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7届九年级3月联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7届九年级3月联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7届九年级3月联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萧山模拟)杭黄铁路连接杭州和黄山两座风景旅游城市,穿越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全长约265km,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读《杭黄铁路示意图》,完成小题
(1)若量得图上杭黄铁路长度约26厘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000000 B.1:10000000
C.1:1000000 D.1:100000
(2)杭黄铁路是条客运专线,沿线可能看到的特色民居为(  )
A. B.
C. D.
【答案】(1)C
(2)D
【知识点】比例尺;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的换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该地图的比例尺=26÷26500000≈1:000000,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分析材料“杭黄铁路连接杭州和黄山两座风景旅游城市,穿越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可知,沿线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图A为傣族竹楼,图B为窑洞,所以AB皆不符合题意,只有图D是江南水乡城镇的典型人文景观。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换算和对江南水乡城镇人文景观的了解。
2.(2017·萧山模拟)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阅读下表,表格中四次峰会地点,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会议 首次峰会 八次峰会 九次峰会 十次峰会
地点 美国华盛顿 俄罗斯圣彼得堡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土耳其安塔利亚
A.华盛顿 B.圣彼得堡 C.布里斯班 D.安塔利亚
【答案】C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南北半球划分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皆位于北半球,只有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对南北半球划分的准确识记。
3.(2017·萧山模拟)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阅读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会议 首次峰会 八次峰会 九次峰会 十次峰会
地点 美国华盛顿 俄罗斯圣彼得堡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土耳其安塔利亚
①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②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③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④土耳其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世界典型地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当今世界对发达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土耳其是世界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典型地区的人文自然特征的了解。
4.(2017·萧山模拟)读世界区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位于南半球,属于低纬度
B.乙图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线
C.甲图中的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D.乙图中的海峡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答案】A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分析解读能力。分析甲图可知甲图大约位于北纬7°到20°之间,所以甲图位于北半球,属于低纬度地带,所以A错误;甲图中的运河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所以C正确;乙图所示海峡是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线,所以BD正确。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分析理解能力。
5.(2017·萧山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②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能有效地缓解人口压力
④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废物得以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发展了种植业、畜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但与人口压力无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6.(2017·萧山模拟)20世纪初,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在帝国议会上演讲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他所指的两个邻国分别是(  )
A.俄国、法国 B.法国、英国
C.俄国、英国 D.奥匈帝国、英国
【答案】B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背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德国有两个强大的邻国,即英国和法国,其中英国掌握着海上霸权,法国曾经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所以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所指的两个邻国分别是法国和英国。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了解一战之前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
7.(2017·萧山模拟)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对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摆脱了“蒋介石的魔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C.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D.为中国革命播撒和保存了“火种”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行军”是指红军长征,它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红军长征意义的了解。
8.(2017·萧山模拟)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列说法中与右图有关的史实是(  )
A.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B.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商人支援学生斗争
C.北伐战争中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
9.(2017·萧山模拟)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下列史实体现全民族抗战的是(  )
①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太原会战
②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支持中国的抗战
③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
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回抗战的大量物资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民族抗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史实有: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太原会战;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支援中国抗战的史实有: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支持中国的抗战;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回抗战的大量物资。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了解。
10.(2017·萧山模拟)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  )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革命发展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A错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B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所以C错误;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革命发展的了解。
11.(2017·萧山模拟)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的方法。某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争历程。其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历程的有关知识。莫斯科战役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即1942年结束。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所以B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困难,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历史进程的详细时间了解,要求较高。
二、非选择题
12.(2017·萧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我国四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材料二:据消息,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调整组建为五大战区。
材料三:为了真正体现东西南北中,春晚全民大联欢,央视特别设置了东西南北四大分会场,东部分会场福建泉州,西部分会场陕西西安,南部分会场广东广州,北部分会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
(1)图中A线与C线的交汇处最有可能是   山脉,材料三提到的四大分会场中最靠近此山脉的是   会场。沿着C线往南可抵达   (我国的陆上邻国),请说说海洋给该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   。
(2)结合材料一的B线,说说材料二中的西部战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3)图中E处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就A,D两线而言,E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答案】(1)大兴安岭;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或者北部;越南;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上与各国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2)人口分布稀疏;(人口数量用多少,分布用疏密)
(3)浙江省;就A线而言,浙江省位于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的生产。就D线而言,浙江省位于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我国的行政区划;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区的了解、周边的邻国的分布、海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线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即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C线为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所以A线与C线的交汇处最有可能是大兴安岭。材料三提到的四大分会场中最靠近此山脉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沿着C线往南可抵达越南。我国是一个临海国家,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好处: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上与各国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少人多;以西,地广人稀。
(3)本题考查的是浙江省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E处是我国的浙江省。A线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浙江省位于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的生产。D线为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浙江省位于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点评】本题难度比较困难,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理分界线的了解和分布,对我国各地形分布区的自然人文特征要求掌握。
13.(2017·萧山模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创新之路却是共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被一种宿命论的恐怖封冻时,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近些年来国家一直生机勃勃……
——1941年美国某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材料二:合众国人民并未气馁。危急时刻,他们的要求是,希望政府采取直截了当、迅猛有力的行动。他们愿意接受领导并遵守纪律、听从调配。他们让我领受了这一使命,为他们实现愿望。基于这种精神,我接受了任命。
——1933年美国某总统第一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纪录片《苦难辉煌》解说词
(1)材料一提到的“恐惧”和“行动”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直截了当、迅猛有力的行动”有哪些 (请至少举出两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一条崭新的道路”是什么道路?
