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本套试卷分为两部分,第I卷 75分,第II卷 45分,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7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15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now
A. Taking an exam B Asking for a break.
C. Watching a movie.
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o eat more dumplings. B. To learn how to make dumplings.
C. To have a cup of tea.
3. What’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Sunny. B. Rainy. C. Cloudy
4. Who will pay the telephone bill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Mary.
5.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going to do tonight
A. Revise French. B. Revise Physics.
C. Watch the game.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都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home.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shop.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vailable now
A. Rice. B. Bread. C. Mea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ich food does the woman like best
A. Beijing food. B. Shandong food. C. Sichuan food.
9. What is Cantonese food like
A. It is hot. B. It is oily C. It is swee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A. Near the traffic lights..
B. Near the Wal-mart.
C. In front of a statue.
11.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walk to the post office
A. About 15 minutes.
B. About 10 minutes.
C. About 25 minutes.
12. How will the woman go to the post office
A. On foot . B. By bus. C. By taxi..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13.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Boss and employee.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Mother and son.
14. When is the man supposed to come back
A. At 8:00. B. At 8:30. C. At 10:00.
15. Why does the man come back late
A. He met Jenny on the way.
B. He and Jenny attended a party.
C. He revised his lesson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6. ---- Shall we go out for a holiday
-----______________.
A. It doesn’t matter B. It’s hard to say
C. It all depends D. Not at all
17. Where is my pen I _____it.
A. might lose B. would have lost
C. should have lost D. must have lost
18. Too much rain will do harm _____the crops.
A. with B. to C. for D. of
19. Li Ming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____ he were an English boy.
A. so that B. even if C. as though D. now that
20. What ______it is to play with snow!
A. a fun B. the fun C. funny D. fun
21. Two eyes _____see more than one .
A. can B. may C. will D. should
22. If you ____, choose a seat in the smoking section .
A. should B. could C. ought to D. must
23. -----Is Tom on duty today
-----It _____be him. He has gone to Beijing.
A. mustn’t B. won’t C. can’t D. needn’t
24. All of us found_____ necessary to learn English well .
A. this B. that C. it D. what
25. Is this hotel _____ some German friends referred to yesterday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the one
26. I _____go to bed _______the telephone rang.
A. was about to ;when B. was going to ;while
C. was to ; while D. would; when
27. ----Must I take a bus
----No you _____.You can walk from here.
A. mustn’t B. don’t C. don’t have to D. had better not to
28. There is no doubt______ he will pass the exam.
A. whether B. which C. that D. if
29. He limits himself_____ three cups of beer a day..
A. to drink B. for drink
C. to drinking D. on drinking
30. He ____to us that those eggs which are _____on the table had been______ by snakes.
A. lied ;lying; lain B. lied; laying; lied
C. lied; lying; laid D. laid; laid; lai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填入对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One evening, long after most people had gone to bed, one of my friends and I 31 happily home through the 32 street. We had been to a musical concert and 33 about the people we had seen and heard in it.
“The show 34 him a star overnight,” said my friend about one of them. “He was completely 35 before. And now thousands of people 36 him gifts and letters.” “I thought him quite good,” I said, “but not 37 thousands of letters. As a matter of 38 , one of his songs gave me a shock. It was too noisy.” “What was that ” my friend asked me, “ 39 it to me.” I began to sing. “Do be quiet. You will give everybody a shock and 40 them up for miles 41 , besides, there will be a policeman 42 us.” My friend gave me an astonished look.
“Never mind. I don’t care. What is the matter ” I said and went on singing 43 the top of my voice.
Presently there came a policeman, 44 in front of me, his notebook 45 . “ 46 , sir,” he said, “You have a very good voice, if I 47 say so. Who taught you singing I’d very much 48 to find someone who can give my daughter singing lessons. Would you be 49 to tell me your name and address Then my wife and I would 50 on you and we could discuss it.”
31. A. went B. was coming
C. was making our way D. had lost our way
32. A. calm B. crowded C. silent D. quiet
33. A. were thinking B. were talking
C. knew D. were discussing
34. A. called B. turned C. named D. made
35. A. famous B. forgotten C. stranger D. unknown
36. A. show B. write C. send D. brought
37. A. worthy B. worth C. received D. accepted
38. A. fact B. facts C. a fact D. the fact
39. A. Read B. Sing C. Say D. Tell
40. A. call B. pick C. wake D. join
41. A. long B. far C. around D. away
42. A. observing B. after C. besides D. in front of
43. A. with B. on C. in D. at
44. A. stood B. going C. standing D. walking
45. A. closing B. closed C. open D. opened
46. A. Wait a minute B. Stop singing C. I’m sorry D. Excuse me
47. A. may B. can C. must D. don’t
48. A. liked B. wanted C. like D. eager
49. A. brave B. kind enough C. willing D. honest
50. A. try B. visit C. invite D. drop in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51--60小题,每小题2分,61-65每小题1分 满分2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Alice always wanted to be a singer. Music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her life and, to tell you the truth, she took lessons for years, and practiced every day, but in spite of all this, her voice didn’t improve. Honestly, it didn’t get better, it just got louder.
Her teacher finally gave up and stopped the lessons, but Alice refused(拒绝)to give in, and one day she decided to give a concert and invited her teacher to attend.
The teacher was very worried about what to say after the concert. She knew it would be terrible and it was. She didn’t want to tell a lie, but she didn’t want to hurt Alice’s feelings, either. Finally, she got an idea and went backstage (后台) to greet her pupil.
“Well,” said Alice, “what did you think of my singing ”
“My dear,” said the teacher, “you’ll never be better than you were tonight.”
