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全科

资源简介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生 物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郫县一中周勇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2.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下列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 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3.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um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① 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②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③ 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④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对于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DNA分子复制时,染色体数不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完成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形态相互转变的时期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6.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b或d段
D.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在a段会增倍
7.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细菌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结构—赤道板
C.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D.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8.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9.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⑤③② C.②③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
10.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则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亮度
11.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已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遗传物质相同,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
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B.干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酶活性都减弱,并对机体有害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13.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1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 B.牛的黑毛与牛的棕毛
C.菜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D. 狗的长毛与狗的卷毛
15.基因型为FFTt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
A.FT和FT B.Ft和Ft C.FF和Tt D.FT和Ft
1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3个白化病小孩和1个正常的小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母双方都是杂合体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为白化病的概率是1/4
C.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D.本题的3∶1正好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分离比
17.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18.右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8 B.3/8 C.1/4 D.1/6
1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C.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基因之间的关系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0.下列各组交配组合中,后代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有2种的一组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21.紫色种皮厚壳花生和红色种皮薄壳花生杂交,F1全是紫皮厚壳花生,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皮、薄壳花生有1983株,问杂合的红皮厚壳花生约是:
A.1322株  B.3966株  C.5949株  D.7932株
22.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分析,他们所生的后代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A.9/16 B.4/16 C.7/16 D. 3/16
23.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2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5.一个四分体含有的DNA分子数和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为
A. 4、4 B.4、8 C.2、4 D.2、8
26.右图是某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一定是有丝分裂的细胞
B.如果 3 是 Y 染色体,则 4 是 X染色体
C.如果 2和 4 为性染色体,则 1 和 3 为常染色体
D.该细胞中 1 和 2 、 3 和 4 为同源染色体
27.右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不同
器官中不同时期的四个细胞,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具有0个染色单体
B.丙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丁细胞可能在进行DNA的复制 D.该动物在减Ⅰ前期能形成4个四分体
28.已知某动物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那么经过减数分裂后(无交叉互换)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29.基因型为Rr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RR、rr、Rr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③② D.②③①
30.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生理变化
C.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D.精核和卵细胞核融合
31.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这是因为
A.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
B.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3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成对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如此
3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面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C.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
D.性染色体在次级卵母细胞时期时只含一个DNA
34.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A.AAXBY B.AABb C. AaXBXB D.aaXBXb
35.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问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
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36.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37.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让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38.在DNA的分子组成中,下列哪种比例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具特异性
A. B. C. D.
39.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D. 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40.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二、简答题(共40分)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20
四 白花×白花 0 768
41. (9分)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右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⑴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原
因是豌豆有许多的优点,其
主要优点之一是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另一优点是 。
⑵根据组合 能判断出 是显性性状。
⑶请写出组合一亲本基因型: 。
⑷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
⑸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 。
⑹有一株紫花豌豆,要判断其基因型,最好的方法为 。
⑺请写出组合三的遗传图解(2分)
42、(11分)下面是细胞分裂的五个示意图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⑴若这些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则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条,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⑵图E细胞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⑶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有关的主要是细胞图   ,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染色体完全相同的过程与细胞图    有关。在雄牛的睾丸中会出现与细胞A~E图相类似的图有   。
⑷若该个体的基因型是(YyRr),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如图D是其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则图A相
对应的基因组成是什么,请在下图中用相同的方式标出来。
⑸A~E细胞中,与图F中曲线相对应的细胞有___________。
与图F中曲线是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在此图中
相对应的位置处画上核DNA数量变化曲线。
43、(10分)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⑴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 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⑵F2中,白颖基因型是 ,黄颖的基因型有 种,黑颖中纯合体的比例是 。
⑶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 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为 。
⑷现有一黑颖个体,不知其基因型,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的个体与其交配,若后代全是黑颖,则其基因型是 ;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则其基因型是 BbYy。
44.(10分)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⑴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 。
⑵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⑶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Ⅲ-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
型完全相同 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
患甲病的概率是 。两病兼得的
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⑸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
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
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
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
是 ,表现型是 。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D A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D D B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A B C D C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B A A D C C B C
二、简答题(除指出的外,每空1分,共40分)
41. (9分)⑴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⑵二和三,紫花
⑶Aa×aa ⑷2/3 ⑸1/6 ⑹自交 ⑺略(2分)
42、(11分)⑴4 D DE⑵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联会
⑶B , AC , ABCDE
⑷如图所示 ⑸
43.(10分)⑴非同源(或2对或不同对) 自由组合定律
⑵bbyy 2 1/6 ⑶Bbyy×bbYy 1/4
⑷白颖 BBYY、BBYy、BByy(全对给分) 黑颖 :黄颖:白颖 =2: 1:1
44、(10分)⑴Ⅰ-3或Ⅰ-4(3或4) ⑵常 隐 ⑶ AaXbY AAXbY或 AaXbY
⑷1/6 1/12 ⑸aaXBY AaXBXb 仅患乙病的女性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1,3,5
1,3,5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物 理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一、二大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共24分)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数的科学家分别是
A.开普勒、卡文迪许 B.牛顿、伽利略
C. 牛顿、卡文迪许 D. 开普勒、伽利略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B.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
3. 下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恒定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是恒定
4.如图所示,河宽200 m,一条小船要将货物从A点运送到河对岸的B点,已知AB连线与河岸的夹角θ=30°,河水的流速v水=5 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 )
A.2.5 m/s
B.3.0 m/s
C.5.0 m/s
D.4.0 m/s
5.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必相同。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速度方向可能竖直向下
6.已知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这组数据是( )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
7.向心力演示器如图所示。转动手柄1,可使变速塔轮2和3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上的不同圆盘上,可使两个槽内的小球分别以几种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6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使弹簧测力套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格子的多少可以显示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大小。现分别将小球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B.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C.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
D.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
8.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要建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半径为R的圆弧,要使车速为V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4分,未选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能得分,共16分)
9.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点和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0.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卫星的线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2,卫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16
B.卫星的角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8
C.卫星的周期增大到原来的4倍
D.卫星的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1/8
11. 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在O点正下方的P点钉一颗钉子,使悬线拉紧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θ,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当悬线碰到钉子时(  )
A.小球的角速度不变
B.小球的加速度突然变大
C.小球的所受的向心力突然变小
D.悬线所受的拉力突然变大
12.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小定滑轮O与小球B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小物块A连接,杆两端固定且足够长。物块A由静止从图示位置释放后,先沿杆向上运动。设某时刻物块A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A,小球B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B,轻绳与杆的夹角为θ.(θ<90)则 ( )
A.vB=vAcosθ
B.vA=vBcosθ
C.小球B向下运动时,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块A上升到与滑轮等高的过程中,它做匀加速运动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3.(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秒表 B.坐标纸 C.天平 D.弹簧秤 E.重锤线
(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需直接测的数据有( )
A.小球开始滚下的高度 B.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C.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水平坐标 D.运动轨迹上某点P的竖直坐标
(3)下列有关减小该实验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都连接起来
14. 如图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0.54cm。已知闪光频率是30Hz,那么重力加速度g是 m/s2,小球的初速度是 m/s,
小球通过A点时的速率是 m/s。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解题步骤,有数字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只写结果不能得分)
15.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转动,筒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求:
(1)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
(2)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
16.在某古城中发现一“石炮”,结构如图所示。一兴趣小组测得其长臂的长度,石块“炮弹”质量,初始时长臂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 = 30°。同学们在水平面上演练,将石块装在长臂末端的开口箩筐中,对短臂施力,使石块升高并获得速度,当长臂转到竖直位置时立即停止转动,石块即被水平抛出,熟练操作后,石块水平射程稳定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 =10m/s 。求:
(1)石块刚被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0;
(2)若把“石炮”移到离水平地面多高的城墙边缘可将水平射程提高50% 。
17.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运送宇航员到遥远的星球去探索宇宙奥秘。假设宇航员到达了一个遥远的星球,此星球上没有任何气体。此前,宇航员乘坐的飞船绕该星球表面运行的周期为,着陆后宇航员在该星球表面附近从高处以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求:
(1)该星球的密度;
(2)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若在该星球表面发射一颗卫星,那么发射速度至少为多大?