【答案】(1)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影响: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或者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整顿银行(实行国家队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或者给予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或者以工代赈;或者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们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中,人人恐慌,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或者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故答案为: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或者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整顿银行(实行国家队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或者给予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或者以工代赈;或者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们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答案为:整顿银行(实行国家队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或者给予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或者以工代赈;或者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们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内充满悲观失望情绪,革命应当何处去和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使革命面临空前的困境,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再次振奋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并揭开新探索的序幕。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在同年秋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做出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伟大决策──向农村进军。经过三湾改编后,他率领部队开赴井冈山区,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在实践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故答案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和影响,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解。
14.(2017·萧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座城的地理】
材料一:西安引汉济渭工程图
阅读上图,西安市是   (简称)的省级行政中心;图中的山脉是   ,它是哪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   图中的汉江、渭河分别是哪条河流的最大支流?   
(2)【一座城的历史】
材料二:80年前,一件发生在西安的政治事件震动了全世界。后来,各方人士对当事人张学良(字汉卿)作了不同评价。
周恩来:“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胡 适:“国家民族之罪人”。
蒋介石:“汉卿糊涂!”
这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以上历史人物(事件)评价现象?
【答案】(1)陕或秦;秦岭;南北地理分界线;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2)西安事变;重要意义:至此,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历史人物(事件)评价注意辩证地客观公正地评价,需一分为二看待。如周恩来的评价(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后蒋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各地理区域的分布,和陕西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陕西省的简称是陕或秦。位于渭水以南的山脉是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渭水则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小题2: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对人物的客观评价。距今80年前在西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当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必须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如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后蒋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历史与地理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各地理区域的分布和,西安事变的影响,以及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评价。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7届九年级3月联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萧山模拟)杭黄铁路连接杭州和黄山两座风景旅游城市,穿越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全长约265km,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读《杭黄铁路示意图》,完成小题
(1)若量得图上杭黄铁路长度约26厘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000000 B.1:10000000
C.1:1000000 D.1:100000
(2)杭黄铁路是条客运专线,沿线可能看到的特色民居为(  )
A. B.
C. D.
2.(2017·萧山模拟)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阅读下表,表格中四次峰会地点,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会议 首次峰会 八次峰会 九次峰会 十次峰会
地点 美国华盛顿 俄罗斯圣彼得堡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土耳其安塔利亚
A.华盛顿 B.圣彼得堡 C.布里斯班 D.安塔利亚
3.(2017·萧山模拟)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阅读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会议 首次峰会 八次峰会 九次峰会 十次峰会
地点 美国华盛顿 俄罗斯圣彼得堡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土耳其安塔利亚
①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②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③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④土耳其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17·萧山模拟)读世界区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位于南半球,属于低纬度
B.乙图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线
C.甲图中的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D.乙图中的海峡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5.(2017·萧山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②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能有效地缓解人口压力
④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7·萧山模拟)20世纪初,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在帝国议会上演讲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他所指的两个邻国分别是(  )
A.俄国、法国 B.法国、英国
C.俄国、英国 D.奥匈帝国、英国
7.(2017·萧山模拟)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对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摆脱了“蒋介石的魔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C.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D.为中国革命播撒和保存了“火种”
8.(2017·萧山模拟)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列说法中与右图有关的史实是(  )
A.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B.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商人支援学生斗争
C.北伐战争中革命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9.(2017·萧山模拟)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下列史实体现全民族抗战的是(  )
①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太原会战
②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支持中国的抗战
③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
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回抗战的大量物资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0.(2017·萧山模拟)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  )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
11.(2017·萧山模拟)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的方法。某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争历程。其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2.(2017·萧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我国四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材料二:据消息,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调整组建为五大战区。
材料三:为了真正体现东西南北中,春晚全民大联欢,央视特别设置了东西南北四大分会场,东部分会场福建泉州,西部分会场陕西西安,南部分会场广东广州,北部分会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
(1)图中A线与C线的交汇处最有可能是   山脉,材料三提到的四大分会场中最靠近此山脉的是   会场。沿着C线往南可抵达   (我国的陆上邻国),请说说海洋给该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   。
(2)结合材料一的B线,说说材料二中的西部战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3)图中E处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就A,D两线而言,E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13.(2017·萧山模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创新之路却是共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被一种宿命论的恐怖封冻时,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近些年来国家一直生机勃勃……
——1941年美国某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材料二:合众国人民并未气馁。危急时刻,他们的要求是,希望政府采取直截了当、迅猛有力的行动。他们愿意接受领导并遵守纪律、听从调配。他们让我领受了这一使命,为他们实现愿望。基于这种精神,我接受了任命。
——1933年美国某总统第一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纪录片《苦难辉煌》解说词
(1)材料一提到的“恐惧”和“行动”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直截了当、迅猛有力的行动”有哪些 (请至少举出两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一条崭新的道路”是什么道路?