51. Alice wanted to be a singer because she .
A. was good at singing B. could do nothing but sing
C. had a good teacher D. was most interested in music
52. Alice’s teacher stopped the lessons because .
A. Alice didn’t make any improvement in singing
B. Alice’s voice became louder and louder
C. Alice didn’t work hard enough
D. Alice was so proud and wouldn’t listen to her
53. What made Alice decide to give a concert
A. She wanted to prove that her teacher was wrong.
B. She wanted to please her teacher.
C. She was sure that she could sing beautifully.
D. Somebody else wanted her to do so.
54. What is really meant by saying “You’ll never be better than you were tonight.”
A. You gave a wonderful concert tonight.
B. You won’t make any improvement in future.
C. You have never sung so well before.
D. You did much better before than tonight.
55. If Alice’s teacher had told a lie, she might have said .
A. “I don’t like the concert.”
B. “You have made no progress.”
C. “The concert tonight is terrible.”
D. “Your concert tonight is excellent.
B
Country music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kinds of music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because it is about simple but strong human feelings and events-love, sadness, good times, and bad times. It tells real-life, stories and sounds the way people really talk. As life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复杂), it is good to hear music about ordinary people.
Country music, sometimes called country-western, comes from two kinds of music. One is the traditional music of the people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in the eastern Unite States. The other is traditional cowboy music from the west. The singers usually play guitars, and in the 1920s they started using electric guitars. At first city people said country music was low class. It was popular mostly in the South. But during World War II, thousands of Southerners went to the Northeast and Midwest to work in the factories. They took their music with them. Soldiers from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went to army camps(军营)in the South. They learned country music. Slowly it became popular all over the country.
Today country music is also popular every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in small towns and in New York City, among black and white, and among educated and uneducated people. About 1, 200 radio stations broadcast country music twenty-four hours a day. English stars sing it in British English, and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sing it in their own languages. The music that started with cowboys and poor southerners is now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56. I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country music comes from .
A. the Northeast and Midwest
B. factories and army camps in the South
C.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and the West
D. real-life stories in small towns
57. Before World War II country music was popular mainly in .
A. the south B. the north C. the Midwest D. the Northeast
58. During World War II many Southerners went to the Northeast and the Mid-west because .
A. they wanted to take music with them
B. they wanted to make other people like country music
C. they wanted to work in the factories there
D. they wanted to make country music popular
59. Country music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kinds of music in the world today because .
A. city people said it was low class
B. people could sing it in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C. it started with cowboys and poor Southerners
D. it is lov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Country music is about human feelings and events.
B. Country music is sung by stars all in English.
C. Country music is popular among city people today.
D. City people didn’t like country music at first.
C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出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A涂成A B涂成B C涂成C D涂成D E涂成AB F涂成AC G涂成AD
61 ___When a person does a certain thing again, he is impelled(迫使) by some unseen force to do the same thing repeatedly; thus a habit is formed. Once a habit is formed, it is difficult, and sometimes impossible, to get rid of. _62__Children often form bad habits, some of which remain with them as long as they live. Older persons also form bad habits as long as they live. Older persons also form bad habits, and sometimes become ruined by them.
63 ____Many successful men say that much of their succes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certain habits in early life, such as early rising, honesty and thoroughness(.一丝不苟).
Among the habits which children should not form are laziness, lying, stealing and so on. 64___ Unfortunately older persons often form habits which ought to have been avoided. 65____.
A. There are other habits which, when formed in early life, are of great help.
B. Whether good or not habit are, they are easy to get rid of.
C. We ought to keep from all these bad habits, and try to form such habits as will prove good for ourselves and others.
D. Habits, whether good or bad, are gradually formed.
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know why we should get used to good habits.
F. These are all easily formed habits.
G.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三月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英语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刘 方
申题人:王 琴
第II卷(非选择题 45分)
第四部分 (共三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10分)
66. I’m glad to accept your kind__________________(invite)
67. I don’t have much________________(confident) in her.
68. The old man was begging money from the_________(过路人).
69. I look very old; to be h_________, I’m only twenty.
70. I must a___________ ( 道歉 )for calling you so late.
71. It is o__________( 明显 )that he is wrong.
72. C______________ ( 顾客 )are always God to businessmen.
73. I have to go on a d_______, because I am too fat.
74. He works as a h__________ (主持人)on that TV show..
75. Do you want your vegetables cooked or________(生的)
第二节 短文改错(10分)
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记分。
Our English teacher, Mr. Li, is a middle-aged man which is very popular in our class. He always makes his lessons interested and lively. It is said he graduated from a famous university in 1997. Although he is strict with us in our studies,but we all like him. Once I failed an important English exam,that really made me sad. To his surprise, Mr. Li didn’t say anything to me in class. Instead of, he had a talk with me afterwards. He encouraged me to cheer up and continue working hard. Thanks to(多亏) his advices, I didn’t lose my heart. Now, I am one of the top student in our class, especially in English.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阅读下面的表格,以"My English Teacher"为题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刊登在你校校报的英文版上。
Name Age Years of teaching Hobbies Teaching style Relationship with his students
Zhang Qiang 42 20 Reading, body-building, traveling
Interesting, lively, attractive strict, kind