18.如图所示,水平轨道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P点,现用一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释放,物块经过P点时的速度v0=6 m/s,经过水平轨道右端Q点后恰好沿半圆光滑轨道的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圆轨道,最后物块经轨道最低点A抛出后落到B点,若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s=4 m,R=1 m,A到B的竖直高度h=1.25 m,取g=10 m/s2.
(1)求物块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保留根号).
(2)判断物块经过Q点后能否沿圆周轨道运动.简单说明理由。
(3)若物块从A水平抛出的水平位移大小为4 m,求物块在A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物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A C A B B CD AB BD AC
13. (1)BE 2分 (2)CD 2分 (3)BCE 2分
14.答案: (各3分)
15. 解析:(1)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三力作用而平衡,设筒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
摩擦力的大小Ff=mgsinθ= -------2分
支持力的大小FN=mgcosθ= -------2分
(2)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物块在筒壁A点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它们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设筒转动的角速度为ω,有
mgtanθ=mω ----------3分
由几何关系的:tanθ= -------2分
ω= -----------1分
16. (1)石块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s = v0t ………1分
竖直方向     ………1分
h = L + ………2分
     求出  v0 = 16m/s    ………1分
(2)设经落地,初速度相等
则 …… 2分
………1分
………1分
解得 ------1分
17. 【解析】(1)在星球表面 ------2分
又 ---------1分
--------1分
解得 ---------1分
另得到:
(2)设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小球的质量为,小球做平抛运动,
故有 ----------各1分分
解得 -----1分
(3)该星球表面处的最小发射速度即为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设为为,设卫星的质量为,则在星球表面 --------1分
又 ---------1分
则 ----------1分
代入(1)问中的解得 。 ---------1分
18.⑴物块由P---Q: a=-μg ---------1分
--------1分
得: ------1分
(2)由于vt>=m/s,所以 物块能经过Q点沿圆周轨道运动 -----原因结论各1分
(3)物块A---B: X=vA.t --------1分
H= -------1分
得: -------1分
A点, --------2分
FN=7.4N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在A点对轨道的压力为7.4N,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方向各1分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θ
O
P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化 学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请涂答题卡,其余直接写在答卷上。不按要求答卷不计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e-56;Cu-64 ;S-3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已正式启动,将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每百吨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有关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若转变为,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B.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
C.和分别形成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D.和互为同位素
2.据报道,某些不合格大理石装潢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氡严重超过规定标准,对人体造成伤害。该同位素原子中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136 B.50 C.88 D.222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活动
B.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全部由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 B. NaOH和H2SO4反应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 KClO3在MnO2催化下制O2
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N2的结构式: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O2的电子式: D.氯化氢的电子式:H+ [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
B.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C.A元素的原子质量数为70,核内中子数为39,它的离子有28个电子,A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O
D.H2O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H2O之间形成氢键所致
7.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8.下列关于反应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限度是一种平衡状态,此时反应已经停止
B.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改变
D.不少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只是有的程度小,有的程度大
9.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a>b,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c>d,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是
A.a>b>c>d B.b>a>c>d C.c>b>a>d D.b>a>d>c
10.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①酸性:H2SiO3<H2CO3<H2SO4<HClO4 ②碱性:KOH>NaOH>Mg(OH)2>Al(OH)3
③稳定性:HF>HCl>H2S>PH3 ④还原性:F->Cl->Br-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都正确
11. 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速率代表同一反应中的是
① V(N2)=0.6mol/(L·min) ② V(NH3)=1.8mol/(L·min)
③ V(H2)=1.2mol/(L·min) ④ V(H2)=0.045mol/(L·s)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若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13.将纯Zn片和纯Cu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H2SO4 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Zn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B. 负极附近C(SO42-),逐渐增大
C. 正极、负极附近C(SO42-)基本不变 D.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减小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1molCO和1molCH4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283.0kJ和890.3kJ,则相同质量的这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CH4比CO少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5.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
X极:2 O2(g)+2H2O(l)+4e-=4OH- Y极:2H2(g)+4OH-–4e-=4H2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正极 Y极发生氧化反应 B.Y是正极 X极发生氧化反应
C. X是负极 Y极发生还原反应 D.Y是负极 X极发生氧化反应
16.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17.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单质可跟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B.原子半径a > b > d
C.c的氢化物比a的氢化物稳定,且其还原性更弱
D.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
18.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大黑点表示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的“原子实”(指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小黑点表示没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其中分子结构图与化学式关系错误的是
A. (NH3) B.(HCN)
C. (C3H4O) D. (BF3)
19.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 + Q2 >Q3 B.Q1 + Q2 >2Q3 C. Q1 + Q2 <Q3 D.Q1 + Q2 <2Q3
20.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乙烷(C2H6)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 C2H6+18OH--14e-=2CO32-+12H2O, 2H2O+O2+4e-=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正极与负极上参加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9
C.通乙烷的电极为负极 D.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1)(8分)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电子层结构如图 所示,其中:
①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符号是______ __。
②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浑浊,这种微粒的电子式是______ 。
③某微粒氧化性甚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强且这种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这种微粒符号是__。
④某微粒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
(2)(8分)11—18号元素中,其单质相互化合能形成 种离子化合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2.(8分) 已知可充电电池是一种可反复使用的电池。铅蓄电池是生活中常用的可充电电池,其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其反应总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放电时,给出电子的一极是 (填电极名称),发生 反应(填反应类型),其电极反应式为: 。该极充电时将发生 反应(填反应类型)。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 24分)
23、(12分)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此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X最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 40,X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Y与X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Y2X,Y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Z与X同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1对电子。试回答:
(1)写出各元素名称:X 、Y 、Z 。
(2)X与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 ,Z的单质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 。
(3)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C、D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液态化合物,B、C也可形成C2B和C2B2两种固态化合物。C+具有与氖原子相同核外电子排布。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一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判断:
(1)四种元素分别是(写元素符号) A B C D
(2)用电子式写出A2B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 用电子式写出C2B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
(3)A2B2中加少量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C2B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25.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烧瓶内发生的是制取氯气的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2分)用双线桥法标出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 。
(3)C处盛放的是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填序号);E处盛放的是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4)有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B B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A D D C D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6分)
(1)①Ar (2分) ②(略) (2分)③ K+ (2分) ④S2-(2分)
(2). 4 ; CI(或氯) ;NaOH(写名称不得分) (HCl电子式略)
22.(8分)负极,氧化,Pb-2e-+SO42-=PbSO4(写成Pb-2e-=Pb2+也给分);还原
三、推断题
23、(每空2分,共12分)
(1)硫,钠,氯(写元素符号不得分)
(2)Na+2--Na+, CI2 + +2OH- == CI- + CIO- + H2O(写化学方程式不得分)
(3)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4.( 第(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
(1)A、 H B、 O C、 Na D、 Cl (写名称不得分)
(2) H + O + H H O H ;
Na + O + Na [ O ](未标电子转移方向可不扣分)
(3) 2H2O2 = 2H2O+O2↑ 2Na2O2+2CO2=2Na2CO3+O2
四、实验题25. (每空2分,共12分)(1)
(2) (略) ;(3)___c___(填序号), ___b___(填序号), 2OH—+Cl2==Cl—+ClO—+H2O 。(4)在D与E 之间增加一支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O∶C∶O∶




··
··
Cl
d
a b c
MnO2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英 语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time is it now
A. 7:30. B. 8:00. C .7:00.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 Hobbies. B. Rivers and mountains. C. Paintings.
