mol H2O的质量为18g,故C正确;
D、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所以质量为32g,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B、1 mol气态物质;
C、质量的单位是克;
D、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根据m=nM计算.
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2011年12月5日,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 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PM2.5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危害人体呼吸系统,故A正确;
B.能形成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PM2.5中颗粒物的直径接近于2.5×10﹣6m,所以不能形成气溶胶,故B错误;
C.实施绿化工程,能减少空气中颗粒物,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C正确;
D.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所以能减少PM2.5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所以使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实施绿化措施都能减少PM2.5污染,能形成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以此解答.
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
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故B正确;
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电解质、电解质,故C错误;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分别属于化合物、混合物、电解质、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5.(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6g NO2和N2O4含有2NA个氧原子
B.1mol Na中约含NA个电子
C.4gNaOH中含有NA个OH﹣
D.标况下,22.4LHF中含有NA个HF分子
【答案】A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n= =1mol,则由于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A正确;
B、钠外围有11个电子,所以1mol Na中约含11NA个电子,故B错误;
C、4g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4gNaOH中含有0.1NA个OH﹣,故C错误;
D、标况下,HF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
B、钠外围有11个电子;
C、4g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标况下,HF为液体.
6.(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  )
A.3.01×1023 B.0.5 C.6.02×1023 D.1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为6.02×1023,故选C.
【分析】根据N=nNA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
7.(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各组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溶液、胶体、浊液 B.浊液、胶体、溶液
C.胶体、浊液、溶液 D.浊液、溶液、胶体
【答案】B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所以分散质粒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浊液、胶体、溶液,
故选B.
【分析】分散系按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据此分析解答.
8.(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
A.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
B.1mol L﹣1 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NA
D.O2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 mol﹣1
【答案】C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钾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氢气中含2个电子,故0.5mol氢气中含NA个电子,故C正确;
D、气体摩尔体积和所处的状态有关,和气体种类无关,由于氧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标况下,水为液态;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求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氢气中含2个电子来分析;
D、气体摩尔体积和所处的状态有关,和气体种类无关.
9.(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 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C.这些微粒互称同位素 D.它们是氢元素不同的五种微粒
【答案】D
【知识点】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11H、12H、13H、 H+质子数相同都为1,H2的质子数为2,故A错误;
B.11H、12H、13H的电子数相同都为1,H+电子数为0,H2的电子数为2,故B错误;
C.H+、H2不是原子,故C错误;
D.11H、12H、13H中子数不同,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互为同位素;H+为氢离子和H2为氢分子,故它们是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10.(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FeCl2+Cl2═2FeCl3
C.H2CO3═H2O+CO2 D.NH3+HCl═NH4Cl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铁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有化合价的升降,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变化,肯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1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
A.熔融的NaCl B.KNO3溶液 C.Na D.酒精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解:A.氯化钠是电解质,熔融态氯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 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A正确;
B.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所以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钠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酒精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都能导电.
12.(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 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0.5mol/L HCl溶液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2=1mol/L,故A错误;
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mol/L×3=0.75mol/L,故B错误;
C、50mL 1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故C错误;
D、25mL 0.5mol/L H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1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D
【知识点】蒸发和结晶、重结晶;蒸馏与分馏;分液和萃取
【解析】【解答】解: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干,故A错误;
B.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B错误;
C.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故C错误;
D.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药品污染,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
B.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
D.分液操作时,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
1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答案】B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
A.同温同压下,根据V=nVm知,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A正确;
B.同温同压下,根据V=nVm、n= 可知,气体的体积之比与质量成正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B错误;
C.同温同压下,根据V=nVm知,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则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C正确;
D.根据ρ= 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
A.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B.根据V=nVm、m=nM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与质量、摩尔质量有关;
C.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的气体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根据m=nM可知,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15.(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确认其是铵盐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答案】D
【知识点】铵盐
【解析】【解答】解:A.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无任何变化,不能检验,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氨水均是碱性的,均能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如果氢氧化钠相对于氨水过量则会干扰检验,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氨水均是碱性,氢氧化钠会干扰氨气的检验,故C错误;
D.铵根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铵盐和水混合不会产生氨气;
B.氢氧化钠和氨水均能使石蕊试液显示蓝色;
C.氢氧化钠和氨水均能使酚酞显示红色;
D.氨气具有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6.(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在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3 C.3:1 D.2:3
【答案】B
【知识点】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质量一定的碳酸钠,其物质的量为定值,令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1mol碳酸钠含有碳原子1mol,含有氧原子3mol,所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故选:B.
【分析】质量一定的碳酸钠,其物质的量为定值,令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1mol碳酸钠含有碳原子1mol,含有氧原子3mol.据此判断.