My English Teac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三月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英语试题答案
试卷类型:A 出题人:刘 方
申题人:王 琴
二.单词拼写:
66.invitation 67. confidence, 68. passer-by或passers-by , 69. honest, 70. apologize,/ apologise 71. obvious 72. Customers, 73. diet 74. host 75. raw
三.改错:
76.which---who或 that 77.interested------interesting , 78. said后加that 79. 去掉but 80 that----which. 81, his-----my 82去
掉.of 83. advices----advice, 84. 去掉my , 85. student---students
四.作文:试卷类型:A 出题人:郭 娟
审题人:刘彩霞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第I卷的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I卷(63分)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行,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跟,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所谓‘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细打量”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破落户儿”。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1.依据第2段,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写作功力”的一项是( )
A.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 B.侧面烘托的心里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2.“《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意思是( )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文学的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任务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让人爱。
3.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大意一致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日:“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日:“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日:“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日:“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先家于汝阴 家:安家 B.寻公家之用 寻:不久。
C.非所以垂令德 令:美好。 D.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白:禀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3分)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⑤百姓化其恩礼 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5分)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朝时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8. 简析“抱膝灯前影半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4分)
9.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
(2)丛菊两开他日泪,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一去紫台连朔漠, 。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能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全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巧 合
①在距离九月初九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刘老师就开始紧张而有条理地忙开了。刘老师并非为重阳节做准备。登高饮酒,赏菊吟诗,那是古时候的事,那是诗词中的事,刘老师不会烦那个臭神。刘老师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他父亲的七十大寿。刘老师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叫靖节的名字,培养他上了大学。别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的学问,作为语文教师的刘老师还是知道的。刘老师像古代文人雅士准备过重阳佳节一样精心地准备着父亲的生日。
②离生日还有一个星期时,刘老师就万事俱备只等重阳了。刘老师甚至连祝寿词都打好了腹稿,他要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③并非没有一点难处。比如请不请学校里的领导、同事就使刘老师颇费了一番踌躇。但一想到因自己私事让同事,尤其是让领导花钱花工夫,刘老师还是觉得不请为好。重阳不在星期天,要不要请假也让刘老师动了一番脑筋。请假吧,等于间接请客,不请吧,家人怎么交待。即便如此,刘老师还是很机智地解决了。到那天,把课私下调到一二节先上掉,下午去打个照面就行了。
④重阳节如期而至,刘老师依计而行。下午四点多钟,刘老师悄悄跟相处较密的王老师打了个招呼,说有点私事先走一步,如果有人问他,打一下马虎眼。王老师表情怪怪地说,今天万事大吉,没有人会问你,你准备搞什么惊人之举。刘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到好不容易摸着头脑的时候,刘老师急得直抓头脑了。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校长太太的四十岁生日。全校老师都去,你能不去吗?要是你父亲真的过生日,这么大的事,怎么之前没听你吭一声呢?难怪校长太太叫秋香。没有人出头收人情钱,找人代礼都困难。
⑤刘老师随同大家来到了镇上的菊花饭店。桌上已赫然陈列着一个硕大的生日蛋糕。大家兴高采烈,只有刘老师的笑容显得生碰硬撞。在热闹的喧哗声中,校长的手机骤然响起,全场立即寂然。校长的声音突然夸张地高了八度。大家都听得出是镇党委书记的电话。校长哼了几声后便走到门外。再进来的时候,校长一把拉着刘老师走出了饭店。
⑥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书记千金的二十岁生日。书记在县城的爱陶居大酒店为掌上明珠大摆宴席。母亲看女儿秀眉微皱,细问方知,来客全是陌生人。女儿要求请几个同学,几个老师。初中时代的老师代表就点了刘老师,而刘老师最难找。书记要校长负责通知到位,送人到位。刘老师想起了名叫秋菊的文文静静的学生,曾经做过他的语文课代表。心中一热,可两眼犯难。刘老师嗫嚅着,怎么去,这么迟了?就算了吧!校长打开了手机,一会儿,一辆私人面的轻轻地停在他们的身边。
⑦刘老师的到来使小寿星更加高兴。书记夫妇亲自下位,亲自给刘老师敬酒。紧跟着,各部门的一把手井然有序地给刘老师敬酒。刘老师平生没有近距离接触如此众多的领导,受宠若惊得杯杯满,杯杯清,一杯接一杯。
⑧大家似乎只愿喝酒不想吃菜。刘老师越喝越觉得肚饿心慌,越喝越觉得头重脚轻,越喝越觉得如梦如幻。突然,掌声四起,小寿星秋菊给父母敬酒了。秋菊祝爸爸妈妈今年四十,明年三十八,越活越年轻。大家正欢呼叫好,突然,刘老师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挤到了书记面前。刘老师大喊一声:“我来迟了,我是不孝之子。我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11.小说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小说中的人物名字有什么特点和用意?(4分)
12.小说结尾处,刘老师的敬酒祝词虽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请试作分析。(4分)
13.说说题目中“巧合”体现在哪里?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14.试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乔布斯:用“禅”改变世界
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乔布斯同样如此。他在生下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尽管养父母非常爱这个孩子,但是家境的困窘还是让乔布斯感到生存的压力。由于他爱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所幸的是,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有着非凡的兴趣,而且他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母亲要叫醒他,必须要用铅笔戳他的脑袋。
乔布斯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学——俄勒冈的里德学院,为此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凑齐了学费。但是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因为“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他喜欢嬉皮士,喜欢听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和狐朋狗友一起酗酒、吸大麻……乔布斯恣意放纵自己,以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些没能让他真正“解脱”。最终乔布斯发现,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生存的社会以及必然走向的死亡。世界并不属于他,他需要学着去适应世界。
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接触到了佛教里的禅宗,为之深深着迷。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认为“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2003年,乔布斯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却被检查出患有胰腺癌,其后虽然治愈,但是屡次休假,经常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但是面对死亡,乔布斯却从禅宗中得到顿悟:“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并因此告诫年轻人:“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纵观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的一系列产品,iMac、iPod、iPhone、iPad等,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这些都让苹果产品的用户为之疯狂。而主宰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不是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而是乔布斯的精神世界。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点评乔布斯“做了经典的减法”,也证明了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的简约理念。“我相信乔布斯花了很多时间在内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只不过他可能不愿意讲出来。”“我想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
在内心里,乔布斯却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乔布斯每天清晨醒来时,总是会问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是的,乔布斯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对他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的态度简单而坚定“No”。乔布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悟道:“如果佛祖保佑我重获健康,我将用余生去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
正是抱有如此热烈的理想,乔布斯才没有在禅中沉醉,他将参禅视为一种途径,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这又和佛教“慈悲”的说法不谋而合。所以乔布斯的佛教信仰不是“小乘”,而是“大乘”,他能由己及人,他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在事业上,乔布斯制造了无数的敌人。在苹果公司,除现任CEO蒂姆·库克之外,历任CEO都是他的敌人。他将自己视为苹果的拥有者,不允许其他人对他的决策提出异议。乔布斯之前,苹果历史上有五位CEO,没有一位在苹果善终。  
早年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是一个维持平衡的人,而从来都是打破平衡的人。跟他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而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禅”背道而驰。