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talk
A. Interesting. B. Uninteresting. C. Very good.
4. Where is the man now
A. In Washington. B. In New York. C. In Boston.
5. How many chairs are needed in all
A. 13. B. 14. C. 15.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或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the street. B. In a store. C. In a restaurant.
7. Which street is the nearest restaurant on
A. Fourth Street. B. Fifth Street. C. Sixth Street.
8. How many blocks should the woman walk ahead
A. Two blocks. B. Three blocks. C. Four block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0题。
9.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museum.
B. At a booking office.
C. In a record store.
10. On which day will the Japanese music concert be held
A. On the 28th. B. On the 30th. C. On the 13th.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return the jacket
The size is wrong.
It is out of style.
He doesn’t like the color.
Who gave the man the jacket
A. His mother. B. His aunt. C. His sister.
13. What color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 Red. B. Orange. C. Brow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How far is it from the girl’s house to the school
A. About 6 to 7 kilometers.
B. About 5 to 6 kilometers.
C. About 4t to 5 kilometers.
15. What time does the girl probably get home from school on Friday
A. Between 1:00 and 2:00.
B. Between 2:00 and 3:00.
C. Between 3:00 and 4:00.
1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students eat lunch at home.
B. The students go home late on Thursday.
C. The school has a meeting every day.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season was it
A. Spring. B. Autumn. C. Winter.
18. Why did Mrs. Miller go to buy things on Saturday
A. Because her husband also wanted to do some shopping.
B. Because her husband was free then.
C. Because Saturday was a sunny day.
19. How did Mr. Miller feel when they came out of the last shop
A. Glad. B. Angry. C. Tired.
2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Mr. Miller bought the moon at last.
B. Mr. Miller didn’t like the moon at all.
C. Mrs. Miller thought the moon was very beautiful.
第二部分 知识运用(共两节,35小题,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I I think Class One ________to win because Class One ______all football lovers.
A. is likely ; are B. are likely ; are C. is likely; is D. are likely; is
22. Most young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pop music , ________Jack shows great interest in classical music.
A. as B. when C. it D. while
23. ___Look,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skies in the sky!
----Great. They are ________ our wishes to Gods.
A. carrying B. taking C. bringing D. holding
24. He was a good swimmer so he ________ swim to the river bank when the boat sank.
A. is able to B. could C. was able to D. can
25 . It takes years of ________ practice to gain the skill of ________ expert.
A. a ; the B. / ; a C. a ; an D. / ; an
26. Charli Chaplin__________ great contributions _______ the film industry.
A. took ; to B. made ; to C. supplied ; for D. invented ; for
27. He is a man of great experience , __________ much can be learned.
A. who B. that C. from which D. from whom
28. The temple _______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
A. is situated B. situates C. has situated D. is situating
29. It is hard to imagine what progress they _________in the past few months.
A. made B. have made C. had made D. make
30. The fire was finally________ after the building had ________for two hours.
A. put off ; caught fire B. put away; been on fire
C. put out ; been on fire D. put out; caught fire
31. In China the needle treatment ___________ancient times.
A. dates from B. dates back C. dated backed to D. dated from
32. What makes us upset is that Tom usually does nothing but _________about so many problems.
A. complain B. to complain C. solve D. to solve
33 .--- Is that hall big enough We have at least 300 guests .
----Sure. That is a hall _______500 people.
A. which consists B. which accommodates
C. where holds C. where seats
34. He was about to tell me the secret __________someone patted me on the shoulder.
A. as B. until C. while D. when
35. We will be free tomorrow , so I suggest________ to the history museum.
A. to visit B. visiting C. we should visit D. a visit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The two teachers were sitting in the teachers' room. For a moment there was __36_ . Then one of them,Miss Smith, said, “I'm afraid I'd have to 37__ him.”
  “Now, Alice,” said her friend Mrs. Black, “is he such a terrible student ”
  “That's just the _ 38 __ .” the other woman replied. “Mike is my best student. The problem is that he's now so lazy that he never gets his 39__ done. He hasn't handed me 40 _ of his homework for three weeks and I'd be surprised 41__he did now.”
   42 _ _ before had Mrs. Black seen Miss Smith look so unhappy. “Have you _ 43 with him about it ” she asked.
  “Why should I He knows he has to prepare his lessons and do his homework. I _ 44 that clear the first day for class. When the course started he did so 45 considered asking the ___46____ to give him a scholarship . But now he even 47_ _ in class! I've never seen such a _48___ in a student!
  “You should have _49 _ with him. Give him a chance to tell his side of the story.”
  Miss Smith spoke to Mike and 50 _ all about it. He was studying all day and ___51___ most of the night in a factory to pay for his education. Of course he was tired in the ___52__ and sometimes could hardly keep ___53___. Miss Smith soon arranged for him to have a __54 and he was able to give up his __55 __ and concentrate on his studies,
  36.A. distance B. silence C. pleasure D. delight.
  37.A. fail B. teach   C. beat D. tell
  38. A. lesson B. thing   C. trouble D. boy
  39. A. homework B. housework   C. cleaning D. washing
  40.A. some B. plenty   C. any   D. lots
  41. A. even B. if    C. though D. when
  42. A. Long B. Until   C. Ever D. Never
  43. A. quarreled B. talked C. dealt D. discussed
  44. A. said B. thought C. required D. made
  45. A. quickly B. often. C. much D. well
  46. A. school B. class   C. others D. parents
  47.A. talks B. sleeps C. laughs D. walks
  48. A. matter B. change   C. habit. D. way
  49. A. lesson B. look C. talk D. meeting
  50. A. studied B. got   C. learned D. understood
  51. A. sleeping B. working  C. spending D. staying
  52. A. morning B. afternoon   C. evening  D. class
  53. A. silent B. clean   C. warm   D. awake
  54. A. scholarship B. room. C. teacher D. position
55. A. education B. sleep C. job D. pay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Ben and his wife Susan were on their way to have dinner with their friends. It was a dark,windy night,and they did not know the way very well. They drove through a town until they found what they thought was the road to Dorling,where their friends lived. But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they were not on the road to Dorling at all. The road that they were on was getting narrower,and there were no other cars on it. The wind was blowing harder with every minute that passed.
They came to a small village .They drove past a church and then two houses without lights on. There was nobody about to tell them where they were,or where the road went. Just then,Ben saw a telephone box,twenty meters or so further on. While he walked back along the road to see if there was a name outside the church,Susan telephoned their friends and told them that they were still on their way.
