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1.4 尝试科学探究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说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一般步骤。 2.通过探究摆的奥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 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和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大摆钟、铁架台、细线、单摆球、计时器等。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就快。即: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 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 将自制的几个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这些摆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 有关? 猜想②: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 有关? 猜想③: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 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 思考: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栏目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 5.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 6.评估 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 7.交流与合作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探究点二 科学探究的过程 回顾探究过程,理清探究的程序,每一步有哪些要点,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归纳全程科学探究的要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指出:在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7个要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根据实际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 三、自主学习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2、4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1、3 两组 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4、5 两组 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_ 绳长 有关,与 质量、摆动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无关。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探究摆的奥秘 (1)控制变量; (2)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度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 2.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