17.(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故A正确;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B正确;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故C错误;
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小于100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在1nm~100nm的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主要有;均一、稳定、有吸附作业,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等性质,其中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18.(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K Al (SO4)2 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
A.k+
B.Al3+
C.SO42﹣
D.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
【答案】D
【知识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硫酸铝钾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铝离子,铝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达到净水的目的,所以明矾能净水,
故选D.
【分析】铝离子水解而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据此分析解答.
19.(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B.22.4L水在标况下的质量为18g
C.2L 1mol/L Na2CO3溶液中Na+浓度为4mol/L
D.从1L 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其浓度与原1L溶液相同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物质的量一定时,温度、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气体所处状态不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故A错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1mol,质量远远大于18g,故B错误;
C.2L 1mol/L Na2CO3溶液中Na+浓度为2mol/L,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从1L NaCl溶液中取出100mL,其浓度与原1L溶液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物质的量一定时,温度、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1mol;
C.钠离子浓度为碳酸钠的2倍;
D.溶液是均一的,取出溶液、剩余溶液均与与原溶液浓度相等.
20.(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配制0.1mol/L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
C.在标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的氨水
D.同温同压下,20mLCH4和60mLO2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5:6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等体积稀释时,水的质量小于硫酸的质量,则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A正确;
B.容量瓶具有固定的规格,选择时与配制溶液的体积要接近,则配制0.1mol/L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故B正确;
C.在标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由n=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由c= 计算浓度,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则20mLCH4和60mLO2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20×5:60×2=5:6,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等体积稀释时,水的质量小于硫酸的质量;
B.容量瓶具有固定的规格,选择时与配制溶液的体积要接近;
C.结合n= 、c= 计算;
D.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结合分子构成计算.
2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⑤刻度线 五项中的(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实验室常见规格有50mL、100mL、150mL、200mL、500mL等,容量瓶上标有刻度、并标有容量;容量瓶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瓶上标有使用温度,一般为250C.故应为①③⑤.
故选A.
【分析】根据容量瓶的使用特点来回答,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
22.(2016高二下·汕头期末)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10mol 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锥形瓶 B.试管
C.分液漏斗 D.容量瓶
【答案】D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操作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
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所给的仪器中一定用到250mL的容量瓶,
故选D.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据此判断即可.
2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
A.H2S B.O2 C.CO D.NO
【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A.H2S的质子数为18,电子数为18个;
B.O2的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6个;
C.CO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个;
D.NO的质子数为15,电子数为15个.
故选C.
【分析】根据微粒中质子数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若微粒为分子,质子数=电子数;若微粒为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若微粒为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2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B.都占22.4L
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故二者含有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不一定为标况下,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B错误;
C.由N=nNA可知,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一定含有相同分子数目,故C正确;
D.没有确定分子的种类,无法确定摩尔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其体积相同、分子数目相同,其原子数的关系由分子的构成来决定,不一定为标况下,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没有确定分子的种类,无法确定摩尔质量.
25.(2015高一上·金华月考)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 、 、 、 、 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
A.30 B.28 C.26 D.24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2246Ti的中子数为46﹣22=24,
2247Ti的中子数为47﹣22=25,
2248Ti的中子数为为48﹣22=26,
2249Ti的中子数为为29﹣22=27,
2250Ti的中子数为50﹣22=28,
则中子数不可能为30,
故选A.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此来解答.
26.(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A.K+和Na+ B.CO2和NO2 C.CO和CO2 D.N2和CO
【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A、钾原子有19个电子,K+核外电子总数为18,钠原子有11个电子,Na+核外电子总数为10,故A错误.
B、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22,氮原子的有7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NO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23,故B错误;
C、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中核外电子总数是14,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22,故C错误;
D、氮原子的有7个电子,N2核外电子总数是14,碳原子有6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CO中核外电子总数是14,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电子总数就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金属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减电荷数.
27.(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现有bXn﹣和aY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
A.b﹣m﹣n B.b+m+n C.b﹣m+n D.b+m﹣n
【答案】B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解: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所以aYm+的核外电子数为a﹣m;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所以bXn﹣的核外电子数为b+n;
bXn﹣和aYm+两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a﹣m=b+n,即a=b+m+n.
故选:B.
【分析】bXn﹣和aYm+两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据此计算判断.
28.(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美国UNC化学教授Thomas 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完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已知10mL Na2R溶液含Na+的数目为N,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N×10﹣2mol L﹣1 B. mol L﹣1
C. mol L﹣1 D. mol L﹣1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Na+的物质的量= = mol,n(Na2R)= n(Na+)= mol,则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mol L﹣1,
故选:B.