Their friends were just saying that the dinner was already getting rather cold,when Ben came back to the telephone box,his head down against the wind. He said that there was a tree lying across the road,and that the telephone lines were down. Susan heard nothing more from their friends about the dinner.
56.Some time later Ben and Susan found they took a wrong road because ________.
A.their friends lived nearer than they drove
B.the road was getting narrower and their car alone was on it
C.the hard wind made them get lost
D.the road was not the same as before
57.Ben went to the church to see if there was a name outside because ________.
A.he was sure to find some people who knew Dorling
B.he hoped to get help from there
C.he wanted to telephone his friends where they were
D.he wanted to stay there for the night
58.Susan could hear nothing more from their friends because ________.
A.the telephone lines were broken by a tree
B.the strong wind made too much noise
C.they got angry
D.they had all left
59.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________.
A.Ben and his wife often went out for dinners
B.Ben and his wife lived in the country
C.both Ben and his wife were short sighted(近视的)
D.Ben and his wife seldom(很少) went to Dorling
B
Most people feel lonely sometimes,but it usually only lasts between a few minutes and a few hours. This kind of loneliness is not serious. In fact,it is quite normal. For some people,though,loneliness can last for years. Now researchers say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loneliness.
The first kind of loneliness is temporary(暂时的). This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It usually disappears quickly and does not require any special attention. The second kind is situation,for example,family problem,the death of a loved one,or moving to a new place. Although this kind of loneliness can cause physical problems,such as headaches and sleeplessness, it usually does not last for more than a year.
The third kind of loneliness is the most serious. Unlike the second type,chronic(长期的)usually lasts more than two years and has no specific cause. People who experience habitual loneliness have problems socializing and becoming close to others. Unfortunately,many chronically lonely people think there is little or nothing they can do to improve their condition.
Psychologists(心理学家)agree that one important factor in loneliness is a person's social contacts,for example,friends,family members,co workers,etc. We depend on various people for different reasons. For instance,our families give us emotional support,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give us guidance,and our friends share similar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 However,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at,though lonely people may have many social contacts,they sometimes feel they should have more. They question their popularity(名气).
Psychologists are trying to find ways to help habitually lonely people for two reasons:they are unhappy and unable to socialize and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chronic loneliness and serious illness such as heart disease,while temporary and situational loneliness can be a sad,and sometimes dangerous condition.
60.How would you treat temporary lonelines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alk to friends. B.Just ignore it.
C.Go to see a doctor. D.Ask your teachers for guidance.
61.“It” in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
A.temporary loneliness B.situational loneliness
C.a new place D.sleeplessness
62. Why do psychologists want to help chronically lonely people
A.Chronic loneliness can cause family problems.
B.Chronic loneliness can cause serious illness.
C.Chronic loneliness can not be overcome.
D.Chronic loneliness is incurable.
63.Loneliness is divided according to______.
A.the time it lasts B.the places where it appears
C.different people it happens to D.different seasons when it appears
C
Elizabeth Blackwell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821, and moved to New York City when she was ten years old. One day she decided that she wanted to become a doctor. That was nearly impossible for a wom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fter writing many letters asking for admission(录取) to medical schools, she was finally accepted by a doctor in Philadelphia. She was so determined that she taught school and gave music lessons to get money for the cost of schooling.
In 1849, after graduation from medical school. she decid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in Paris. She wanted to be a surgeon(外科医师) , but a serious eye problem forced her to give up the idea.
Upon retu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tart her own practice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By 1857 Elizabeth and her sister, also a doctor, along with another woman doctor, managed to open a new hospital, the first for women and children Besides being the first woman physician and founding her own hospital , she also set up the first medical school for women.
64. Why couldn’t Elizabeth Blackwell realize her dream of becoming a surgeon
A. She couldn’t get admitted to medical school
B. She decid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in Paris
C. A serious eye problem stopped her
D. It was difficult for her to start a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65. What main obstacle(障碍) almost destroyed Elizabeth’s chances for becoming for a doctor
A. She was a woman. B. She wrote too many letters.
C. She couldn’t graduate from medical school. D. She couldn’t set up her hospital.
66. How many years passed between her graduation from medical school and the opening of her hospital
A. Eight years B. Ten years C. Nineteen years D. Thirty-six years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firsts” in the life of Elizabeth Blackwell except that she ______.
A. became the first woman physician B. was the first woman doctor
C. and several other women founded the first hospital for women and children
D. set up the first medical school for women
D
If there is one thing I’m sure about,it is that a hundred years later we will still be reading newspapers. It is not that newspapers are a necessity. Even now some people get most of their news from television or radio. Many buy a paper only on Saturdays or Sundays. But for most people,reading a newspaper has become a habit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nature(特征) of what is news may change. What basically makes news is what affects our lives—the big political stories,the coverage(报道) of the wars,earthquakes and other disasters,will continue much the same.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coverage of scientific research,though,the research happening in areas that may directly affect our lives,like genetic(基因)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coverage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why we feel as we do—as we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rain operates and what our feelings really are.
It’s quite possible that in the next century,newspapers will be transmitted (传输)electronically from the Fleet Street and printed out in our own home. In fact,I’m pretty sure how i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You will probably be able to choose from a menu and make up your own newspaper by picking out the things you want to read—say,sports,international news,ect.
I think people have got it wrong when they talk about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dia. They actually feed-off(依靠) each other. Some people once foresaw(预见) that television would kill off newspapers,but that hasn’t happened. What is read on the printed page lasts longer than pictures flashed up on a screen or sounds lost in the air. And as for the Internet,it’s never really pleasant to read something just on a screen.
68.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The Best Way to Get News B.The Changes of Media
C.Make Your Own Newspaper D.The Future of Newspaper
69.In the writer’s opinion,in the future________.
A.more big political affairs,wars and disasters will make news
B.newspapers will not be printed in publishing houses any longer
C.newspapers will cover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D.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read newspapers
70.What will probably be on in the newspaper made by yourself
A.Sports and international news. B.A menu of important news.
C.The most important news. D.W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E
I was in a strange city I didn’t know at all, and what’s more, I could not speak a word of the language. On my second day I got on the first bus that passed, rode on it for several stops, then got off and walked on. The first two hours passed pleasantly enough, then I decided to turn back to my hotel for lunch. After walking about for some time, I decided I had better ask the way. The trouble was that the only word I knew of the language was the name of the street in which I lived, and even that I pronounced badly. I stopped to ask a newspaper-seller. He handed me a paper. I shook my head and repeated the name of the street and he put the paper into my hands. I had to give him some money and went on my way. The next person. I asked was a policeman. He listened to me carefully, nodded and gently took me by the arm. There was a strange look in his eyes as he pointed left and right and left again. I nodded politely and began walking in the direction he pointed.?
About an hour passed and I noticed that the houses were getting fewer and fewer and green fields were appearing on either side of me. I had come all the way into the countryside. The only thing left for me to do was find the nearest railway station.
  71. The writer preferred to walk back to his hotel because.
A. he had no money to buy a ticket B. he wanted to lose himself in the city
  C. he tried to know the city in this way D. it was late and there were no buses passing by
  72. The newspaper-seller______.
   A. didn’t know where the hotel was  
B. didn’t understand what the writer said
   C. could understand what the writer said
D. didn’t want to take the money from the writer
  73.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the policeman______.
   A. was kind but didn’t understand the writer
   B. told the writer where to take a train
   C. knew what the writer really meant
   D. was cold-hearted and didn’t help the writer
  74.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The writer got close to the hotel where he stayed.
