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资源简介

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正式赐予“大懒喇嘛”称号 ②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③清政府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④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⑤清朝康熙时期,改土归流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4.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羲之 D.朱熹
5.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皇帝自己也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6.“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地抨击。”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是(  )
A.达·芬奇 B.哥白尼 C.伏尔泰 D.拿破仑
7.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8.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9.启蒙思想家提倡的自由、平等思想,从根本上说,反映了(  )
A.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广大人民反对等级制度的要求
10.世界著名品牌“老人头”引领了欧洲典雅与庄重的男装潮流。其商品标志(下图)是以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的头像为蓝本设计的。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人物的代表作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罗密欧与茱莉亚》 D.《西斯廷圣母》
11.“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的殖民活动 D.资产阶级革命
12.“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它没能融入时代潮流之中
B.它实际上并没有使古典文化复兴
C.它没能准确地提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打着弘扬古罗马文化的旗帜
13.“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这评价的是(  )
A.台州之战 B.赤壁之战
C.雅克萨之战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4.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15.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16.“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在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的反映
17.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百家争鸣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八股取士
⑤文字狱 ⑥闭关锁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④⑤ D.④⑤⑥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比(  )
①都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生,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1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③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④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
A.获得财富 B.传播文化
C.倾销商品 D.和平交往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熟蒋以化记述:“大户张(设置)机为生,小户趁(去往)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早餐与晚餐)计。”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时候中国江南地区出现的什么现象?
(2)这里的“大户”、“小户”分别指的是哪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前身分别是什么?
(3)“大户”、“小户”之间的关系怎样?
22.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达·芬奇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跳不出宗教神学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此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
2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1)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当时政府特许什么机构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说明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
(4)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改土归流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且改土归流与西藏无关,所以⑤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识记。
2.【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宣政院是元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不符合题意;达赖喇嘛是西藏本来就有的宗教首领,不是清朝对它的设置才有的,不符合题意;伊犁将军是清朝对新疆的管理措施,不是对西藏的,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3.【答案】D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加强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这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加强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宗羲思想的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处理的政事增多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制,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根据所学可知,发生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ABD三个人物与启蒙运动无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识记。
7.【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考点的掌握。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这主要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不鞥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8.【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9.【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求有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来发展经济,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多才多艺"以及人像和图片中的人像和”莱昂纳多“的字样可以判断反映的人物是莱昂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是其代表作,所以B符合题意。《神曲》是但丁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识记。
11.【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关键信息“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可推断反映的是新路的开辟。结合教材可知,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航海家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拉开了不同文明和不同地区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又相互对抗和斗争的历史大幕。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影响的识记。
12.【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表面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这只是新兴资产阶级打出的旗号和采取的方式,他们以复兴为名,实质上是要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文主义。所以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这个时代的这场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内容和影响的识记。
13.【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所以C符合题意。A台州之战是明朝戚继光抗倭,不是与欧洲人的战争,所以A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爆发的内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所以B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识记。
1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
15.【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据题干“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可知是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描述。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这样,英国虽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识记。
16.【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徽商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即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17.【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思想的牢笼”,这几个关键性提示信息,可以判断“思想的牢笼”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文字狱,这两项措施禁锢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④⑤符合题意。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汉朝,闭关锁国政策是对外政策,所以①②③⑥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加强思想控制措施的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文艺复兴运动没有;文艺复兴运动是文明新生,启蒙运动是文明再生,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识记。
19.【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这样,英国虽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20.【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考点的理解。材料中的黄金、香料、棉花是哥伦布从美洲大陆上殖民掠夺得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获得更多的财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1.【答案】(1)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2)“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
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识记。
22.【答案】(1)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哥伦布。渴望得到黄金等。
(3)打破了美洲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状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但也给美洲带去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时代精神”,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渴望得到黄金。
(3)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打破了美洲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状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但也给美洲带去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的识记。
23.【答案】(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变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2)机构:军机处。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官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的官制变化,记载的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
(2)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也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
(4)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措施的识记。
24.【答案】(1)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2)原因:清政府推行“重农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以为物产丰富,不需对外交流;担心受到外国侵犯,防止沿海人民对外交往,维护统治。
(3)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
(4)评价:对西方殖民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不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逐渐落伍。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当时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清政府推行“重农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以为物产丰富,不需对外交流;担心受到外国侵犯,防止沿海人民对外交往,维护统治。
(3)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