正如美国作家杰弗里·扬和威廉·西蒙在其著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所言,乔布斯“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去之后,在‘荒野’之中整整待了15年,在他重新回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转变。”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意识到“foolish”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正是在新的开放理念下,乔布斯领导的苹果真正将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的,乔布斯的确改变了世界,不过不是用他的霸道和专横,而是合作与开放。这也说明他对“禅”的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 如果不是因为乔布斯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不服从管理、总是惹是生非的学生就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B. 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接触到了禅宗,他从中明白必须依靠自己的本心去探寻生命的意义,不能盲目附和跟从别人的意见。
C. iMac、iPod、iPhone、iPad等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不是详尽的市场调查,而是乔布斯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简约”。
D.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后,乔布斯用了15年时间深入感悟"禅",顺应了"禅"的精神,内心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转变。
E.本文通过记叙乔布斯对禅宗理论逐步深入的研究,展现了他人生中的多次重要转变,揭示了乔布斯获取重大成功的原因。
12.文章要揭示的是乔布斯如何用“禅”改变世界,为什么还要花费不少笔墨叙述他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生涯?(4分)
13.联系全文,分析乔布斯从“禅”中获取了哪些启示?(6分)
14.乔布斯赠给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一句话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可谓语重心长,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辟谣/独辟蹊径 遂愿/半身不遂 人才济济/济世安民
B.着迷/不着边际 肖像/惟妙惟肖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C.首创/重创敌军 打量/量体裁衣 首当其冲/安步当车
D.纰缪/未雨绸缪 劲敌/疾风劲草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 在中国顶着这么多光环,是因为林书豪同中国人沾那么一点边儿,他就立刻成为媒体炙手可热争相报道的热点人物,初来乍到者甚至还以为他是今年NBA的状元秀呢。
B.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C.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D.军事专家认为超音速飞机是反恐战争中极有价值的“杀手锏”,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 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生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④⑥②①③⑤
19.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 ;“坚持学”是指 。
六、
20.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
“幸亏当初没有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马了!”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题纸
二、古代诗文阅读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5分)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 简析“抱膝灯前影半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4分)
9.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
(2)丛菊两开他日泪,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一去紫台连朔漠, 。
(5) ,相逢何必曾相识!
(6)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文本阅读,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 ) 四、( )
11.(4分)
12.(4分)
13.(6分)
14.(6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5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 ) 16.( ) 17.( ) 18.( )
19.(6分)
“想学”
“会学”
“坚持学”
六、20.作文(40分)
高一语文答案
7.答案见参考译文。
(1)吉祥的征兆应随美德而到,灾异因恶政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
(2)每到勘察冤狱疑案,就用《春秋》之义判断。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恨,百姓被他的恩礼感化。
11.时间、地点、人物名字都与重阳节有关。(1分)重阳节是高雅的日子,菊花象征着高洁品质,靖节(陶渊明)是高尚人格的典范,传统文化中一系列的“雅”,更能反衬现实的“俗”,更有讽刺意味,深化了主题。(3分)
12.①此时刘老师喝得如梦如幻;(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②为父亲做生日祝寿的愿望一直深藏于心。③小寿星给父母祝酒唤醒了埋藏很久的愿望;④祝寿词早就打好了腹稿。(每点1分)
13.巧合体现在:刘老师父亲、校长夫人、书记千金都在重阳节过生日。(2分)②巧合的作用:巧合使情节更曲折、更集中、更引人入胜;巧合使人物陷于矛盾为难境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巧合便于在较短篇幅内反映人们普遍趋炎附势、极力巴结领导的社会环境;因为巧合,主人公只得舍弃父亲的生日,突出在官本位社会中人身不由己的主题。(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4.①讽刺了复杂而微妙的世态人情中,人性的懦弱和卑微。②领导意志决定一切的官本位现实中小人物的悲哀与无奈。③批判了现实人际关系夹缝中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缺失。④表达对对传统价值丧失、人们普遍趋炎附势的现状的不满。(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对三点就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1.(1).(4分)BD【A.不构成因果关系;C.扩大范围,应该是“精神世界” E.不只是对禅宗的研究,更在于领悟和运用】
12.(4分)A.说明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B.为下文乔布斯从“禅”中得到解脱,用禅改变世界做了铺垫。(每点2分)
13.(6分)A.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或相信本心;
B. 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的简约理念;
C. 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悲天悯人的情怀;
D. 合作与开放,使乔布斯对“禅”的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每点2分,答对其中的3点即得6分)
14.(6分)A.结合文本分析: 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转变,也是乔布斯15年‘荒野’生涯的反思总结。(3分)
B.联系实际分析:成功需要求知若渴,更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而伟大事业的成功更需要真诚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独断专行必将孤立无援,四面树敌,降低威信。(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不合时务,每被征召,常常称病不出仕。元和中,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宋由用特殊礼仪待他。司徒袁安也很敬重他。当时京城和周围多处出现奇异的鸟兽草木,议事的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何敞通晓经传,心里很讨厌这种说法。于是向宋由、袁安二人说:“吉祥的征兆应随美德而到,灾异因恶政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宋由、袁安害怕,不敢回答。过了不久,肃宗就去世了。
当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超过规定。何敞上书给宋由说:“赏赐超过限制,使国家收藏钱财的仓库空竭,国资损耗。推究公家的用度,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明君赏赐,应该有品级规范,忠臣受赏,也应有限度。现在您地位尊贵责任重大,应该先正己来给群下做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赏赐的物品,再趁机陈述得失,奏请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以节省朝廷开支,赈济穷困孤独的人,那么恩泽施与百姓,百姓高兴,上天听见看到,一定会很快感应。”宋由没有采纳。
后来担任尚书,又上书劝谏说:“过去郑武姜宠爱共叔段,宠爱却不教诲,最终铸成大错。由此看来,像这样爱儿子,好比在他饥饿时拿有毒的食物给他吃,恰恰是用来害他的啊。窦宪掌握三军的重任,窦笃、窦景总管宫中护卫的大权,而虐用百姓,过分奢侈,诛杀无罪的人。现在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共叔段又在汉室再生。虽然知道劝谏一定会有杀身之祸,但是我还要冒死进谏,是因为实在不忍心亲眼看见他们有祸患却沉默以苟且保全自己。”试卷类型:A 出题人:张慧芳
审题人:王金茹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Ⅱ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 B.“废井田,开阡陌” C.曲辕犁 D.交子
3.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 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
③ 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④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时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5.“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 小农经济的完整性
C. 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 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7.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8.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 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
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
9.“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A. 商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10.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1.“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②倭寇对沿海地区的侵扰
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2.“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经济破败,田地荒芜 ④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13.“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 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为“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 谦虚 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 徽商的虚伪