14.(2017·萧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座城的地理】
材料一:西安引汉济渭工程图
阅读上图,西安市是   (简称)的省级行政中心;图中的山脉是   ,它是哪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   图中的汉江、渭河分别是哪条河流的最大支流?   
(2)【一座城的历史】
材料二:80年前,一件发生在西安的政治事件震动了全世界。后来,各方人士对当事人张学良(字汉卿)作了不同评价。
周恩来:“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胡 适:“国家民族之罪人”。
蒋介石:“汉卿糊涂!”
这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以上历史人物(事件)评价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知识点】比例尺;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的换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该地图的比例尺=26÷26500000≈1:000000,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分析材料“杭黄铁路连接杭州和黄山两座风景旅游城市,穿越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可知,沿线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图A为傣族竹楼,图B为窑洞,所以AB皆不符合题意,只有图D是江南水乡城镇的典型人文景观。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换算和对江南水乡城镇人文景观的了解。
2.【答案】C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南北半球划分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皆位于北半球,只有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对南北半球划分的准确识记。
3.【答案】A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世界典型地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当今世界对发达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土耳其是世界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典型地区的人文自然特征的了解。
4.【答案】A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分析解读能力。分析甲图可知甲图大约位于北纬7°到20°之间,所以甲图位于北半球,属于低纬度地带,所以A错误;甲图中的运河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所以C正确;乙图所示海峡是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线,所以BD正确。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分析理解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废物得以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发展了种植业、畜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但与人口压力无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背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德国有两个强大的邻国,即英国和法国,其中英国掌握着海上霸权,法国曾经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所以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所指的两个邻国分别是法国和英国。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了解一战之前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
7.【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行军”是指红军长征,它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红军长征意义的了解。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
9.【答案】A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民族抗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史实有: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太原会战;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支援中国抗战的史实有: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支持中国的抗战;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运回抗战的大量物资。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了解。
10.【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革命发展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A错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B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所以C错误;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革命发展的了解。
1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历程的有关知识。莫斯科战役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即1942年结束。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所以B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困难,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历史进程的详细时间了解,要求较高。
12.【答案】(1)大兴安岭;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或者北部;越南;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上与各国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2)人口分布稀疏;(人口数量用多少,分布用疏密)
(3)浙江省;就A线而言,浙江省位于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的生产。就D线而言,浙江省位于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我国的行政区划;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区的了解、周边的邻国的分布、海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线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即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C线为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所以A线与C线的交汇处最有可能是大兴安岭。材料三提到的四大分会场中最靠近此山脉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沿着C线往南可抵达越南。我国是一个临海国家,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好处: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上与各国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少人多;以西,地广人稀。
(3)本题考查的是浙江省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E处是我国的浙江省。A线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浙江省位于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的生产。D线为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浙江省位于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
【点评】本题难度比较困难,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理分界线的了解和分布,对我国各地形分布区的自然人文特征要求掌握。
13.【答案】(1)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影响: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或者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整顿银行(实行国家队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或者给予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或者以工代赈;或者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们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之中,人人恐慌,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或者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故答案为:30年代的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或者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整顿银行(实行国家队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或者给予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或者以工代赈;或者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们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答案为:整顿银行(实行国家队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或者给予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或者以工代赈;或者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人们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内充满悲观失望情绪,革命应当何处去和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使革命面临空前的困境,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再次振奋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并揭开新探索的序幕。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在同年秋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做出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伟大决策──向农村进军。经过三湾改编后,他率领部队开赴井冈山区,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在实践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故答案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和影响,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解。
14.【答案】(1)陕或秦;秦岭;南北地理分界线;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2)西安事变;重要意义:至此,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历史人物(事件)评价注意辩证地客观公正地评价,需一分为二看待。如周恩来的评价(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后蒋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各地理区域的分布,和陕西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陕西省的简称是陕或秦。位于渭水以南的山脉是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渭水则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小题2: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对人物的客观评价。距今80年前在西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当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必须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如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后蒋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历史与地理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各地理区域的分布和,西安事变的影响,以及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评价。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