(4)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不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逐渐落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1 / 1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正式赐予“大懒喇嘛”称号 ②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③清政府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④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⑤清朝康熙时期,改土归流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改土归流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且改土归流与西藏无关,所以⑤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识记。
2.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宣政院是元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不符合题意;达赖喇嘛是西藏本来就有的宗教首领,不是清朝对它的设置才有的,不符合题意;伊犁将军是清朝对新疆的管理措施,不是对西藏的,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答案】D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加强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这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加强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识记。
4.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羲之 D.朱熹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宗羲思想的识记。
5.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皇帝自己也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宰相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答案】A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处理的政事增多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制,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识记。
6.“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地抨击。”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是(  )
A.达·芬奇 B.哥白尼 C.伏尔泰 D.拿破仑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根据所学可知,发生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制度,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ABD三个人物与启蒙运动无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识记。
7.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危机考点的掌握。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这主要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不鞥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8.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9.启蒙思想家提倡的自由、平等思想,从根本上说,反映了(  )
A.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广大人民反对等级制度的要求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求有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来发展经济,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
10.世界著名品牌“老人头”引领了欧洲典雅与庄重的男装潮流。其商品标志(下图)是以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的头像为蓝本设计的。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人物的代表作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罗密欧与茱莉亚》 D.《西斯廷圣母》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多才多艺"以及人像和图片中的人像和”莱昂纳多“的字样可以判断反映的人物是莱昂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是其代表作,所以B符合题意。《神曲》是但丁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识记。
11.“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的殖民活动 D.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关键信息“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可推断反映的是新路的开辟。结合教材可知,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航海家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拉开了不同文明和不同地区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又相互对抗和斗争的历史大幕。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影响的识记。
12.“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它没能融入时代潮流之中
B.它实际上并没有使古典文化复兴
C.它没能准确地提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打着弘扬古罗马文化的旗帜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表面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这只是新兴资产阶级打出的旗号和采取的方式,他们以复兴为名,实质上是要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文主义。所以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这个时代的这场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内容和影响的识记。
13.“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这评价的是(  )
A.台州之战 B.赤壁之战
C.雅克萨之战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C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所以C符合题意。A台州之战是明朝戚继光抗倭,不是与欧洲人的战争,所以A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爆发的内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所以B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识记。
14.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
15.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据题干“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可知是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描述。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这样,英国虽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识记。
16.“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在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的反映
【答案】B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徽商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即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17.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百家争鸣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八股取士
⑤文字狱 ⑥闭关锁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④⑤ D.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思想的牢笼”,这几个关键性提示信息,可以判断“思想的牢笼”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文字狱,这两项措施禁锢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④⑤符合题意。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汉朝,闭关锁国政策是对外政策,所以①②③⑥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加强思想控制措施的识记。
1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比(  )
①都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生,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文艺复兴运动没有;文艺复兴运动是文明新生,启蒙运动是文明再生,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识记。
1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③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④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这样,英国虽然保留了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20.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
A.获得财富 B.传播文化
C.倾销商品 D.和平交往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考点的理解。材料中的黄金、香料、棉花是哥伦布从美洲大陆上殖民掠夺得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获得更多的财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熟蒋以化记述:“大户张(设置)机为生,小户趁(去往)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早餐与晚餐)计。”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时候中国江南地区出现的什么现象?
(2)这里的“大户”、“小户”分别指的是哪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前身分别是什么?
(3)“大户”、“小户”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2)“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
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知识点】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识记。
22.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达·芬奇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跳不出宗教神学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并请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此材料三,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
【答案】(1)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哥伦布。渴望得到黄金等。
(3)打破了美洲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状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但也给美洲带去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人文主义(或重视人、人性)“时代精神”,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渴望得到黄金。
(3)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打破了美洲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状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但也给美洲带去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的识记。
2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1)皇帝:明太祖(或朱元璋)。变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2)机构:军机处。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官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锦衣卫的官制变化,记载的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
(2)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也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
(4)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措施的识记。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1)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当时政府特许什么机构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说明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
(4)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答案】(1)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2)原因:清政府推行“重农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以为物产丰富,不需对外交流;担心受到外国侵犯,防止沿海人民对外交往,维护统治。
(3)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
(4)评价:对西方殖民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不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逐渐落伍。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当时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清政府推行“重农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以为物产丰富,不需对外交流;担心受到外国侵犯,防止沿海人民对外交往,维护统治。
(3)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
(4)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不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中国逐渐落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