   B. The writer got to the hotel with the policeman’s help.
   C. The writer found he was much farther away from the hotel.
   D. The writer found the hotel in the direction the policeman pointed.
  75. In your opinion, what was the writer’s real trouble
   A. He didn’t know the city at all. B. He couldn’t speak the language.
  C. He went too far in the wrong bus. D. He followed the policeman’s direction.
第四部分 实用性写作(满分35分)
※注意:请把实用性写作题的所有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卷上。
第一节 根据中文提示或所给首字母,或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完成句子。用铅笔作答,以及使用涂改液按零分计。
(共10个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 The meeting came to an end when we reached an a______________ on the trade.
77.The student always takes an _____________(积极) part in school affairs.
78.Though I failed to accomplish my aim, yet I will live my life _____________ (满怀希望)
79.We take all our bottles and newspapers to be _____________.( 回收利用)
80.The teaching building of our school is of _______________(history) importance.
81.Unfortunately, after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thousands of people have been made___________ (home)
82.The teachers are given complete ____________(free)in their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83.After supper we often take a walk along the ___________(coast) path.
84.We have no reason to waste food when half the world goes ____________(hunger)
85.The local government needs an effective measures to fight____________(poor).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根据下列提示写一篇关于河水污染的文章。
上周你随父亲去钓鱼,见河水污染,几乎钓不到鱼。
水污染原因。
如果全国的河水都被污染了,后果如何?
环境对人类的危害。采取措施。
我们的愿望。
注意:1)词数100字左右. 2)卷面2分;3)铅笔作答,以及使用涂改液按零分计。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英语参考答案
一、听力
1-5 CABAB 6-10 ABABB
11-15ABCBB 16-20 BCBCC
二、选择
21-25 ADBCD 26-30 BDABC 31-35 AABDD
三、完型
36-40 BACAC 41-45 BDBDD 46-50 ABBCC
51-55 BADAC
四、阅读
56-60 BCADB 61-65 BBACA 66-70 ABDCD
71-75 CBACB
五、词汇
1 agreement 2 active 3 hopefully 4 recycled
5 historical 6 homeless 7 freedom 8 coastal
9 hungry 10 poverty
六、书面表达
Last Sunday my father and I went fishing along a river. We found the water so dirty that we could hardly catch fish in it.
A lot of factories along the river always poured their waste water and rubbish straight into the river which made the water polluted. In this way most of the fish were killed.
If the river water all over the country is polluted like this, no living things will exist in the water. As we all kn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oes great harm to living things and human beings.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come to realize how serious this problem is. Our government is doing her best to take 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We expect that the water in every river will be made cleaner and cleaner before long.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历 史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对应栏内。
2.请将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内。
3.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填涂在机读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是
A.翻车 B.高转筒车 C.水排 D.立井水车
4.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组织形式以手工工场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6.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是因为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7.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8.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9.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 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 ④东京的夜市十分繁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最恰当的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1. 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人奸猾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都是农民出身 D.商业对国家提供的赋税少
12.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 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 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3.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封建社会进入盛世阶段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 D.受到明清王朝压抑而缓慢发展
1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仅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5.下列历史人物①周学熙②荣宗敬③荣德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的,依据这一标准,从下列选项中再选一个
A.宋子文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16.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在右图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
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18.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导向 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 D.自然经济解体
19.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战争后,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20.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项目 民族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家) 300 31 731
企业资本(万元) 729 1753 9782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强 ④具有分散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下列不属于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近代民族工业表现的是
A.滥发纸币 B.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发动侵华战争 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22.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阻碍之一
B.民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民族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23.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因为
A.加强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了一批重工业 D.加强了国家的国防能力
2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
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A.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B.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C.“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D.苏联背信弃义
25.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26.促成下表反映的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5年国民经济情况表
经济部门 总产值或收入 比上年增长
工农业 4504亿元 11.9%
工业 3219亿元 15.1%
农业 1285亿元 4.6%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提出 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调整
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
30.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 D.十五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卷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22分,34题20分,35题10分,共52分。请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3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五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1分)该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经济形态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什么变化?(2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4)、材料五中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农业政策?(3分)春联三中的政策实质是什么?(2分)
(5)、材料五春联二中的政策真的“暖人心”吗?(1分)结合农村中的重大改革,你认为农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2分)
3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四 下面是我国近代以来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2分)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2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2分)这些因素的根源是什么?(2分)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你是民国时期一位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那么哪段时间对你投资最有利?(1分)为什么?(4分)
(5)、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哪一条曲线最能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最后的归宿是什么?(2分)
35. 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课后,想探寻近代以来成都的交通变迁情况,他们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
材料一
图1滑竿 图2轿子 图3人力车 图4马车 图5自行车
材料二
图1成都上班高峰 图2成都地铁 图3双流机场
请回答:
(1)、该小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2分)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2)、材料一中,除了图5自行车还仍被人们广泛使用外,其他的出行工具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在现实中你还能在哪里看见它们的身影,请举两例说明。(2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成都交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分)
(4)、据统计成都私家车的排名已居全国第三,但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拥堵也成为影响人们出行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D D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A D B C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C B D B D A D
题号 31 32
答案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22分,34题20分,35题10分,共52分。)
33题:
(1)经济形态:自然经济。(1分)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2)处境:自耕农生活艰辛,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4分)
(3)变化:丝茶出口大量增加,部分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植桑茶。(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
(4)政策: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2分)
(5)没有。(1分)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要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2分,两点即可,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34题:
(1)特点: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家庭手工业逐步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或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3分)
(2)原因:外国商品的冲击。(2分)联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2分)
(3)因素:我国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2分)根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4)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年间(1分)。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封建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人民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4分,内因3点即可,答出其它酌情给分。)
(5)第④条。(2分)归宿:通过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2分)
35题:
(1)方法与途径: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归纳的方式。(2分)。建议: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2)在峨眉山等旅游区可以看见滑竿;在一些民俗古镇还可以看见轿子、人力车等;一些博物馆、照相馆中等。(2分)
(3)趋势:由人力到机械力;更方便快捷;地下、地面、空中立体发展。(2分,两点即可)
(4)建议:完善道路建设;发展公共交通;错时上下班;强化交通规则,开发新的交通工具和途径等。(3分,言之有理皆可)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政 治
命题:新津中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中央政法委书记在专题研究部署信访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着力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统筹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D.在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有媒体认为,外国的民众除了看媒体的宣传,还会看中国人在国外的表现,看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13亿中国人个个都是“外交官”。为了做好“外交官”,每个公民都应(  )。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国家观念  ④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侵权责任法》将网络责任主体界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侵权的主体,言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度”,就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作为网民(  )。
①在虚拟空间里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言论 
②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③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④要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近期,在浙江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步进行的换届选举中,不少县区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交流。可见,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  )。
①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 
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④有利于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网络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一新兴媒体(  )。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人民网的显著位置,设置了“地方领导留言板”。在这里,网民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干部也积极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并设法解决。这个平台拉近了网民和领导、政府部门的距离,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这是因为(  )。
①网络问政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 
③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网络问政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公安部部长在宁夏调研公安工作时表示,要充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与社会、群众沟通的能力,通过建立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和QQ群、微博等方式,着力搭建警民联系新平台。公安系统着力搭建警民联系新平台(  )。