14.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5.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6.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的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的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17.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生态环境被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9.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0.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发源地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和被称作“中国第一厂”的江南造船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于此兴建中国船舶馆,其意义是:“延续江南精神,传承江南历史”。你认为“江南精神”和“江南历史”主要包括
①官办洋务企业 ②中国近代化 ③爱国主义 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⑤官僚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21.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22.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3.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24.右图漫画的名称是《撕毁这张中国人的卖身契》,“卖身契”是指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二十一条”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5.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 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农业合作化
C.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 科学技术现代化
26.下面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选项中能说明这两幅图片的是
A. 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 B. 全国性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D. 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
27. 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这是由于实行
A.公私合营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
28.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9.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0.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目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巴市中学2011——2012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大题,31题20分,32题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 点 创办人 企 业 名 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见下图
请回答:(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出现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么又迅速衰落下去?(4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态势?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10分)
3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三 :1966年~1975年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百分比 -9.6% -4.2% 9.2% 11.9%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造成了什么后果?(6分)
(2)根据材料三提供数据分析,1966~1968年和1973~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趋势怎样?造成1972—1975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8分)
(3) 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
(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4分)试卷类型:A
出题人:赵文萍
审题人:张丽霞
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答案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单项选择题 (4分×10=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向心力不变 B.质点的线速度不变
C.质点的角速度不变 D.质点的转速在不断改变
2.质点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水平位移越大
B.初速度越大,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越大
C.初速度越大,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D.初速度越大,落地速度越大
3.某人以一定速度始终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河水匀速流动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D.路程、时间均与水速无关 图1
4.如图1所示将一重物放在转盘上匀速转动时,重物与转盘保持相对静止.关于重物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受静摩擦力、向心力,共两个力
B.重物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共三个力
C.重物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向心力,共四个力
D.重物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向心力、离心力,共五个力
5.如图2所示,岸上的人通过定滑轮用绳子拖动小船靠岸,则当人匀速运动时,船的运动情况是
A.加速运动 B.减速运动
C.匀速运动 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图2
6.如图3所示,物体在恒定合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撤去恒力F,在此力撤去以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一定沿切线Bb运动;
C.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7. 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说法错误的是
A.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B.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
C.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
D.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8.正常走动的钟表,其时针和分针都在做匀速率转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时针和分针角速度相同   B.分针角速度是时针角速度的12倍
C. 时针和分针的周期相同    D.分针的周期是时针周期的12倍
9.如果在北京和广州各放一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这两个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线速度    B.向心力   C.加速度   D.周期
10.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有下列说法
①小球线速度大小一定时,线越长越容易断 ②小球线速度大小一定时,线越短越容易断
③小球角速度一定时,线越长越容易断 ④小球角速度一定时,线越短越容易断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4分×5=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1.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D.物体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1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13.如图4所示,长度l=0.50 m的轻质杆OA,A端固定一个质量m=3.0 kg的小球,小球以O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2.0 m/s,g取10 m/s2,则此时细杆OA
A.受到6.0 N的拉力
B.受到6.0 N的压力
C.受到24 N的压力
D.受到54 N的拉力 图4
1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B.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
C.对稳定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四月月考
高一年级 物理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三、填空题(共1分×10=10分)
17. 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0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取为坐标原点,A、B点坐标如图6所示,则可求出:
(1)A、B点时间间隔T= s
(2)小球抛出时的速度v0= m/s
(3)小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v= m/s。(g=10m/s2)
18.在一段半径为R = 20m的圆弧形水平弯道上,已知弯道路面对汽车轮胎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μ = 0.50倍,则汽车拐弯时的最大速度是 m/s 。(g=10m/s2)
19.一条河宽400 m,水流的速度为2.5 m/s,船相对静水的速度5 m/s,渡河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s;渡河的最短位移是_______m。
20.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 R = 20cm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 0.2m/s ,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2 ,它的周期为______s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12分)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H=500m,保持V1=1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 追击一辆速度为V2=40m/s同向匀速行驶的汽车,欲使炸弹击中汽车,飞机应在距离汽车水平距离多远处投弹?(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22.(10分)如图7所示,长度为L=1m的绳,系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的质量为M=5kg,小球半径不计,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0m/s,试计算:
小球在最低点的向心加速度;
小球在最低点所受绳子的拉力。(g取10m/s2)
图7
23.(8分)如图8所示,轨道ABCD的AB段为一半径R=0.2的光滑1/4圆形轨道,BC段为高为h=5的竖直轨道,CD段为水平轨道。一质量为0.1的小球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s,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g=10/s2),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向心加速度
(2)小球离开B点后,在CD轨道上的落地点到C的水平距离;
(3)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图8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四月月考
高一年级 物理试题答案
试卷类型:A
出题人:赵文萍
审题人:张丽霞
选择题 (第Ⅰ卷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分×10=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2 3 4 5
C D C B A
6 7 8 9 10
B B B D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4分×5=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1 12 13 14 15
AC A B AB BD
三、填空实验题(共1分×13=13分)