【分析】根据n= 计算Na+的物质的量,而n(Na2R)= n(Na+),再根据c= 计算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9.(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16mol KCl和24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的营养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与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中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营养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NH4+ )=50mol,n(Cl﹣)=66mol,n(K+)=64mol,n(SO42﹣ )=24mol,
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NH4)2SO4]=24mol,
再由铵根离子守恒得n(NH4Cl)=50mol﹣24mol×2=2mol,
由氯离子守恒,则n(KCl)=66mol﹣2mol=64mol,
故选B.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离子守恒的思想来解决,即根据只有(NH4)2SO4可以提供硫酸根,24mol K2SO4中硫酸根为24mol作为解题的入手点.
30.(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12C16O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则12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 (b﹣a)kg.
若以12C16O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12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故选B.
【分析】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 (b﹣a)kg,若以12C16O2中的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12C1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一个12C16O2分子的质量与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的比值.
二、解答题
31.(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 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
A.锥形瓶 B.200mL容量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药匙 F.天平 G.洗瓶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或用品   .
(3)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   ,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   .
(4)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
A、移液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
(5)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后的溶液直接转入容量瓶后就进行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答案】(1)A;B
(2)胶头滴管
(3)温度和容积;漏水
(4)B、E、A、C、D、F
(5)B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1)(2)配制100mL 0.5mol L﹣1的NaCl溶液,一般步骤为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到的仪器: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洗瓶、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锥形瓶、200mL容量瓶;还缺少的仪器:胶头滴管;(1)故选:AB;(2)故答案为:胶头滴管;(3)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温度和容积;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温度和容积;漏水;(4)用固体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EACDF;
故答案为:BEACDF;(5)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C、将溶解冷却后的溶液直接转入容量瓶后就进行定容操作,未进行洗涤操作,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故选:B.
【分析】(1)(2)根据用固体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选取实验仪器;(3)依据容量瓶构造及使用方法解答;(4)根据用固体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排序(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
32.(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含有相同分子个数的SO2和SO3,其质量比为   ,物质的量比为   ,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   .
【答案】4:5;1:1;2:3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依据n= 可知,含有相同分子个数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依据n= 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SO2和SO3,质量之比为:64:80=4:5;
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
故答案为:4:5; 1:1;2:3.
【分析】依据n= = ,结合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氧原子解答.
33.(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克H2S④0.2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体积最大的是   ;
(2)原子数最多的是   ;
(3)质量最小的是   ;
(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答案】(1)②
(2)①
(3)④
(4)②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解:①6.72LCH4中:n(CH4)= =0.3mol,m(CH4)=0.3mol×16g/mol=4.8g,含有原子数的物质的量为:0.3mol×5=1.5mol,N(H)=4N(CH4)=1.2NH3;
②3.01×1023个HCl分子中:n(HCl)= mol=0.5mol,V(HCl)=0.5mol×22.4L/mol=11.2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
③13.6克H2S 中:n(H2S)= =0.4mol,V(H2S)=0.4mol×22.4L/mol=8.96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3=1.2mol,N(H)=2N(H2S)=0.8NA;
④0.2molNH3中:m(NH3)=0.2mol×17g/mol=3.4g,V(NH3)=0.2mol×22.4L/mol=4.48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4=0.8mol,N(H)=3N(NH3)=0.6NH3.(1)根据分析可知,气体体积最大的是②,
故答案为:②;(2)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原子数越大,则含有原子数最多的为①,
故答案为:①;(3)质量最小的是④,
故答案为:④;(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②,
故答案为:②.
【分析】标况下Vm=22.4L/mol,根据n= = = 分别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分别计算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及质量,据此进行计算.
34.(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请填写表格.
微粒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最外层电子数 ZAX
Al         27        
S2﹣                 1634S2﹣
【答案】13;14;13;1327Al;16;18;34;18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l为13号元素,质量数为27,则含有13个质子,14个中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3,可表示为1327Al,1634S2﹣可说明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8,带有2个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为18,
故答案为:
微粒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最外层电子数 ZAX
Al 13 14 27 13 1327Al
S2﹣ 16 18 34 18 1634S2﹣
【分析】Al为13号元素,质量数为27,则含有13个质子,14个中子,1634S2﹣可说明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8,带有2个负电荷,以此解答该题.
三、计算题
35.(2016高一上·涞水期中)32.5g的Zn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H2多少升(标准状况)?生成ZnCl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答案】解:32.5g锌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ZnCl2的物质的为ymol,则:
Zn +2HCl= ZnCl2 + H2↑
1 1 1
0.5mol ymol xmol
所以x=0.5,y=0.5;
故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
答:标准状况下最多可收集氢气11.2L,生成ZnCl2的物质的量是0.5mol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n= 计算Zn的物质的量,锌与盐酸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和ZnCl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氢气体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