①表明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②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③有利于改进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④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激发公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年福建省“两会”期间,新华网开展了“您的建言,我们的关注”,“沟通会上会下,连接代表网民”活动,网友们积极参与,为海西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据此回答8-9题。
8.从民主决策的方式看,公民参与“两会”在线建言属于( )
A.信访举报制度 B.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9.小林同学希望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能增加上下班高峰期部分线路的班次、车辆增大 空间,以方便市民出行。下列可以让他表达这一意愿的方式有 ( )
①通过人大代表转达 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 ③拨打“市民热线” ④社会公示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环保问题绝非一两个部门能够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信息公开成为参与的关键。多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致力于推进环境信息公开,鼓励环保公众参与。国家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直接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C.公众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D.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1.据统计,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经济案件中80%以上的线索来自群众举报,这为检察机关查办案件提供了大量的案源。由此可见( )
A.我国的举报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B.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消除腐败
C.消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发动群众举报 D.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12.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村民自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村民自治保证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施
④村民自治是基层国家政权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寒假即将到来,某校高一学生小宋准备以“城市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情况的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那么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 )
A.居民委员会 B.本地人民政府 C.基层人民政府 D.村民委员会理财组
14.下列选项事例与政府职能对应正确的是(   )
①某市工商局开展对市场注水猪肉进行专项治理的“绿色行动”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12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③济南市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以保增长、保就业、促和谐为目的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
A.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经济调节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经济调节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经济调节
15.政府能办很多事情,但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则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遇到下列问题需要找政府的是(  )。
①某大型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②某股民选股失误,损失严重 
③某公司制作食品使用有害添加剂  ④购买商品房要办理产权登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幸福感”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每年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政府应该(  )。
A.以人为本,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B.转变观念,淡化监管职能
C.执政为民,强化政府权力 D.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7.读右面漫画《乘凉收费》。要改变漫画中将公共资源变为牟利工具的现象,政府必须(  )。
①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②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③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权力监督的核心是( )
A.依法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政协监督 D.舆论监督
19.某夜,某市中心道路塌陷,次日一早许多市民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市政府行为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恪尽职守,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C.以人为本,政府服务便民利民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20.个体户老王一直在学校门口出售食品,出于食品安全卫生和学校秩序考虑,城管部门没收其经营的货物。老王对此不服,他求助或投诉的法律途径有(  )。
①向新闻媒体提出行政仲裁 ②向上级城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④对城管工作人员进行威胁恐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1.政府的权威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以下对政府的权威认识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B.政府的权威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力量
C.政府的权威越大,政府工作越顺利
D.政府的权威来自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22.武汉市在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中提出,要建立责权对称、层级清晰、奖惩分明、衔接得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部门职责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主体明确化、责任追究规范化。为此,行政机关必须(  )。
①坚持权责统一,严格执法 
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1年5月31日,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强调,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要注重制度改革和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回答23~24题。
23.严控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对行政权力具有内部监督功能的是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
③国家监察部和地方监察机关 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1年被媒体称为“政务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设“官方微博”。种种迹象显示,微博正以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人人都是参政者”的新阶段,称为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反腐倡廉、倾听呼声、化解矛盾的新阵地。“政务微博”方心未艾( )
①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②保障了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有效行使
③增强了公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④维护了公民知情权、质询权和监督权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部分(52分)
25.材料一 201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1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信访机构,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中国共产党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国家检查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都建立了举报制度,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网站,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反腐败斗争要依靠人民群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9分)
26.自2011年3月16日起,一场碘盐抢购风波开始由浙江席卷全国多个省份。针对这场碘盐抢购风波,浙江省相关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终于在48小时内平息了这场风波。首先是抓紧生产,浙江省盐业管理局要求省内三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补充库存,同时联系了江西、江苏等四个省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驰援浙江;16日晚,浙江省卫生厅在其官方网站以及其他媒体发布“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这则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告示。与此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迅速开通,浙江省物价、工商部门也加大打击不法商贩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在平息碘盐抢购风波过程中,你认为浙江省相关部门如何履行政府职能的 (8分)
27.材料一:2011年3月25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一方面总结了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目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之势,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材料二:2011年2月10日下午,宁波市召开“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为“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宁波市委书记在会上指出:“在这次作风专题调研中,基层有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大局意识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要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使宁波这座城市因激情焕发而更加生动精彩。”
作为公民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方式参与民主监督,从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6分)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 (6分)
28. 材料: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难题。
培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7分)
29.材料: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规划》提出了着力推荐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几项重点任务,主要有: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权付费,继续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基本公共文化六大重点工程,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如何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分)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5 ACBCC 6-10 BDBCC 11-15 BAADC 16-20DCACC 21-24 ACCB
二.非选择题(52分)
25.(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
(2)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3分)。国家畅通检举、控告等反腐败渠道,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和举报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的特点。(1分)
(3)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1分)
②二者不可分割。(1分)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2分)
③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1分)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2分)
④公民有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诬告陷害是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的表现。(3分)
26.①浙江省盐业管理局通过抓生产、保供应来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
②浙江省物价、工商部门通过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来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分)
③浙江省卫生厅在其官方网站以及其他媒体通过发布“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这则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告示来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4分)
27.(1)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6分)
(2)①政府加强干部队伍作风,提高大局意识,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分)。
②政府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提高行政水平,更好地为宁波建设服务,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③政府进行作风专题调研,听取基层群众反映,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分)
28.①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1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1分),增强决策透明度。(1分)
②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1分)、专家咨询制度(1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1分)、社会听证制度(1分)参与民主决策。
29.①加大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2分)
②完善平等就业机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2分)
③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分)
④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分)
⑤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即为满分)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成都市六校协作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数 学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对应栏内。
2.请将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内。
3.交卷时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如果<0,>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化简cos()cos+sin()sin得( )
A.cos B.cos C.cos() D.sin()
3.在△ABC中,=4,=6,=,则角C为( )
A. B. C.或 D.
4. 已知sin,<<,则tan的值为( )
A. B. C. D.
5.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n等于( )
A.6 B.7 C.8 D.9
6.(只文科做)若为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且,则=( )
A.1 B.2 C.3 D.4
(只理科做)若为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且,则=( )
A. B. C. D.
7.设<b,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8.在△中,,则角等于( )
A. B. C. D.
9. 设是正数组成的等差数列,是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且,则一定有(  )
A. B. C. D.
10.火车站有某公司待运的甲种货物1530t,乙种货物1150t。现计划用A、B两种型号的车厢共50节运送这批货物。已知35t甲种货物和15t乙种货物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25t甲种货物和35t乙种货物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若每节A型货厢的运费是0.5万元,每节B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则运费最少为( )
A.31.6万元 B.31.3万元 C.31万元 D.30.7万元
11.(只文科做)已知关于的不等式<0对都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2,) B.(-2, ]
C.(,-2]∪(,) D.(,-2)∪[,)
(只理科做)已知不等式≤0对[-1,2]都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3] B.[-2,]
C.[,] D.(,]∪[,)
12.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若关于的方程有3个不同的实根,则关于x的方程的解集为( )
A.(2,c) B.(c,2) C. (1,c) D. (c,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函数y=log的定义域为     
14. =     
15.已知S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且 S=1,S=3,则S=     
16.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 函数y=3sinx+4cosx的最大值为5;
②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则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③若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则的取值范围是;
④若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
范围是;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17—21题每小题12分,22题14分,共74分)
17.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12,=27,
①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求数列{}的前项和.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19.(本小题满分12分)、、为的三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b、c,若,,且.