16. 2:2:1 4:2:1 17. 0.1 1
18. 10 19. 80 400 20. 0.2 6.28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1. 解(12分)解析:炸弹被水平抛出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由公式得
v
A
B
c
b
a
图3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X2 共60分)
1.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A.H2O B.[H] C.P D.Pi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使反应能进行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在催化反应时与温度和pH有关,而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
C.若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则其正常活性就会丧失
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
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4.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进出细胞
5. 证明酶具有催化性、专一性、高效性的实验,选用的对照条件分别是
A.化学催化剂,同一物质,自然条件B.自然条件,不同物质,化学催化剂
C.自然条件,同一物质,化学催化剂 D.化学催化剂,不同物质,自然条件
6.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试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7. 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A.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8.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A.脂肪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苷酸
9.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产生和催化都是在活细胞内 B.酶都是蛋白质
C.酶是一类有机物 D.酶在反应前后的质和量可变
10.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和二氧化碳 B.氨离子和水
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糖原
1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
1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A.协助扩散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3.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较多
B.ATP中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ATP中高能磷酸键储存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ATP是生物体内惟一的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14. 下图中能大体反映温度、pH对酶催化作用影响关系的图示分别是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丙、丙
15.下面是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后的产物及释放能量,表述正确的是
A.A—P~P+Pi+能量 B.A—P—P+Pi+能量
C.A~P—P+Pi+能量 D.A~P~P+Pi+能量
16.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而不能催化麦芽糖、乳糖等二糖的水解;二肽酶可以水解任何由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蔗糖酶和二肽酶都具有专一性
B.蔗糖酶具有专一性,二肽酶不具专一性
C.蔗糖酶具有高效性,二肽酶不具高效性
D.蔗糖酶具有专一性,二肽酶具有高效性
17.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B.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C.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
D.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
18.在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方法中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最关键的措施是
A.取新鲜唾液并加以稀释 B.用斐林试剂验证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C.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分解彻底 D.必须要有对照实验
19.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将使酶
A.分解成氨基酸 B.分解成核苷酸
C.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分解成多肽
20. 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21.除下列哪种因素外,都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A.强碱 B.强酸 C.高温 D.低温
22.若要使细胞的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胰岛素
2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24.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为骨骼肌细胞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 C.ATP D.蛋白质
25.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哪个图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数量之间的关系
26.以下四组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A.底物浓度、pH、温度 B.光照、温度、pH
C.底物浓度、压力、pH D.温度、压力、pH
27.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28. 在过氧化氢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应该是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9.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A.0℃ B.15℃ C.25℃ D.35℃
30.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一年级 生物试题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 和[ ] 。
(2)不需要载体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 。
(3)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 。
(4)被动运输方式包括 和 。(填文字)
32.(12分)过氧化氢(H2O2)是反应活性很高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清洗小的伤口,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酶的存在可以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①~⑤号试管中,最先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产生气泡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请写出该试管内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式:________ _ ___。
(2)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到①~⑤号试管管口,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_
_ __。
(3)比较①和②号试管所看到的现象并不相同,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②与③、④、⑤号试管,所看到的现象并不相同,说明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3.(8分)在活细胞中,下图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面ATP与ADP循环中的有关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 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 _,在②过程中,是由于_____________ _键的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2)在绿色植物的根细胞内,与①相应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中进行的。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一年级 生物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C B C D D C A D A C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B D B D C B A A C D C
31.(20分)(1) ① 协助扩散 ③主动运输(2)②自由扩散(3)③主动运输 (4)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或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4分×15=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
1.下列四个数中,数值最大的是 ( )
A. B. C. D.
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当时的值为 ( )
A. 401 B. 391 C. 381 D. 371
3.用“辗转相除法”求得459和357 的最大公约数是 ( )
A. 9 B.17 C.51 D.57
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 ( )
A. k>4 B.k>5 C. k>6 D.k>7
5.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右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 [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0,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A.90 B.75 C. 60 D.45
6.某商品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格(元/件)负相关,则其回归方程可能是( )
A. B.
C. D.
7.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其数据的分组与各组的频数如下表
组别
频数 12 13 24 15 16 13 7
则样本数据落在上的频率为 ( )
A. 0.13 B. 0.39 C. 0.52 D. 0.64
8.一个总体分为A, B两层,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已知B层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则总体中的个体数为 ( )
A. 100 B.120 C.180 D.240
9. 运行如图所示程序后,输出的结果是 ( )
A.54 B.55 C.64 D.65
10.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得到黄球的概率为 ( )
A. B. C. D.
11.从一篮鸡蛋中取一个,如果其重量小于30克的概率是0.30,重量在[30,40]克的概率是0.50,则重量不小于30克的概率是 ( )
A. 0.40 B.0.50 C.0.70 D. 0.80
12.甲乙两人下棋,和棋的概率是,乙获胜的概率是,则甲不输的概率是 ( )
A. B. C. D.
13.某中学高一年级有名学生,高二年级有900名学生,高三年级有名学生,采用分层抽样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370人的样本,高一年级抽取120人,高三年级抽取100人,则全校高中部共有多少学生? ( )
A.1850 B.2220 C.2590 D. 2960
14.一枚质地均匀硬币掷三次,只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
A. B. C. D.
15.有40件产品,编号1至40,现从中抽取4件检验,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所抽编号为 ( )
A. 5, 10, 15, 20 B. 2, 12, 22, 32
C. 2, 14, 26, 38 D. 5, 15, 26, 38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5分×5=25分)
1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T= .