(Ⅰ) 求角;
(Ⅱ) (只文科做)若,三角形面积,求的值
(只理科做)若,求2b+c的取值范围。
20. 如图所示,有两条相交成角的直路,,交点是,甲、乙分别在,上,起初甲离点km,乙离点km,后来两人同时用每小时km的速度,甲沿的方向,乙沿的方向步行.
⑴起初,两人的距离是多少?
⑵用包含的式子表示小时后两人的距离;
⑶什么时候两人的距离最短?
21、(本题12分)
(只文科做)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是,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及前项和;
(Ⅱ)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Ⅲ)若对任意的,恒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只理科做)已知数列满足=1,且

(Ⅰ)求、、的值;
(Ⅱ)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求数列的前项和.
22. (本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满足对所有的都有成立,且=1.
①求的值;
②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令,数列{}的前项和为,试比较与的大小关系.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B 3、C 4、D 5、A 6、文D理B 7、C 8、B 9、D 10、C
11、文A理C 12、B
二、填空题:13. 14. 15. 255 16.①③④
三、解答题: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⑴∵数列{}是等差数列,且=12,=27
∴数列{}的公差 ------------------分
∴ --------------分
⑵…
…… ---------分
------------------分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
------------------------ 5分
∴ 周期 --------------------------------------6分
由 ,

∴ 所求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8分
(2)∵,∴,-----------9分
又∵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当时,取最大值。
又 ∵,∴当时,取最小值。
∴ 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12分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且.
∴-------------2分
即,----------4分
又,----------------6分
(2)(文科) ,.-----8分
又由余弦定理得:,--------11分
,故.-----------------------------------12分
(理科)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⑴设甲、乙两人最初的位置是,,


km.----------------4分
⑵设甲、乙两人小时后的位置分别是,,
则,.
当时,
------------6分
当时,
.---------------8分
⑶上面两式实际上是统一的,所以
,------------------10分
即.

当小时时,即在第分钟末,最短,最短距离是km.----------12分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文科)解: (I)由,…………1分
由---------2分 ∴数列是等比数列 数列的公比q=2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3分
前项和公式为. ………………………4分
(II)
……………………………6分
………………………7分
…………………………………………8分
(Ⅲ)由恒成立 即恒成立
即恒成立 ……………………………………9分
必须且只须满足恒成立 ………………………………10分
即在R上恒成立 ,………………11分
解得. …………………………………………12分
(理科)解:(I)
------------3分
(Ⅱ)由
整理得----------5分

所以---------7分
故-------------8分
(Ⅲ)由得 -------------10分

-----12分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①∵数列{}满足对所有的都有成立
∴时, 又
∴ 同理 --------分
②∵

∴ -------------分
令 -------------分
---------分
∴ -------------分
③ -------------分
---------分
----分
当≤≤时,<
当时,=
当>时,> -------------分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试卷说明:
请将第Ⅰ卷1-8题,第Ⅱ卷13-15题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第Ⅱ卷题目的答案请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24分)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虎踞龙蟠—急遽 癖好—譬如 伶俜—聆听
B.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针砭时弊—煸炒 烘焙—陪衬 作坊—鹄舫
C.相濡以沫—繁文缛节 浑浑噩噩—混沌 侍候—吞噬 猗郁—涟漪
D.循规蹈矩—踽踽独行 休戚相关—栖居 拮据—裙裾 葳蕤—逶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讴歌 慷慨 磐石 委曲求全 B.杂糅 耽误 嬉戏 糜糜之音
C.奔驰 柔纫 偕老 溘然长逝 D.阡陌 拾掇 殒落 循规蹈矩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发起并参与的“朝核六方”第二轮会谈在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之后于近日结束,会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关注。
B.某大学最近出台新规定,如果一学期课程有三科以上不及格,学生及其家长都将会收到“学业警示通知单",连续两次收到,就会被勒令退学。
C.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景田作了“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专题报告,并指出,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
D.资料显示,因为职业的原因,有20%以上的教师正承受着多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另外还有近七成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B.幸复得此妇 幸可广问讯
C.不应而自归 同心而离居 D.吾今且报府 磐石方且厚
6.下列加点的“见”字与“君既若见录”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才美不外见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通过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来抒发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与惆怅。起首“涉江采荚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以之赠亲朋,可传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祝福等感情。
B.《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抒发了诗人对于命运、人生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C.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汉末的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D.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期杰出的田园诗人,其作品的特点是简洁自然,质朴平实,清新含蓄,韵味隽永。《归园田居》写的是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3)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3分)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号“死海”。
  答: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11.依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6分)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
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 ,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
,月上柳梢见证爱情, 。
12.请简述巴金《家》中“觉民抗婚”的故事情节。(不超过100个字)(6分)
100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噫!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体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辛丑秋,将之江阴 B.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盖夫秋之为状也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C. 非为织作迟,尹家妇难为 D. 草拂之而色变
南而西为招真宫 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登山游览。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的名胜,他想游尽这些名胜,但由于连续好多天都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16.翻译。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3分)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3分)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7.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3分)
18.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怎样刻画采莲女形象的。(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共18分)
逃离
郭静娟
①食堂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其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②有一天,我终于因为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③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④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
⑤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本能的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⑥生活在我们逃离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⑦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⑧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⑨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至极。可在那幅想象的图画中,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竞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⑩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9.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1)“逃离”是指:
(2)“沉醉”是指:
20.作者认为王维能逃离尘世,而我们却“无处可逃”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答:
2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认为从校园中逃离,从不满意中逃离,最终却逃离不了生活的掌心,因为我们早已成为生活的一分子,本来就无处逃离。
B.“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是对上文“我们”逃离之举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对“逃离"和“归来”的理性的思考。
C.“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的意思是说,当你有一颗务实和豁达的心时,你会发现原来四处奔波寻找的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D.本文内容上以“树”为线索,借物喻人,以揭示生活的哲理;写作上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构思精致,善用比喻和拟人。
E.“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的意思是说,生活中有精彩,但苦痛也是无法逃避的。
22.在本文作者由树而得到的人生感悟之外,你还能由树的形象或特点感悟出哪些人生哲理呢 请自选一条加以简要说明。(4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登临而观,远眺,足以骋怀;低俯,可以释怀;高仰,因以壮怀。
登上高处,眼动,情动,心动。
请以“登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成写景抒情散文;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A项:溯---夙(sù),踞—遽(jù),癖(pǐ)—譬(pì),伶—聆(líng)
B项:喟—篑(kuì),砭—煸 (biān),焙bèi—陪péi,作坊fang—鹄舫fǎng
C项:濡rú—缛rù,浑hún—混沌hùn,侍—噬(shì),猗—漪(yī)
D项:矩—踽(jǔ),休戚相关—栖居(qī),拮据—裙裾(jū),葳—逶(wēi)
A(B项靡靡之音C柔韧D陨落)
D
本题A项“泥沙俱下”是“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而“鱼龙混杂”是“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前者的使用范围大于后者。从语境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含人和事物两方面的因素,所以不能替换。B项“清规戒律”是“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而“金科玉律”是“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其“不能变更的法律条文”的意义与语境不符。C项“额手称庆”是“以手加额,表示庆幸”,褒义。“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无论从使用对象还是从感彩看,前者都不能被后者替换。D项“顾此失彼”是指“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二者意义基本相同,可以替换。
4. D(A项,语序不当,“好评和关注"应为“关注和好评”。B项,不合逻辑或主语更迭不当,应在“就会”之前增加“学生”。C项,前后不照应,应为“党的理论能否不断创新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
5.C(连词,表转折,译作“却”。A.副词,仍旧\副词,故意。B.副词,幸亏\动词,希望D. 副词,将\连词,又)
6.B(“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作“我”。A见面。C被。D见:通“现”,出现,露出来。)
7. B (东汉)
8.A(①句与前面“相通的水”衔接自然,⑤句中“冷冷的光”与后文的意境相符。)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木遭之而叶脱 ; 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10. 答案如:自强不息、苟且偷安、流水不腐。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角度之新在将文意理解与运用熟语进行评价的能力结合起来,能力层次为E级。试题考点首次在文意理解,考查考生能否从“盐海”和“约旦河”的对话中把握它们对生活的不同理解,能否从二者不同的结局中领悟文意。在能真正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即成语掌握的数量和选用的能力,要求能选用恰当的成语给予“盐海”和“约旦河”正确的评价。
要根据文意选择适宜评价“约旦河”和“盐海”的成语,在解答时要注意所选择的成语在语义上要契合“河”“海”的特征。“约旦河”不辞劳苦、积极进取,结果富有生命力;“盐海”喜欢享受、不思进取,结果失去活力。选择的成语要强调主观概括、提炼、评价,不应是一般描写类的,如:滔滔不绝、汹涌澎湃等。
11.是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烟波日暮寻觅乡情
(评分标准:句式一致2分;内容和意境与前后语句协调一致2分,如本题前一部分强调“永恒”,后一部分强调深情;文采2分)
12.(1)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
(2)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3)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评分标准:一点2分,三点6分,每点意思相同即可)
13.C【解析】A项“去”,距离。B项“治”,准备。D项“识”,记住。
14.C【解析】C项“为”表示判断,是。A项“之”,前一个译为“到,往”,动词;后一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B项“其”,前一个译为“那”,指虞山,指示代词;后一个为副词,表大概、推测。D项“而”,前一个表承接关系,连词;后一个表修饰关系,连词。
15.D【解析】A项文中只写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骗。B项文中并没明确提及“友人的阻挠”,且下文“余与客难暂留”表明沈德潜并不是“独自游山”。C项“连续好多天都阴雨连绵”是本次游山之后的事情。
16.(1)(3分)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潜”、“名”各1分,大意1分)
(2)(3分)现在到了虞山,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心里很不快乐。(“面目”、“窈窕”各1分,大意1分)
(3)(4分)如果我早知如此,即使是做拥有万乘之尊的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啊!(“诚”、“万乘”、“就”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没有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没有登山。
壬子年正月初八,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物龙的爪角弄出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这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不明显的现象,似乎又值得相信。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登山的石径,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陡峭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十分险峻,像被破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又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西北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记住了他说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雨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好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离吴城)只有百里,这么近,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虞山,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一些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是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啊。噬!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7、(3分)
答:两首诗中的少女都辛勤劳作,热爱劳动。(1分)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1分)白诗中的采莲女羞涩腼腆,纯真,情感真挚。(1分)
18、(5分)
答:王诗采用了映衬手法。(1分)并不正面描写采莲女,而是用荷叶和罗裙一样绿、荷花和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而闻歌声加以衬托,巧妙的将采莲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份和谐中我们感受到采莲女的快乐与活力。(2分)
白诗着重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采莲女。(1分)作者抓住采莲姑娘一“逢郎”欲言又止,羞涩的低头浅笑,玉簪掉入水中等神情和动作精心刻画,活画出一个含羞带笑的采莲女子。(1分)
现代文阅读
19.(4分)(1)逃避现实,躲避苦痛。(2分)(2)正视现实,脚踏实地地生活。(2分)
20.(4分)王维有一颗能忍受寂寞和孤单的心(2分),而我们只有好高骛远的浮躁(2分)。
21.(6分) D E(D项, “逃离’’才是文章的线索。E项,误解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如意或苦痛是暂时的,生活最终是精彩的。)
22.(4分)示例略
表达交流
23.参照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PAGE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地 理
命题:成都市龙泉中学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3.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A.生活水平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5.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 )
A. 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多接近主要交通干线布置
B. 工业用地多分布在城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C. 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接近居民区布置
D.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绿化带内可适当布置疗养院
6.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工业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
7.对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硅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
C.高等院校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崛起中起了关键作用
D.便捷的交通条件,有航空线和公路与各地相联系
8.温州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相比较,相似的有( )
①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③经济封闭
④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降价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此回答9-10题。
9.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
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 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10.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 )
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
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
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
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措施
城市土地租金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能正确表示从市中心到外缘
地租水平变化的一般趋势的曲线是( )
A.a 曲线 B.c曲线
C.b 曲线 D.d曲线
1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
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右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回答13-14题。
1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市场
1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
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日趋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和其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科技因素 D.交通因素
1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的改变
17.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成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下图并回答18-19题。
18.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19.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20-21题。
20.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1.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1981年和2005年比较图。读图回答22-24题。
2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3.由图可见,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有( )
①城市规模扩大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现象 ④城市经济结构变化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从1981年到200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市场广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选项中分别与四图相符的是( )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C.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读工业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A.闽南三角地带 B.青藏高原地区
C.南疆 D.长江三角洲
27.下列工厂区位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
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
B.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
D.在上海建钢铁厂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判断分析完成28-30题。
28.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29.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30.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 )
A.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是造成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
B.劳动力丰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惟一的区位优势
C.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使世界经济陷入混乱状态
D.不同时期影响同一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可能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读图1、图2和表3,回答下列问题。(9分)
图1 图2
表3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国家 年龄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以上
A 国 50 45 5
B 国 17 65 18
(1)图1中,A、B、C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1分)
(2)图1中,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1分)
A.大洋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3)由图1和表3可知,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和 等。
(2分)
(4)图2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 。(5分)
32.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图3 图4
(1)图3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4分) A为 ,B为 ,C为 ,D为 。 (2)布局②的理由是: 。(2分) (3)该城市发展到图4时,据图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4分)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甲图 乙图
(1)甲图阴影所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有:(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3分)
A B C
(3)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生产特征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34.昔日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由于百年来的工业生产,留下污染严重的环境。今日的鲁尔区有的工厂变成了攀岩场;钢铁厂被改造成公园;巨大的厂房成了绝妙的PARTY场所(如图甲)。我国东北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如图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甲工业区是在丰富的_________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分)
(2)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甲中工业区开始衰落,原因有(多选)( )(1分)
A、煤炭资源枯竭 B、石油替代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C、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D、环境污染严重
(3)比较德国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的主要异同。(8分)
(4)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3分)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1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C C C C B A D D B A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B B C A C D C D B C B D
31. (1) C(1分)
(2) C(1分)
(3)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少年儿童比重大)(2分)
(4)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分)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加大就业压力 加大社会治安压力 (任答三点即可)(3分)
32. (每空1分)
(1)② ③ ④ ①
(2)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
(3)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需求量增加;
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对策: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33.(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3分)
(2)玉米 冬小麦 春小麦(3分)
(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任答两点即可)
34.(1)煤炭(1分)
(2) BCD(1分)
(3)相同点:丰富的煤炭资源;交通便利;市场广阔。(6分)
不同点:鲁尔区铁矿资源短缺,辽中南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2分)
(4)调整产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加强技术改造,产学研相结合;治理环境污染;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