17.有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标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
.从这张卡片中任取一张,记事件“该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例
如:若取到标有的卡片,则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不
小于”为,则 .
18.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
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其抽样的100根中,有_____根在棉花纤维的长度不小于20mm
19. 已知样本99,100,101,,的平均数100,方差是2,则 =______
20.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现要从中抽取40名职工作样本,用分层抽样方法,则50岁以上年龄段应抽取 人.
三、解答题(7分+8分+10分+10分= 35分)
21.(本小题满分7分)
产品类型 产品数量 样本容量
A 900 x
B 1300 130
C y 80
某企业三月中旬生产了A、B、C三种产品件,
根据分层抽样的结果,企业统计员制作了
如图所示的表格
(1) 求,的值;
(2) 若用系统抽样法从A 种产品中抽取样本,将A产品随机按1~9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组,若第1组抽出的编号是7,则第5组抽出的编号是多少?
22. (本小题满分8分)
根据右侧程序语句画程序框图,并说明该程序的功能.(其中,)
23.(本小题满分10分)
样本容量为 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8)内的频数是40.
求的值;
求样本容量 的值;
求数据落在[2,10)内的频率及频数.
24. (本小题满分10分)
袋中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黑球各一个,先依次有放回地随机摸去三次,,每次摸取一个球.
试问:一共有多少中不同的结果?请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若摸到红球得2分,摸到黑球时得1分,求3次摸球所得总分为5分的概率;
求3次摸球中,至少2次摸到红球的概率.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分×15=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
1-5 DCCAB 6-10 ACBDB 11-15 CDBAB
二、填空题(5分×5=25分)
16. 30 ; 17. 0.25 ; 18. 70 ; 19. 9996 ; 20. 8 .
三、解答题(7分+8分+10分+10分= 35分)
21. 解:(1)由题意,
所以,x=90, y=800
(2)由题意,分段间隔为 10 ,所以第五组的编号是 47.
22. 程序框图如右图
算法功能是求 的值
23. 解:(1)由题意,(0.02+2x+0.08+0.09)4=1
解得x=0.03
(2)[6,18)内的频率为(0.08+0.09+0.03) 4=0.8
又因为[6,18)内的频数为40,所以,解得
.
(3) 数据落在[2,10)内的频率为(0.02+0.08)4=0.4
所以数据落在[2,10)内的频数为0.450=20.
24. 解:(1)一共有8种不同的结果,列举如下:
由(I)可知,基本事件总数为8,所以事件A的概率为
(3)记“至少2次摸到红球”为事件B, 则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试卷类型:A 出题人:李之雁
审题人:吴万里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П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C.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2.2012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 2988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 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2011年1月12日,全国首个电子信访服务中心在江苏正式启用,老百姓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上网都可以进行信访,最高费用只需几角钱。这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多样性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充分体现了民主与专政
辩证统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种辩证关系的是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两项任务
B.对少数人实行民主,对多数人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5.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①②③ B. 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7.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A.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的政治权利
B.所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D.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8.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A.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B.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C.不利于团结台湾人民,维护国家统一 D.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
9.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期间,某地监狱内设置考点,供来自该市的数十名服刑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此可见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义务的主体,又是权利的主体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太原市首次尝试“海选”社区干部,剪子湾社区居民投票率达到90.9%。对“海选
(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区干部与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海选”充分保障了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 ②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③“海选”有利于调动选民积极性,应取代其他选举方式 ④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年1月30日,陕西省阳泉市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第四次会议,安排巩固和扩大农村换届选举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回答11—12题。
11.对于村民委员会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②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③是我国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 ④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自己选举当家人是
①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③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在我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各地都出现了选民“自荐候选人”的现象。据此回答13~14题。
13.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新亮点,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意愿息息相关的。这说明
A.我国公民已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C.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D.我国要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
14.以“自荐候选人”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这说明
A.竞选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B.竞选方式与其他选举方式一样,都有其局限性
C.公民积极参加选举是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的表现
D.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已经到来
15.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帐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尊重和维护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B.使村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16.新华网发展论坛推出题为“2012年两会您最关注什么”的网上调查,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本次调查,共有20多万网民投票选出2012年两会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并且大多数网民为此献计献策。这表明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义务 B.可以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C.通过合法渠道加强民主监督 D.政治参与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17.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山东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换届选举。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方式是
①等额选举 ②直接选举 ③间接选举 ④差额选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在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B.众多网民对某市政府出台的公交票价调整方案提出意见
C.某中学生帮助当地居委会出黑板报
D.中学生打电话到电视台,反映学校乱收费
为学习政治生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这节课,小东在网上搜集到以下素材:
①某中学生通过网站向本地政府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 ②一些村民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为顺利抓获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创造了条件 ③某选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投下神圣的一票 ④某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在亚运会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据此回答19---20题
19.若分别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C.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20.通过以上素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C.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D.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21.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民主监督的有
A.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
B.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C.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向有关部门求助
D.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意见
22.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23.《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都是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A.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B.这些名牌栏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C.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4.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完善体现了
A.民主监督,有序参与 B.民主实践,亲力亲为
C.民主管理,建议献策 D.民主决策 科学规划
25.中国政坛近年来掀起了一股以“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为宗旨的“白话新风”。“白话新风”的推行将
①有助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 ②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③促进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④保证公民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27.《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就信访举报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②公民进行信访举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公民只有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才可以进行信访举报 ④建立信访举报制度有利于改进政府的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王某较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保局履行职责。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这反映了
①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 ②公民享有质询权 ③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④公民享有监督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保持有序性是实现政治参与的关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 ①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的能力 ③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④保证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 政治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不公平现象,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今年 “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中公民是通过什么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除此之外,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直接参与民主决策过程? (8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12分)
32.材料:按照市教育局“低碳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某中学倡议全体师生共同参加“仰望星空,守望家园”活动,共同迎接“地球一小时”。自觉关掉电灯、断开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微波炉、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以此表达保护我们共同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据供电部门分析,每位市民只需在“地球一小时”期间自觉关掉电灯,即相当于向灾区捐赠1桶容量为18.9升的饮用水。
请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8分)
33.某市开展了“我为构建和谐城市进一言活动”。市政府通过网络、报纸、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广大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和市民的建议、意见,采取了相应措施。如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和谐社会的重点;千方百计破解长期困扰老百姓的“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的问题;坚决整治污染问题,保护和治理环境;建设和谐社区,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社会治安功能;实行政务公开,开展“群众评议政府”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公民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的。(12分)
巴市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答案
31. (1)公民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进行决策(2分)另外还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2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2分)和社会听证制度(2分)等进行民主决策。
(2)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3分)②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分)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3分)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3分)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节约资源必须从个人做起,维护国家长远利益。(4分)试卷类型:A 出题人:崔紫鹏
审题人:杨维平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写在答题纸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Mg-24; H-1; Na-23; C-12; N-14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铱星”计划中的铱的一种同位素是,其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 )
A.77   B.114     C.191    D.37
3.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
A.8、8、18、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4.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层数,每层所容纳的电子数、主族序数均为偶数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8种
5.短周期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X处于元素周期表中 ( )
A.第2周期第ⅡA族 B.第2周期第ⅢA族
C.第3周期ⅣA族 D.第3周期ⅥA族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B.Na+ [ O O ]2- Na+
C. O C O D. Ca2+ [ Cl ]-2
7.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CaO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D.CCl4和Na2O
8.同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
C.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反应
D.它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A
B C
9. 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所在族序数的二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  )
A.Be、Na、Al B.B、Mg、Si
C.O、 P、 Cl D.C、Al、 P
10.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11.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 XmR
D.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包含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2.Na+、F-、Ne可以归为一类,与它们同类的粒子组是(  )
A.H2O、OH- B.K+、H3O+
C.NH、NH3·H2O D.OH-、H2O2
13. “神舟七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14.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1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从氟到碘,生成的氢化物熔、沸点逐渐升高,稳定性逐渐减弱
B.因为钠原子比铝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钠比铝的还原性强
C.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D.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氧化性强
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
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有紫色沉淀析出
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下列粒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
A.D2O B.Li+ C. OD- D.OH-
18.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酸性: HClO4 > HBrO4 > HIO4
B.碱性: NaOH > Mg(OH)2 > Al(OH)3
C.稳定性: PH3 > H2S > HCl
D.非金属性:F > O > S
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 原子半径比Y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
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H2XO3 B.HXO3 C.H3XO4 D.H2XO4
22.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23.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离子(NO3-)的电子数多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R是第三周期元素
B.RO3-和NO3-均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C.R元素的最高正价与N元素最高正价相同
D.R和N两元素的单质都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4.两种短周期元素X和Y可组成化合物XY3,在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子序数为:① m-4 ② m+4 ③ m+8 ④ m-2 ⑤ m+6,其中正确的组合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
25.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原子的M层电子数只有K层与L层电子数之和的一半,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L层电子数少2,且Y元素可有3种正价,三种正价的差值都是2。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①X2YZ3 ②XYZ3 ③XYZ4 ④X2YZ4 ⑤X3YZ3 ⑥X3YZ4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26.用20.0mL,0.100mol/L的含氧酸HnRO4溶液与15.0mL,0.200mol/L的某M(OH)m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全部生成正盐,则用m来表示的R的化合价是( )
A.+(8-2m/3)          B.+(8-2m)
C.+(8-3m/2)          D.+(8-3m)
27.下列各组微粒中,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
A.Al3+、Al、Mg、K
B.S、Cl、Cl-、S2-
C.Na+、Na、Cl、Cl-
D.Ca2+、K+、S2-、Cl-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已知A、B、C、D的原子序数都不超过18,它们的离子aA(n+1)+、bBn+、cC(n+1)-、dDn-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 > b > c > d
B.离子半径:A(n+1)+ > Bn+> C(n+1)- > Dn-
C.离子还原性:A(n+1)+ > Bn+,离子氧化性:C(n+1)- > Dn-
D?单质还原性:B > A,单质氧化性:D > C
30.下列各图曲线分别表示物质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图①可以表示F-、Na+、Mg2+、Al3+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
B.图②可以表示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C.图③可以表示Ⅵ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关系
D.图④可以表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一年级 化学试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共40分)
31.(12分)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 (1) 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 ,属于两性元素的是 属于过渡元素的是 (该空用字母表示)。
(2) 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 、 ,其中以 最不稳定。
(3) 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4) 写出B、F、J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2.(9分)A、B、X、Y和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Y同主族,X与Z同主族,A与B和A与X均可形成10电子的化合物;B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常见化合物Y2X2与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1分);化合物BA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1分).
(2) 化合物Y2X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 (2分)(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3) 化合物A2X和A2Z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1分)(填化学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A与X和A与Z均能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12分)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 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 .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D的M层上7个电子。(①②③每空1分)
①写出A~D元素符号:A____,B_____,C_____,D_____
②写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在周期表的位置: C和D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③分别写出B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______
④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2分)
34.(7分)科学家们发现:具有2、8、20、28、50、82、114、126等数目的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并将这些偶数称为“幻数”,而具有双幻数的、等尤为稳定。根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
⑴写出前三种幻数为质子数时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元素符号: ; ; 。
⑵已知氧有三种同位素,根据上述幻数规律,氧的同位素中原子核最稳定的是 ;
⑶根据现有元素周期律推算,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核稳定性 (填“>”、“<”、“=”)。
巴市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一年级 化学试卷答案
32、(1) (各1分)
(2)A、C (2分)(3)H2O (1分)水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
(4)H2O2+H2S===2H2O+S↓ (2分)
⑵;
⑶七、ⅣA、>
N∶∶∶N
2,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